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摘自梁思成《凝动的音乐》,百花文艺出版社,ISBN 7530625950 本书是“金鼎随笔文丛·自然科学家辑”的一种。 梁思成先生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大师,是维新思想家梁启超之子。他一改父志 ,毕业致力于中国的建筑事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记录了一桥、一 庙、一寺、一塔、一殿、一楼这“无语巨人”一生的故事。他串写了中国建筑的 家史,以其天才的感悟道出了建筑生命的“语言”。为后代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本书同时收录了他对“北京城墙废除案”的力谏;对市镇体系秩序之构想; 对建筑系扩建之呼吁;对文物损失及文化精神萎缩之困惑,以及附给朱德、周恩 来、彭真、梅贻琦等人的书信。这是一部了解中国建筑历史,走进梁思成世界不 可多得的珍本。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 ——致彭真市长的信 □梁思成   彭市长:   都市计划委员会设计组最近所绘人民英雄纪念碑草图三种,因我 在病中,未能先作慎重讨论,就已匆匆送呈,至以为歉。现在发现那 几份图缺点甚多,谨将管见补陈。   以我对于建筑工程和美学的一点认识,将它分析如下。   这次三份图样,除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处理碑的上端外,最显著的 部分就是将大平台加高,下面开三个门洞。   如此高大矗立的、石造的、有极大重量的大碑,底下不是脚踏实 地的基座,而是空虚的三个大洞,大大违反了结构常理。虽然在技术 上并不是不能做,但在视觉上太缺乏安定感,缺乏“永垂不朽”的品 质,太不妥当了。我认为这是万万做不得的。这是这份图样最严重、 最基本的缺点。   在这种问题上,我们古代的匠师是考虑得无微不至的。北京的鼓 楼和钟楼就是两个卓越的例子。它们两个相距不远,在南北中轴线上 一前一后鱼贯排列着。鼓楼是一个横放的形体,上部是木构楼屋,下 部是雄厚的砖筑。因为上部呈现轻巧,所以下面开圆券门洞。但在券 洞之上,却有足够高度的“额头”压住,以保持安定感。钟楼的上部 是发券砖筑,比较呈现沉重,所以下面用更高厚的台,高高耸起,下 面只开一个比例上更小的券洞。它们一横一直,互相衬托出对方的优 点,配合得恰到好处。   但是我们最近送上的图样,无论在整个形体上,台的高度和开洞 的做法上,与天安门及中华门的配合上,都有许多缺点。   (1)天安门是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物,但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却是 一座新的,同等重要的建筑:它们两个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重要 的象征性建筑物。因此,两者绝不宜用任何类似的形体,又像是重复, 而又没有相互衬托的作用。现在的碑台像是天安门的小模型,天安门 是在雄厚的横亘的台上横列着的,本身是玲珑的木构殿楼。所以英雄 碑是石造的就必须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体:矗立峋峙,雄朴坚实, 根基稳固地立在地上。若把它浮放在有门洞的基台上,实在显得不稳 定,不自然。也可说是很古怪的筑法。   由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与天安门对比之下,上图的英雄碑显得 十分渺小,纤弱,它的高台仅是天安门台座的具体而微,很不庄严。 同时两个相似的高台,相对地削减了天安门台座的庄严印象。而下图 的英雄碑,碑座高而不太大,碑身平地突出,挺拔而不纤弱,可以更 好地与庞大,龙盘虎踞,横列着的天安门互相辉映,衬托出对方和自 身的伟大。   (2)天安门广场现在仅宽100米,即使将来东西墙拆除,马路加 宽,在马路以外建造楼房,其间宽度至多亦难超过一百五六十米左右。 在这宽度之中,塞入长宽约四十余米,高约六七米的大台子,就等于 塞入了一座约略可容一千人的礼堂的体积,将使广场窒息,使人觉到 这大台子是被硬塞进这个空间的,有硬使广场透不出气的感觉。由天 安门向南看去或由前门向北望来都会失掉现在辽阔雄宏之感。   (3)这个台的高度和体积使碑显得瘦小了。碑是主题,台是衬托, 衬托部分过大,主题就吃亏了。而且因透视的关系,在离台二三十米 以内,只见大台上突出一个纤瘦的碑的上半段。所以在比例上,碑身 之下,直接承托碑身的部分只能用一个高而不大的碑座,外围再加一 个近于扁平的台子(为瞻仰敬礼而来的人们而设置的部分),使碑基 向四周舒展出去,同广场上的石路面相衔接。   (4)天安门台座下面开的门洞与一个普通的城门洞相似,是必要 的交通孔道。比例上台大洞小,十分稳定。碑台四面空无阻碍,不惟 可以绕行,而且我们所要的是人民大众在四周瞻仰。无端端开三个洞 窟,在实用上既无必需;在结构上又不合理;比例上台小洞大,“额 头”极单薄,在视觉上使碑身漂浮不稳定,实在没有存在的理由。   总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不宜放在高台上的,而高台之下尤不宜 开洞。   至于碑身,改为一个没有顶的碑形,也有许多应考虑之点。传统 的习惯,碑身总是一块整石。这个英雄碑因碑身之高大,必须用几百 块石头砌成。它是一种类似塔型的纪念性建筑物,若做成碑形,它将 成为一块拼凑而成的“百衲碑”。很不庄严,给人的印象很不舒服。 关于此点,在一次的讨论会中我曾申述过,张奚若、老舍、钟灵,以 及若干位先生都表示赞同。所以我认为做成碑形不合适,而应该是老 老实实的多块砌成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的形体。因此,顶部很重要。 我很赞成注意顶部的交代。可惜这三份草图的上部样式都不能令人满 意。我愿在这上面努力一次,再草拟几种图样奉呈。   薛子正秘书长曾谈到碑的四面各用一块整石,四块合成,这固然 不是绝对办不到,但我们不妨先打一下算盘。前后两块以长十八米, 宽六米,厚一米计算,每块重约二百一十五吨;两侧的两块,宽四米, 各重约一百三十七吨。我们没有适当的运输工具,就是铁路车皮也仅 载重五十吨。到了城区,四块石头要用上万的人力兽力,每日移动数 十米,将长时间堵塞交通,经过的地方,路面全部损坏。无论如何, 这次图样实太欠成熟,缺点太多,必须多予考虑。英雄碑本身之重要 和它所占地点之重要都非同小可。我以对国家和人民无限的忠心,对 英雄们无限的崇敬,不能不汗流浃背,战战兢兢地要它千妥万帖才敢 喘气放胆做去。   此致   敬礼!   梁思成   1951年8月29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