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一步“私车族”   李安定   有公车乘坐的官员、企业家,不愿意私车族们挤进他们的行列;骑自行车和挤 公共汽车上班的公薪阶层,对私车族怀着一种羡慕、嫉妒、憎恶兼而有之的复杂心 态;工作劳累而收入不多的交通警察,更是看着私车族们眼气。   中国人的传统是不露富,开着私人轿车招摇过市,往往为一大批经历坎坷而心 有余悸的先富起来的人们所不敢。然而任何社会阶层都有敢于“第一批吃螃蟹”的 勇敢者,90年代,是一个私车拥有者从大款、大腕到相对富裕的经商者、知识分 子、工薪阶层扩展的过程。   “法拉利”包装了中国名人   李晓华,香港华达集团董事长,“著名爱国人士”是经常见诸报端的头衔。李 先生似乎很有乐善好施的美德:水灾、希望工程、在京郊贫困山区建学校,一次次 捐款,带着红领巾的李晓华,常常在电视、报纸上露脸;南京天文台把一颗小行星 命名为李晓华星,想必“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更不用说,当年第11届亚运会 ,他是海内外个人捐款的第三名,和政界、体育界的头面人物挽着胳膊照了不少相 。   使李晓华真正在媒体上出尽风头的,不是几次巨额捐款,而是他当上中国第一 位“法拉利”跑车买主的辉煌时刻。   时下,“法拉利”的拥有者大都是世界各国既有钱,又有影响的名流。在一种 牌号的轿车年产量往往以百万计的今天,“法拉利”年产不过3000辆,亚太地 区的年配售额不过30辆左右,每辆车在香港的卖价高达220万港元。   1993年春天,经过一家中介公司出面斡旋,法拉利公司决定,为中国赶制 一辆发动机可以使用含铅汽油的385ST型跑车,定价为134888美元。   消息传出,辽宁、河北、黑龙江、广东、北京等地有20多人提出要买“法拉 利”。粥少僧多,销售商为了树立“法拉利”在中国市场的形象,遂以三个条件选 择购车对象:一是有一定社会影响;二是本人是汽车爱好者;三是不能将车转手炒 卖。   “法拉利”为首发中国市场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公关宣传活动。   5月6日,“法拉利”运抵北京,当天开到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示。   5月14日,被确定下来的买主付了车款。   5月15日,销售商召开盛大的“法拉利轿车首发中国新闻发布会”,宣布车 已有主,其姓名保密,有意营造一种神秘感。   5月17日下午,在北京市政当局的关照下,这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火红 色的“法拉利”,在警车的引导下,招摇过市,破格地获准围绕天安门广场驰行两 周,然后直驶当年皇家禁地———天坛,冲进园门,停车蓝色穹顶的祈年殿旁一方 紫红地毯上。   北京副市长张百发、意大利驻华参赞也前来助兴。在一片耀眼的闪光灯的光影 里,当法拉利公司的代表捧着巨大的“名车之星”车钥匙走到车边时,人们惊喜地 发现,笑容满面地接过钥匙的正是李晓华。   李晓华对记者说:“我买法拉利,是想让人们看到,外国人玩得起的汽车,如 今我们中国人也能玩得起。”   夏初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晓华邀我乘他的“法拉利”,去尚未开放的机 场高速公路试车。流线型跑车驶入长安街的车流,周围的轿车里不时有人朝这边挥 手,连警察也笑着打招呼。   “我从当年骑雅马哈摩托,就跟警察打交道,人都熟了。”李晓华解释说。   我却另有看法:“听说你刚刚买了一辆奔驰跑车,我原来不明白你为什么又买 一辆法拉利,在北京,你上哪儿去开270公里的时速?可是这几天,看见报纸、 杂志上都是你和“法拉利”的大照片,才明白你的用意,你是借法拉利在中国的宣 传费作了一个大广告。”   李晓华悠悠地扶着方向盘,笑而不答。   国粹屈尊为名车助兴   中国的大亨们不断创造着购买顶尖豪华轿车的新记录。曾经和李晓华在建国门 华侨公寓作过邻居的李春平,在1994年春又以一辆劳斯莱斯跑车过了一把瘾。   “劳斯莱斯”堪称轿车世界的老贵族,1907年英国生产的第一批劳斯莱斯 ,如今硕果仅存一辆,价值高达182亿港币。1993年,“劳斯莱斯”只生 产了1360辆,全部是用户定作,单件生产。   尽管如此昂贵,劳斯莱斯轿车在两年里竟不事声张地在中国售出了50辆,每 辆平均价格300万港币”的大照片,才明白你的用意,你是借法拉利在中国的宣 传费作了一个大广告。”   李晓华悠悠地扶着方向盘,笑而不答。   国粹屈尊为名车助兴   中国的大亨们不断创造着购买顶尖豪华轿车的新记录。曾经和李晓华在建国门 华侨公寓作过邻居的李春平,在1994年春又以一辆劳斯莱斯跑车过了一把瘾。   “劳斯莱斯”堪称轿车世界的老贵族,1907年英国生产的第一批劳斯莱斯 ,如今硕果仅存一辆,价值高达182亿港币。1993年,“劳斯莱斯”只生 产了1360辆,全部是用户定作,单件生产。   尽管如此昂贵,劳斯莱斯轿车在两年里竟不事声张地在中国售出了50辆,每 辆平均价格300万港币。以至一向以保守、傲慢著称的英国人也不能无视中国大 亨的钱包,决定通过选择中国地区指定代理商,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销量。香港的 “英之杰”公司以多年在中国大陆成功的业绩获此殊荣。   我接到一份精美的请柬,邀请我出席1994年4月19日在八达岭长城举行 劳斯莱斯中国销售代理的签字活动。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劳斯莱斯与英之杰的销售代理签字仪式别出心裁地选在八 达岭长城的一座烽火台上举行。与烽火台相连的一段城墙已经封闭,只供参加仪式 的贵宾登临,尽管有香槟,有热情洋溢的致辞,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沿着城垛而 立的一排身着中国笨重古代戏装的男女。他们极其配合地让客人拍照,汗珠不断从 他们涂着厚厚油彩的脸上滚过。看上去他们的年纪都已不轻,笑容里含着某种苦涩 。有人说,他们是附近雇来的农民;我却从他们的蟒袍和凤衣做工精细中产生了疑 问。探问之后,知道他们都是一些当年大红大紫的某京剧团的演员,很有几位是“ 角儿”,为的这两年京剧的不景气,国粹只好受雇为劳斯莱斯助兴,挣几个劳务钱 。伴着财富的轿车文化对于传统的冲击,让人无奈,又让人辛酸。   日本皇太子的兄弟车   在烽火台脚下的广场,早已铺好红地毯,并排停了两辆劳斯莱斯,一辆黑色的 房车,一辆红色的跑车,向走下长城的官员和记者展示。   知情人透露,两辆车并非劳斯莱斯从英国运来的样品,而是向北京两位大款临 时借用的,白色房车的后窗上贴着“京厨”方便面的招贴,主人正是这家小有名气 的方便食品公司的老板。那辆红色敞篷跑车相比之下则更引人注目,比起“法拉利 ”,这辆劳斯莱斯虽然远没有浪漫可言,却不乏庄重典雅的绅士气度。尤其车头的 那个展翅欲飞的18K金小天使,丰姿绰约,格外可人。这辆车的主人李春平,是 生产十全乌鸡精的一家保健品公司的董事长。车牌08000,足见车主身手不凡 。车边站着几位壮汉,对任何动手想摸一摸车身的好奇者,毫不客气地训斥,顿时 让人对这辆红跑车产生一种面对烧得正旺的火炭般的敬畏。   这辆车1993年底刚刚空运北京,还是一辆新车。李春平在年初向英国劳斯 莱斯订购,随后由25位工匠花费了8个月时间,用手工敲打出来,其身价在香港 高达368万港币。据说,早李春平三个月,日本皇太子也在劳斯莱斯订购了一辆 同一型号的敞篷跑车,不过是黑色的,庄重华贵,用于他的结婚大典。   然而,这是李春平的第二辆劳斯莱斯,第一辆是遍体通白的房车,购于199 0年,恐怕一人拥有两辆劳斯莱斯的富豪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于是劳斯莱斯公司特 别授予李春平以大使级客户的荣誉头衔。   除了两辆劳斯莱斯,李春平还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奔驰600高级轿车的拥有者 之一,劳斯莱斯的贵族风范和奔驰车的老板气派相映成趣。再加上他平时常用的一 辆丰田轿车、一辆丰田大霸王“子弹头”、一辆本田轿车,李春平的私家车实实在 在组成了一个班的编制。据说,李春平的司机班管理十分严格,规定外出时必须作 到人不离车,车不离人。而且不管车动没动,每天上午有两小时“雷打不动”的擦 车及保养时间。劳斯莱斯随车配有专门的擦车工具箱,里面装有8瓶不同的擦车剂 和两种擦车膏。擦车分为擦玻璃用的,擦不锈钢装饰件用的,擦轮胎用的,擦皮革 用的。其中擦皮革的又分两种:一种是擦车顶皮的,一种是擦车座皮的,不能混淆 。   每半个月要给车打一次蜡。打蜡有六道工序,一个熟练工不喘气地赶,也得两 个多小时才能干完。打完蜡的车,稍有坡度的地方,苍蝇站上去都打滑。   名车自有名车的脾气:如果金色装饰条上有水渍,用布是擦不掉的,必须用特 殊的金属增光剂擦。车身上印了手印,用布也擦不掉,而用特制的蜡一擦就掉。擦 一次车,至少得用六块毛巾,玻璃、车身、轮胎、座位、发动机……每个部位的毛 巾都必须是专用的,选用的毛巾都是最高档的全棉制品,而且是一次性使用。   “我们的车除了轮胎着地的地方有土,其它任何部位都不会有尘土星。”李春 平的司机自豪地说。   超值付出换来的潇洒   回想我见过的第一辆奔驰500,是80年代末在广东的一个军用机场,车显 然是等着接飞机的,司机近乎爱车如子,一边拿着一块麂皮擦拭轿车,尤其是那金 黄色三叉星标志;一边警惕地观望着靠近的车辆和行人。   “师傅,您的车真气派!”我上前搭讪。   “是啊,你不知道,开这车有多累,怕刮怕碰不说,停下来都不能离开一步。 你看,这标志是镀金的,24K,生怕让哪个烂崽给掰去。”虽是抱怨,口气里却 不无炫耀。   很快,我就知道,这是一位村长兼什么什么公司总经理的专车。村长为村里, 也就是那个什么什么公司去杭州谈一笔买卖,回来买不到一等舱的飞机票,但是广 东这边又约了港商谈生意,结果,花了两万元包了一架专机直飞回来!   “这么舍得花钱!”我的惊叹是由衷的。   “小意思啦,为买这辆车,光是打点关系就是十多万。”   我再看看这辆镀金标牌,镀金护栅,镀金挡板的轿车,确信所值不菲。平时, 不大有人相信最昂贵的轿车往往是翻身致富的农民们所购得。这其中自有他们的心 理与财力因素:这么一辆轿车停在门口,即使县太爷来搞摊派,语气也自然会客气 许多。更不用说,在那些昂昂然的合资饭店门前,可以享受车没停稳,侍者们小跑 着过来,开车门,打手篷的满足。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们买车时如数付款,甚至超值付款,没有权势地位的凭借 ,真正的商品交易的那一番潇洒。   花都梦断“阿波罗”   出演过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又在时装专卖店张挂自己颇具民族风味的巨幅 灯光照片,马铃的知名度进入“大腕级”。   自小学过舞蹈,既而学习服装设计,二十岁上开了自家的时装公司,并在影视 圈里频频露脸,真可谓在自我推销方面事半功倍的马铃小姐,有一种天生的出人头 地的执著。两三年工夫,也就是一瞬间,可是有人说,她干成的大事,几乎和她同 龄的女孩子磕的瓜子一样多。当多少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还在小工厂小心地伺候技术 科长的脸色,二十出头的马铃却率领一队模特远征世界花都———巴黎,举办“马 铃时装设计发布会”。   在巴黎的那些紧张而刺激的日子里,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多年,颇为领教过在北 京“行路难”的法国朋友,要送一辆漂亮的轿车为马铃代步。   当她要带着她的“阿波罗战车”踏上归程的时候,才得知她应向中国海关交纳 的进口关税之高,竟能在法国再买两辆新车,她轻拂雪亮的车身,神色黯然,只为 不忍拂朋友的美意,才穿上自己设计的时装,强作欢笑,与刚刚谋面即要分别的“ 阿波罗战车”合影告别。   “在生产力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可是为什么让那么多能人的智商空耗在 行路难上?国外的小轿车生产过剩,价格那么便宜,为什么国家就不能低关税进口 呢?马铃不是筹划中国产业政策的官员,不会去考虑保护民族汽车工业的战略,她 只能单纯地从一个消费者的思路直白地提出疑问。   虽然马铃是个漂亮、活泼的女孩子,但是她难能可贵再不慕虚荣,她的第一辆 “专车”是一辆普普通通的“天津大发”面包车。“你可别小瞧它,它是我事业的 好伴侣呢。”马铃说,“它把我的成功率提高了好几倍。有了车,我才能上午在《 边走边唱》的摄影棚里,下午又赶到天津谈服装生意。   驾车扬名“走麦城”   尽管说得沸沸扬扬,但是目前为止,中国人拥有的私人轿车在汽车总保有量中 不过百分之几。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这百分之几,私人轿车成了众目睽睽的对象。车主中知名 度最高的当属文艺界的“大腕”们,遵循中国千百年形成的“好事不出门,坏事行 千里”的民间传播规律,他们的大名与他们的轿车一起见诸报端,大抵是在他们“ 走麦城”的时候。   最早的记录见于1989年初,当时因在电视剧《新星》中扮演县委书记李向 南而大红大紫的演员,无照驾车肇事,对受害者不但破口大骂,而且举手就打。报 道中记载,他出言不逊,声称“我打了怎么着,打坏了我给你治,我有钱。”最后 ,本属驾车兜风的一桩轻松事,以他被客气地请进公安局了结。   另据报载,几乎年年在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小品的二人搭档中相貌堂堂的那一位 ,有一天带着一位秀发女郎行车违章,被一个红脸膛警察拦住罚款。“我怎么啦我 怎么啦?”小品明星怒气冲冲地问。“您违章了,这里不能左转弯”。红脸警察心 平气和地指给他路旁的标志。“违章怎么着?”“罚款两元。”“我是……”他自 报家门,以电视的覆盖面,这个名字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红脸警察竟摇头说 “不认识。”小姐插话了:“那你看过《吃面条》吗?”“看过。”“陈××你认 识吧?”“认识。”“那你不认识他?”红脸警察还是摇头:“不认识。”……读 着这段剪报,如同读一段小品,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好兵帅克和被他折磨得快要发疯 的中尉。   收视率甚高的《正大综艺》的一对姐妹主持人中的姐姐更是雪上加霜,刚刚从 北影退职,偏偏开了辆崭新的轿车作蛇行状驶上街头,不幸被迎面来车撞了个正着 ,断了三根肋骨。她在新闻界的同情者不少,在报上频频暗示,她不是酒后开车。   名气就是买车本钱   我以为,“大腕”买车虽然名声卓著,但是他们在“私车族”里并不具有让人 信服的代表性。   文艺界的“大腕”有钱,而且钱来得容易,让你不服也得服。虽然他们在电视 台演出,向来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有百八十块报酬已是意外之喜,甚至乐意倒贴着 钱上下打点,送礼请客。然而,一旦走穴,他们立马换了一副面孔,眼睛朝天,只 认一个钱字。   演艺界的明星大腕虽然钱挣的容易,可是花起来却不如前文所述的农民企业家 那样“实诚”。一分钱掰成两瓣儿花,还不见水准,拿一万元“买”回五万元的东 西,那才见大腕的功力。说穿了,剩下的四万元靠的就是“知名度”。   一位名震全国的笑星,自打十多年前买下第一辆国产嘉陵摩托的时候,花的就 是半价,天津产夏利轿车卖价最高时曾达到10万元,他老兄笑眯眯地到厂里走一 趟,坦然的留下两万元,还招呼一句:“不用找了”。   重庆长安机器厂推出“奥托”铃木微型轿车,在北京搞了个隆重的首卖式。有 朋友来电话告诉我,这批车全部由名人订购,为打名人效应,有些车只买半价。因 为我出差在外,不曾参与这一盛事,对消息的真实始终不得而知。   有一件事是知情者亲口告诉我的。   几年前,武当艺术节在湖北十堰市举行,很吸引了一批歌星前来献艺。一位柔 情小生,唱三场,挣走18000元,而且个人所得税是十堰市代缴的。一位容貌 出众,常常客串电视剧的女歌星,报酬却少了一截,她气不过,唱得有气无力。可 是歌曲唱罢,她在台上即兴发挥,加了一段讲演辞,夸赞二汽和法国雪铁龙合资生 产的“富康”轿车真棒,在二汽参观,看到“富康”的样车立即着了迷。在台上盛 赞“富康”本有弦外之音,无奈晚会的主办者是十堰市的人马,与汽车厂不搭界。 看看她唱歌不卖力,两场之后,买了张火车票,把她打发上路。   在火车卧铺车厢,她遇见一位书生模样,斯斯文文的中年人。有人告诉她,这 才是“真佛”———二汽的陈厂长。歌星这回全没了架子,主动攀谈,又为“富康 ”大唱赞歌。说真恨不得回去把她的夏利砸了。旁边一位搞电视的朋友连忙打趣说 ,你砸的时候,招呼一声,我给你拍个电视广告片,让二汽白送你一辆“富康”车 。   据我亲眼所见,一些名声跨越国界的明星,用不着费这番气力,自有国外超级 “大款”馈赠豪华轿车以示敬慕。早在80年代末,“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那位 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作者,就有一辆当时鲜见的奔驰250;名震京华的“特异功能 ”大师,开的是一辆带有警灯的沃尔沃富豪轿车;两辆车皆为香港巨富所赠。在一 次小规模的晚宴上,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主动提出送给在座的那位当仁不让的中国 影后一辆本公司的产品。但不知为什么,后来有报道说,当影后为第二次离婚案出 庭时,乘的竟是自备的“雪亮的丰田皇冠”。   画家的身价不在车   同属文艺圈的画家,似乎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没有影视明星们的咋呼。收 入十分可观的一流画家,购置私人轿车大抵为了出行的方便。远在80年代末,如 果白天路过北京画院,你会发现门前停满国内轿车市场上定价最低的东欧产菲亚特 126P。这种车是意大利菲亚特公司60年代初的设计。发动机后置,车内空间 狭小,同目前国际上同排气量的超微型轿车相比,舒适性差了许多。但是一位画家 告诉我:“我根本不在乎这个,我要的是出行的自在,比起一般上班族挤车受气, 或者顶着西北风奋力蹬车,我已经是超值享受了。”   其实,以126P当年6000元起价,今天涨到二万多元的价格,对于买车 所需也要超过一年工资收入的名画家来说,完全承受得起。但是出于中国人消费的 心理,买车与否也看画家所在单位是否有人作了“带头羊”。北京画院自1985 年有人买了第一辆轿车,如今轿车已经十分普及,而且大都是自家掏钱购置,并不 找辙图个优惠。在这里,标志画家地位的,或者是公认的艺术造诣,或者是谁的画 在画商那里格外走俏,与出出进进开什么轿车无关,开126P的并不对那位以画 动物小品蜚声画坛的同行拥有一辆奔驰380而感到眼红。然而,也许没有人肯做 第一个“出头椽子”,也许为人师表者在当今的中国普遍的清贫,同样是首都美术 界顶尖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至今驾驶私家车出入者为数寥寥。   名教授的“二手车”   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学府,教授们因私事使用公车依然排不上日程。好在 国家还曾经惦记着这代国之瑰宝,在若干年前订有一条政策,由友谊商店以优惠价 格向“三名三高(文革中的称谓,泛指有名望的高级知识分子)”出售在华外国人 回国留下的“二手车”。   我所认识的一位北大一级老教授就这么以两万元的价格购得一辆红火的“丰田 之星”牌小轿车,由他的儿子担任司机。进城开会、访友、看病自然方便多了。老 教授对我说,这辆车买得晚,钱是出国讲学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要是早几年,3 000元就能买一辆挺不错的车,可惜那时候没钱。   按规定,外国人的“二手车”只能由指定部门收购,加收进口税,作定向销售 。但这只是对中国人而言,在京的外国人之间,轿车的转手似乎合理合法。无论外 交官、商务人员、记者、留学生,离华时如有轿车要出手,如同出让旧床、旧沙发 、旧桌子一样,在公寓楼门口贴一张纸条,写明出手轿车的型号、成色、价格(或 面议),留下电话、姓名,欲购者自会找上门去。   由于按照外国规矩,旧货出售的价格往往低得惊人,自然有门槛精通的中国人 以此开发出一条发财致富的新渠道。公安部门已经破获了不止一起通过非洲国家留 学生倒卖外籍人员旧车的犯罪团伙。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公安局的朋友,“外国人的黑牌车由有关部门审批, 怎么能够过户?”朋友笑我痴,别说这是愿买愿卖的现金交易,就是偷来的,运到 外地,自有改装、喷漆、打磨钢印号码、搞假牌照的一整套地下作业班子。“当然 ,”他强调说,“我们决不姑息,对倒卖轿车、走私车牟取暴利,是严打的重点。 ”   世态荒漠中的一片温馨   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中间存款在六位数的小富户们很有些人有了买车的意向。 一般说,他们最愁的是没房。可是眼看着住公房的每月只缴几十块钱,总感到掏上 几十万买房亏得慌,把活钱变成了死钱。于是宁可花上千把元租闲房,先把轿车买 了。天天和商品打交道的私营企业主身体力行商品社会的普遍规律———先买轿车 后买房。   小老板们的生活没有大锅饭里的平稳,他们在社会的底层闯荡,在捞一把的同 时,也要忍受不公和欺诈,购置一辆自备轿车,往往获得一份甜蜜的温馨。   几年前,北京西三环路上,三个待业青年合伙经营,开了家钢缆商店。虽然没 有发大财,小打小闹也赚了不少钱。于是,三个人各自买了一辆苏联产的“拉达” 轿车,平时就停在路边。买卖钢缆要在店外丈量,三人常常蹲在地上忙得满头是汗 ,但是三辆轿车像三条忠实的爱犬,蹲在一旁伴着主人。在忙碌的间隙,抬眼望一 望,眼光里总有一丝柔情。   1994年,当豪华型的北京切诺基车因为价格太高,在国内的销售陷入困境 的时候,俗称北京牌212的老式军用吉普却突然走俏,一年里竟卖出42万辆 ,40%的买主是城乡的个人。京城年轻的私营主们“炒”起了一股“敞篷吉普” 热。他们摘去车篷,换上包着皮子的顶杠,车前一排装上四个车灯,灰绿的车身喷 上鲜亮的色彩,并且涂满醒目的图案和文字。于是“古董”返老还童,时髦地被炒 为“摇滚吉普”,充分展示了这个阶层的创造力和不安全的冲动。   北京三里屯一位向东欧倒爷批发丝绸服装的小老板,在他的搭档,未来的老板 娘24岁生日那天,没有赠送项链首饰,而是把一串钥匙,一辆2020S北京吉 普车的钥匙放在女朋友的手上。这件别出心裁的生日礼物他花了五万元,他觉得花 得痛快,够时尚,宝马虽好,不是他这一档次的享受。他营造的是一片独特的意境 。身穿真丝圆领衫的女友,驾着“力度”十足的敞篷吉普,长发在风里飘逸,粗犷 和细腻的融合,着实让他心旷神怡。   在这个阶层,小型轿车已经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几年前,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 引进日本超微型轿车技术生产的“云雀”轿车的样车在北京中航大厦广场展览,三 天中竟有200人登记要买,大多是年轻的个体户。有人缠着工作人员要缴预付款 ,更有一个冒失鬼带来一把铁锤,声称要把车身敲坏一块,然后以赔偿的名义,把 这辆车开走。   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常年汽车市场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销售的晴雨表。1994 年,这里的总销售量超过一万辆,据称,一半为私人购买。最好卖的车型是夏利和 桑塔纳。而私车的购买者又以个体、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居多。   1994年12月的最后一天,农展馆汽车市场竟卖出100辆车,净是提着 现款来的,营业室排起了缴款的长队,临时抽调工作人员点钱,还点得手指发烫。   在寒风里,站在一辆金属漆夏利车旁边的女士,嗔怪自己的丈夫:“跟抽风似 的,买车和买白菜一样。本来只是说来看看,没想到这么看一眼,他就掏钱买下了 。”   当然,有了意外之财,也不妨买更高级的轿车。周末,一个青年夹着皮包来到 汽车市场。他说要买一辆“奥迪”,要现货,否则皮包里的30万元现金就可能在 一场豪赌中输得精光。这一回,青年如愿以偿,他幸而把一种男子汉的豪情从赌博 场中,转移寄托在奥迪轿车上。   《中国质量万里行》  〔1998年 第03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