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印《古籍小常识》 古籍的刻工 刻工又称“镌手”、“雕字”、“刊字”、“雕印人”、“ 匠人”等等,是雕刻书版的工匠手。不少古籍,在每版的中缝下 方(即下书口)都记有刻工的名字。这些名字,对一般图书来说, 当初可能是为了计酬所留,同时也便于主事者追究责任;对特殊 的图书,如佛经、佛像等来说,可能是为了积功德,故大都留下 了刊刻匠人的名字。这些名字虽然都很简单,但是,因为一个人 的技艺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再参以记名,就很容易区别;同时, 一个人的艺龄,如果从二十岁开始计算的话,一般的大约不会超 过五十年,或者说,大体应在四十年左右。这样,我们凭藉刻工 这两方面的因素,就不难从已知刊刻年代的古籍的刻工,推论出 不明刊刻年代的古籍的大体刊刻时间。这对辨别伪本亦大有益处。 如商务印书馆所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所收《南史》,题 为元大德间刊本,但据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考 ,“乃其刻工十 八九同于明初所刻《北史》”(见《中国善本书提要》),可证此 书并非元刻本,更非元大德年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另一部《 南史》残存二十六卷,即《本纪》四至七、《列传》一至五、二 十八至三十、三十四至四十四、五十八至六十。王重民先生说: (此本)下书口记刻工,大都为朱敬之、徐进卿、何甫三 数人所刻。敬之或 署朱苟,或单署敬字(草书似秀字); 进卿单署徐字,徐又省作余;何甫或 署何,或署甫,何 又省作可。又有张(或作弓)、杨(或作木易)、翁、董、 章、郑、陈、方、于、洪、良等单字,与明初补版署双名者,其 风格迥乎 不同……(《中国善本书提要·史部·纪传类》 ) 可证这个本子是“真为元刻元印”。(同上)看得出,这里考订的 依据主要就是刻工。刻工的重要可见一斑。 就目前而论,我国可考的最早刻工是雷延美,他曾于后晋开 运四年(公元947年),为曹元忠雕刻观世菩萨像,此像上图下文, 末署“匠人雷延美”。原物出敦煌,可惜已被法人伯希和窃走。 由于后世所存宋版书大都是南宋刻本,故关于北宋的刻工所 知寥寥,而南宋刻工所知较多。据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据日藏宋 版书一百三十种统计,计有刻工一千七百人,除去只署姓,或只 署名而无姓者,共一千三百人。我国学者张秀民先生,致力于我 国古代出版史的研究,于一九八九年,出版了《中国印刷史》这 部巨著。他说:“笔者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宋本三百五十五种,及 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宁波天一阁所藏宋本数十种,又找出 约七百人,其中大部分可补长泽氏之不足。因宋本蝴蝶装,许多 姓名被黏在板心内,不易看出,所以数字不全。若加入《碛砂藏》 中刻经人孙仁等四百二十三人,宋刻工总数可考者近三千人,只 存十一于千百而已”。(见《中国印刷史·第三章》) ---- From: 蒙哥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