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上海交大药学院嘉川路实验室被毁事件(续)   事件发生的原由   2005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陶德坤书记带领了几个工作人员,向 嘉川路实验室驶去。   “他们去做什么呢?”   “传闻可能去查封那边的实验室,解聘方博士呢。”   “不会吧?没见到贴布告,也没开公审会,这是。。。。。”   “是秘密处决吧?”   。。。。。。   7月15日放假期间的嘉川路实验室内空无一人。(2005年7月13日,嘉川路实 验室课题组长方博士按照药学院放假的通知,宣布嘉川路实验室自7月14日起正 式放暑假了。) 陶德坤书记一行遂将解聘和查封的布告贴在了实验室大门上, 并首次将这一决定打电话通知事先毫不知情的方博士本人。   突闻此变的方博士多次向校级领导汇报此事,但均未得到校级领导对此事的 正面回应。   4天后,即2005年7月19日,陶德坤书记等方就此事第一次公开通告药学院全 体师生。   2天后,即2005年7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人事处正式通知方博士本人,交大 将其解聘。   壮志未酬身先死。不是不悲愤!然在这个官强民弱、官本位占主流的国家里, 官官相护的潜在心理,权力之间相互靠拢、联手结盟的惯性和趋势愈发让一般百 姓的声音显得弱小。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顾这 个发生在正常年代和正常政治生活中的不正常事件,唯一的目的是还公众一个知 情权,并使人们从中看到、感到和想到些什么。   悲剧的根源要追溯到一年前,从863的问题开始。   2004年9月的一天,药学院刘燕刚副院长找到方博士,要求其将所承担的863 课题转入交大,以便参加2004年度科研经费的统计。其目的自不言而喻——为了 提高药学院领导们的政绩。当时,由于方的863课题有浦东新区的配套支持,而 交大位徐汇区,因此,方博士请求给多一些时间,协调浦东新区,以便顺利将项 目转到交大。   2004年11月,为了准备12月每年的863年终工作汇报,方博士邀请了药学院 几位教授帮助修正汇报的内容,这是在国外象方一样的学者经常和同事的学术交 流方式。然而,以政工为专业的陶德坤书记也参加了,并且在大家惊诧的目光中, 首先展开了一段措词严肃、言辞尖刻的开场白,为这原本为简单的学术交流定性 为“评估”。当场,几位教授退席,这不是阶级斗争吗?方拒绝被“评估”。但 年轻的方博士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将成为他悲剧的转折点。因为,民要听官话 是中国社会官民关系的潜规则,民若不听官话,甚至不给官面子,那他离死期也 就不远了。20岁起即呆在美国的方博士显然对这一规则缺乏理解力。   在2004年11月,迫于院方的压力,方博士代表项目原先的依托单位和陶德坤 书记代表交大签署了一个关于依托单位变更的备忘录。2004年12月,在原校领导 在场的情形下,方博士将变更原先依托单位递交科技部的申请,面对面递交药学 院刘燕刚副院长。但这一申请自此秘密压在药学院领导的档案里,未见天日。在 公开的场合,院领导却不断营造出方博士缺乏诚信拒交863的假象。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方博士仍多次提出要将863课题依托单位变更为交大, 但陶书记作为一位行政人员认为此项目不能按期完成为由,在多次私下和公开场 合,表示对方的863课题已经没有了兴致,并拒绝接受。另一方面,又慷慨激昂 地指责方博士不够诚信、不愿将依托单位变更,损害交大利益。为了表示愿意移 交的诚意,2005年3月,方博士从863课题中划拨20万元交付药学院,但在钱到达 药学院账户后,陶书记仍然表示拒绝接受863课题。面对陶书记翻手为云,覆手 为雨的厉害手段,一介书生方博士百口莫辩。   事态的发展沿着政客们预期的模式顺利的进展着,在政治上明显缺乏斗争经 验方博士绝望地感到套在他脖上的绞索愈勒愈紧。   2004年12月始,陶德坤书记命令冻结方博士课题组所有经费使用,其中包括 课题组2005年度申请的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6万元。至使课题组无钱正常定购实 验试剂和耗材,严重影响了实验进展。另外,依学校规定,课题组应该得到项目 管理提成也被扣压,侵吞。   自2004年12月始,陶书记和刘副院长单方面拒付嘉川路实验室房租。(注: 嘉川路实验室租用科汇中心的孵化基地,在租赁合同上,交大有明确的支付房租 责任,且2004年的房租确由交大支付。)拖欠房租的嘉川路实验室自此不断 (2005年3月10日、3月15日、 3月30日和 4月10日)受到徐汇区科汇中心提出将 停水断电的威胁。而方博士课题组此时仍有被冻结经费40万元(科委16万, 985II期24.6万)完全有能力支付每月3万元的房租;而非陶书记对外所宣称的方 博士课题组因经费不足拖欠房租。为使存放于-80度冰箱、-20度冰箱的近40万元 科研经费购买的试剂、细胞,以及无价的科研成果等国家财产免受损失,方博士 多次奔走相求于药学院领导,但屡被拒绝,当日悲愤无以言表。最后不得已找到 徐汇区政府,告之缘由,徐汇区政府领导本着保护国家财产的愿望,徐汇区经委 刘申生(主任)、刘金鹿(副主任)等亲自到科汇中心,要求中心以大局为重, 不能予以停水断电,方使存放于实验室的国家财产逃过一劫。   2005年3月11日,陶德坤书记或刘燕刚副院长偷偷命令断掉方博士课题组实 验室的电话,至使至今方课题组实验室电话未通。但无论是陶书记还是刘院长却 至今不敢承认此事。(112上海电信局报修台查询结果,申请断掉方课题组实验 室电话64537078来自客户交大药学院办公室,工作单在3月13日执行,可以随时 查证。)。   2005年3月11日,药学院负责外事的副院长将出访美国,编辑介绍药学院的 宣传册交付书记审核,陶书记悍然“命令(原话)”此副院长将方博士课题组从 宣传册整体除名!   当然,具有多年政治斗争经验的陶德坤书记明白仅仅依靠863问题是无法将 方博士清理出药学院的,方博士课题组在科研上的不懈努力却给陶书记造成很大 的心理恐慌。如果方课题组在短期内取得成果,那将更难达到其赶走方博士的目 的。于是,随后他采取的对方课题组经济上封锁、房租上设卡、人员上孤立、心 理上恐吓等举措无疑意在阻挠方课题组正常工作进展,同时也为书记的下一步拿 方博士的学术水平问题做文章打下基础。   方博士的学术水平问题   方博士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随后就读当时全美排名第八名的北美某大 学,师从年轻的美国科学院院士A教授(200X年美国遗传学会主席),1996年得 博士学位;然后加入B院士(200x年生物医学诺贝尔奖得主)实验室,在他的直 接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科研,为实验室五名Howard Hughes Postdoctoral Fellows 之一,出站后在他实验室工作两年。两位院士均对方博士有书面的较高的具体评 价,A院士在推荐信中评价:“方博士是我在所有研究机构中所遇到的最优秀的 研究生之一(北卡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我所曾经 教导的20位博士生中,他是最优秀的两名博士生之一”。而A院士的所教导的博 士生,绝大多数现在为美国一流名校的教授,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是 各自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   2002年9月,方博士全职回国,作为课题组组长承担863项目(200万元人民 币科研经费),为我国第一个功能技术平台项目的立项。   2004年1月,经过正式的聘用程序评估,方博士签约加入交大,成为交大的 全职教师 。经过一系列的专家项目论证、评估;仪器设备论证、购买、调试, 到2004年11月,方博士课题组从无到有,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并正式投入 使用。方博士所带领的课题组和瑞金医院王振义院士联合,建立了交大和瑞金医 院肿瘤生物治疗协作组,王振义院士为首席科学家,方博士为协作组组长(注: 王振义院士在白血病研究的成就,在国内外瞩目)。   根正苗红的方博士在学术背景上显然没有给陶书记们做文章的可能。于是对 仅仅正式投入使用6个月嘉川路实验室进行评审的计划孕育而生。   2005年4月30日,在陶书记和刘院长的带领下,以学校名义组织的985中期评 审专家组浩浩荡荡的开进嘉川路实验室,对方博士课题组进行了评审。虽然985 中期评审是以学校名义展开,但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决定专家组成员构成却由 陶书记和刘院长具体操作。很显然,在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的构成上,陶书记和刘 院长是做过一番精心安排的。这显然违反了评审程序公正中随机遴选专家规则和 回避规则。程序的公正,应当是当事人看得见的公正。为确评审程序的公正性, 应当遵守一种中立无偏的机制,回避制度正是这一机制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 让那些与评审或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退出评审程序,才能避免评审委员产生 先入为主的预断或偏见,甚至徇私舞弊,从而保证评审的客观公正性。但作为与 方博士有利害关系的陶书记和刘院长却是这次评审的具体组织者,他们是如何保 证评审委员会的中立性呢?“一旦法官的中立性受到冲击,司法公正就不复存在 了。” 同样,作为评审委员的中立性受到冲击,那评审公正也就不复存在了。   于是,当与会的评审委员们对实验室取得的实验成果似乎并不看重,而对方 博士本人和实验室的优良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时候;这一切都变得可以理解 了。另外,评审结论的出台程序也颇耐人寻味。在方博士还正在进行工作汇报的 同时,已有与会工作人员在嘉川路实验室的电脑上打印会议决议了。评审决议已 先于评审程序,莫非评审仅是走过场?时至今日,评审决议仍未向方博士本人公 布。只是口头上声称,方博士课题组没作出“成果”,方博士不合适继续担当课 题组长的职务。   发人深思的是:此次评审的考核评价标准是什么?所谓的“成果”的量化指 标又是什么?考核评价是否遵照同类同级人员横向可比的原则?这些都无从而知。 还有,请大家留意,自2004年10月30日(设备完全到位,两个助手完全到位)起, 至2005年4月30日,嘉川路实验室仅仅正式投入使用6个月。尽管实验室设备精良, 但科研产出有一定时间周期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外的惯例认为:一般一年 的绩效可能带有偶然性,连续两年或三年的综合绩效方能客观反映科研的真实情 况。在药学院科研道路上难道也要重演1958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中“一 天等于二十年”的闹剧?而药学院的领导们甚至不愿等到2005年12月方博士劳动 合同到期,就急吼吼地对方博士本人乃至其课题组的科研能力进行定论式评价, 其目的不言而喻。   当陶书记和刘院长如愿以偿地捧到“具有官方法律效应”的决议书的时候, 他们显然已经拿到宣判方博士死刑的最重要“证据”。   2005年5月30日下午,本领域的两位院士,一位973首席科学家,两位中科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同样对方博士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评议。与会的专家 对方博士课题组的阶段性科研成果表示了肯定,并形成了具体的书面的意见。但 因为不是官方文件,交大各级领导对此意见皆不与理睬。   但所谓“形而上学”的“合法”的评审缺乏客观公正性的时候,那它的合法 性岂更是狗屁不如?!   2005年5月-2005年7月,是方博士感到相对平静的一段日子。一切好像恢复 了正常,虽时有试剂公司上门追债,但似乎笼罩在方课题组的冬天阴云马上就要 过去了。他很乐观。2005年7月14日,方博士给课题组成员放了假,这一年来, 大家实在太累了,需要休息。   2005年7月15日,死亡来临的时候,是那样的悄无声息和突然。方博士接到 书记的电话,被告之他被药学院解聘了,实验室被查封。他无法马上从这样的打 击下反应过来。“查封?”这个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惯用的刺激 字眼,突然出现在21世纪的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不能不说是件很另类的事。   方博士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判决,但正在他欲向学校领导寻个说法的时候, 2005年7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人事处突然正式通知方博士本人,交大已将其解 聘。   2005年7月15日,套在年轻教授方博士博士脖子上的绞索完全收紧,方博士 被处死。   2005年7月19日,陶德坤书记就此事第一次公开通告药学院全体师生。   2005年7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人事处正式颁发处死方博士官方令。   “处死的理由是什么,罪行是什么?”?   “听说是方博士个人表现问题?”   “就个人表现?极端模糊!比他表现差的多的人都活的好好的。”   “方博士违反校记?违反国法?违反劳动合同?贪污受贿?玩沽职守?作风 问题?。。。”   “都没有,他错在不听领导的话。”   “汗。。。。。我们以后一定要听领导的,否则方博士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 天啊!”   “你终于明白了。。。。。”   后记:   2005年8月,嘉川路实验室内一台低温恒温冰箱被发现发霉变质,而之前保 存在该冰箱内所有的试剂和实验成果遭受“灭顶之灾”。   110报警后,已于上海市凌云派出所备案。   2005年9月,上海某报记者对“嘉川路实验室被毁”展开调查。   2005年11月16日,网站新语丝登出《上海交大药学院书记涉嫌触犯刑法,月 薪三千 诺贝尔奖得主亲传“海龟”教授被“下岗”》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education/report/jiaoda11.txt   注:方博士系化名,相关背景信息中人名隐去。嘉川路实验室为方博士的实 验室。 (XYS200512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