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关于北大、清华校训的商榷与补充   作者:小医生家属   1.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段建中《空洞的大学校训》文中称,在校训中包含“民主”一词的惟有北京 大学。其实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并无定论。   2003年2月12日《中华读书报》发表金开诚先生《漫话校训》一文,该文称, 北大大饭厅的东墙上的八个大字“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校训。该文发表 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中华读书报》刊出的胡世宏《也谈校训》一文称北大 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校友焦国标则发表《北大校训的尴尬》 一文,影响甚广。北大校训还有一个版本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在北 大未名bbs的进站离站界面中即以此作为校训。此外还有一个版本是源自北大校 长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但这些都不是定论,北大官方一般采 取回避校训问题的做法。在下面网址的最后一篇《也谈北大校训》中对此有详细 说明。   相关网址:   http://www.gmw.cn/01ds/2003-02/12/01-55F980CCB71EC82C48256CCB0004EB8C.htm   金开诚《漫话校训》   http://www.gmw.cn/01ds/2003-04/23/03-FFF7A79A2F1887BB48256D1100080AD6.htm   胡世宏《也谈校训》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3-08/14/content_1025825.htm   焦国标《北大校训的尴尬》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360   也谈北大校训   2.清华大学的校训   段建中《空洞的大学校训》文中批评说清华大学的校训“基本上是空洞无物 的‘玄训’,毫无‘可操作性’。比如“厚德载物”的校训,含义即不十分明确, 学生也没法效行,请问:咋样的德行才算得上‘厚’?要载的又是什么‘物’ (关于“厚德载物”的解释,网上有多种说法)?”   我以为这段批评是没有道理的。即如段建中先生推崇的“自由﹑民主﹑科 学”,难道就有“可操作性”吗?语词只是语词,不必这么死抠。校训不是法律 条文,也不是操作手册,而是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并呈现与校史关联的文化底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历来被认为是国内大学校训的典范,作为曾经的清华人, 也从中受到激励和劝勉。   3.关于校训的千篇一律   《人民日报》在2007年发表过一篇评论《勤奋、求实、创新、团结、严谨— —大学校训,为何似曾相识?》,提出了和段文同样的问题。   但这里首先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所谓校训到底是不是校训?在《人民日报》 的该篇评论中称:   对25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校很少或从未围绕校训开 展过活动,甚至对于校训的内涵也没有进行过详细的阐述;58%的师生反映, 并不是很了解校训的有关历史及内涵。而另一项针对国内100所高校网站的调 查显示,在网站首页上显示了校训的仅有62所,对校训进行简单介绍的仅有1 1所,对校训的历史、内涵进行详细阐述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我想,既然如此,大可不必把这些“勤奋、求实、创新、团结、严谨”之类 的词语视为校训。   在新华网的校园频道有一个《高校校训集锦》的专题,共给出了国内数十所 学校的校训,就没有包括“勤奋、求实、创新、团结、严谨”这一类。顺便说, 其中也没给出北京大学的校训。   同时,我想如果报以宽容的心态,其实校训平庸重复的现象也很好理解。所 谓校训,在旧时通常是指校长之训,跟办学者的思想、理念关系很大。而如今的 大学,并非校长(及教授)治校,个人的思想理念及人格魅力对学校办学方针、 办学理念的影响甚小。在这方面校训失去产生之土壤。再加上现在大学数量众多, 大多又校史短暂,教学上则几近“标准化”,校园文化、教学思想、精神传承上 并无特色,所以要产生有底蕴有特色有实效的校训,只怕是奢望。段文在结尾时 称,一个大学有没有校训实在是无关紧要,深以为然。   相关网址:   http://edu.people.com.cn/GB/6027069.html   《人民日报》文章:《勤奋、求实、创新、团结、严谨——大学校训,为何 似曾相识?》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3-08/07/content_1015388.htm   新华网《高校校训集锦》   4.推荐一本书《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杨东平主编,文汇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该书选编的文章主要是发表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前辈教育家、思想大家 关于大学理念、学术自由、通才教育、学生自治等方面的言论(少数几篇作于 1950年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来仍让人深受启发,并感慨吁唏。 (XYS200803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