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关于研究生论文发表:答聊斋2与望穿秋水   hooklee   撰写文章赞同学校设置“又臭又硬”的“万恶”毕业标准,将会遭到很多人 的反对,这在本人的意料之中。除了王铮先生一直表示反对之外,今天的新到资 料里面,“聊斋2”进一步表示了不同意见,又有“望穿秋水”也对本人表示了 “难消”的“郁气”。为了避免将来继续有朋友抱着敌意的态度看待本人的文章, 而忽略了本人文章的理性成分,这里特别声明一下:本人没有任何与广大研究生 作对的意思。正如“望穿秋水”所说,本人博士毕业不过两年多,对读研的辛苦 有非常深刻的体会,而且本人现在还有很多师弟师妹正在读研,难道我就不同情 他们的处境吗?但是,个人感情是一回事,学术研究所需要坚持的理念又是另外 一回事。应该承认,基于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制度是目前学术界最客观有效的检 验学术水平的手段,如果不能推翻这个基本论点,那么学校目前的标准就不应该 被大家当作“万恶不赦”的罪恶制度加以批判,而只能讨论如何继续完善这个标 准以弥补其不足。讨论时请特别注意本人的“学术论文”定义是“通过了同行评 审的公开发表的学术性文字”,不限于印刷出来的期刊和会议文章。至于其他的 教育制度弊端,本人认为不宜和这个学术标准问题混为一谈,即使它们之间存在 一定的关系。   基本上,在《答王铮先生的〈教育机会要公平〉》一文里面,本人已经对自 己的观点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这里再对“聊斋2”和“望穿秋水”的新到文章 做一些反馈。   一、“聊斋2”的《答hooklee》   首先,“聊斋2”认为,在没有创新性成果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他列举的几 个标准进行判断,再辅以答辩委员会来进行综合评价。其实这个观点在本人的 《关于〈闲聊博士生发表论文〉》一文的最后一段已经讲到了,不过本人的讨论 仍然是建立在必须有可检验的创新性成果的基础上(但是也许没有足够的文章发 表)。本人和“聊斋2”有一个较大的分歧,即本人认为只有通过创新性成果才 能够客观检验研究生的培养效果,本人也认为这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大学的共识。 如果“聊斋2”知道哪所大学(野鸡大学除外)允许学生在没有任何创新性成果 的情况下申请答辩并授予其博士学位,还请告知大学名称及其具体详情,本人愿 意重对这个问题做出重新思考。   “聊斋2”还提到一个观点,即“博士论文要提倡而且一般都有文章发表。 但例外还是有的,而且是应该允许的。”本人并不反对这样的观点,本人一直强 调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如果博士生没有发表论文,但是有其 他可以验证的成果,只要在通过了同行评审的前提下,可以等同文章看待。另外, 如果博士生获得了重要的学术奖励,也可以取消对其学术论文的任何要求,而只 以该项奖励作为成果撰写博士论文和申请答辩。但是,如果“聊斋2”的意思是 说,不仅可以没有文章,而且可以没有任何创新性成果,则本人暂不能苟同,理 由已见上述。   “聊斋2”的题外话:“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不应由国家统管”。本人完 全同意这个观点。学术的问题应该完全由学术界来解决,而不应被行政权力所干 涉和误导。中国应该尽早改变目前高校官僚化的管理制度,向国际通行的教授治 校制度过渡。   二、“望穿秋水”的《hooklee与王铮》   其实,“望穿秋水”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但是,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研 究生培养现状这么混乱,本人才认为更要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的硬性限制,否则只 会对这种混乱“雪上加霜”。试想,如果我们现在对已经在读的广大研究生“网 开一面”的话,那么未来的研究生怎么办?如果未来加强标准,他们会说,为什 么对以前的学生就可以“网开一面”而我们就不可以?如果我们说今天的研究生 是被“逼上梁山”的,我们应该同情甚至原谅他们的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道德 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对未来的学术道德问题也永远同情、原谅下去?是不 是只要一个人可以找到理由证实自己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 “逼上梁山”,可以被“网开一面”得到豁免?那么,我们到底还有没有学术规 范和学术道德的底线?所以,本人认为这种“网开一面”的做法和“同情”的论 调是很危险的,是不符合最广大研究生和我国学术界的最终利益的。   望穿秋水的文章其实反映了现在很多研究生的一种普遍心态,就是觉得在这 样恶劣的大环境和看起来高不可攀的毕业标准下,做研究很难,毕业无望,于是 便灰心丧气,斗志全无。而很多导师的浑浑噩噩不作为甚至剥削学生的做法,更 加剧了很多研究生的这种想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绝 大多数(超过90%)研究生仍然如期毕业了(参考wenlei的文章)。这是为什么? 这说明研究生们不自觉地夸大了这种环境的恶劣程度,而低估了自己本来就具有 的科研潜力。读研究生不是吃喝玩乐,不可能没有一点难度。幻想不需要什么努 力、不受任何限制就可以轻松换得一张学位证书,本来就是一个既不合情也不合 理的念头。即便如此,本人仍然相信,如果每位研究生能够拿出最大的努力去奋 斗的话,最后都能收获一个好的结果。   也许可以拿本人的读博经历作为例子来说明一下。本人的博士课题是在上博 士的第二年(1999年春)才初步定下来的。由于对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兴趣不太 大,经过导师的同意本人选择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研究题目开始工作。虽然本人对 这个新的方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泛泛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这绝不 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坦途。由于该方向没有导师的课题支持(因为导师以前没 有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本人也没有任何朋友从事相关方向的研究,一切都要 从零开始。大量的基础知识补充和文献查阅耗费了本人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其间 本人甚至专程(私费)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去搜集一些在西安找不到的文献。为 了尽可能地节省费用,本人通过师弟找到他在中科院的同学,在中科院声学所的 学生宿舍暂住了几日。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个令人难忘的经历。为了提高自己的 研究水平,本人从研究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了几条要求,其中一条是严格按照学 术规则发表文章,绝不做任何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另一条是尽可能发表外文文 章以提高成果的影响力(也可以帮导师节省一些经费,因为绝大部分外文期刊不 收任何费用)。可以想见,这条文章发表之路也是相当崎岖的,2000年底到2001 年中经历了几篇稿连续被拒的痛苦经历。不过,漫长的学习和准备终将带来丰厚 的回报。2001年夏天我的第一篇文章被一个国际会议接受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年 时间里,本人的很多文章陆续被接受,除了一篇发表在中文期刊以外,其他的都 是外文期刊和国际会议文章。到毕业答辩的时候,本人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 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当时的规定的三篇的标准。不过,因为本人进入博士课题晚 了一年,所以最后是延期一年才毕业的。   把本人的经历说出来没有任何炫耀之意,只是想用亲身的体会来说明达到目 前的2篇或3篇核心期刊的最低标准并不难。实际上,本人在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的 六年期间(硕士+博士)里,没有一个认识的朋友由于文章发表的原因而最终没 有拿到学位的,退学的确实有一些,不过全部是因为出国。这充分说明,只要有 付出,就会有收获。与其抱怨学校不给自己活路,还不如早日行动起来,用自己 的汗水来争取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毕竟,我们上研究生不是只为了那一纸学位, 如果不能努力学习到过硬的本领,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没 有任何好处。   这里,再次提请各位研究生注意wenlei给出的研究生毕业率的真实数据。按 照这个数据,至少在目前,研究生的毕业期望还是相当高的。如果一个平均90% 以上的毕业率(博士毕业率虽低一些,但是考虑到延期的情况,应该不低于80%) 都不能让你们感到乐观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让你们看到希望?难道真的要出 现一个100%毕业率你们才觉得是正常的?   实际上,即使在国外的很多大学,我国研究生所面对的很多问题也存在,下 面是其中几个原因。第一,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学科日益细化和 交叉的结果,要求导师对学生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很清楚是不现实的,如果导师真 的什么都很清楚,那学生也就什么都不用做了。第二,无所作为的导师在海外大 学也并不罕见,很多导师在拿到终身教职之后就没有动力再从事有创造力的学术 研究工作。第三,很多研究生由于兴趣使然,会选择和导师的方向完全不同的研 究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具体学术研究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也几乎可以忽略。很耐人寻味的是,1995年的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科学界的诺 贝尔奖)获得者,现在美国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任职的Manuel Blum教 授曾经在给研究生的讲座中给出这样的建议:   Don't expect your thesis advisor to read your thesis. Some thesis advisors can and do give good feedback, but not all.   Still, make sure that SOMEBODY reads your thesis...   I especially recommend that you ask your peers.   (全文链接:http://www.cs.cmu.edu/~mblum/research/pdf/grad.html)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古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人的体会是, 在读研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不是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是一个伟大的导师,而是 自己奋发向上的斗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无论外界环境有多差,我们都可以想到 办法克服,除非你根本不想去克服。   最后,以下面这副著名的励志对联([明]胡寄垣)与广大研究生共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XYS200603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