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闻饶教授回国有感   作者:班门弄斧   海外游子回国,本为常事。海外百万华人,大部分是“机会”主义者,坚决 不愿回国的,少之又少。教授的学识人品,早为众人所认可。所以教授回国的消 息传出,国内一片喝彩。落叶归根也好,报效祖国也好,饶教授是牺牲一部分的 机会,换取另一部分机会,笔者认为是一次普通的个人决策,没有什么值得拔高 的地方。另一方面,笔者又希望向饶教授建议,期望饶教授为我辈作出更好的表 率,故作此书。   第一, 笔者衷心期望,饶教授能够活得长一点。通常情况下,高级知 识分子比较长寿,因为他们的智力比同侪高一点,不必“为稻梁谋”,不必“为 五斗米折腰”。在这一方面,俄国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美国有冯诺依曼、冯卡 门,都是名动天下,而又“寿与天齐”的人物。虽然王淦昌先生认为,工作是享 受。另一方面,工作不息,奋斗不止也是他高寿的原因之一。中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知识分子早夭也是比较出名的。扣除比较直接的经济因素,中国文化中缺乏信 仰,比较悲观的一面造成心胸不够宽广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饶教授作为名人, 所受压力必然比同辈更大。如何在工作压力之间达到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于国家于家庭于个人都有利,是需要仔细安排的一件事。人到中年,一定 要定时检查身体,注意休息。美国社会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比较善于管理, 善于维护。在美国的市场经济下,更能够体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教授 能够为我辈学者同仁作出好的榜样。   第二, 教授在治学以外,治史科技,指点江山,综述豪杰,见识不凡, 深得我辈景仰。只有一篇,关于名校的随笔,笔者不敢苟同。遥想教授当年,在 570万高考大军中,能够进入江西医学院,放到今天,足以进入一流高校,怎能 以此作出不必追求名校的结论?笔者本科毕业于国内百年老校,所学150个学分, 比美国要求的120个学分多25%,但美国学位评审机构居然将笔者的本科学位判为 不合格,因为基础理论部分只有28.5个学分(应该是32个),具体说来,就是少 了一门化学。笔者抱憾终身,虽然笔者当年没有花什么钱来接受高等教育,但免 费和收费不应当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理由。教育如同加工产品,岂能偷工减料? 美国工科学位评估机构NCEES对学校最重视的是年头,认为年长者可靠。布什虽 然不够聪明(舆论如此),但布什可以从校友中找到不少聪明的人,这就够了。 笔者的结论虽然是比较大众化的观点,但不是为了取悦大众。引导学生的内在动 机,少走一点弯路,是我们过来人的责任,故作此议。   第三, 笔者负笈美国,比较重视美国人的成功观。大部分比较成功的 学者,得到的评语是“Great”,只有少数屈指可数的人,被称为“a man of vision”,笔者认为,能够身体力行,把远景变为现实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大师不必位高权重,不必博士教授,能够善于交流,贯彻执行,也是成功的品质 之一。笔者一位校友,最高学历硕士,买下一个小小的顾问公司,协调业界同仁, 出版一本手册,把本专业的知识普及,推广本专业的理念,一样得到同行的认可, 和大牌教授一起,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饶教授回国,一定有自己的 “Vision”,不为名利,但求事功。希望将来后人的评语是“a man of vision”,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a great professor”。   第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高手过招,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中国科技界的种种乱象,是因为教育的中断,人才的流失。没有合理的制度体系, 自然不能培养专业的权威。没有专业权威,就无法选出优秀的人才加以培养。我 们这些流落海外,上山下乡者,不过是希望借助于外国比较合理的评估体系,给 自己作出合理的评价罢了。教授回国,固然要继续做研究,延续自己的学术生命, 更重要的是为行业创制,为国家选才。教授在科技史方面的修养,足以担当行业 的领袖人才。这时教授的“伯乐”身份,很可能要超过其他所有的身份期望。希 望教授能够充分使用行政权力,不拘一格判人才,让才高者固然雀跃,让德高者 也要心服。如果教授能够自修一点管理科学,肯定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   第五, “树挪死,人挪活”,当事业发展遭遇瓶颈时,需要及时调整 自己,开辟新战场,从事“第二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决策,提 前成功。道理人人都懂,实践个个困难。笔者滞留美国,一方面固然资历不够, 需要积累经历;另一方面,国内的大气候仍然不足。笔者领域,比较保守,比较 垄断。国内同行对笔者说,你们不要回来,留在美国更好。笔者归国,很可能要 断人财路,故有此建议。因为国内的宣传风气是重管理,轻科学。上上下下的舆 论导向是,安全是国家的责任,如果你把管理权和金钱交出来,国家负责你的安 全(其实还是大锅饭的思想)。在这种舆论的风向之下,人的生命价格极为低廉, 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全靠国家,但在舆论上,却是完全依赖国家的投入), 科研者还能有饭吃吗?所以我们研究者还是要作科普,倡导正确的科学理念。以 人为本,安全自己负责掌握,这才是正确的观念,需要推广。这是一点题外话, 科普是每一位研究者的责任。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善于引导舆论的人(当然不 是误导),相信饶教授定有同感。   笔者才疏,不知如何庆祝先生高升,现将自己欣赏的几句话相赠。“人生不 要太圆满,坚持正道独力行;人到七十寻常事,淡泊名利平易心。莫让浮云遮望 眼,享受工作心境平;读书两轮为方帽,奉献社会自亦得。”。笔者拼凑的打油 诗,不为平仄,但为抒怀,与君共勉。 (XYS200710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