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访袁崇焕墓庙 沈信夫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有"有明袁大将军墓";左 安门内有"袁督师庙",是北京市有名的古迹。这位袁大 将军、袁督师,就是明朝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 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在山海 关一带抗击后金(清)军的袁崇焕。解放后,1952年我人 民政府修葺了袁崇焕墓、庙,碑石俨然,殿宇整肃。但 这些年来,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当年修葺的工程 到今天又发生了变化,寒烟衰草,日渐凄凉。前不久, 笔者凭吊了这处墓、庙,访问了熟悉墓、庙的人士和多 少代看守袁墓的佘家子孙,并参阅了一些记载袁崇焕生 平事迹及其墓、庙的资料,仅就所见所闻记载如下。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芜县。从其 父袁子鹏起移居到广西藤县天平乡白马村(又名莲塘 村),所以谈迁的《国榷》说他是藤县人;白马村和平 南县接界,平南人称之为白马墟,因而清朝道光年间修 的《平南县志》,又认为他是平南人。1619年(明万历 四十七年)袁崇焕中进士,授福建邵武县知县。这时努 尔哈赤(即后来的清太祖)的后金军(清军)步步向山海关 逼进,袁崇焕"为人慷慨负胆略","以边才自许"。1622 年(明天启二年),袁崇焕奉命"监关外军",筹划抗敌事 宜。后来清朝人写的《明史》追忆当时情况说:"我大 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明朝)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 守,自袁崇焕始。"1622年后五年多的时间里,袁崇焕率 领军队和后金作战,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大举进攻,努尔 哈赤受伤而死。其后,又一度打败努尔哈赤之子皇太 极。为了缓兵之计,袁建议明廷与皇太极"议和",天启 皇帝始允终悔。大约1627年(天启七年)10月左右,袁崇 焕被迫辞官回到广西藤县。1628年(崇祯元年),崇祯皇 帝朱由检再次起用袁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 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加太子太保衔,赐上 方剑、蟒玉、银币。袁崇焕第二次出关抗敌。他杀死不 听指挥并与后金勾结的东江总兵毛文龙。1629年(崇祯 二年)冬,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区,不进山 海关,取道蒙古以蒙古兵为先导,攻陷遵化,直抵北京 城下。袁崇焕星夜从山海关驰救北京。当时,他的军 总部就驻在今日的龙潭湖岸畔,部队则驻扎在龙潭湖到 新西里三号张园遗址一带地方。这时候,魏忠贤阉党 余孽上书崇祯,说袁崇焕要逼迫明廷订城下之盟,并指 责袁"专戮大帅"(指杀毛文龙一事),崇祯对此半信半 疑。皇太极趁机制造反间计。据朝鲜人朴趾源的《驿讯 随笔》记载:"清人设间,使其将高鸿中于所获两明太 监前,故作耳语曰;'今日掇兵,意者袁巡抚(是袁崇焕 旧职)有密约。顷见二个来见汗(指皇太极),语良久而 去'。杨太监佯卧而听之。旋纵之归,遂以告于帝。遂 下崇焕于狱。"1630年(崇祯三年)8月16日,袁崇焕被杀 于西市。   袁崇焕死后,没有人敢去收尸。张江裁写的《燕京 访古录》说:"暴尸于市,其仆潮州佘氏窃负其尸,藁 葬广渠门内,即今广东旧义园中,守墓终身;比卒,乡 人义之,遂附葬其右。至今守墓者皆佘氏子孙。"   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流亡云 南的明永历帝朱由榔被迫复了袁崇焕的原官,并赐溢"襄 憨"。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为了沽名钓誉, 也下诏寻求袁崇焕的后裔,要"量才录用"。至此,袁崇 焕的事迹人们才敢公开谈论。然而有关他的著述很少, 这是因为从清朝来说,歌颂袁崇焕,势必要谈到他的战 功,也就势必牵涉到努尔哈赤战败的历史。因此,即使 有人记载,也不敢公诸于世。   辛亥革命那年,山东荣成人赵克生和陈子李砺曾往 袁墓并有诗吊之,说袁崇焕是"山海长城寄一身";又为 佘义士墓题诗,有"天留忠骨伴将军"之句。《东莞袁督 师后裔考》(张江裁著)一书中记载,当年张江裁随其父 张伯桢访袁基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墓前有焚馀 纸灰,询之守墓人佘琪,琪告以督师后人来扫"。1915 年,张伯桢倡议,以袁崇焕配把岳飞庙,并捐金在北京 左安门内新广东义园建立"袁督师庙"(1917年建成)。 1916年张伯桢的小儿子病死,就葬在袁墓旁边,以示对 袁的景仰。每逢清明,客居京师的广东人,都要到袁墓 前公祭。祭品用一烧猪(沿粤俗)。东芜人明伦说:"余曾 充粤馆值年,屡主祭焉。"   以上这些材料说明,自袁崇焕冤死后三百年间,一 直受到人们的崇敬。   约在1930年成书的《燕京访古录》,对袁墓和袁庙 都有较详细的记载。   "袁督师墓"条下记云:"……墓前丰碑屹立,上题' 有明袁大将军墓''南海吴荷屋书'。"   "袁督师庙记"条下云:"袁督师庙在北京左安门内东 火桥。庙额字大一尺,以石为刻,题曰'袁督师庙',下 款'丁巳(按:为1917年)二月乡后学南海康有为书'。庙 前有石联,高与庙齐。联云:'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 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中原将帅 (按:现存的石刻为"东辽将帅",《燕京访古录》误), 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下款'孔子二千 四百六十八年,丁巳夏五,乡后学康有为撰并书'。庙 内正中,立袁督师石刻像,须眉生动,令人肃然起敬。 其石像上悬一额,曰'听雨',乃督师自书遗墨。两旁悬 联云:'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下款'乡 后学南海康有为撰并书'。庙内有大石一幅,刻康南海先 生所撰书之《袁督师庙记》。《记》后自题一诗曰:' 先哲勤勤表绣丝,瓣香特为督师祠,白山黑水海翻立, 鼙鼓声中我有思。'字字工楷,笔笔逋峭。又一石,刻 新城王树构所撰《袁督师庙记》(按:石刻为《袁督师 庙碑记》),醴泉宋伯鲁书。又石刻家君(按:指张伯 桢)所撰《佘义士墓志》(按:石刻为《佘义士墓志 铭》,旁注"附录"二字)。又一石,刻督师遗诗数十首 (按:为九首),亦宋伯鲁书。庙左为'意钓亭',则家君 供奉袁公香火时,以为休息之所,庙前遍植松柏,今已 成荫。循庙而下,行数十步,面临芦田,青翠欲滴;有 小墩,门植两槐,则家君所筑钓台也。又循钓台而下数 百步,柳色宜人,清气扑眉宇,坎方封覆以新土两围, 松柏苍莽可爱,则家君自营生扩也。"   此外,1958年出版的《北京街道的故事》载:"在北 京张园故址,曾经建有一间袁崇焕纪念堂,堂里有康有 为写的石刻联语一副:'天地皆春色,乾坤一草庐。'这 间纪念堂和石联,在1948年被国民党军队破坏,园中所 有其他建筑物和花木,也都破坏一空,砌在墙上的袁崇 焕遗笔'听雨'二字的石额,幸得保存。解放后,移砌在 祠堂(按:指袁督师庙)门内的墙上。"   以上这些记载,把20年代和50年代袁崇焕墓、庙的 概貌,生动地描绘给后人,并使我们知道墓、庙的来历 和变迁。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当笔者再访袁墓和袁庙 时,已非旧观了。   袁崇焕墓所在的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后院,是 今北京市第五十九中学操场的一角。斜街52号大门,为 竖立栏杆式红漆木门,对开的两扇,各宽约1米,门桅 上有挂匾额的痕迹。据北京教育学院祟文分院王金钟老 师回忆,1961年他曾见过袁墓大门上的匾额,为叶恭绰 先生所写。可惜匾额早已不知下落,题词也已记不清。 入大门,左右各有屋三间。穿过小院,正面有瓦房五 间,甚为高大宽敞,但两旁用砖砌死,与墓地隔断。房 屋已成为民宅。出斜街52号大门,右边便是第五十九中 学,楼房耸立,占地甚广。原在该校操场一角的袁墓现 已不见,只躺着一块长253厘米、宽75厘米、厚27厘米的 大青石碑,正面刻"有明袁大将军墓"七个大字,每字35 厘米见方;右上刻"大清道光十一年二月",左下刻"乡 后进吴荣光拜题"。字体为封建时代标准的"馆阁体"。 碑背无文字。   在五十九中学工作了三十年的石宗炎同志向我们介 绍了袁墓的变迁情况。过去东花市斜街只到卧佛寺为 止,往东叫佘家馆(按:再以前叫佘家弯,因看守袁崇 焕墓的义士佘某而得名。此处街道比较弯曲)。"文化大 革命"后期,佘家馆并入斜街,但有的商店至今仍以佘 家馆做字号。今天的东花市斜街52号就是过去的佘家馆 1号,附近的人称之为广东义园。当年这里街道地势低 洼,经常积水。佘家馆1号门前有石头台阶七八级,两 旁有矮墙随阶而上,白石红门,很是壮观。今天斜街52 号的红门,还是当年旧物。门上原有白地黑字匾额,挖 防空洞时被摘下当作跳板用,以后即不知去向。入门 后,通道两旁有小型石狮子一对;门左右各有房三间, 左边三间是看坟人佘家居住,右边三间是客死于北京的 广东籍人停灵处。客居北京的广东人死后,一般都待择 期安葬,运回广东的不多。迎面正房五间,平时是扫墓 人休息处;据老人说,过去每逢年节,挂上袁崇焕的画 像,佘家人香烛供奉。正房后面就是袁墓,圆形,高出 地面约2米,涂成白色。墓前立有石碑--即现在倒在地 上的那块石碑,碑前有长方形石桌。墓旁有一座稍小的 坟头,相传即义仆佘某的墓。墓地四周栽有松柏,松柏 四周是红砖砌的矮花墙。以上这些都在1952年经人民政 府修过。矮花墙外一大片荒冢,埋着一些客死于北京的 广东籍人。荒家四周有枣树二三百棵,秋季收枣很多, 是看坟人佘家的生活来源。每逢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及 冬至前后,扫墓的人很多,凭吊袁墓的人更多,有广东 籍人,也有外省籍人在袁墓前祭奠。有的人还给佘家送 钱送礼。据说蔡廷错等也来过。   1955年,政府决定利用这块广东义地建立学校,伐 去枣树,迁走荒冢,但袁墓和墓前的房屋未动,并在矮 花墙外又砌一道高墙。为了照顾看坟人佘汉卿一家的生 活,就招收他和他的女儿佘幼兰为第五十九中学的工 友,佘汉卿非常感激。石宗炎同志说,佘汉卿还经常对 他谈些有关袁崇焕的传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人造谣 说"袁崇焕的头是黄金做的",于是袁墓遭到破坏,坟墓 被挖开一丈多深,也未找到"黄金头"。至于有无尸骨, 当时无人敢问,更无人敢看了。结果,坟成了平地,石 碑被推倒(碑座还埋在地下),石桌不知去向,高矮两道 墙被拆除,墓前边的房子与墓地也被隔断,成为今天的 这个样子。佘汉卿在"文化大革命"中病死,他的女儿幼 兰和儿子小宝也都搬走了。   听了石同志介绍情况后,笔者辗转访问了佘幼兰。 她已经五十多岁,花白头发,在某房管所当工人。她所 记忆的没有超过石同志所说的范围,但她记得祖父叫佘 思兆,并说弟弟叫佘宝林,住大红门一带,为某公司的 工人。笔者又找到佘宝林,他年约三十岁,对前辈的事 一无所知。   袁督师庙,在今左安门内龙潭湖公园正门东湖岸 边,由该公园管理处占用。参照上述《燕京访古录·袁 督师庙》条下所载,庙屋外形大致仍存旧样,其他则面 目全非。庙原为坐西朝东,原来的东门现已砌死,另开 西门,改为坐东朝西。东门上的石刻依旧。庙屋已被隔 成住房三间。庙中袁崇焕的石刻像,像上的悬额,"听 雨"二字和两旁对联,已不存在。但屋内有做桌子用的 正面朝下的石板三块,其中一块,用手从下面抚摸,似 为人像:头戴方巾,有耳有目,惜石板太重,无法翻 看。在这里,要附带说一下袁崇焕手书"听雨"匾额的问 题。《北京街道的故事》说此匾是石刻;《燕京访古 录》说是"悬挂的";据名书法家,八十八岁老人萧劳先 生说,是木刻的。他青年时期常去袁庙,亲眼所见,记 忆犹新。是否在石刻之外,又仿制了一块木刻呢?容待 续访。   庙内中屋北墙上砌有石刻一块,宽39厘米,长1米, 其文为(标点是笔者加的,以下石刻文字同,有□号者 原字已缺): 袁督师庙记   嗟夫!明清之际,关于中国亦大矣,非只系一朝之兴 亡也。观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武□盖世,遂见忌于 敌,以谗间死,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国非才不 立,有国者临□闻鼓,莫不思才而用之。然才愈奇,志 愈大,人主未必竟其用,即使倚畀信用,而内移于权奸 女竭,外休于敌国外患,左右谗慝之口,交构而并作, 卒自坏长城而国亦殄灭。呜乎!古今殆同一揆,岂独袁 督师!吾十二岁,侍先祖连州公读督师传,至其□边 事,登长城,察形势,奏思宗期五年破敌而壮之。连州 公日:"是敌畏而用间杀之者也。"后登长城想公之雄 风。门人东莞张伯桢为公表微,刻公集,复筑公祠于京 师。今后之爱国者思将才,庶公英灵武烈,犹凛凛也。 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八年,丁巳九月。乡后学康有为撰并 书(下刻篆文"康有为"印)。   南墙上也砌石刻一块,长114厘米,宽55厘米,内容 有《袁督师庙碑记》、袁督师遗诗九首、《佘义士墓志 铭》、杂记庙的方向和出资建庙人姓名等。此石文字甚 小,除留出天地头及左右空白外,在长94厘米,宽45厘 米的石面上,刻有50行,每行30至32字不等。每个字的 大小不到1厘米见方,又加历年来被白灰填抹,几不可 认。而石刻内容对庙之兴建叙述极详,为史料所必备; 其字迹亦娟秀均匀,极属可爱。赖第九十中学教师张美 云、天坛中学教师李其威二同志之力,手剔目测,竞二 日录完。现仅将《袁督师庙碑记》、《余义士墓志铭》 和袁诗照录附存。 袁督师庙碑记 醴泉宋伯鲁书   东莞张篁溪既刊其先正袁元素督师遗集行世,又上 书政府呈请合伺关岳庙,以奠忠魂,昭之万世。今年八 月复建督师庙于左安门内广东新义园,以为旅京乡人岁 时荐享之所。呜呼!古今之以忠死国者众矣,篁溪独倦 倦于督师若此,此岂私其一乡之见哉?诚以督师之生 死,为明、清兴亡之所繇关,而种族之见,遂酿为四千 余年之世局之变而不可收拾,此尤篁溪所痛心疚首者 也。或谓督师之死死于清人之间,温体仁、梁廷栋、满 桂之私嫌,固也,余独窃谓此不足以死督师,死督师者 中官耳!杨太监之言入而督师死,魏中贤之遗党高栖、 袁宏勋、史辈之疏入而督师死。东江岁伯,毛文龙藉以 贿中官者也,文龙死而中官之赂断矣,围城之役,遂乘 机麻起而浸润之,于是督师不得不死矣!嗟乎!中官之 祸,明二百七十年几如一辙之覆,卒以此殒其国而亡其 身。其可异者,当时之谬辱忠良,曾孟子所谓土芥犬马 之不若,而明社一屋,怀忠抱节以死国难者,若蚁趋而 鳞萃也。清无有明之一矣。逮其末也,而婴城效死者百 无一二焉。斯则可悲者矣!八月望日,庙既落成,篁溪 属余为之记,余又益叹督师之死之系于国运者大也。丁 巳八月,新城王树柟 记。 佘义士墓志铭 东莞张伯桢撰 醴泉宋伯鲁书   大明袁督师之仆曰佘义士,粤顺德马江人也。执役 于督师。督师出必挈之行。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朝廷 非罪杀督师,暴骨原野,乡人惧祸不敢问。义士夜窃督 师尸,葬北京广渠门内广东旧义园。终身守墓不去,死 傍督师墓葬。(中略)乃奠幽宫,伐石燕山,铭辞石上。 铭曰:"是惟大明义士坟,厥名不传传佘君,藩溷之花 胡纷纷,兹坟劲草千万春。" 袁督师遗诗 东莞张伯桢篁溪纂 醴泉宋伯鲁芝田书   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侵宝刀头。欲 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 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山海关送季弟南还 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戎 塞上征。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生平!由来友爱 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 古人名。弟兄于汝倍关情,此日临歧感慨生;磊落丈 夫谁好剑?牢骚男子不能兵。才堪逐电三驱捷,身上飞 鹏一羽轻。行矣乡邦重努力,莫耽疏懒堕时名。   偕诸将游海岛 战守透选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 愁。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边衅久开终是 定,室戈方操几时休!片云孤月应肠断,椿树凋零又一 秋。   话别秦六郎 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人谈剑判溪头, 言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水国芙蓉低睡月, 江湄杨柳软维舟。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 慨慷同仇日,间关百战时, 功高名主眷,心苦后人知。糜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 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   度庚岭 客路过庚岭,乡关渐已违。江山原不改, 世事近来非!瑟岂齐门惯?人宁狗盗稀!驱车从此去,莫 作旧时归。   归庚岭步前韵 功名劳十载,心迹渐依违,道说还 山是,惟言出塞非。主恩天地重,臣遇古今稀。数卷封 章外,浑然旧日归。   过诃林口占 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抵树满红尘, 如今著足空王地,多悔从前学杀人。   北屋墙上砌有大小石刻七方,都是有关意钓亭的文 字,并有张伯桢石刻像,疑是从意钓亭移来的。南屋经 常下锁,据云是仓库并无石刻,商之主管人员入内一 看,终未获允。至于意钓亭、钓台和张伯桢的生扩,所 有当日的芦田、小墩、坎方新土等,则不知何时涅没, 成为龙潭湖公园的正门了。   最后,笔者获悉,北京市文物局已拨专款十余万 元,将由崇文区文物管理所负责重修龙潭湖公园内的袁 崇焕庙,并计划设立袁崇焕纪念堂,供中外人士凭吊。 1983年8月 (《文史资料选编》第23辑,1985年出版)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