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颠覆与伸张--读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容成   这是一本小书,只有八万三千字,加上那些难以舍弃的珍贵照片和图表,也 不过薄薄的一册。这是一篇大作,它对中国考古学70余年的历史作了全局性的 归纳,叙述我国三四代考古学家尤其是作者自己为建立具有特色的中国考古学派 、实现考古学梦想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展现我国各地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总结中 国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创建经过和实际应用,提出中国文明起源和古代国家形 成的系统概念,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传世之作”。   这本书的内容距离我们最遥远,讲的是陌生的考古学。有瓶鬲杯鼎等考古遗 存的演化轨迹,有各地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及相互关系,非认真细读,我们无缘知 晓中国文明的起源、交汇和演进以及国家形成的真实过程。这本书的主旨距离我 们最切近,它要反思人类历史的真迹,寻找古与今最本质的联系,探究考古学最 根本的价值,理解中华文明的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柱,启示当今时代。历史虽逝, 考古学使之复活;生命已没,考古学使之重现。今天要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 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以及今天与未来之间的协调关系,源远流 长的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智慧。   这本书的语言标准平实,作者称“雅俗共赏”是考古学的追求目标;这是“ 一本我的大众化的著作,把我一生所知、所得,简洁地说出来”。这本书的精神 惊奇骇人,对着那些至今仍统治着众生头脑和学校教材的基本思想,对着那些主 导了20世纪中国历史、考古甚至整个文史界的根本教条,对着那些世界范围内 对中华文明深刻的无知和偏见,它要颠覆,它要伸张。 二   几十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两个怪圈是: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 念;把“本本”上现成的“社会发展规律”看成历史本身。   在中华大一统观念之下,汉族是正统、中心,汉族史是正史,其他民族则被 列于正史之外,鄙为蛮夷。这样,文化来源不同的三家夏、商、周被“串”在一 起,成为一脉相承的更朝换代;黄河流域成为所谓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化先 在中原发展起来,再影响落后的四周地区文化,夏不断同化夷,辽西、山东甚至 江南等地的考古文化成为中原仰韶文化的地方变体;中华文明是单纯的农业文明 ,也是一种封闭的大陆文明;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于北方,然后南移;等等。   按照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我国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北方,东方,中 原,东南部,西南部和南方。这些文化渊源有自,特征和发展脉络各不相同,散 布在中华大地上有如“满天星斗”,紧密相连,息息相通,并且连结着中国与世 界。   北方在中国古文明的缔造史上地位特殊,秦汉之后北方草原民族数次入主中 原等大事件在此发生;同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是连结中国中原与欧亚大陆北部 广大草原地区的中间环节。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成为中国腹地与中国东北部及 东北亚之间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夏、商、周三族都是“外来户”, 他们在这里交错存在,凝聚形成中华民族。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是面向海 洋的东南半壁,轻舟渡海,渔猎为生,具有极早的海洋文明特征。环洞庭湖和四 川盆地的西南部,连结着欧亚大陆;在这里,楚文化在秦统一中国前后很长时期 内,影响着整个南中国,四川则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沟通的龙头。南方也有自己 的青铜文化,并且北接中原,南连印度洋和太平洋,面向南海诸岛和东南亚,成 为中国古文化与海洋文化接触的前沿中心。   这些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其中东方、东南部和西南部影响了中原地区,苏 鲁豫皖邻境区是中介;辽西、河套北方古文化影响了中原古文化,晋文化是纽带 ;南方则以“印纹陶”的传布影响了中原。当然,中原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不 可低估,尤其是周秦以下,这就是今天12亿人口56个民族凝聚到一起的基础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涓涓细流汇长江大河。   值得注意的是,传诵了两千年的“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说法,只是到了80 年代才找到确切的考古证据,这就是辽西红山文化庙坛冢考古新发现。另外,本 书称“中国”文明起源新论,而不称“中华”文明的原因在于,只有分工的出现 、阶级的分化、原始公社制度的破坏,才意味着文明因素的产生。5000年前 ,经过裂变、撞击、融合等过程,根植于公社又高于公社的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 ———古国出现了。   在古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城,经过进一 步的重组,进入古国时代,万邦林立。4000年前的夏商周已是称霸一方的方 国,经由“群雄逐鹿”或“从洪水到治水”等方式,终于在2000年前,产生 了秦汉帝国。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这是一部具体的活生生的历史。由于政治的原因或政治思潮的影响,20世 纪的一部分中国人,受到“本本”上现成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影响。从《 中国通史》读本到考古学教材,从历史博物馆的陈列说明到少数民族史的调查报 告,甚至今天的中小学历史课本,无一不留下深深的烙印。   今天,中国考古学经过70余年的探索,终于为历史学提供了科学的结论。 三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中国历史传统就是天下国。中原的夏和四周的夷 各自有根,彼此交汇,相互同化。中国文人有很强的天下观。孔子“有教无类” ,反对对学生的种族歧视;司马迁《史记》对四夷单独列传,表达“天下一家” 的理想。   民族间的交融从来没有断过。秦汉之前,夷、夏之间消长融合;秦汉之后, 北方草原民族数次迁徙入主中原:鲜卑人建立北朝(北魏等),契丹人建立“辽 ”,蒙古人建立“元”,满族人建立“清”。他们骑马得天下,统治汉民族,继 承汉文化。尤其是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以渔猎为生,与自然界关系协调, 没有国界概念,敢说长城内外是一家。康熙、乾隆两代营建的承德避暑山庄建筑 群,奇迹般地为长城史划上了句号。彻底地、一劳永逸地结束了把北方草原民族 与中原农耕民族对立起来的格局。   中国文化从来就不是封闭和孤立的。开放、交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官方的闭锁政策是有的,但实际的内外交流则几乎 一天也未曾中断过。东方、东南部和南方面向海洋,接通环太平洋、印度洋和东 南亚;北方、中原和西南部面向欧亚大陆,与中、西亚和东北亚相连。中国是世 界的中国。   中国史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头。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 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自公元前841年起,有文字记 载的编年史就没有断过,这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三四千年前的商代文明无与 伦比,其青铜冶炼技术堪称上古文明世界最突出的成就;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典 型发展道路,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有准确的时空框架和丰富的内涵, 这在世界上是举世无双的。   中国落后了。我相信这是大国暂时的衰歇,这是文明阶段性的低谷。一百多 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反思、求索、奋进。尽管今天仍存在功利主义盛行,要么 自卑,事事抄袭西方;要么自大,敌视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两者都把真正的民族 自觉意识视为迂阔无当————但我觉得一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中国的健 康发展和伟大复兴,会自主地从古代、从西方吸取智慧,建立真正的民族自觉意 识,而未来的中国文化一定能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