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胡哲峰    攻台作战是解放战争末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准备实施 而没有实施的一次重大战役。从1949年6月至1950年6月整整一年间,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这一战役进行了认真而紧张的战略筹划。在中 央军委的指导下,具体担负攻台任务的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做了大量的 战役准备工作。当时直接负责作战的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 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提出了若干重要原则。即使在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的 今天,这些原则和实践仍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总结。 一、受命主持攻台大计 1949年夏,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方位的大进军。 中央军委认为:今后的战局,对两广只有歼灭桂系军队较为费力,另外, 歼灭胡宗南、西北的马步芳集团算是较大的战役。除此,大陆上已无更多 大仗可打,但在海上尚有解放台湾、海南岛两役需费大力,而且国民党亦 正企图以台湾为其进行军事抵抗和对大陆进行经济封锁的基地。故欲达全 胜,必须渡海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放台湾,除了需要空军、 海军配合和争取国民党军及岛内人民的内应之外,主要依靠陆军。毫无疑 问,当时担负解放东南地区任务,并作为防止美国武装干涉的主要战略力 量的第三野战军在攻台作战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粟裕作为华东方面负 责作战的首长,自然成了指挥解放台湾作战的最佳人选。6月14日,毛 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粟裕、参谋长张震和副参谋长周骏鸣的电报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攻台作战问题。电报指出: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 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 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这既是毛泽东正式提出解放台 湾的最早文电,也是粟裕受命主持攻台作战的开端。对重大的事,毛泽东 向来抓住不放。6月21日,毛泽东再电粟裕等人,指出:在目前几个月 内,在你们面前有四件大工作: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城乡广 大地区;占领福建及厦门;帮助二野西进;准备占领台湾。前三件工作你 们已充分注意,用了大力或正在用大力进行中,后一项工作你们尚未来得 及注意,但应从现在即开始加以注意。并指出: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 空军基地不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 只不能取得,沿海沿江贸易受制于外商航业界。电报要求,我们希望能于 夏秋两季完成各项准备,冬季占领台湾。不久之后,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 信中又指出,建立空军,掩护渡海,“准备在明年夏季夺取台湾”。无论是 在这年冬季还是在第二年夏季完成夺取台湾的作战任务,对粟裕来说都是 紧张而苛刻的。此后,粟裕以极大的精力从事攻台作战的筹划和准备。对 此,毛泽东是满意的。在8月2日给粟裕的电报中,毛泽东肯定他们的成 绩说:“你们积极准备攻台湾是正确的。必须从各方面准备攻台,打破干 部中的畏难心理。”(《毛泽东年谱》下卷,541页,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可以说,在受命后的整整一年间,粟裕的主要精力是放在 准备攻台作战和解放沿海岛屿,剪除台湾外翼上。为更好地完成攻台作战, 粟裕经过反复考虑,于1950年6月建议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或派大员 指挥这一作战。6月上旬,粟裕赴京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期间曾 请求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下旬,粟裕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 再次提出,由于台湾战役将对整个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局势影响极大,请 求中央派刘伯承或林彪来主持台湾战役,他本人作为华东地区的军事领导 全力协助该战役的组织指挥。毛泽东出于对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信任, 仍决定由粟裕负责攻台作战。 二、着眼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攻台作战准备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攻台兵力中的空军、海军主要由军委负责建设和准备, 陆军主要由第三野战军负责准备。自受命主持攻台作战以后,粟裕即对攻台 兵力作出初步部署。1949年夏,因华东许多地区还未解放,新解放地区 还要分兵剿匪,抽不出更多部队进行两栖训练。粟裕决定以一个兵团先行进 行攻台准备。7月中旬,第三野战军前委决定解除第9兵团担负的淞沪警备 任务,抽出进行航海登陆训练,并调第23军划归第9兵团建制,准备对台 作战。8月初,第9兵团由上海市区撤至郊外进行攻台整训。随着东南各省 的基本解放和对渡海作战艰巨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粟裕不断修正了攻台作战 兵力投入方案。是年秋,第三野战军制定了以8个军攻台的作战计划,其中 以第9兵团4个军为攻台第一梯队,以另4个军为第二梯队。同年末,又决 定增加投入参战兵力,三野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外,主力12个军约 50万人全部参加攻台训练。第一梯队在原第9兵团4个军的基础上再增加 第24军。1950年3月,粟裕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会商关于攻台作战的 意见,设想以50万部队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次运送。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一 方案。同年5月,鉴于海南岛和舟山之国民党军10万多人撤至台湾的情况, 粟裕认为,原定以第9兵团和第24军共5个军为攻台第一梯队已不够强大, 决定加上第7兵团,以第7、第9兵团担任攻台第一梯队,第10兵团和其 他两个军(第24、第25军)为第二梯队。粟裕的这些设想,是基于海峡 两岸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分析后作出的。因为当时国民党陆海空军虽然还有50 多万,但陆军只有30多万,且内部人心混乱,许多部队残破不全。由于 美国在1950年初公开表示出与台湾当局拉开距离的政策,即所谓的“脱手 政策”(OFFHANDS POLICY),所以一般估计攻台时美军不会直 接介入,只能间接参加,如动员日本“志愿兵”参战。粟裕分析,最多可能会 有两万日本“志愿兵”参战。在准备对台作战时,粟裕将与这部分日本“志愿 兵”作战也考虑在攻台计划之内。在攻台作战敌我兵力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参 战人数虽然可达50万人,但战斗部队不过30多万人,与国民党陆军相比 并不占明显优势,特别是这时蒋介石正在台湾加紧补充和组建新的部队。为 改变这一状况,5、6月间,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从第四野战军或其他野战 军中抽出3至4个军参加对台作战。5月28日,他给当时正在北京的张震 的电报中首次提出欢迎四野3至4个军参战的设想。6月23日,他进一步 向中央军委报告,提出为了使攻台作战更有把握起见,如能从其他野战军中 抽出4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更好。这样,攻台作战参战兵力可达到 16个军以上。以上就是朝鲜战争爆发前粟裕关于攻台作战总兵力的基本设 想。 三、组建华东海军,筹集运输船只,加紧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护航和运输能力的海上力量 台湾距大陆最近也在80海里以上,平均距离100多海里。渡海攻台作战, 没有一定的护航力量和运输力量是不可想象的。而建立海军则是解决这一问 题的基本的前提。考虑到对台作战的紧迫性和人民解放军存在的现实困难, 中央军委将海军建设的近期目标定位在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护航能力和运输能 力的海上力量上。1949年4月23日,华东海军在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 中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8月,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在接见华东 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和原国民党海军将领时,及时赋予他们以解放台湾的任务。 毛泽东说:台湾不解放,国家就不安宁。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我们也一定 可以解放台湾。海军也要做好准备,准备配合陆、空军,在人民解放战争最 后一战中立一功。7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华东海军机构移驻青岛,并归 军委指挥。军委的这一决定是从建立全国性的海军这一角度出发的。对此, 粟裕从海军如何在解放台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考虑,认为目前不宜移往青岛。 7月30日,他就此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华东海军暂时不迁青岛。电报中说: “依各方情况及条件,估计攻台时机以四野攻广州之同时发起为有利,果如是, 则时间已很迫促,但目前海军情况及攻台准备之困难如此,实难完成攻台任 务。……现旧海军人员尚未能掌握,自己干部又不熟悉海上生活,兵舰尚未修 理,在敌舰封锁长江口情况下,很难开往青岛,且为与集训之4个军配合演 习便利计,以暂缓北开为宜。”对粟裕的建议,毛泽东非常重视,在仔细考虑 了粟裕的建议后,8月2日,毛泽东复电粟裕,同意他的意见:“张爱萍海军 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旧归华东系统即归粟裕指挥。”(《毛泽东年谱》下 卷,541页)这就为海军集中华东准备攻台作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增 强华东海军力量,粟裕还向华东局建议:江南造船厂仍以修理海军舰船为主, 并将接收的登陆舰艇拨归海军;于适当时机将招商局船只拨出一批加以武装, 交海军使用,以便可以集中更多船只解放台湾;并拨经费作为海军舰船修造 之用。粟裕的这些建议后来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落实。在粟裕的领导下,11月上 旬,由7艘护卫舰、9艘炮艇组成的华东海军第一、第二大队成立,这 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战斗部队。1950年4月23日,华东海军在成立一 周年之际,在南京长江江面上举行了舰艇命名仪式,共命名战斗舰艇51艘、 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船只31艘,共约4.4万吨。以这些舰艇为基础, 成立了海军第五、第六、第七3个舰队。人民解放军初步有了自己的海上战 斗和运输力量。大兵团渡海攻台作战,仅靠海军运输船只是远远不够的,陆 军还要依靠自身解决部队渡海船只问题,解决“过得去”的问题。这里,首先 要科学计算部队人员、武器装备、车辆、马匹等所需吨位和面积,得出所需 船只的数量。这对粟裕和部队是个全新的课题。他组织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 反复的筹划和计算。据粟裕1950年1月一次报告中计算,攻台作战以50 万人计,所有人员及车马、武器、粮弹等一切装备,重约13.54万吨, 每人以占面积0.6平方米计,约需船只76万吨,需千吨以上的船只575 艘。第一梯队如以6万人(突击队)计,另需登陆艇2000只(每只载25 至30人)。这样大量的船只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事实上,到这年6月朝 鲜战争爆发时,运输船只仍未解决。攻台作战所以一再推迟,除了其它原因之 外,运载工具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指挥解放舟山群岛,积极准备攻取金门,剪除台湾外围屏障 在祖国的沿海,舟山群岛、金门岛和海南岛等岛屿构成了防卫台湾的海上屏障。 解放台湾,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解放这些岛屿,为攻取台湾扫清道路。除海南等 岛屿外,解放沿海岛屿的任务主要由第三野战军承担。其中影响最大又最为困 难的是解放舟山和金门。舟山群岛是以定海为中心的岛屿群,位于浙江杭州湾 以东,拥有大小岛屿300余个,其中以定海岛为最大,约1000平方公里。 舟山群岛扼我国海上航运要冲,是江浙两省和上海市的海上屏障,也是台湾当 局护卫台湾的重要外围屏障,骚扰大陆的跳板。舟山守敌数量仅次于台湾和海 南岛。1949年夏,舟山群岛守敌共有3个军10个师约6万人。至年底, 达到约7万人。蒋介石企图控制舟山,实行对大陆的海上封锁,以屏障台湾。 当中央军委指示三野研究夺取台湾的任务后,粟裕即将解放舟山群岛作为一项 最为紧迫的任务。7月底,粟裕与第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等共同研究了定海作 战问题,决定以逐岛攻击的战法,先取外围诸岛,后取定海本岛。8月18日, 三野部队开始向舟山外围岛屿发起进攻,至10月中旬,先后解放大榭、梅山、 金塘、六横、桃花等岛屿。为迅速解放舟山群岛,粟裕根据定海敌兵力集中的 情况,于10月15日决定除第21、第22两军对定海作战外,另由第9兵 团派足够兵力参战,并统由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指挥,以期达到全歼守敌之 目的和迅速完成夺取定海之任务。金门作战和登步岛作战失利后,粟裕对渡海 作战的艰巨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后,他对舟山作战更多地强调要在充分准 备的基础上进行。11月1日,粟裕等在关于定海作战方案给中央军委的电报 中提出如下意见:“(1)力戒轻敌骄傲,弱敌当作强敌打。(2)充分的战前 准备工作,要打有把握的有准备的仗。但严防叫苦现象。(3)集中兵力火力, 求得一举成功,用足够先头突击部队,打乱敌人防御体系。(4)准备强渡登 陆,但力争偷渡成功。……”4日,毛泽东在复电中肯定了粟裕等的作战方案, 指出:“我们认为你们采取慎重态度,集中优势兵力,事先作充分准备,力戒 骄傲轻敌的方针是正确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118页) 随后,毛泽东又提醒粟裕:“你们须严重注视对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 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毛泽东军事 文集》第6卷,42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遵照毛泽东的指 示,22日,粟裕向毛泽东和军委表示:“务至绝对有胜利把握时,才开始发 起攻击。”粟裕设想,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在沿海岛屿上全歼敌 军主力,则对防止敌人猬集台湾,减少尔后攻台的难度是有利的。11月14 日,他在关于定海作战给第7、第9兵团并报军委的电报中指出:“如我能在 舟山群岛及沿海各小岛全歼敌人主力,则造成攻占台湾之更有利条件。”22 日,他又说:“如能在这些岛(指舟山、金门)尽歼匪军,则对将来攻台行动 在政治及军事方面均属有利”。1950年春,粟裕根据舟山敌军增至10万 人以上的情况,再次决定增加参战兵力,加调第21军主力、第23、第24 军及炮兵一部,在第7兵团统一指挥下参加攻定作战,从而使参战兵力增加到 12个师又10个炮兵团,在总兵力上占有优势。5月,攻定准备大体就绪。 此时,蒋介石鉴于海南岛守军大部被歼的教训,同时为了集中兵力确保台湾, 命令舟山守军从13日起秘密撤退。17日,三野部队兵不血刃占领定海, 19日,舟山群岛全部解放。舟山解放后,粟裕即将作战重心置于台湾的另一 个外围屏障金门。攻金作战,粟裕仍本将敌全歼于岛内的设想。舟山作战没有 达到歼敌主力的目的,对此他深为遗憾。他认为:“由于舟山敌人的撤退,虽然 减少了或免除了我们对攻台作战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但今后敌人可能 集中40万左右的陆军及其海、空军全部守台湾。这将使我攻台湾的作战准备 更加困难,更需要充分的准备,而台湾的作战,也将更加激烈与残酷。”因此, 他要求第10兵团对金门敌军,“应严格的监视并加强攻击准备。如发现敌确有 撤退行动,则应适时发起攻击,以期截歼敌人一部或大部;如敌人尚无撤退意 图,则该兵团亦不应轻易发起攻击或骇走敌人,以让敌人仍留金门,争取在我 有计划的攻击下,歼灭敌人于金门,较为有利。”在这年7月制定的攻金计划中, 决定仍以陆军独立完成攻金任务,以4个军对金门之敌5万人;组织机帆船、 火力船护航,对付敌军舰;争取于年底完成作战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 解放台湾任务的推迟,攻金作战也在实际上中止了。 五、研究总结渡海作战经验教训,提出渡海和攻台作战若干重要原则 在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中,粟裕积极总结渡海作战经验,探索渡海作战的规律, 并从中提练出若干颇有新意的渡海作战原则。这些原则对研究攻台作战是十分 宝贵的。渡海作战,尤其是大兵团渡海攻台作战,对解放军来说,是一个崭新 的课题。对这一课题的难度,许多人,包括粟裕都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得很清楚 的。1949年10月和11月,三野部队在金门岛和登步岛登陆作战中先后 失利,深刻的教训促使粟裕和野战军各级指挥员以极大的精力探索陆军渡海作 战的规律。在总结这些教训和后来解放沿海岛屿的实践中,粟裕逐渐提出了若 干渡海和攻台作战的原则。第一,准备重于战机。在人民解放军已有充分主动 权的条件下,重视充分准备,不过份强调争取战术上的时机。这是粟裕在针对 渡海作战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粟裕认为,攻台是一场大战役,必须充分细腻 的准备,金门、登步吃亏不影响大局,台湾打不好就影响大局。1949年11 月14日,粟裕在总结金门失利的教训时指出:金门失利,“其主要原因为轻敌、 骄傲与急躁,因而强调争取战机,却放松了充分准备所致。……自我大军南进以 来,蒋匪整个兵力及政治条件虽已处于绝对劣势,但其防线缩短与垂死挣扎, 其抗击力已适当增强。而我们干部却忽视此点,并机械强调内线作战时及运动 战时之争取战机,而忽视对已设防敌人的充分攻击准备”。他强调:“在我军已 占绝对优势的整个形势下,战机之意义已有变更。因此,今后机动发起攻击之 权限应加以缩小,以收统一之效。”同年12月,粟裕在全军教育工作会议上又 指出:“关于争取战机,在敌我力量悬殊,时间紧迫的条件下,应争取战机,现 在我主动,敌被动,时间在我手里,如此不能单独强调战机,应照顾到充分的 准 备工作。”粟裕还认为,对台作战,主动权在我手里,时间在我手里,我可以 制造战机,因此,不能单独强调战机,应照顾到充分的准备工作。粟裕强调准 备重于战机,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是我军的一贯原则; 其次,渡海作战对人民解放军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容轻视;第三,在敌 强我弱,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把握战机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敌处劣势,我处优 势,而时间又充裕的条件下,应以准备充分,打有把握的仗为原则。第二,质 量重于数量,充分掌握技术。虽然,粟裕仍然强调在渡海攻台作战中要做到集 中兵力,以多胜少,但他从总结渡海作战的经验中认识到,渡海作战,不同于 陆上作战,补给不易,交通困难,背水作战,敌人可以打击我之补给线。渡海 作战,人多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增加自己的困难。“隔海作战,使 我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过去可以以多胜少,以数量代替质量,现在也不行,应 该用技术。用数量代替质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他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 指出,要以科学的计算,实行三军协同作战。他指出,渡海作战,不是有吃苦 耐劳的精神就行的,要熟悉水性,懂得天文气象、地理、民情风俗习惯。要知 道什么时候潮水来,什么地方有暗礁,以及掌握风向风力潮汐等常识与关系, 知道云雾的高低、空气厚薄的关系,船舶装修组织,等等。总之,技术的作 用大大增强,不掌握海上作战的有关技术,不懂得海上运动的规律,渡海作 战必败无疑。第三,运载工具的集中重于兵力的集中。渡海作战重点在于拥 有足够的运输工具。有了足够的运输工具,才能在登岛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 粟裕认为,渡海作战,“实际困难为过海”。金门、登步两岛作战失利的原因 之一就是:船只不够,载去兵力不足。在解放军制海制空力量较为薄弱的情 况下,运输工具的准备和集中意义更为重要。金门、登步作战,“既未充分准 备足够装运部队登陆的船只,及其预备船只,亦未适当的制海、制空力量, 致使第一梯队登陆后,第二梯队为敌海空军遮断,无法增援,而第一梯队船 只暴露在敌陆、空、海炮火下几全部损失,无力作第二次运输。即第二梯队 船只在敌第一线空军轰炸之下,亦无法完整保存。于是,使前后方脱节,交 通运输瘫痪。”从这些教训中,粟裕总结出这样一条原则:“一次即须将第一 梯队载去,并且第二梯队亦需要控制相当船只,最好不依赖第一梯队船只回 来再去,这样以防第一梯队的船只不能回来时,第二梯队仍能按时增去。”在 渡海作战中,有否足够的运载工具是检验准备是否充分的主要标志。舟山作 战所以一再推迟,是由于船只严重不足。到1949年11月下旬,尚不及 所需数量的十分之三。需要船只2000艘,而仅搜集到600艘。到第二 年3月中旬,还只有1292条,而这时需要量也增加了,需要2282条 这就拖延了战役的发起时间。第四,兵力集中主要是第一梯队兵力要集中。 粟裕认为,国民党军虽大势已去,解放军仍应本以多胜少的原则部署作战, 切忌轻敌。金门、登步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登岛第一梯队人数太少,致未 能收突然登陆迅速歼敌之效。第三野战军前委在关于登步岛失利原因与教训 中认为,“依敌我兵力对比,第一梯队使用同时登陆部队兵力较少,致未能收 到突然一举登陆,迅速歼敌之效,而形成敌我双方陆续增援,反复多次争夺 的拉锯消耗战,因丧失制敌先机,使敌凭其残余固守阵地,依其优势海空军 配合条件下,得以增援反击,为敌各个击破。”“在兵力使用上未能一举登陆, 形成逐次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运载工具落后,逐次登陆易受风向潮汐限 制,使原定计划难以实现。所以粟裕一再强调,在无空军掩护条件下,“第一 次登陆部队,应有足以独立作战之力量。”“能一次登陆成功,单独进行作战。” 正当粟裕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积极准备攻台作战的时候,1950 年6月25日,爆发了朝鲜战争。两天后,美国政府派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 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行动。在这种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下,毛 泽东和中共中央推迟了攻台作战的实施。7月中旬,粟裕向准备对台作战的部 队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为支援朝鲜,抗击美帝,并根据美帝国主义海军直 接侵驻台湾海峡的情况,决定将解放台湾的任务推迟。随即,中央军委任命粟 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随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展开,攻台作战便被无 限期地推迟,最后事实上终止了。已经为攻台作战准备付出了大量心血的粟裕 也因没有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而抱憾终身。我们今天研究粟裕在攻台作战准备 中的思想和实践,就是要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汲取有益的精华,为新时期军 事斗争服务。 军事历史 1997年第5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