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范蔚文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及其鸿篇巨制《历史研究》早已为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 历史爱好者所熟悉和景仰,但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卷帙浩繁,常令众多心仪者望而却步。 汤因比在去世前,根据当时史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改写了这一巨著,将其压缩为一卷, 于1972年由泰晤士—哈德森公司出版。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其1995年重印本,翻译出版了 这一享誉于世的著作。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 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 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 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汤因比 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汤 因比认为这是“现实需要”。由于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逐步消除了在空间上的距离, 但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汤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经历了 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不仅看到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而且深感 人类的相互残杀给后世带来的紧张、不安、沮丧和暴力正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境地。 “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 于直接的现在。”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对人类文明的无限希望,汤因比怀着 一颗“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其杰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热情,为我们这个时代 及后世留下了这笔精神财富。   此外,汤因比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 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 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 优越。”这种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自然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 历史的狭隘偏见。的确,随着考古的发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得以再现,从而使 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并列”。另外,东亚地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史,特别 是中华文明也成为汤因比关注的焦点之一。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 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 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采用的这种“大历史”的宏观叙述手法,是对二十世纪伴随 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史学界分工日益细化的回应。在本书的第一章“历史思想的相对性” 中,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 响。”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 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此次出版的一卷本《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与十二卷本以及D·C·索 麦维尔的节录本(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出过三卷中译本)相比,篇幅当然小了很多,更加易读, 这大大方便了读者。另外,虽说也是一部节录本,但与索麦维尔的版本不同,这一版本不仅是 汤因比亲自修改完成的,而且保留了大部分支撑其观点的历史例证以及更多的细节。值得特别 一提的是,这一大十六开本的著作是一部插图本,共配有四百多幅黑白串文图、地图、图表和 九十幅彩图。制作精美的彩图和丰富的串文图、地图以及图表,配有恰到好处的详细说明文 字,赋予了该书新的内容和形式。诚如汤因比所言:“图片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传 递大量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信息。”   阅读《历史研究》,在钦佩汤因比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分析之余,我们可以徜徉在令人着 迷的历史海洋之中,不仅吸取知识,丰富思想,而且能充分获得思考带来的快乐。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