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三军联合渡海登陆第一战 董康 1.毛泽东决心扫苍蝇,张爱萍受命统三军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共重新把注意力投向东南 沿海,国共间海空战斗日益频繁。正如美国作 家江南所说的那样,毛泽东并不能容忍国民党 的几只“小小苍蝇”长期“嗡嗡叫”。在北京 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分析 了当时的局势,对与会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说: “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敌 占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 备吧!” 1954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华东军区制定 了陆、海、空三军联合攻打大陈岛的战役计划。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批准了这一计划,华东 军区随即开始着手进行作战准备,有关参战部 队加紧了渡海登陆的作战训练。 大陈岛之所以成为解放军势在必夺目标,主要 是其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岛位于台州列岛 岛链的中心,是浙江东南沿海各岛屿国民党守 军的指挥中心和防御中心。在大陈岛周围,国 民党军还占据着渔山列岛、批山岛和南矶山列 岛,并依托这些岛屿封锁大陆海上运输,袭扰 大陆沿海地区。美国在一份标题为《对大陆沿 海主要岛屿的展望报告》的机密材料中直言, 这些岛屿是国民党进行侦探活动、进攻和突然 袭击大陆沿海目标的基地。 就在解放军积极准备进攻大陈岛的时候,国民 党也在不断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御力量。国民党 67军中将军长刘廉一被蒋介石派到大陈,接替 胡宗南担任指挥。全部美械装备的46师也从台 湾调往大陈岛。刘廉一走马上任后,将“大陈 游击指挥所”改为“大陈防卫区司令部”,并 分别在一江山、渔山、南矶山等岛屿设立了 “地区司令部”。经过一番整顿调整,基本上 形成了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头 门山、批山、渔山、南矶山岛为外围的较为完 善的海上防御体系。当时,国民党军在这些岛 屿上共驻有1个主力师另1团、6个突击大队, 其海军以大陈岛码头为依托,经常出动10余艘 舰艇在大陈岛周围海域游弋。粗略计算,国民 党军在这一地区的总兵力达2万余人。 在加强大陈防御的过程中,国民党方面对素有 大陈岛门户和前哨之称的一江山岛尤为重视。 蒋介石夫人宋美龄领着23名女子,在一江山岛 设立了“服务社”进行慰问,称这里的官兵是 台湾“北大门的卫士”,为守军鼓劲打气。 1954年5月6日,台湾国民党海军派出“峨嵋” 号军舰,载运一大批军政要员上岛视察。“国 防部长”俞大维联同蒋经国登岛向官兵训话, 并在深更半夜里把守岛军官召集到跟前,说: “一江山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 危!”俞大维还和美军军事顾问一道,专门对 一江山岛防御作了部署。美军顾问团团长也在 一江山岛扬言,要“加强这扇北大门”,以 “保卫自由世界”。 1954年5月中旬,解放军小试锋芒,一举攻占大 陈岛以北的东矶列岛。头门山、南岛、雀儿岱等 岛也轻易易主。浙海海域两军对垒,火药味空前 弥漫。6月初,美国海军第7舰队的12艘军舰,在 大陈岛以东海面摆开阵势,枪炮齐鸣地展开军事 演习。美军飞机不时飞抵大陈岛上空,大肆炫耀 武力,借此为国民党守军壮胆。够民党军也调集 船只,为南矶山岛增兵一个团,以对抗解放军随 时可能发动的攻势。 为了实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解放浙东南沿海 岛屿的决心,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主持召开作 战会议,对攻打大陈岛的具体作战方案进行认真 的讨论。张爱萍在大陆军界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儒 将,1955年获上将军衔,70年代主管大陆洲际弹 道导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80年代出任国防部长。 统帅三军联合作战攻占一江山岛,成为张爱萍数 十年军旅生涯的一件得意之作。 在研究作战方案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此次战 役的突破口如何选择。对于先攻哪一个岛对取得 战役胜利最有把握,在当时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主张以大陈岛为首攻目标。其理由是: 大陈岛分为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是国民党军在 浙东占据岛屿中的第一大岛,而且是大陈防区的 指挥中心和防御中心。“大陈防卫区司令部”就 设在这里,全岛守军达1万多人。攻下大陈岛,其 他岛屿更不在话下。在参与制定作战方案的解放 军军官中,大多数人赞同这一意见。 另一意见则主张先攻取一江山岛。其理由有两个 方面。一是国民党军十分重视一江山岛,把其当 作“大陈的大门”,攻下一江山,就等于打开了 攻击大陈岛的通道。二是一江山岛与解放军前沿 相距最近,便于渡海攻击。当时解放军占据的头 门山岛,与大陈相距15海里,而距一江山岛只有 5海里。解放军尚未进行过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 战,如果直接渡过15海里的海面去攻打大陈,胜 负很难预测。如果先攻击距离近的一江山岛,则 容易得手。拿下一江山后,只要调整一下部署, 以一江山为依托,乘胜从三面或四面登陆大陈, 成功的把握会更大。如果对一江山岛攻击而未克, 把部队撤回来也方便,不会遭受重大损失。大陈 一解放,浙江东南沿海其他岛屿就有可能不战而 克,从而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为此,张爱 萍决定,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同时对披山岛进行 佯攻,以便有效地钳制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 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方案,同时指示华东军区, 在轰炸大陈、攻击一江山时,不要向美机美舰出 击,但如其侵入中国领空、领海,侵犯保卫目标 时,则坚决反击。 7月下旬,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指 示,对攻打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作了精心部署, 并确定了参战的三军部队。准备用来攻打一江山 的部队包括:陆军第6军60师1个团又1个营,地 面炮兵1个多团,高射炮兵1个团,火箭炮兵2个 营及喷火兵、工兵各一部,海军航空兵7个大队, 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鱼雷艇、登陆运输舰艇 各一部和部分海岸炮兵,空军航空兵15个大队又 1个夜航中队。如此众多兵力,与国民党守军相比, 占有绝对优势。 1954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了解放军闽浙沿 海岛屿的作战会议。总参谋长粟裕、总参作战部 长张震、铁道部长吕正操、通讯部长王诤、海军 副司令方强、空军副司令王秉璋和华东军区参谋 长张爱萍等高级将领济济一堂,共商军机大事。 会上,张爱萍专题汇报了解放大陈列岛战役的作 战设想:首先攻占一江山,同时佯攻披山,得手 后,全力进攻大陈本岛。 对上述作战方案,彭德怀表示完全同意。他指示 说:这一战一定要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攻则必 胜。 会议结束后,张爱萍返回南京。不久,中央军委 发来指示:“华东军区应以海、空军轰击大陈岛 国民党守军,并准备以一部陆军攻占一江山岛, 以打击美国和台湾当局的‘协防’阴谋,查明美 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为解放浙东沿海所有岛屿创 造良好条件”。 为贯彻中央军委指示精神,8月10日,张爱萍主持 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作战部署,决定以陆军第60 师为主力,在海空军直接协同下,于充分准备之 后,在有利时机发起对一江山岛的联合登陆作战。 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首长始终关注一江山登陆作 战。8月4日19时,总参给华东军区发来电报: “同意华东军区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 8月7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军区正式组 建了浙东前线指挥部,直接归军委指挥。张爱萍 任司令员兼政委,浙江省军区代司令林维先、华 东军区空军副司令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 彭德清和参谋长马冠三为副司令,华东军区副参 谋长王德为参谋长。浙东前指下设三个军种指挥 部:空军指挥所,由聂凤智任司令;海军指挥所, 由彭德清任指挥、马冠三为副指挥;登陆指挥所, 由20军副军长黄朝天任司令,海军舟山基地政委 李志明任政委。 浙东前指组建后,攻击一江山岛的准备工作加速 进行。为了准确查明一江山岛的敌情和地形,华 东军区组织各军兵种的侦察力量,通过隔海观察、 越海捕俘、谍报侦察、雷达侦察和航空侦察等手 段,对一江山岛进行了反复侦察。空军先后出动 拉-11等型侦察机,从上海大场等处机场起飞, 在海军航空兵歼击机掩护下,对一江山岛、上、 下大陈岛进行照相侦察。 通过一系列的侦察活动,解放军大体查明了一江 山岛的滩头地形和敌军阵地编成及主要火力配备 情况。 在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的一江山岛上,驻有国民 党军突击4大队、突击2大队4中队和炮兵1中队, 共约1,100人。这些人大部分是逃亡地主和惯匪, 较为顽固。岛上守将为王明生上校,曾任大陈防卫 部副部长,是1954年度的国军“战斗英雄”。一江 山岛地形也不利与攻岛作战。整个岛上遍地是岩石, 岛岸大多是悬崖峭壁,攀登困难,易守难攻。国民 党守军经过长期经营,在岛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 事。鸟瞰全岛,地堡成群,战壕纵横。全岛共设有 三道防御阵地,明碉暗堡达154个,平均每百米的 正面上配置有2门火炮和2挺机枪。在各高地的反斜 面上,构筑有反射火力点,多藏于崖缝之中,伪装 得相当巧妙。在阵地前,还有多层铁丝网和地雷阵。 此外,大陈岛上的大口径榴弹炮和经常游弋于附近 的国民党海军舰艇,也可以为一江山岛提供火力掩 护和支援。由于一江山岛设防坚固,国民党军把它 吹嘘为“击不沉的战舰”。 解放军浙东前指在掌握一江山岛地理条件和守军军 情后,着手研究攻占一江山岛的具体打法。在9月份 召开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张爱萍听取各方意见后, 宣布如下决心:渡海登陆作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夺取战区制空、制海权,孤立、围困、封 锁大陈国民党守军;第二阶段为实施渡海登陆作战 阶段,以60师的4个步兵营,隐蔽进入头门山、高 岛一带的进攻出发海域,而后在海、空军和炮兵的 支援下,对一江山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实施登陆 突击;登陆突击应在白天满潮时进行。张爱萍在会 上强调指出,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必须从解放 军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特定条件下的特有打法。 解放军历来擅长夜战,这次却将进攻一江山岛的时 间选在白天,不少人感到不解。实际上,在白天进 攻一江山岛远比夜间有利。第一,解放军基本掌握 了大陈海域的制空、制海权,在白天登陆无需顾忌 国民党海、空军的威胁,便于在渡航阶段指挥各登 陆部队舰艇的运动,部队登陆后也容易展开。第二, 解放军缺乏诸兵种联合登陆作战的经验,白天作战 便于组织各军兵种的协同动作,同时有利于航空兵 和炮兵对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后来经实战检验证 明,攻击一江山岛选在白天进行是完全正确的。 与此同时,登陆作战所需船艇的准备工作也在抓紧 进行。华东海军的59艘舰艇相继出动,开往浙东海 面,但数量仍然满足不了需要。于是,浙东前指又 从陆军及当地筹集了各类舰艇62艘、机帆船23艘。 由于这些舰艇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类型复杂, 性能不一,装备短缺,参战部队接船后进行了突击 抢修,安装了火炮、机枪等战斗设备及通讯设备。 同时根据船艇类型、性能、质量及船员素质的差异, 按实战需要进行了战斗编组和突击训练。 按照预定的攻岛计划,解放军将有3个军种、17个兵 种、28个战术群的兵力参战。为了提高各军兵种间 的协同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最佳作战效果, 有关参谋人员反复研究,拟定了船艇登陆、步兵抢 滩、火力掩护、协同突击的顺序,并组织部队进行 了演练。 2. 小鱼雷轻取大“太平”,解放军尽夺“海、空优” 攻击一江山岛的战斗首先由海、空军拉开序幕。解放 军空军和海军调集了近200架歼击机、强击机和轰炸 机,分别部署于宁波、栎社、嘉和和上海大场等基地。 经过数次空战,基本掌握了大陈、一江山地区的制空 权。在此形势下,浙东前指决心以空军为主,协同海 军鱼雷快艇和海岸炮兵,集中突击大陈海域的国民党 军舰,同时轰炸大陈岛上的军事目标。 11月1日,浙东海域天气晴朗。中午11时许,解放军 空军的歼击机、强击机和轰炸机开始出动,在空中编 队,组成混合机群,直扑大陈岛。编队中的伊尔-10 型强击机和图-2型轰炸机是这次攻击行动的主力。伊 尔-10型强击机是苏联制造的一种单座单发活塞式螺 旋桨飞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纵横欧洲战场,给 德军以沉重打击,有“黑死神”之称。该机装有2门 机关炮3挺机枪,还可携带火箭和炸弹。伊尔-10是50 年代中共空军的主力强击机,后来被国产强-5型喷气 式强击机所取代。图-2则是苏联图波洛夫设计局设计 的轻型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亦曾活跃于苏德 战场,该机装有2台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武器包括2 门机关炮和3挺机枪,载弹量达3,000公斤,机上有驾 驶员、领航员、无线电员和射击员4名成员。 在飞行过程中,整个解放军机群保持无线电静默,很 快抵达战区。空军航空兵第11师副大队长王玉峰率4 架伊尔-10降低高度,开始攻击大陈岛上的高射炮阵地, 以保证轰炸机对大陈港内军舰的突击。随着刺耳的啸 叫声,4架伊尔-10投下的炸弹大部命中炮位,正全力 向空中射击的高射炮立刻被浓烟烈火所笼罩。紧接着, 9架图-2型轰炸机飞临大陈港上空。一排炸弹凌空而下, 在大海中掀起冲天水柱。国民党军舰福星高照,无一 中弹。 在这一天里,大陈岛不仅仅遭到来自空中的攻击,解 放军的岸炮也分别自头门、羊屿、大、小矶岛等阵地 发射3,500炮弹,整个大陈岛烟火升腾,警报声声。 守岛军官急令部队进入全面戒备。 11月1日之后,解放军空军的轰炸机、强击机群不时光 顾一江山、渔山、披山、大陈等岛上空,连续轰炸这 些岛屿上的军事设施及在海上活动的军舰。在不到40 天的时间里,各岛落弹千余枚,国民党海军舰艇也多 次险象环生。 面对解放军的一次次空袭,在大陈海域活动的国民党 海军舰艇使出浑身解数,侥幸逃脱了打击,但最终却 未能逃出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的“暗算”。 早在10月下旬,开设在高岛上的解放军海军观通站, 就发现国民党海军的“太平”号驱逐舰常常到温州、 三门湾、台州湾一带活动。经过一段观察,掌握了它 的夜间巡航规律。张爱萍核实这一情报后,向鱼雷艇 部队下达了攻击“太平”号的任务。 11月1日,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首次南下。31大队的6艘 鱼雷艇由定舟起航开赴大陈地区。4艘护卫艇负责拖带 和掩护。艇队指挥员是副中队长铁江海和指导员朱洪 禧。朱洪禧80年代后期出任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副司 令员,获中将军衔。岸上指挥所设在高岛观通站,由 31大队副大队长纪智良担任指挥。 为了寻找战机,6艘鱼雷艇在海上隐蔽等待了10多个昼 夜。11月12日,鱼雷艇队接到指挥所通知,敌两艘“太” 字号和两艘“永”字号军舰出动。艇队立即出击。但 由于天公不作美,整个海区狂风大作,浊浪排空,排 水量只有22吨的鱼雷小艇无法前进,不得不返回港湾。 11月14日0时5分,国民党海军的“太平”号驱逐舰在 温州湾外巡航时被解放军高岛观通站的雷达发现。指 挥所很快判明这是一艘“太”字号军舰,立即命令155、 156、157和158号鱼雷艇出击。这4艘鱼雷艇在暗礁、 岛影和渔船的掩护下,驶向五棚屿以东海域。 1时28分,155号鱼雷艇上的枪炮兵王春和报告:“右 舷发现灯光!”。但灯光一闪,随即又消失了。几乎 在同一时刻,岸上指挥所也发来“敌舰在你右舷30度” 的通报。铁江海立即命令各艇修正航向加速前进,各 艇所有望远镜都向右舷方向搜索。 突然,158艇报告:“右舷30度发现目标!”。铁江海 的望远镜转向右方,果然在模糊的海面闪出现了一个舰 影。他立即下令准备攻击,由155、156两艇担任主攻, 157和158两艇策应阻击。在距“太平”号20-30链时, 4艘鱼雷艇成左梯队接敌。此时,“太平”舰上的雷达 屏幕上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信号,舰上官兵对于大难临头 毫无察觉。1时35分,随着铁江海的口令,4艇先后向 “太平”号发射鱼雷,其中一条鱼雷当即命中“太平” 号舰首。4艘鱼雷艇眼见海上的爆炸掀起冲天水柱,迅 速撤出战斗。 “太平”号中雷后,以为是解放军的飞机临空投弹轰 炸,立即用舰上的机关炮进行防护射击。当时,国民 党空军的F-47型战斗机是保护海军舰艇的主力机种, 由于多次遭受打击,加上航程有限,已难以有效掩护 水面舰艇的活动。“太平”号出航后,始终保持着一 级战备,以防备空中袭击。听到舰首传来的爆炸声, 全舰没有一人想到这是解放军鱼雷艇所为。 “太平”号被鱼雷命中舰首仓库部位,全舰180名官兵 中有28人丧生或失踪。3时许,在海上随浪漂泊的“太 平”号终于盼来了救兵。三艘国民党军舰从大陈方向驶 来,将“太平”舰上幸存的152名官兵救出险境,同时 试图将“太平”舰拖回大陈。在拖带航行中,“太平” 号进水增多,右舷开始倾斜。经过一番抢救,毫无结果, 只好宣告弃船。7时43分,“太平”号沉没于高岛方向 140度、距离18海里处的滔天白浪中。 “太平”号是当年蒋介石亲自点头命名的“接收舰”, 其吨位和火力在国民党海军中名列第7。它原是美国海 军大西洋舰队的“戴克尔”号,于1943年5月3日服役。 “戴克尔”号属“艾瓦兹”级护卫驱逐舰,其满载排 水量为1,520吨,航速21.5节。装有76毫米舰炮4门, 40毫米机关炮4门,20毫米机关炮10门,火箭发射架2 组。此外,还配备有深水炸弹、对空对海雷达、火炮 指挥仪和声纳装置。二次世界大战中“戴克尔”号的 主要任务是,和其他舰只组成海上战斗群,为自美国 本土到英国漫长航线上的庞大商船队护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克尔”号被列为“封存 舰”,准备拆除解体。后来美国政府为了援助蒋介石, 又决定将其馈赠给国民党海军。 国民党海军接收“戴克尔”号后,将其改名为“太平” 号。不久,国民党海军又接收了几艘同级舰,将它们 分别命名为“太康”、“太湖”、“太昭”号,这批 军舰后来成为50年代台湾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只。 1946年12月12日,“太平”舰在舰长麦士尧率领下, 和“中业”号坦克登陆舰进驻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黄 山岛。为纪念“太平”号进驻,将该岛改名为太平岛。 在同解放军的作战中,“太平”号也曾为国民党立下 不少汗马功劳。1948年10月,驻守黄海沿岸的国民党 第17兵团侯镜如部遭到解放军围攻,“太平”号不仅 为该部抢运弹药,还用舰炮向解放军轰击。1年以后, 在金门战斗中,“太平”号作为国民党第2舰队的旗 舰,自澎湖基地启航驰援金门,给解放军登陆部队以 很大杀伤。解放军将“太平”号击沉,总算给金门战 斗中死难的官兵报了仇。 击沉“太平”号的海战在台湾被国民党称为“第1次东 海海战”。“太平”舰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海 战中被击沉的第一艘驱逐舰以上的战斗舰,也是世界 海战史上第一艘被鱼雷快艇击沉的主力舰只。这次战 斗标志着国民党的海军优势已经丧失。当时美国的报 纸惊呼,“太平”号被击沉,表明共产党中国已经有 了很强的海军力量。 “太平”舰的沉没,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台湾当局高层官员在24小时内召开了2次紧急会议,商 讨对策。11月5日,蒋介石为了给被震惊的台湾军民鼓 气,颁布了给“太平”舰全体官兵的褒奖令,抚恤战死 者,号召“建舰复仇”。随后,派人组织台南工学院等 大专院校学生发起所谓“建舰复仇”运动。11月20日又 以各界名义成立了“建舰复仇委员会”,鼓动人们募捐 筹款,呼吁学生和青年报考三军院校,一时闹得不可开 交。 解放军在不断打击国民党海、空军的同时,更加紧了各 军兵种的技术、战术和联合登陆作战的强化训练。轰炸、 强击航空兵分别在杭州湾的小金门和宁波以北的蟹浦, 模拟一江山岛的防御配系和国民党军舰设置靶标,进行 投弹训练。海军登陆输送艇队进行了编队、输送和掩护 登陆训练。担负登陆任务的步兵进行了步兵排和连规模 的装载、航渡、登陆突击和纵深作战训练。为了使步兵 掌握登陆要领,张爱萍专门组织一个加强排搭乘1艘登 陆艇进行试验演习。各军、兵种分练结束后,解放军又 在地形与一江山岛类似的大、小猫山连续进行了3次营 级规模的3军合练。 3.风云变毛泽东小视美台协防,海浪急解放军再歼国军军舰 1954年年底,正当解放军进攻一江山岛的准备工作就绪 之时,台湾海峡的形势发生了变化。12月2日,美国国务 卿杜勒斯和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 《共同防御条约》。此后,美国海军第7舰队的舰艇开始 频繁出没于台湾海峡。攻击一江山岛和大陈时美军是否 会出动"协防",成为解放军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继续执行攻击一江山和大陈的行 动计划,但时间略向后推。12月中旬,中央军委指示解 放军浙东前指,将攻击一江山岛的时间推迟到翌年1月。 推迟进攻一江山岛,为解放军寻歼国民党海军舰艇赢得 了更为充裕的时间。1955年1月10日,浙东沿海风急云暗, 天气恶劣。在大陈海域担负战备任务的国民党海军舰艇 无法出航,只好停泊于大陈码头和锚地。解放军空军前 指司令员聂凤智判断准确,抓住国民党海军舰艇无法出 海的机会,派出轰炸机和强击机对大陈港进行了突击。 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20师副师长张伟良接到命令后,亲 率3个大队28架图-2型轰炸机,冒着恶劣的天气条件, 低空隐蔽出航,直扑大陈岛。 该国军倒霉的是,在大陈码头和锚地,当时停泊着不少 军舰。在3号锚地停泊的是大型坦克登陆舰"中权"号。 该舰是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赠送给国民党的礼物,其 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吨,舰员130人,可装载轻型坦克 20余辆。在"中权"号外侧的海面上,停有6艘小艇。在另 外两处锚地,则停泊着驱逐舰"太和"号和后勤修理舰"衡 山"号。随着尖利的防空警报声,这些军舰上的炮手纷纷 奔向高射炮炮位,向空中猛烈射击。 解放军的图-2轰炸机机群很快飞临大陈岛。坐在机舱里 的张伟良居高临下,将海面上的敌舰一览无遗。他略一 思索,决定分兵攻击。1、2大队在张伟良的率领下奔向 "中权"号坦克登陆舰,3大队则全力攻击"太和"号驱逐舰。 冒着敌舰和岛上发射的集密防空火力网,张伟良驾机穿 过纷飞的弹片,对准目标投弹。1颗250公斤炸弹击中"中 权"号,在舰首猛烈爆炸。随后跟进的中队长宋宗周的机 组也击中"中权"号右舷。连续两次打击,将"中权"号置 于死地。舰内装载的油料和弹药发生猛烈的爆炸和燃烧, 烈火浓烟将"中权"号吞没得无影无踪。3大队也不虚此行, 在副团长宁福奎率领下,炸伤了"太和"号。战后,张伟 良和宋宗周被授予解放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在当天的战斗中,解放军空军强击航空兵也连续出动。 空军航空兵11师31团年仅22岁的飞行员刘建汉,在大陈 岛北面锚地上空投下4颗100公斤炸弹,有3颗直接命中后 勤修理舰"衡山"号。刘建汉在战后也同样获得了空军"二 级战斗英雄"称号。 1月10日从早到晚,解放军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130架次, 分4次对大陈锚地的国民党海军军舰进行轰炸,投弹达 709枚。面对接踵而来的解放军机群,国军高射炮全力 发射,虽然对解放军机群造成一定威胁,但因无空中掩 护,只能处于挨炸的被动地位。当晚,大陈防区进入全 面战斗准备。正在大陈岛的王明生上校也连夜赶回一江 山岛。 解放军机群飞离大陈岛后,国民党军对其军舰进行了疏 散和隐蔽,以防解放军再次突击。当晚,国军1艘登陆舰 由大陈驶回台湾,"洞庭"号炮舰进入大陈以西海面为其 警戒。 22时23分,解放军雷达站发现目标,指挥所令105、106 和102号鱼雷艇对企图逃离战区的敌登陆舰实施攻击。此 时海上正刮着6、7级大风,巨浪翻滚,不利于鱼雷艇作 战。3艘鱼雷艇攻击未果。23时02分,指挥所下令返航, 105、106艇撤出战斗。102艇携带着因故障未能发射的左 管鱼雷,艇身倾斜,航速降低,脱离了编队,也未收到 返航命令。23时许,仍在破浪前进的102艇于积谷山以东 4海里处突然与"洞庭"号炮舰遭遇。在孤艇独雷的情况下, 艇长张逸民仍决定发起攻击。在距敌舰200米时,随着张 逸民的口令,艇上仅有的1条鱼雷跃出发射管,射向目标。 在激烈的爆炸声中,"洞庭"号舰体中部被撕开一个大洞, 动力设备随即瘫痪。失去动力的"洞庭"号随着风浪向南 漂流,于11日2时27分沉没于格屿东南4海里处。 4. 解放军浴血攻占一江山,乘胜利兵锋直指大陈岛 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舰的攻击屡屡获胜,但进攻一江山岛 的行动却受到了天气的限制。由于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对 气象要求十分严格,没有好的气象条件,难以协调陆、 海、空三军的行动。为了选择合适的攻岛时间,张爱萍 请来各方气象专家"会诊",同时派人到渔民群众中走访, 得出的结论是:1、2月间大陈地区适于合成军种作战行 动的良好天气仅有5到6天。初步预测,1月17日到19日为 好天时段。 1955年1月12日,张爱萍主持召开了前指党委扩大会,决 定抓紧完成最后的战斗准备。14日,浙东前指正式下达 作战命令。16日中午,张爱萍决定18日发起攻击,并报 告华东军区和总参。 17日早晨,张爱萍与参谋长王德驱车由宁波出发,前往 头门山岛前线指挥所。临行前,张爱萍仍对气象情况不 放心,又一次找来华东军区空军气象科长徐杰询问。张 爱萍望着天空,向徐杰问道:"现在是4~5级风,据报告, 海上风力已达6~7级,你能肯定今后3天内能有好天气吗?" 徐杰作了肯定的回答。张爱萍笑着说:"搞错了,可要斩 马谡啊!"徐杰回答道:"我立军令状。"张爱萍满意的说: "这就放心了。不过,军令状还得由我们向中央立。" 车至临海,张爱萍收到总参电话。总参认为,1月18日发 起攻击为时过早。过早发起进攻受挫后将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江山作战对美蒋的斗争影响很大,只许成功,要有必胜 把握才进行。如考虑到一江山地区冬季天气条件没有充分 保障,进攻出发的日期可以推迟,到了天气条件确有把握 时再发起。 听完总参的有关指示,张爱萍做了一番思考,认为部队准 备充分,并已全部展开,根据气象分析,18日应该是个晴 天,打好这一战已经有了把握。如果推迟攻击,很可能失 去良机,也可能暴露企图,增加今后作战的困难。他与参 谋长王德交换意见后,即同分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陈赓通 了电话,表示仍要按原计划发起攻击。彭德怀将张爱萍的 意见转报毛泽东,毛泽东授权彭德怀定夺。最后,彭德怀 同意了张爱萍的意见,按原计划进攻一江山岛。 此时,张爱萍更加关心天气情况。到达海门镇后,张爱萍 接到登陆指挥所的报告,海上风力增大,登陆舰艇出现碰 撞。张爱萍立即要求采取措施,保证舰艇和人员安全。随 后转乘登陆艇前往头门山岛指挥所。 张爱萍登上头门山后,看到岛上的帐篷被风吹走了好几顶, 又马上打电话把徐杰找来问:"怎么又刮起大风了,我可是 向上级立了军令状的啊!不行就不行,你要如实反映情况。" 徐杰保证说:"天亮前就没风了。"有了徐杰的保证,张爱 萍还是担心天气有变。当天晚上,他带着参谋人员伫立山 头,仰望夜空。天至拂晓,风真的停了。张爱萍甚为高兴, 称赞徐杰有诸葛亮的才能。战后,张爱萍特地为徐杰敬酒, 称赞说:"你为人民立了大功!" 18日凌晨4时11分,解放军空军第一批歼击机出动,掩护集 结于头门山、高岛等地的登陆部队完成登舰启航的准备。 天一放亮,一夜未睡的张爱萍在头门山岛检查了空、海军 和登陆指挥所及登陆部队的集结情况。随后把登陆部队和 海军登陆输送队营以上的指挥员集中到一个高地上,为之 明确作战任务和登陆地段。一切准备就绪后,张爱萍命令 登陆指挥所司令黄朝天,按预定计划向一江山岛发起渡海 登陆攻击。 8时整,解放军开始第一次火力准备。准时出动的轰炸机 和强击机奏响了解放军三军联合渡海登陆第一战的序曲。 最先飞临一江山岛上空的空军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 大队,在歼击机群的掩护下,对北江岛的各个兵营和南江 岛的胜利村、190高地等目标进行了猛烈的扫射轰炸。一 江山岛上的炮兵阵地、高射机枪阵地、地堡和隐蔽部遭到 严重破坏。 与此同时,大陈岛也遭到猛烈的空袭。岛上的"大陈防卫 司令部"、远程炮兵阵地和无线电及雷达设施,成了解放 军海、空军飞机的重点轰炸目标。一时间,大陈岛和一江 山岛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8时15分,解放军的第二次空袭接踵而至。此次攻击的目 标是北江岛的山嘴村、保卫村、海门礁、黄岩礁、了望 村和乐清礁等前沿阵地。9时起,解放军的50余门火炮也 开始向一江山射击。在空军和炮兵火力的猛烈轰击下, 一江山被淹没在硝烟和尘埃之中。 12时15分,登陆输送队分别从高岛、雀儿岱和头门山岛起 渡。70余艘登陆艇运载着5,000余名解放军向一江山岛挺 进,40余艘作战舰艇担任护航和火力支援。桅杆上飘着五 星红旗的各艘舰艇相继驶向展开区。飞机、岸炮和舰艇联 合实施火力掩护,保证了登陆船队的渡航安全。 为了确保进攻一江山的突然性,解放军的各项战前准备工 作均在极端保密的条件下进行,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隐真示 假的措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国民党军始终蒙在鼓里, 不知道解放军的进攻矛头会指向何方。直到此时看见驶来 的庞大舰船编队,一江山的守军才如梦初醒。一名军官在 被俘之后说:"战前对你们的意图不了解。昨天我们还在召 集中队长布置2月到5月的训练,直到看见你们的舰艇从头 门山两侧转向一江山时,才知道你们是真的向我们进攻了。" 眼见解放军的舰艇越驶越近,一江山守军立即进入防御状 况。解放军的护卫艇和炮艇最先驶进一江山海域。在距岛 3,000米时,这些舰艇上的火炮开始向岛上的前沿火力点 连续射击,一直打到距岸500~600米。国民党守军还未喘 过气来,解放军装载在轮船上的10几门火箭炮又开始发出 了怒吼。这些"喀秋莎"的参战,更为岛上的守军带来了恐 怖感。 说起闻名遐尔的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其名称颇有一番来 历。1941年6月30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1个星期,沃罗 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接受了一个紧急任务,立即生 产ЬМ-13型火箭炮。当时为保密起见,只在火箭炮的车身 上打上一个"K"字,即"共产国际"兵工厂俄文名称的第一个 字母。1941年7月14日,苏联红军在奥尔沙地区首次使用这 种武器,给德军以沉重打击。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苏联红 军战士看到炮身上的"K"字,便亲切得称它为"喀秋莎",意 寓这种火箭炮就像心爱的喀秋莎姑娘,受到红军战士的喜 爱。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装备"喀秋莎"火箭炮,在 朝鲜战场上重创美军。继美国大兵之后,一江山的国民党 兵又一次领教了"喀秋莎"的厉害。 在陆、海、空火力的掩护下,解放军的登陆船艇依次前进。 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炮兵突伸援手,对解放军的船队进行 拦阻射击。坐阵头门山指挥战斗的张爱萍看到大陈敌军仍 有还手之力,立即命令海岸炮兵和空军轰炸机实施反击。 大陈炮兵支援一江山的行动持续了5分钟,就被解放军猛烈 的空、炮火力给"冻结"了。由于大陈岛与台湾的通讯联络 已告中断,台湾方面对大陈的战况心中无底,害怕遭到解 放军的伏击,未敢出动海、空军支援。孤立无援的一江山 守军眼睁睁的看着解放军的登陆指挥舰上升起信号旗,各 登陆船艇迅速展开,直奔岛岸而来。 14时,解放军的的第2次火力急袭又开始扫荡一江山。船 载的"喀秋莎"火箭炮再次发出令人心悸的呼啸,160枚火 箭弹铺天盖地砸向190高地。30多架图-2型轰炸机对岛上 的"一江山地区司令部"的营房、通讯设施、迫击炮阵地、 高射机枪掩体再施杀手,将一江山守军的指挥所置于瘫 痪。 20分钟后,解放军准时发起登陆突击。第1波登陆艇载着 各登陆分队一字排开,向海门礁、乐清礁、向阳礁的突出 部快速冲击。2个大队的伊尔-10型强击机对前沿阵地俯冲 轰炸,掩护登陆艇冲击抢滩。岸炮和舰炮的射击也持续不 断,压制敌军的反击火力。 看到解放军的登陆艇已驶入离岸几十米的水域,国民党守 军开始实施"歼敌于水际"的计划。不少守军爬出坑道掩体, 向抢滩的登陆艇开火。为压制守军火力,解放军各登陆艇 上的火炮和机枪也相继打响。在激烈的对射中,各路登陆 部队同守军展开了生死交关的滩头争夺战。 在乐清礁地段登陆的是解放军178团2营。登陆艇靠岸时, 国民党守军隐蔽在石缝中的火力点露出庐山真面目,纷纷 向滩头扫射。解放军登陆艇一边实施火力反击,一边放下 艇门,输送步兵上岸。在靠岸过程中,212登陆艇的右炮 突然损坏,火力减弱。炮手林金山和姚昌坤马上架起轻机 枪向滩头扫射。215艇正要打开艇门,数发炮弹呼啸打来, 艇长于延增两腿被打断,倒在甲板上。登陆艇艇首也被击 中,艇身逐渐下沉。操舵兵柏文昌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主动代理艇长指挥,稳住了舰艇,把步兵送上了乐清礁。 乐清礁地段的守军见"歼敌于水际"的方案未能阻挡解放军 抢滩登陆,立即投入预备队实施逆袭。在敌军火力阻击下, 解放军登陆部队伤亡增加,进展缓慢。随队指挥2营作战 的副团长毛张苗立即改变进攻战术,组织小分队迂回穿插。 战士们奋力攀登悬崖峭壁,轻、重机枪和火焰喷射器一起 射向守军火力点。经过一番苦战,2营攻占了第一线阵地。 178团1营担负着海门礁、西山嘴、黄岩礁地段的登陆突击 任务,其战斗也异常激烈。 在舰炮火力掩护下,冲出登 陆艇的步兵向预定的岛岸突出部发起猛攻。负隅顽抗的国 民党守军凭借有利地势,向登陆的解放军疯狂扫射投弹。 在毫无隐蔽的岸坡上,流弹、弹片、碎石满天横飞,解放 军的攻势受阻,只能在舰炮火力支援下,艰难地一步步推 进。 在南江岛登陆的180团2营进展也不顺利。在密集的炮火拦 阻下,各登陆艇根本无法靠岸。该营营长立即要求空中支 援。随同登陆部队行动的空军联络员用密语招来强击机群, 向南江岛前沿猛烈扫射轰炸。在强击机的攻击下,守军火 力锐减,运载2营的登陆艇乘机靠岸,打开艇门,将2营送 上岛。 激烈的滩头战斗持续了31分钟,解放军第1梯队的登陆部队 经过血战,占领了预定的登陆场。3颗绿色信号弹射向天空。 随第1波部队登陆的60师参谋长王坤通过报话机向指挥所报 告,滩头阵地已经占领。正在指挥所内的黄朝天闻报后, 马上激动的向张爱萍告捷:"第1梯队登陆成功!" 解放军拿下滩头阵地后,一鼓作气,分兵向纵深进攻。岛 上守军虽然遭到陆、海、空火力的沉重打击,但还有不少 残存的火力点,特别是山腰支撑点和制高点的火力尤为猖 狂。解放军虽然付出不少伤亡,但并未停止进攻。178团2 营使用火焰喷射器消灭了许多残存火力点,一举攻占北江 岛190高地。随即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一江山岛的主阵地- 203高地。 203高地是一江山岛国民党守军的指挥中心,"一江山地区 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守军司令王明生上校抱着"不成功便 成仁"的决心,严令部下依托工事顽抗。大陈防卫司令刘 廉一也给王明生发来了"死守阵地,为党国成仁"的急电。 在这种情况下,203高地守军的抵抗更加顽强,残存的钢 筋水泥碉堡的射击口喷射出一条条火舌,还有不少守军据 守战壕,向进攻的解放军射击。 面对敌军的顽抗,副团长毛张苗及时调整攻击部署,采 取多路对进的战术向主峰实施攻击。空军飞机和海军舰 艇也重点轰击203高地主峰,掩护部队进攻。178团2营在 炮火支援下,运用灵活的小群战术,以无后坐力炮和火 焰喷射器开路,很快冲上了203高地,消灭了"一江山地 区司令部"内的残余守军,把五星红旗插上了主峰。 第1梯队攻占一江山岛各主要高地之后,歼灭残余敌军的 任务留给了已经登陆的第2梯队。解放军指战员抓住时机, 开展政治攻势,向守军喊话。残余敌军见大势已去,纷 纷走出工事和隐蔽部,缴械投降。一个俘虏穿这一条单 裤,满脸灰尘,头上扎着绷带,手里拿着自己的图章, 低着头说:"我是王辅弼,突击第4大队的大队长。"19日 2时,岛上战斗全面结束。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所谓"共 军攻不破的钢铁堡垒"终于被解放军攻破。 在整个一江山渡海登陆作战中,解放军共击毙国民党军 519人,俘虏567人,缴获各种火炮26门、轻重机枪87挺、 各式长短枪348支、火箭筒27具、炮弹8,900发、子弹11 万发。解放军登陆部队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393人牺牲, 1,027人受伤,伤亡总数超过国民党守军,反映了渡海登 陆作战的艰巨性。 1982年,台湾的陈振夫在其所著的《大陈岛往事记述》 一文中,对一江山岛战斗作了追忆,语言中不乏对国民 党军的美饰,但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当年战斗的残酷。 "共军于拂晓即开始以机群、舰炮及岸炮,轮番炸射一 江岛上我军碉堡、阵地、水际及滩头防御设施。一江 全岛,已全部笼罩在弹幕下,硝烟弥漫,火光闪烁。 至中午,岛上我军阵地、工事、通讯,遭受严重破坏, 各部队间,已失却联络掌握。午后,共军以小型登陆 舟艇为主体的登陆船团,分由南田至海门一带港湾驶 出,在大型作战舰艇掩护下,向我一江山海岸抢滩登 陆。我忠勇守军,虽予猛烈射击,但共军借其人海战 术,冒死攀登上岸,在战斗过程中,王明生司令,一 直坐镇指挥所,指挥所属战斗。最后,王司令在电话 中报告刘司令官:'敌军已迫近到指挥所附近50公尺处, 所有预备队,都已用上,我正亲自指挥逆袭中,我手 中还给自己留着一颗手榴弹….'话未说完全,电话机 中传来'轰'的一声,通话就此中断。刘司令官和我们 围在电话机旁的人,都知道王司令已经壮烈殉国,无 不热泪盈眶,悲恸不已!王司令虽已成仁,但一江岛 我军,仍在继续各自浴血奋战,直到20日傍晚,枪炮 声始告寂止。一江山在激战53小时后,终于陷入共军 之手!" 一江山岛被解放军攻占后,大陈守军未敢轻举妄动。 姗姗来迟的国民党军飞机,向头门山岛和解放军的停 泊舰艇进行扫射轰炸,一艘登陆艇遭击沉没。1月19日, 解放军轰炸机针锋相对,再炸大陈。20日凌晨,解放 军海军鱼雷艇31大队在大陈岛东南海面,又将国民党 海军的"宝应"号炮舰打成重伤。一江山岛距大陈只有 7.5海里,解放军的105毫米榴弹炮已将上大陈置于其 炮口之下,台湾的飞机只能在下大陈海湾降落。大陈 岛的解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5. 表演作秀美军协防不协力,无可奈何蒋军撤离大陈岛 台湾国民党当局看到大陈岛岌岌可危,自知无力抗衡 日渐强大的解放军海、空军,却不愿脸上无光地撤出 着一地区的守军。台湾军方故作姿态,再三声称:"任 何岛屿将不惜任何代价予以坚持","大陈岛将准备作 最后的战斗。"蒋介石也认为非死守到底不可,并写了 一封告岛上全体军民书,用飞机空投到下大陈,要大 家为国家尽忠成仁,为了稳定守军士气,蒋经国和国 民党军总政治部的美籍顾问杨帝泽中校等人,于一江 山岛被解放军攻占后不久亲临大陈,深入军营阵地看 望官兵。 一江山岛被解放军所攻占,在美国也引起很大震动。 美台刚刚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一个多月, 毛泽东就用兵浙海,足以说明中共并不畏惧美国。为 了表示对台湾当局的支持,美军的5艘航空母舰、3艘 巡洋舰、40艘驱逐舰先后驶抵大陈岛以东海面游弋, 在这一空域活动的美军飞机高达2,000多架次。美国 虽然派出如此众多的飞机和舰艇到浙海活动,却只是 为了表明自己在履行《共同防御条约》的职责,根本 不想为国民党和这些岛屿与中共再大战一场。相反,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这些岛屿对国民党人的 事业来说,比金门、马祖以及更南面的岛屿意义要小 一些",希望蒋介石主动撤出这些岛屿。 按照解放大陈的既定作战计划,1月30日,浙东前指 下达了准备攻占大陈的命令。这时,从美国传出的消 息却是,"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将在大陈 岛展开大战","美国不打算参加这场战斗"。美国舆论 还宣称:"大陈岛对于保卫台湾是不重要的,不如早些 撤退为好。"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认识到,如果继 续固执己见,只会惹得美国不高兴,导致更大的失败。 2月5日,蒋介石决定,将国民党军队撤出以大陈岛为 中心的台州列岛。同一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 海军第7舰队和空军第5航空队掩护国民党军的撤退行 动。为了避免中美军事冲突,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将此 事通知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希望中共方面在国民党 军撤退时不要加以攻击。2月7日,蒋介石为了掩饰失 败,对部下声称:"撤退大陈驻军,移至金门、马祖, 配合新战略,作积极反攻之准备。"整个撤退行动,定 名为"金刚计划"。 2月8日,美军第7舰队司令普莱特、美国驻台大使兰金、 驻台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等指挥美军,配合台湾方面 开始实施"金刚计划"。台湾"国防部长"俞大伟、海军 司令梁序昭、"国防部"第3厅副厅长蒋纬国等人齐抵大 陈,和在岛上的蒋经国一道,共同指挥撤退行动。 蒋经国还在翌日清晨登上"太昭"号驱逐舰,对渔山、 披山作了一番巡视。 在2月8日以后的5天时间里,大陈海域甚为热闹。美国 海军的132艘舰船配合国民党海军的27艘军舰,将大陈 岛守军16,350人,居民17,132人全部运往台湾。撤退 之前,国民党军实行了"坚壁清野",把上下大陈及附 近几个岛屿上的几十个村庄烧为焦土。行动期间,美 军战斗机、直升机往来盘旋,提供空中掩护。台湾国 民党军刚装备的F-86型佩刀式喷气战斗机也出动亮相。 离岛登舰前,蒋经国自"太昭"舰上带下一面"国旗", 在大陈岛山举行了升旗仪式。面对在孤岛凄风中飘扬 的青天白日旗,蒋经国强自镇定地对在场的官兵说: "不要难过,不要失望,此刻,我们要下决心打回来。" 大陈防卫司令刘廉一在军舰起锚时凄然地说:"什么都 完了,落了一场空!"站在旁边的蒋经国目视大陈,面 无表情。 对于美军第7舰队在"金刚计划"中的表现,艾森豪威尔 甚为满意,特地从白宫发来电报,表扬说:"你们做得 很好。"台湾方面后来也反复将大陈撤退与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盟军在敦克尔克实施的大撤退相提并论,籍以 自慰。 2月13日,解放军海军驻台州、石浦、温州的巡逻艇 大队配合陆军分别进驻上下大陈、渔山、披山等岛屿, 对仍有国民党军驻守的南矶山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该岛守军被迫于2月23日至25日和岛上居民2,000余人 一起撤逃至台湾。2月26日,解放军海军巡逻艇掩护 陆军2个营进驻南矶山列岛。 至此,除了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外,东南沿海岛 屿全部获得解放。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