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白饭先生”误人子弟 常臻 笔者最近对江苏某县级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滥竽充数的现象相 当严重。略举几例如下: 例一,城区某小学副校长方某,初小文化,原在一镇办小厂做工。其老公升任教育 局长后,把她调进教师队伍(时年已届四十)。她没有上过一天课,不仅评上小学 高级职称,还当上了校领导。 例二,某镇中心小学在编女教师诸某,纯系其当镇教办主任的丈夫塞进教师队伍的 私货。1990年她年逾45,却谎报为25;文盲,谎报为高中文化。于是这个文盲村 妇,便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在编的正式教师。被招为教师后,她不识字,上不了课, 学校只好安排她当幼儿园老师。她新儿歌学不来,就拿一些儿时唱的乡村俗谣来胡 弄孩子。如“小八狗,跟娘走,娘放屁,拾馒吃。”“小板凳蹲锅底,烧着屁眼不 讲理。”就是这么个假“先生”,不仅年年当先进,还评上了小教高级职称。 例三,城区某中学一级教师张某,原农村妇女,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因其夫原系 该镇党委书记(后调任某局局长,全家迁进城),便凭借老公的权势和关系,1991 年进了教师队伍,初识字代不了课,长期在家不上班,挂空名领工资,竟然还给评 了个中教一级的职称。 例四,某乡私营塑料加工厂老板王某,号称王百万。他钞票铺路,本人及一个儿子 一个女儿全端上了教师铁饭碗,为某小学在编的公办教师。实际呢,他们爷儿仨人 都从来没到学校上过一天课。 例五,某乡小学教师花某,编制名册在学校,月月有人代他领工资,却从未进过一 次学校门。这个花某其实是个在校的中学生,录用为教师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录用 所需的全部资质材料全是伪造的。原因很简单,她老爸是教办主任。 例六,教育局征用土地建办公楼,一次以地带人员录用到教师队伍多达80人,编制 名额分派到各中小学,绝大多数因文化素质太低无力胜任教学工作。他们光领工 资,不干事,被群众讥讽为“学校食客”“白饭先生”。 事例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据粗略统计,该县级市各类滥竽充数和有其 名无其人顶编开饷的中小学教师多达一千多人,占中小学教师总数10%以上。若能 将这些“假冒教师”清除,一年可节省地方财政开支700多万元。这给捉襟见肘的地 方财政(该县级市为贫困县)卸掉个本不应该背的大包袱,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状 况,就可以得到缓解和避免。此其一。其二,清除“假冒教师”,是对腐败现象最 实际最有效的斗争。据调查,该县级市所有这些“假冒教师”,没有一人是普通老 百姓的子弟,人人有“背景”。他们是官场的特权和腐败的滋生物,个个身后都有 权势或金钱的支撑。其三,清除“假冒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恢复教 师声誉。由于“假冒教师”的大量混入,人民教师的声誉受到严重败坏。这里有段 民谣:“人不人,样不样,都能把个老师当;不认字,不识书,会学猫喊也算 数。”虽说是讥讽“假冒教师”的,对教师的整体形象不能说不是个玷污。 最近,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地方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择优汰劣,清除假冒教师的 消息。山西太原市开除不合格教师50名,清退临时代课教师576名,转岗分流教学水 平不高的教师383名(新华社2000年12月9日讯);辽宁本溪市全面推行教师合同聘 任制,淘汰不合格教师863名(《辽沈晚报》2000年11月10日)。看来,教师队伍滥 竽充数的现象并非个别地方的个别问题,而是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国家有关部门 应本着对教育事业、对青少年学生负责的精神,像经济领域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一 样,在全国来个总动员,彻底清除假冒“先生”,还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的神圣美誉。 (《中国经济时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