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罗织的证据 陈四益   皇上们的心思,有时是很难揣度的。比如朱元璋,打天下的时 候,礼贤下士、拉帮结伙,把个淮西帮拉得很紧,大小哥们儿也着 实为他卖了一把力气。但是一旦“龙飞九五”,旧情就都不作数 了。文臣武将,一批批杀过来,能有善果的实在不多。如果说一些 功臣飞扬跋扈,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那么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 权”,去除威胁,给予优待,打发他们回家养老也就罢了,又何必 都要杀头?如果罪有应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杀他本人就是,又 何必杀他全家,灭他全族?即便要杀鸡儆猴,处置一两个,也算个 前车之鉴,又何须弄得“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这些事,从小民百 姓的常理度之,是怎么也想不通的。   杀了,当然要找个理由,说明杀得有理。那么,这理由就应当 找点高手,编得圆一点儿,以免被后世抓着把柄。但是,偏不。编 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好像那时候就没有可依靠的 “织网能手”。   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儿,最大的案子要数胡惟庸和蓝玉两案。胡 案牵连被杀掉的大约在一万五千人左右,蓝案中被杀的接近两万。 为了说明这三四万人该杀,朱皇帝命人各编了一本书。记述胡案审 讯口供的是《昭示奸党录》,记述蓝案的是《逆臣录》。昭示奸党 的那本,已经散佚,不得全貌了。《逆臣录》则幸得保全。虽然这 本东西已是经由皇上示意、翰林院加工改造过的,当初那些逼供信 的手段(如朱元璋承认过的断指、刖足、髡首、黥面等)早已掩灭 净尽,但仍使我们可以约略窥见当时审讯的某些实况。研究中国冤 案史(不知有没有人作此研究,这实在是很值得研究的)的人不可 不加留意。   蓝玉是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内弟,也是明初继徐达、常遇春 之后,很有本事的大将,朱元璋曾比之为汉之卫青、唐之李靖,足 见器重。如果说蓝玉恃功自傲,骄横跋扈,横暴百官,鱼肉百姓, 应当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的罪名却是妄图谋反和里通外国。于 是,一切罪证都要同这两个要害对起口来。衙门里酷刑,花样多得 很,要什么口供,在酷刑之下,有如探囊取物。不过由于审讯者心 思不够细密,留下了许多破绽。比如,一个叫蒋名富的招承,说是 蓝玉出征回来,请他吃酒,在酒席间,蓝玉对他说,“老蒋,你是 我的旧人,我有句话和你说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谋件 大事,已与众头目每都商量定了,你回去到家打听着,若下手时, 你便来讨分晓,久后也抬举你一步。”这个“老蒋”是谁呢?只是 蓝玉家一个打鱼网户。另有一名叫张仁孙的供道,说是蓝玉回家时 前去拜见,蓝玉对他们说,要成大事,要仁孙等各置军器听候接 应,如日后事成时,都与大官人做。这个张仁孙是谁呢?当初只是 乡里一个染匠,看见别的染匠到蓝玉府上染造缎匹常得赏赐,所以 这回也跟了去,不料竟听到了这样一番谋逆的言语,类似的供状, 在书中随处可见。   蓝玉如果真想谋逆,自然应当十分审慎。这样杀头灭族的事 情,哪里有见人就说的道理?何况还是些无足轻重的打鱼网户和染 匠。仅此一点,这些口供的可靠性就大可怀疑。书中破绽正多,有 兴趣的不妨细细去看。我起初觉得很奇怪,一个皇上亲自处理的特 大案子,怎么证据搞得这样不堪。后来想想,也不奇怪。皇上要杀 蓝玉,下面就得寻找证据,而且要照上面定下的罪名找证据。人早 已拘押起来了,哪容得你慢慢去找!急急忙忙地寻找证据,漏洞百 出也就在所难免了,就像当初打倒刘少奇,一定要找出“叛徒、内 奸、工贼”的证据,尽管“专案组”的走卒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 极,弄出来的材料依旧漏洞百出一样。于是,罪行的证据反成了罗 织的证据。   《逆臣录》这样的书,虽不如闲情逸致之书有趣,但对于我们 明白历史,却比闲书要有用得多,有闲诸君,不妨翻翻。   (选自《文汇读书周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