◇◇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寻找失落的清华传统精神   段海新 http://blog.sina.com.cn/duanhaixin   前几天一位老清华人问我,你知道清华的校训是什么吗?我当时很奇怪,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地球人都知道啊?他说,其实还不止这八个字,还有 “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也许是因为后八个字有碍“统一思想”吧,后来被删 掉了。   我很是诧异,于是到网上google了一下,虽然没有找到最初的清华校训究竟 是什么,但是发现了有“清华校史专家”之称的黄延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 重塑大学精神” 研讨会上的一份报告[1],黄老先生把清华的传统精神总结为24 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我最欣赏的是中间这八个字“独立精神,思想自由”,而对于最为人所熟知、 最为清华人所津津乐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却有一点“偏见”。下面 我也斗胆批评一下清华的校训,各位清华的网友们可能要扔砖头了。   第一、我不太喜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我不喜欢,并不妨 碍你继续喜欢,我没有说服你的意思)   1914年,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做题为“君子”的演讲[2],以《周易》中 的两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 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于是后来成了清华人引以为豪的校训。   我不喜欢这句话,不完全是因为这句话出自一本讲算卦的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不只是算卦,更突出的是中国典型 的联想或类比的思维方式,把自然人格化,把所谓的“自然规律”引入社会,教 导人“修身养性”。这里把君子类比成“天”和“地”,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 “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当然不否认“自强不息”历来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清华的学子, “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对于在贫困、在压迫下 顽强生存的老百姓,这八个字也能鼓舞人奋力拼博。   然而,当今“自强不息”者,未必是真正的学者。为了“名”与“利”而 “坚忍强毅”、为了一己私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工于心计、党同伐异、挖空 心思、投机专营,也算得上“自强不息”了。如果满脑子都是“权谋”思想、靠 “自强不息”的坚忍勇攀“庙堂高峰”,这种“自强不息”不仅不值得鼓励,还 是我们应该警惕和戒备的。   “厚德载物”被解释为担当大任的君子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有大地一样容纳 万物的宽广的胸怀,甚至有人把这个“德”,解释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我 不觉得《周易》这本书讲述的是国家和民族大义,我理解它主要还是被用来算卦 和看风水的。因此我还是把这个“德”理解成“道德”,或者是能够包容的胸怀。   我当然不反对清华人应该是讲道德的人。但是,任何一个小学都会教育少年 儿童要遵守社会公德,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需要重复小学生的道德教化,可见我 们中国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教育的失败。   当然,这里的君子之德,是“厚德”,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公德。再次让我联 想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 一个“君子”,首先通过自身的修养,可以统治一个家族、一个王国、直至统一 天下,也就是“内圣外王”。然而,中国历代道德高尚的人,很少成为君主;而 身为一国之君的,也鲜有道德高尚君子,荒淫无道的暴君、懦弱无能的傀儡倒是 出了不少。   当然,那是历史上的事情了。然而,在今天我们强调法制社会的年代,即便 是“厚德”一定能够“载物”吗?“载物”一定必须“厚德”吗?我觉得“厚德” 对于“载物”,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我觉得担当国家和民族的大任,首先需要是一个守法的、理性的公民,遵守 基本的社会公德;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担当大任的才能。至于他是否 在担当大任时是否做出损公肥私的劣行,不应该用这个人的道德来保障,而是需 要一个制度的约束。在民主国家里,大权在握的总统、高官总是被当作小偷、骗 子被媒体、国会盯着,没有人相信国家的总统就是圣人。另一方面,像克林顿这 样行为不检点的总统,即便在道德上有些瑕疵,却能够得到国民的原谅。   第二,我最欣赏中间八个字:“独立精神,思想自由”。   这八个字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碑文[5]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先生说,“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 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 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 我的学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请陈先生出任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陈先生 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也就 是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政治。不只陈 先生一人要如此,要全部的人都如此。第二个条件是:“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 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样的条件,中央政府当然是万万不可答应的。   建国以后,蒋南翔校长打破了梅贻琦校长“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通才教育”的方针,开始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人才,创建了“双肩挑”的政 治辅导员制度。直到今天,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也是清华领导们引以为豪的 成就,成了清华的特色教育。   如今“双肩挑”的光辉历程走过了50多年,“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清华 精神,也失落了50多年。   看看精神失落后的清华。50年代我们的教务长钱伟长先生说:“校务委员每 当开会决定学校里的一个重大问题时,总是由党内负责干部介绍一下情况,问题 分析的很全面,谁也不会投反对票,就这样顺利通过了。党内有好多资料,党外 人不知道,很难发言,校务委员会实际是个形式。党把人分成两类,对一类人 (党团员)总是先看他的优点,对另一类人总是先看他的缺点。清华党委对老教授 总是报怀疑的态度。多数系主任与教研室主任没有真正当家做主。象建筑系主任 梁思成教授这几年就是挂个空名,从未问过系务,竟然连一个徒弟也没有。近年 来学校里一种寂静肃穆的空气实在让人难受极了,老教授们认为没有出息的一些 人,偏让他进教研室当助教。选拔学生出国,教师提级等重大问题,也没有征求 过教授们的一点意见,走的尽是党和行政路线。”   今天,党委陈希书记又提出大学生思想上的“两个拥护,两个服务”[6] (让人想到“两个凡是”),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于祖国、服务于 人民”。 这便是我们“厚德载物”的“德”吧? 一批批学生出国了,是不是说, 我们清华“德育”教育失败了? 当然有几个海归,但是多少人留在国外? “服 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中的“人民”,显然不包括西方的“阶级敌人”。我们 既然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不把服务于“服务于世界、服务于全人类” 作为我们的研究目标? 我们所做出的研究科研成果不被世界公认,也就不足为 怪了。   2006年,清华人文学院徐葆耕副院长指出:“‘清华精神’中也有弱点,比 较突出的是形而上思维的贫困。回顾清华90年的历史,虽然学术巨人和科学巨人 林立,但对本世纪发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甚少。学术巨人与思想巨人还是有区别 的。清华在未来的三五十年内能否为世界提供卓越的思想巨人,是清华能否成为 一流著名大学的关键所在;而思想巨人的产生又有赖于自由和创造的思想氛围”。   我把徐教授的“学术巨人”理解成“巨匠”。“巨匠”和“大师”还是有区 别的。今天的清华,也许不乏各个专业领域的“巨匠”,但是如果只是效忠党国 的机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甚至连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不懂,是培养不出创新 型人才的。大学应该有一些“大师”,启发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 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清华传统精神原本有可能造就一代思想大师的,可是我们把这种传统精神丢 了。   清华成立已经快100年了,如果我们提倡继承清华的“传统”精神,这个传 统不应该只是50多年来的传统。与世界著名的高校相比,100岁的清华也很年轻。 作为现在的清华人,“她的当务之急,是实实在在地把清华园内已经写进历史长 卷的、即将写进历史长卷的和生动活泼于眼前的珠玑拣拾出来,而不是沉湎于连 自己都说不清的传统中。”[4]   清华的师生们,在我们经过一教西北角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时,停 下来听一听陈寅恪先生的九泉之下的呼喊吧!看看人大的张鸣、北大的邹恒甫, 想一想我们的陈丹青,我们今天的大学有多少自由思想的空间?温总理在同济鼓 励大学生要仰望天空,可是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学生先戴上一副有色 眼镜?   清华的领导们,在你们制定“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时,也看看一 流大学的学术和行政是什么关系,不能有利于自己的就说“与世界接轨”,不利 于自己的,就说“中国国情”;在我们迎接100周年校庆时,不要只洋洋得意于 我们拿了国家多少经费、得了几个国家进步奖、出了多少“院士”级的“巨匠”, 看看我们在国际上,究竟有哪些被世界公认的创新成果吧!   恢复清华失落多年的“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传统精神吧!“翘首百年, 我们期待着。这就是清华在向她的百年迈进时,首先应该做的事。”   [1]黄延复 从清华"四哲"看清华传统精神 http://www.luobinghui.com/myq/jy/200605/13447.html   [2]清华大学校训的出处是?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qid=1406121225632&source=ysearch_ks_question_xg   [3]徐葆耕,小议“清华精神”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06/07/13/007740054.shtml   [4] 王铁藩,清华传统何在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06/07/14/007741892.shtml   [5] 陈寅恪:论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4357   [6] 清华大学表彰优秀辅导员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4506 (XYS200706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