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传》 原著:前英国驻中国大使 理查德·伊文斯 Richard Evans 原名:Deng Xiao Ping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翻译:武市红等 第四章 身处险境 1927-1931年   邓小平回到了内战纷纭的祖国。这以后四年的大部 分时间里,他一直是在有生命危险之中度过的,其中相 对安全的一段时间是他刚回国之后,在西安冯玉祥的国 民军中作政治工作的四个月。 在西安,邓小平身兼三职,两个职务是公开的,一个 是秘密的。他担任了中山军事政治学院的政治处处长。 该学院是由刘伯坚(后来成为邓的领导)创建的一所培训 学校。刘伯坚*是该校政治教员及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书 *应为邓小平。——译注 记。邓小平的公开工作有两项:一是向军官们讲解孙中 山的三民主义,当然着重宣传的是孙的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的三大政策。另外一项工作是发现和交结进步学 员,发展他们加入共产党,他的秘密任务是主持共产党 一个地下组织的日常工作。这个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至 少有几十名军校学生入了党,邓的工作之一想必是把他 们分派到冯玉祥的各基层部队中去,经他输送出去的军 官中,一些人1928年在西安附近的农村领导了起义,其 余一些人则成了红军小股部队的领导人。这些红军部队 建立的根据地后来接纳了1935年和1936年长征结束后 的红军主力部队。 邓小平在西安的时候,国民革命运动随着孙中山的 去世,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分裂成两派。最主要的一 个原因是军队中大多数军官都来自地主家庭,因此坚定 地反对农村的社会革命。第二个原因是蒋介石和相当一 大批国民党政治家反对抵制外国势力的活动,认为这些 活动会妨碍国际社会及早承认新生的国民政府。如果还 有其他原因的话,那就是他们像斯大林和托洛斯基在 l926年初那样,想极力避免冒犯各国列强,尤其害怕冒 犯日本。 分裂是蒋介石蓄意挑起的。1927年3月,蒋开始采 取分裂行动,整个春天和夏天,他在其所控制的省份(他 的军队已经占领了除湖北、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区以外的 所有长江以南的省份)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 动,所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共产党组织和左翼国民党组织 都受到袭击。3月,在赣南的重镇赣州,一名军事指挥官 拘捕了共产党的工会领袖并将他处死,从而揭开了蒋介 石分裂活动的序幕。4月份,他开始在上海公开地、有组 织地进行分裂活动。国民党军队和地方上的黑帮匪徒, 有的伪装成工人,肆意破坏市总工会在港口和产业工人 心目中的威信。在巷战和大搜捕中,数以百计的人被打 死。有传闻说,铁路工人波活活地推进燃烧着的火车锅 炉中。这也许并不真实。但毫无疑问的是有很多被捕的 工会组织者和普通工人被公开处死,而且一旦群众聚集 在一起示威抗议,军队就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开枪。很多 共产党员牺牲了,其中就有工会的头头王寿华(他是在一 个青帮头目家哈完饭出来时被捕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 义导师赵世炎。当时上海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幸 免于难。他虽然被捕了,但他运气好,在被送到军部时被 一名热心的军官释放了。 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其它一些小工 业城镇蔓延开来,而在国民党左翼或工农武装控制的地 风,也随即举行了抗议活动,在武汉,十几个反共工头被 掉。在政治上,国民党左派把蒋介石开除出党。蒋介石 更在南京另立政府。4月底,左右两派最终正式分裂。 国民党的分裂使共产党人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 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 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认为,湖南(毛的 家乡)的数百万农民已准备就绪,可以举行革命暴动,因 而主张采取激烈的行动。但另一些人,如总书记陈独秀, 则倾向于妥协,尽管他们对长远的国共关系也持悲观的 看法。而当时的斯大林正在批判托洛斯基,由于托洛斯 基的思想与毛泽东的不无一致,*斯大林便指示左派统 *托洛斯基的观点与毛洋东的思想并不 一致。——译注 一战线维持现状。鲍罗廷当时认为国民党人即使冒与共 产国际闹僵的危险也会抵制农村的社会革命。在5月下 旬召开的一次共产国际常委会上,斯大林虽然引用了鲍 罗廷的观点,但仍然坚持共产党应该与国民党“周旋”而 不应该与之分裂。会议最后决定共产党继续与左翼国民 党直接合作①。这些指示随后下达给了鲍罗廷和陈独 秀。 从那以后,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糟了。6月,新到任 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易给当时最有影响的左翼国民党领袖 汪精卫看了斯大林本人发来的电报,电报指示陈独秀和 他的同事发动武装的农民夺取土地,并采取行动阻止反 革命军官的“过激行为”。这一举动激怒了支持共产党的 关键人物。同月,冯玉祥在北方的一次会议上对汪精卫 美言了几句,然后宣布要与蒋介石合作,并告诉一群记者 说,他要“根除”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几位本来忠于国 民党左翼的拥有实权的将军也开始公开要求把共产党员 清除出国民党。 7月,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从武汉政府中撤出,但仍作 为国民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从基层”设法影响它的领导 层和政策。但已为时太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已经 开始考虑正式结束国共合作,政治委员会则正式作出关 于“分共”的决定,命令两党的党员互从对方组织中退出。 几天之后,武汉颁布了戒严令,国民党军队开始搜捕共产 党员。 陈独秀在整个夏天一直处于困惑之中。一方面来自 共产国际的指令根本不切实际,另一方面他本人也很不 情愿实行社会革命(毛泽东后来说他是因为害怕)。这 时,他辞去了共产党总书记的职务,但仍在武汉逗留了一 段时间。其他一些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或出走江西,因 为那里的军事领导人同情共产党,或躲进汉口的外国租 界。 为了躲避冯玉祥将要发动的清共运动,邓小平于6 月份离开西安来到武汉,他先到长江南岸的武昌,向周恩 来领导的共产党军事委员会报到。但很快他又受命到北 岸的汉口陈独秀主持的党中央担任中央委员会的秘书, 这是他第一次在党中央工作。 出于工作之便,邓得以有机会看到了中国国民党和 苏联合作的寿终正寝。鲍罗廷带着失职的沮丧于7月 7日离开了汉口。他和他的俄国同事们乘坐的火车装 满了行李,另外火车上还载有卡车和载重旅行车,这是准 备穿越戈壁沙漠时用的。就斯大林的个性来讲,鲍罗廷 在中国的失败本应受到谴责和惩罚。然而他当时并未受 到排挤,只是被凋任到次要的职位上,并平安地度过了 30年代。最后给他带来灾难的不是中国的使命,而是反 犹太运动。1949年他和许多犹太血统的党员一起被捕。 1951年死在一所监狱里,享年近七十岁。 大约就是在这一时期,邓改用邓小平这一名字,这 一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一旦被捕,他可以在审讯时使 用化名,不至于被查出真实身分。有很多著名的共产党 人都曾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化名。对王明、博古等回 国留学生来说,采用化名则是因为布尔什维克有使用假 名的习惯,而其他许多人,像周恩来,他们使用化名都是 出于地下工作者的安全考虑。而邓小平在选择化名时与 众不同,这个名字并不十分隐蔽,保留了原姓,而且在以 后不再必要时,仍一直继续使用。 8月7日,中央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 选举了新的临时政治局,并通过四个文件,但未选出新的 总书记。共产国际代表贝索·罗米那兹在其中的一份文 件中谴责了前任党的领导的“机会主义”;其它三份文件 号召全党推翻在南京和武汉的国民政府,组织武装起义, 建立地方和省的苏维埃政府。但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起 义仍将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 身份参加了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 新战略的过程。 共产党人是在完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开始实行新的 战略的。整个夏天,斯大林和共产国际都在强迫共产尝 维持与国民党左派合作,现在他们又要求共产党加快取 得革命胜利,而这恰恰是共产党所不可能达到的。在城 市,共产党的工会领导人不是牺牲就是转入地下。在农 村,农民的武装斗争在许多积极分子遭屠杀后转入低潮。 在军队里,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倒是拥有一些军团,并且 在其他武装力量的政治部门有很强的势力,但他们都是 以国民党军官的身份执行任务的。另外,陈独秀下台后, 一些毫无军事经验的人掌握了领导权。政治局的代理书 记翟秋白是作家,而其他十名委员中无一名军人(作为中 央候补委员的毛泽东,倒是穿过军装,那是1912年在一 个湖南军阀的军队当兵,但从没有当过军官)。 在八七会议召开之前,已经举行过一次起义。这次 起义是江西首府南昌附近驻扎的两个兵团发动的。起义 者占领了南昌,并建立起第一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拥 有一万五干人的军队。但胜利并没有维持多久。这支新 建的队伍在向广州以东海岸的长征途中,士兵不断逃跑, 还有一名师长率部叛变,致使兵力锐减,最终被国民党军 队打散,弄到无法整编的地步。起义部队的大部分领导 人逃往香港或上海。领导整个起义的周恩来,抵达香港 时身患重病,在九龙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医院。后来的红 军总司令末德,留下来继续带领他的部队,最后率领着仅 存的六百人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汇 合。 随后的秋收起义也失败了,在湖北,拼凑起来的农 民军队很快就被原以为是盟友的国民自卫队解除了武 装。毛泽东是湖南农民起义的组织者,他率领着由起义 士兵、矿工、农民和士匪组成的四个“团”。他接到的命令 是攻占长沙,经过了一番苦战,他手下的两个团之间还发 生了内讧。毛泽东认为自己手下的这支军队根本无法完 成任务。于是,毛泽东在远离长沙的一个小镇集合起剩 余的兵力,劝说其中的大部分人跟他上了井冈山。井冈 山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 自古以来土匪出没。当时有两伙土匪占领着井冈山,毛 泽东说服了他们的首领与他结成同盟并驻扎下来,在这 个中国南方最易守难攻的峭壁密林深处,度过了一个极 其艰苦但相对安全的冬天。 当年的第三次起义12月份在广州爆发,也以惨败告 终。起义者计划利用共产党领导的当地军队和武装工人 占领城市,建立苏维埃市政府(公社),开辟一个长久的红 色区域。但经过几天激战,结果共产党组织被彻底摧毁。 几位全国著名的领导人牺牲,数以千计的工人遭屠戮,其 中许多人手无寸铁。斯大林认为,广州起义还有另一笔 损失:国民党军队在街上打死了几名俄国人并袭击了苏 朕领事馆。斯大林竭力将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顾问和苏 联外交官区别开来,但广州惨案表明国民党的军官并没 有对他们加以区别。自此,苏联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合 作,在这个孙中山和鲍罗廷曾为之牵线搭桥的城市,划上 了一个蘸满鲜血的句号。   那年秋天,瞿秋白决定将共产党中央迁回上海。仍 然担任党中央秘书的邓小平于9月底或10月初到了上 海。和他一起去的是李维汉。李与邓早在法国时就已相 识,当时李刚被提开到政治局工作。现在,邓小平转了一 圈之后,又回到了阔别七年的上海。 邓小平到上海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负责处 里中央机关的文书、机要、交通、财务等工作②。在平常 时期,这类工作原本就很繁琐,在当时的工作环境下就更 繁重了。共产党在当时是非法组织,其党员随时都有被 捕的危险。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逮捕到嫌疑犯后,会使 用一切手段逼供,一个人若是叛变了,会牵连到许多人。 在共产党人要积极重建党的影响的产业界,很多劳工组 织都属于青帮或其他反共黑社会组织,到处都有密探。 公共租界的巡捕、法国租界的警察和国民党的警察一样 仇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他们经常主动搜捕共产党 人,然后再把抓到的嫌疑犯引渡给国民党警察。 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及其下属部门在上海分布很广。 中央委员会的大多数部门集中在上海市中心;江苏省委 机关设在闸北和虹口的工业区内;青年团的部分单位则 设在法租界。周恩来当时负责中央机关的安全工作,他 规定,政治局开会时,政治局委员不必全到,要有一至二 人留外,以防警察局一旦突袭时不致于全体被捕。政治 局会议常常在公共场所比如医院内的安全地点召开。据 周恩来的传记记载,邓小平经常前往市中心威海卫路的 一家医院开会。1929年8月,大约就是在邓小平离开上 每去西南的同一时间,两名政治局委员被出卖后遭到逮 捕和杀害。总的来讲,在邓小平做地下工作的两年之中, 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安全工作一直做得很出色。 在1928年或1929年年初的某一时间,邓小平结婚 了。他的妻子张锡瑗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在江西、福建 交界的山区某个小根据地任过职。邓小平是什么时候、 怎么为她相识的不得而知,很有可能是在她奉命到上海 送信时两人相遇的。 不管邓小平和张锡瑗是在什么情形之下结婚的,他 们的婚姻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便悲剧性地结束了。 张锡援死于难产。关于她去世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但 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当时邓小平不在上海。有关他在 1928年和1929年间活动的记录很少。但作为中央的一 名重要官员,他不可能经常离开上海。因此,合理的结论 是,张锡援去世时,邓小平已离开了上海、凋任新的工作 了。邓小平对自己的私生活一直保持沉默,他从不对外 人谈他的感情,在他的官方传记里甚至没有提及到这次 婚姻。 对共产党人来说,1928年主要的政治事件是召开了 第六届党代表大会。由于在中国境内没有一个安全的地 方允许几十名中共代表集中在一起,该次会议选在莫斯 科郊外的一所旧式庄园举行。中国共产党的大多数政治 局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李维汉留在上海没有参加, 邓小平也和他一起留在上海。大会上布哈林作为共产国 际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出尽风头。布哈林曾与斯大林一起 批判托洛斯基的对华政策,但不久就因其“右倾”,和“富农 路线”受到攻击。他性情怪异,有时身穿猎装出现在主席 台上,甚至手腕上还站着一只猎鹰。在他的主持下,大会 通过的决议与2月份共产国际会议的决议口径一致。 经过整个6月份的争论,大会总结认为,中国革命尚 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全国的形势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大会谴责了“机 会主义”(即所谓陈独秀执行的路线。陈未到会),但同时 也谴责了“盲动主义”(即由瞿秋白下令发动的那种盲目 的军事行动)。大会通过了十大纲领,其中的三大任务是 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联 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十六年以后*,当毛泽东自己 *此处有误。毛泽东是在1939年和1940年对中国革 命的性质做出完整的总结的。——译注 总结出一口整套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理论时,肯定了这一 纲领的正确性,但应该强调革命的持久性和“农村根据地 的重要性”。 1929年中,邓小平的工作出现了新的转变。政治局 免去了他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职务,派他到广西执行一 项特殊的任务:一,与广西省政府主席和绥靖公署主任联 络。他们虽然都是蒋介石任命的,但正在策划反蒋的军 事行动,并表示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愿望;二,接管广西省 所有党的工作;三,准备武装起义。这都是极其艰巨而危 险的任务。尽管绥靖公署主任是秘密党员*,省政府主 *原文有误。绥靖公署主任不是秘密党员。 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的弟弟俞作豫是秘 密共产党员。——译注 席同情共产党,但他们在当地的势力很弱。而且,如果他 们采取反蒋行动,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广西只与法属印 度支那和广州保持着联系,而广州当时控制在坚定的反 共分子手中。广西远离共产党军队所活动的任何地区。 难怪当时在上海秘密活动的共产国际远东支局坚决反对 接受他们两位的倡议。 邓小平先从海路到达海防,然后于9月初经陆路抵 达广西首府南宁。随后又有几名党员相继来到广西,包 括曾在苏联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云逸。邓小平见到省主 席后,立即说服他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警备大队的大队 长和教导总队的队长。邓小平和张云逸开始等候省主席 出征反蒋。后来省主席的确和绥靖公署主任一道出发 了。他们刚一启程,两位共产党员便命令南宁警备部队 的一个营向西北进驻山区,另一个营镇守南宁通往河内 的必经之地。他们还派可靠的人占领了省军械库,军械 库里有五干支步枪,一些山炮、迫击炮和机关枪,几台无 线电装置和大量的弹药。这些战利品是当时率领二三千 人在江西南部活动的毛泽东做梦都想不到的。 省主席和公署主任的冒险很快就结束了。他们的军 对在广西、广东交界处被击溃,他们两人双双逃亡。邓小 平和张云逸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将军械库的全部军火 转移到早已在南宁港准备好的轮船上,命令他们的部队 撤出南宁。邓小平率领一支部队乘轮船沿邕江及其北边 两条支流逆流而上,在平马(现在的田东)等待张云逸率 领的第二支部队。两支部队汇合后,接着进军广西省西 部一个偏远的集镇百色。在那里邓小平和张云逸开始策 划起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把苏维埃运动扩展到了 中国一个新的地区。 为了纪念广州起义两周年,他们在12月11日这天, 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名义在百色镇中心升起了镰刀 斧头交叉的腹帜。在下游的平马,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 表集会选举出工农苏难埃政府。两个镇均未遇到武装抵 抗。邓小平担任了部队的政委和前委书记。然后他又前 往龙州地区,组织了第二次起义。(早在前一年的秋天邓 小平就派南宁警备大队的一个营占领了这一地区)。 1930年2月初,在临近印度支那边界的龙州,成立苏 维埃政府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神秘地回到了上海。据 他的官方传记记载,他此行的目的是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他可能是通过无线电(经香港中转)收到了上海的指示。 但更有可能的是他自行决定回去的,*党中央不太可能 *邓小平赴上海汇报工作,是同李明瑞、许 卓商议后决定的,——译注 在两个新建的根据地尚待巩固的时刻把他召回。另一方 面,他至少面临着一个政治上的难题:如何安排绥靖公署 主任李明瑞。李明瑞在广西东部受挫后逃回了龙州并一 直在那儿协助邓小平组织起义。李明瑞当然想在新建的 军队中谋得某项职位,邓小平也许是想与中央商量这件 事。更富人情味的原因也许是他在为妻子担心。 邓在上海呆了两个月,4月份才离开。在上海,党中 央决定任命李明瑞为红七军和红八军两支部队的总指 挥,邓小平为政委。这一方面解决了李明瑞的安排问题, 另一方面也表示中央对邓小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是满意 的。当时总书记向忠发已不负责党中央的工作,而由组 织部长李立三执掌。 邓回到了广西。这里的情况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急 转直下。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个在1926年参加北伐战 争之前统治广西的军阀,已经回到南宁并迅速调兵进攻 红八军。红八军只有大约不到二千人的兵力,战败后被 赶出根据地。红七军出师南宁试图缓解红八军的压力, 但也受挫被迫撤退到百色城外偏僻的山区里。 当年的春天和夏天,在几乎没有红军存在的地区,邓 小平冒着个人的生命危险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协助 他实施这项计划的是韦拔群和李明瑞。韦拔群是一名当 地的共产党员,几年前就开始带领一伙农民在山区活动。 邓小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③。这 似乎是很大胆的行动,完全按照当时中央的精神,没收地 主的土地。它比毛泽东当时在江西实行的土地政策还要 过激,后来邓自己也采纳了毛的政策。也许他意识到, 全面的土地改革往往造成土地收成减产,使农民的处境 更艰难,而农民正是红军主要的政治支柱和经济支柱。 1930年6月红七军离开山区,在百色周围重新开始 活动。邓小平此时重返红七军并积极抓部队训练。他还 着手政治和行政工作,帮助创建了几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夏末,百色根据地已经控制了约二十个县镇,共一百万人 口。 如果党中央允许邓小平、李明瑞和张云逸按照自己 的想法行事,百色根据地是很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的,只 是边界不断发生一些变化。但和所有其他在前线战斗的 共产党须导人一样,他们也沦为所谓“立三路线”的牺牲 者。李立三推行的是共产党“一省或几省”首先夺取政权 的大胆计划。 李立三路线最完整的表述是1930年6月11日通过 的政治局决议。决议认为中国是“帝国主义世界的 锁链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国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世界 革命会紧随中国革命而爆发。而且蒋介石正忙于与冯玉 祥和另一位北方军阀阎锡山作战,共产党在三大根据地 和许多小根据地内已拥有了五万名武装力量。同时资本 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据此李立三天真地认为共产 党已拥有足够的实力攻占武汉、广州和其他大城市。攻 占大城市成了他主要的军事目标。 在李立三的宏伟计划中,红七军的任务是占领广西东 北部大城市柳州和桂林,进而在广东建立根据地(以阻止 该省的反动势力向北进攻共产党军队),最终占领广州。8 月,中央代表邓岗带着李立三的命令来到广西。邓小平的 官方传记说,邓小平“认为要打下这些城市是没有把握的, 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又说“多数人主张服从中央代表的 指示,他只得随军行动”。④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时 期。从邓小平以后的性格来看,他是不会遵从自认为是错 误的指示的。而在广西,除了上海代表,他比任何人都有 发言权。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大多数人的观点。 1930年9月底,在收编了红八军幸存人员后,红七 军离开了根据地。但韦拔群很快就掉头西行,使由三支 队伍组成的部队失去一支力量(韦的部队后来被打败,韦 被出卖后遭杀害)。另外两支队伍在邓小平和张云逸的 带领下连续向东征战。后来表明,这次征战是五年后长 征的一次预演。 开始的时候,邓小平和张云逸尽力按李立三的指示 行动。他们率领军队向柳州进军,但当听说白崇禧正率 增援部队前往柳州时,决定撤出战斗,后来因为部队作 战连连受挫,伤亡很大⑤,才不得不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 划。这一行动造成了他们与李立三的代表邓岗的分裂, 邓岗便离开了他们。 现在不太清楚,邓小平和张云逸是何时认定他们唯 一可行的进军路线就是到江西的中央根据地去寻找毛泽 东。据军队中一名老兵记述,那一年秋末冬初,他们的队 伍在湖南西部的山区里转战了好几个星期,一直没有什 么明确的目标⑥。不过,最终还是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最初有一万人的队伍这时只剩下不到四千人,经过重新 整编后,红七军决定到井冈山去。当时的条件很艰苦。 大多数士兵都穿着单衣草鞋,难以抵御寒冷的袭击,粮食 也极度匮乏。1931年2月,红七军幸存下来的两三千人 在广东北部山区乐昌渡河时,又遭到敌人袭击。有一大 部分人乘船先行到达了对岸,另一小部分人再次渡河时 受到炮火攻击,无法过河。红七军因此被分成了两部分, 几个月后,部队才重新团聚。邓小平在先行渡河的部队 中,他和李明瑞率领这部分队伍进入江西,来到离毛泽东 最初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不远的地方。 邓小平在这时离开了池的部队。他的官方传记称他 是被派至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⑦。然而在后来的文 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却在其创办的刊物上指控他当时叛 离了红军队伍。杂志上有篇文章写道,当邓巡察回来的 时候,听到营地上的枪声大作,便决定逃往“香港花花世 界”⑧。而当时的情形可能是,他必须作出选择,离开那 队或是冒着死亡和被捕的危险去参加战斗,邓小平选择 了前者,但是他的选择并不是不体面的,因为他不是阵地 指挥官,而且的确是受前委命令前往上海。现在还有一 种说法,即当他后来在1931年回到江西后,一个审查委 员会调查了此事,结果证明邓小平是清白的。 邓小平的部队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在井冈山附近 征战了几个月后,于1931年被收编进中央红军。   注释: ①《剑桥史》第12卷,第656页。 ②《邓小平传略》第7页。 ③问上书,第8页。 ④同上书,第8页。 ⑤同上书,第8页。 ⑥参见袁任远《红色风暴》。 ⑦《邓小平传略》第9页, ⑧弗朗兹:《邓小平》第88页。   输入:上海-蔡哲炯 (zhejiong@163.net)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