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编著《共和国之战》   第三部 从台湾战役到抗美援朝 (1)蒋军秘密撤离舟山 仅次于台湾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的 解放,给台湾当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安定 人心,国民党的宣传机构竟把这一惨败说成是 “从海南岛向台湾转移兵力顺利完成”。但明眼 的人都清楚,对战略和经济利益都仅次于台湾 的这个大岛若能守得住,何用“转移”?不过翻一 翻国民党几十年的报纸就可知道,所谓“转移” 从来不过是败逃的代名词。 然而,人民解放军并没有就此罢休。早在第 四野战军积极准备攻击海南岛的同时,第三野 战军就在积极准备渡海攻击舟山群岛,中央军 委和第三野战军还计划在舟山作战成功后,再 乘胜以船队南下攻占金门(舟山位于北航线要 冲,不攻下舟山北方的船队难以南下)。 大陆失败后,对蒋军来说,舟山群岛的战略 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自1949年年底,蒋介石 将在金门的第19军和台湾守军中战斗力最强 的一个军——第52军(这是第一批进入东北, 在辽沈战役中唯一逃出来的一个军)调去增援 舟山。至此,舟山群岛上的国民党军已达6个 军,连同海空军共12万人,部署的军队数量超 过了海南岛。 从1949年年末起,国民党空军根据蒋介石 提出的“攻势防御”的要求,加紧了对大陆城市 特别是港口和船只的轰炸。由台湾起飞的作战 飞机到舟山的定海机场加油后,其航程可达到 华东乃至武汉一带的各要地。国民党空军利用 定海机场作为基地,在1950年1月和2月间对 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轰炸8次,同时又对 华东沿海、长江下游各港口连续进行轰炸,以破 坏大陆的国民经济恢复,并阻挠人民解放军向 华东沿海集结船只。2月6日的“二六大轰炸” 中,国民党空军出动17架飞机分四批轮番轰炸 上海市区的电力公司、沪南和闸北水电公司,一 次就炸死炸伤上海市民1400人,使上海电力丧 失90%,多数工厂停产。国民党海军还利用舟 山基地封锁长江口,运送武装特务袭扰江浙沿 海地区。因此,攻占舟山,拔去定海基地这根钉 子,已成为华东军区最重要的任务。 根据金门、登步岛失利的经验教训,人民解 放军对舟山作战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接到 毛泽东1949年11月14日致三野的关于准备 未周宁可推迟时间的指示后,第三野战军决定 将对舟山的攻击推迟到来年的1月或2月,11 月22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给中央军委 回电,分析蒋介石有可能因金门、登步两战斗受 到鼓励,将台湾兵力增强舟山、金门诸岛。这样 虽然增加了我们攻占舟山、金门诸岛的困难,但 如能在这些岛上尽歼蒋军,则对将来攻台行动 在政治上军事上均属有利。因此,粟裕要求延长 攻击舟山的准备时间。12月上旬,中央军委、毛 泽东同意栗裕的意见,并强调进一步研究海空 军配合的问题,同时还决定从新建的海空军中 抽调部分部队配合陆军作战。于是,攻击舟山的 准备工作改由陆、海、空三军一起进行。 5月1日,四野部队解放了海南岛的消息 传来,使准备渡海的部队十分振奋,而台湾和舟 山的国民党军万分惊恐。这时,国民党军已经了 解到人民解放军将以陆海空三军发起舟山群岛 的攻击,其打击力量势必大大超过海南岛作战, 而国民党军仅剩的陆军部队有三分之一在舟 山,如再遭惨重损失守卫台湾就更困难。5月上 旬,蒋介石决定从舟山撤退,并在撤退前佯称 “反攻”。5月13日撤退秘密开始,守岛的国民 党军12万人分批登船,同时把岛上2万多名青 年男女强行拉上船运往台湾,并炸毁了岛上的 重要设施,连花费了4000万银元修筑的定海机 场也在一阵阵爆破的巨响中被彻底破坏。   (2)毛泽东决定粟裕指挥 早在1949年5月下旬,毛泽东就责成华东 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组织三野部队进行攻台准 备,因当时上海战役刚刚结束,华东许多地区还 未解放,已占地区又需要分兵剿匪,所以只能抽 出野战军主力第9兵团的4个军部队进行攻台 的训练,并兼任上海地区警备。 金门和登步失利后,华东野战军首长对渡 海作战艰巨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台湾战役的计 划也一再被修改。 1949年秋天制定的台湾战役计划是投入8 个军的兵力,其中以第9兵团的4个军(第20、 第23、第26、第27军)为第一梯队。1949年末 华东野战军首长经研究决定增加投入战役的兵 力,三野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外,主 力12个军全部参加攻台。中央军委马上同意了 这一意见。当时,因为美国公开表现出和台湾国 民党当局拉开距离的政策,所以一般估计攻台 时美军不会介入。栗裕副司令员在《华东军区一 九五零年政治工作指示》中曾解释说: 直接参战在政策上、军事上都是 对美帝不利的,所以美帝只能间接参 战,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帮助蒋 匪。 基于这种估计,华东野战军在研究台湾战 役的计划时,曾设想了同日本援蒋军人作战的 可能性,并有信心消灭这些“志愿兵”。根据当时 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军委认为应在尽可能短 的时间内完成台湾战役的准备,早日完成解放 全中国的任务,以实现祖国统一。 为争取尽可能先在沿海岛屿歼灭国民党军 主力,人民解放军在准备对舟山、海南岛和金门 实施攻击时,都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确保登陆 后能够有把握打歼灭战。经中央军委同意,在第 四野战军攻击海南岛的同时,华东野战军决定 调集第7、第9兵团共6个军(第20、第21、第22、 第23、第26、第27军)20万人发起舟山战役; 并调第24、第25、第32军入闽,接替第10兵 团(辖第28、第29、第31军)的剿匪及修筑道 路、机场等任务,以腾出该兵团用以攻占金门。 华东野战军还准备将对舟山、金门的攻击作为 攻台的实战演习。 为了更细致地筹划台湾战役的具体事宜… 1950年3月11日新任海军司令员的肖劲光同 粟裕会商了攻台的准备工作。中央军委同意华 野领导和海军会商的意见,设想投入50万部队 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次运送。 当时作出这一设想,是对东南沿海国共双 方军事力量进行对比分析后作出的估算。国民 党陆海空军总共还有50多万军队,其中在舟 山、金门和海南岛的部队随时又有撤回台湾集 中力量防御的可能,再加上少量日本“志愿”人 员的协助,还有一定的战斗力。解放军进行的又 是背水的登陆作战,按照一般的登陆作战规律, 第一批登陆部队要有能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 的充裕力量,而最忌“添油”式的逐次增兵。所以 预定第一梯队要有足够的兵力,再待第二梯队 上岸,总兵力至少应和台湾守军大致相当。当时人 民解放军各部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同等数量的 国民党军,有50万部队登陆就可以确保在短期 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以占领全岛。根据这一设 想,华东野战军准备在舟山战役结束后,以第 7、第9兵团担任攻台的第一梯队,第10兵团和 入闵的另外3个军担任第二梯队。这祥,华东野 战军的12个军部队连同后勤支援人员,投入台 湾战役的总兵力将达50万人。在大陆内地,第 四野战军以第13兵团(辖第38、第39、第40 军)担任全军的战略预备队,西北野战军抽出第 19兵团(原华北第2兵团,辖第63、第64、第65 军),作为中央军委可以随时调动的机动力量。 当时,要实现这一登陆作战的设想,最大的 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渡海船只,二是海 空军掩护问题还有待解决。 解决渡海船只问题,在建国初期的条件下 是一大难题。要运送50万部队渡海,连同装备、 粮弹、饮水、燃料、马匹、车辆等,所需船只甚多。 根据金门作战的经验,第二梯队不能依赖第一 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而必须自备船只。因此, 中央军委估计需筹集几十万吨位的船只。台湾 海陕海宽浪大,渔民的小帆船难以航渡,需用轮 船或较大的机帆船。近代中国海运一直不发达, 沿海地区机器动力的船只很少,国民党军从大 陆撤退时又将大多数轮船带走或加以破坏,所 以要靠从沿海现有的船只中筹集几十万吨位的 机动船是办不到的。 解决海空掩护问题,也是保证渡海攻台成 功所必不可少的前提,而人民解放军当时确实 不具备这种条件。台湾距大陆最近距离也在8O 海里以上,平均距离则有100多海里,解放军对 金门、海南岛发起进攻时,航渡距离只有5-15 海里,以帆船航行几小时即可到达,完全可以在 一夜间起航并完成登陆,从而能大大减少国民 党空军的攻击和海军拦截的威胁,向台湾航渡 则完全不具备这种夜航登陆的条件。解放军当 时拥有的舰船时速大多只有七、八海里,向台湾 航渡需要一天一夜时间,庞大的船队一旦没有 夜幕遮蔽,在完全暴露的海面上必然会遭到国 民党海空军的全力拦截攻击,没有海空军掩护 的船队将会遭到极惨重的损失,根本不可能达 成登陆成功的目的。因此有了渡海的船只后,还 必须建成一支能够较敌方具有优势的海空军, 才能保证台湾战役这种规模的渡海作战的胜 利。 中央军委在筹划台湾战役时,鉴于上述的 这两个主要困难,决定在不影响恢复国民经济 的前提下,筹集财力物力修造船只,并尽快建设 海空军。但是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技 术设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筹集修造大量船只 和建设海空军都非短期所能完成。 沿海地区解放后,人民海军征集到可用的 商船、渔船仅有169艘,总吨位6.48万吨。解放 初期我国沿海的造船工业一般只能制造内河小 船,修船能力也十分有限。当时国民党空军又以 沿海的造船厂和较大的船只为主要轰炸目标, 如1950年1月25日对江南造船厂一次轰炸, 就炸毁炸伤“常州”号、“万寿花”号等26艘舰 船,严重影响了修造船的进度,鉴于这种情况。 中共中央在加强对港口上空防护的同时,要求 沿海地区各造船厂抓紧修复被破坏的轮船,并 大量赶造投资少、工期短并有一定抗风浪能力 的机帆船。此外,中共中央利用英国已承认新中 国,想建立关系的有利条件,在香港购买到旧船 48艘,总吨位2.54万吨,并向英商继续洽商购 买。不过既便如此,至少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 能达到筹集几十万吨位船只的数量要求。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 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栗裕请 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 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中央军委、毛泽 东作出这一决定,是由于粟裕在解放战争的多 数时间里实际担负了华东战场的主要指挥责 任,1948年陈毅调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 粟裕还担任了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在华东解 放战争中显示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台湾战役由 粟裕担任指挥员,在当时是最合适的人选。 (3)危殆中的台湾出现了转机 1950年春夏之交,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最为 恐慌的日子。自海南岛被攻占、舟山撤守后,许 多人预感到下一个目标就是台湾。当时相当数 量的“党国要员”对守台湾根本丧失了希望,而 争相逃往海外。蒋介石在大陆的两个最有力的 经济支柱都远飞而去——孔祥熙去南美洲经营 橡胶园,宋子文去美国当了寓公。在国民党内位 居第二的李宗仁更是在美国称病不归。蒋介石 嫡系的军事将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自奔海外 或寓居香港,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原徐州“剿总” 司令官刘峙竟不顾自己的上将之尊,跑到印度 尼西亚当了一个华侨中学的教员。 然而,危殆中的台湾,出乎蒋介石的意料降 临了转机。这转机到来的如此及时,真使蒋介石 惊喜交集。 1950年6月25日,蒋介石正在吃早饭,负 责给蒋介石递送情报的蒋经国,送来一份简报, 所获情报零星混乱,只知朝鲜南北发生战争。直 到深夜10点,始接到国民党台湾政府驻南朝鲜 大使邵毓麟的首次报告,才了解大致的战况。 令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 乎终露端倪。他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大致与邵毓 麟在报告中的分析不谋而合。邵说: 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 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 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匪伪的 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 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 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必有利我国, 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 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 由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 展不顺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 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 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海进攻台湾 了。 果不出所料,韩战一发生,美国立即派第7 舰队协防台湾,台湾因此而喘了一口气。对于美 国公然武装入侵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干涉中国 内战的行动,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950 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提出:“全 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 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后,全国开展 了“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这一运动不 久以后发展为抗美援朝运动。 美国出兵台湾,使新中国面临的军事形势 发生了重大变化。6月3O日,中央军委副主席 周恩来向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传达了中央新的战 略方针:“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 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现在我国的态度 是,谴责美帝侵略台湾,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 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 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自美国出兵朝鲜和台湾后,新中国在东北 和台湾海峡两个方向都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 而当时的东北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战略地位更 为重要,所以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的注重点自然 转到东北边防问题上。7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 组建东北边防军。7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粟 裕、肖劲光为东北边防军的正、副司令员,邓华 为第13兵团司令员(当时准备将东北边防军建 成一个下辖几个兵团的大单位)。尽管粟裕、肖 劲光二人因故都未到职,但是中央军委决定这 两位原定的台湾战役的主要指挥员到东北边防 军任职,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央军委战略重点的 转移。 在推延攻台计划的同时,中央军委对于是 否攻击金门等沿海岛屿的问题还一时未最后决 定。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 军华东军区部队对美国介入台湾海峡的程度采 取密切注视的态度,攻金准备工作一时还未停 止,原定入闽配合第10兵团进攻金门的第24 军、第25军和炮3师继续按原部署于7月间入 闽。7月上旬,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协同陆军攻 占了浙江东北部海域的部分岛屿,7月12日解 放军华东海军又突袭了浙东的披山列岛。7月 下旬,福建军区发现金门守军有撤退迹象,于是 派遣1个营渡海对大担岛进行武装侦察(因遇 7级大风侦察失败)。在7月下旬以前,美军的 军舰只是在台湾海峡中巡逻,还未直接支援华东 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守军,这些岛上的国民党 军仍准备撤逃台湾。胡琏在1976年8月在台湾 发表的《金门旧忆》中也公开承认说: 七月中旬我军曾有放弃金门的计 划。后经东京美军当局的劝告“与共党 斗争,寸土不让”,我乃仍坚守不放。正 当决定撤守并准备实施时,7月23 日,国防部忽派专员送命令来——仍 然准备在金门作战。 7月13日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率16名 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台湾,次日和蒋介 石签订了“保卫协定”;8月4日,美国空军第13 航空队司令抵达台湾,并成立台湾前进指挥所。 由于美军的直接干涉,国民党军停止从金门撤 军,并又进占了刚刚放弃的浙东部分岛屿。 考虑到美军介入台湾海峡后的形势,8月 11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同意 陈毅的意见并指示:台湾决定1951年不打,待 1952年看情况再作决定。金门可决定在1951 年4月以前不打,4月以后待命再打。随后,人 民解放军停止了攻击金门和沿海其它岛屿。当 时,美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麦克阿 瑟又预料人民解放军会在台湾海峡进攻,在那 里做了充分的准备。据美国军方后来公布的材 料说,“麦兑阿瑟特别关心福摩萨台湾问题。他 发誓说,如果赤色中国愚蠢地去进攻那个岛屿, 他将火速赶去指挥。”麦克阿瑟甚至说:“我每个 夜晚都祈祷赤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 下来在那里祈祷。”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解放军 再实行渡海作战显然是以我短击敌之长,而选 择陆地战场同美国侵略者进行较量,则能充分 发挥我军的优势。 (4)毛泽东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礼物”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 的纪念日。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到处是一片欢乐 的节日气氛,一派和平的景象。 然而,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却在这喜庆的日 子里,收到一份不大合宜的“礼物”——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首相和朴宪永外务相 打来的加急电报。内容大意是: 毛泽东同志: ……自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 以来,对我们已造成了很不利的情况。 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飞机,不分昼 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我们兵 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敌人登陆部队与南线部队已经连接在 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如果敌 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 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 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 特别的援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 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 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北京的国庆焰火尚未熄灭,欢乐的人群还 议厅,毛泽东主席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开始主 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面临的严重局势。 是日夜间,南朝鲜陆军第3师开始越过“三 八线”向朝鲜北部进犯。10月2日清晨,麦克阿 瑟又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下达了 “联合国军”第2号作战命令,命令正在“三八 线”南侧集结待命的“联合国军”部队立即从陆 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于是,在 “三八线”两侧,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斗。但 是,朝鲜人民军因火力、人力大大逊于“联合国 军”而陷入劣势,被迫向北撒退,顷刻之间,装备 有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联合国军”猖狂北 犯,将侵略战火迅速烧向中朝边境。 鉴于这种严重局势,毛泽东主席左思右想 之后,于10月2日凌晨2时,给高岗、邓华发出 紧急电报称:“(1)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 来京开会;(2)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 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3)请邓华将准备情况 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10月2日午后,高岗匆匆飞抵北京,他早 已预测到,毛泽东此次紧急召他进京,无疑是出 兵援朝问题,所以他内心已定:这次无论如何再 也不能强调边防军准备不充分了。下午3时左 右,毛、朱、刘、周、高及代总长聂荣臻等在颐年 堂开会。毛泽东一开始就拿出一份电报对高岗 说:“这是金日成来的急电,我们都看了,给你看 看。”稍后,毛泽东说:“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 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 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 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 是谁来挂帅。”高岗首先插问:“挂帅人选不是已 决定林总吗?”毛泽东略显急躁地答复说:“挂帅 人选原先考虑派粟裕同志,但粟裕确实有病,正 在青岛休养,前些日子他托罗瑞卿给我带来的 信中谈到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就劝他安心休养 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 进入南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 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够 解决问题的,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 朝作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 林彪同志来挂帅,谁知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 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 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 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1个军只有36门。美 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 刚刚开始组建。我军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 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 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 重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后接着说:“前些日子我 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冒险出兵, 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 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可是林彪 表示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 怕声音,哎呀呀,他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 呢!” 实际上鉴于朝鲜战争发展变化的实际形 势,使中国派兵援朝的必要性紧迫性越来越突 出,中国援朝志愿军的挂帅人选问题对毛泽东 的困扰也就越来越大。经过两昼夜的反复思考 后,他考虑到了彭德怀。 (5)彭德怀临危受命 10月的北京,几场秋雨过后,路旁的杨柳, 虽枝叶茂盛,但已略显枯黄。4日下午4时10 分,一辆汽车由西郊机场飞速地直奔西直门大 街,大街上熙熙攘攘,一派节日的和平景象。旧 式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穿来穿去忙个不停。 彭德怀从车内注视着街道两旁的机关、学校门 楼上的大幅标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 周年。”他感慨地说:“咱们的新中国已经满一周 岁了。新中国的诞生真不容易呀!这千千万 万的生命换来的!这是我们党奋斗了几十年才 取得的成果。”听了彭德怀的话,中央办公厅警 卫处处长李树槐也说:“是呀!去年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天安门广场人山人 海热烈沸腾,中央和各大区的领导人差不多都 来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了,可惜你没有亲眼看 到当时欢乐的场面。” 彭德怀若有所思他说:“去年新中国成立 时,我正在甘肃武威指挥部队进军新疆哩!不是 不想来,而是前线离不开呀!” 汽车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西四牌楼,很快 就进入中南海的西门,然后汽车停在“丰泽园” 门前,彭德怀急忙下车,随李树槐向后院的颐年 堂走去。 当他来到颐年堂前时,周恩来总理首先迎 来与彭德怀握手。周恩来解释说:“彭总,会议 下午三点就已经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因为政治 局会议定得很仓促,昨天就准备派飞机去接你, 可是天气不好,只好推迟到今天。搞得你很紧张 吧?吃过午饭了吗?”“吃过了。”彭德怀一边回答 一边随周恩来进入会议厅。 毛泽东主席和政治局委员们见彭德怀赶来 参加会议,都站起来和他握手。 毛泽东发话道:“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 好!美帝国主义军队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 局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有关问题,大 家正在发表意见,请你也准备谈谈你的观点。” 彭德怀坐定之后,猛然发现会议气氛很严肃,包 括和他同舟共济,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了几十年 的朱总司令见了他也没说几句话,有的同志更 是只握手不说话,使他立刻感到这是一次不寻 常的政治局会议。由于他来京前,满脑子里装的 是如何建设开发大西北的经济问题,对中央召 开这祥的紧急会议,思想上并无准备,所以他只 好侧耳静听。从几个同志的发言中,他才知道对 出兵支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些不同意 见,有的主张不出兵,有的主张暂不出兵,共同 的理由是:(1)我国经过了几十年战争的摧残, 战争创伤急待恢复,而财政又十分困难;(2)国 内还有部分边远地区和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约 有100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尚急待肃清; (3)广大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新建的 政权也还不巩固;(4)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 于美军的装备,更无制空权和制海权;(5)由于 长期战争的艰苦生活,有些干部和战士产生了 和平厌战思想情绪,等等。多加会议的大多数同 志认为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困难重重,出兵问题 应慎重从事,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回忆这次会议 的情况时写道:“总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 好不打这一仗。” 毛泽东听完与会者的讨论后,对我国是否 应该出兵援朝问题,在会议最后讲了以下一段 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 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 难过。”因为彭德怀是在会议开了两小时后才赶 到会场,还不了解会议进行的全部情况,对这事 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他也就没有轻易发言表态。 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邓小平受毛泽东委 托来到彭德怀下榻的北京饭店。他和彭德怀两 人在房间交谈约1小时后,即同车去中南海。因 为在昨天下午政治局的会议上,彭德怀未曾发 言,毛泽东不知道他对出兵援朝是什么态度,而 且常委已决定派彭德怀率军入朝,因此想亲自 听听他的意见和看看他是什么态度,所以特派 邓小平接他来中南海个别交换意见。当彭德怀 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后,毛 泽东点起一支烟用力吸了一口说:“老彭,据朝 鲜来的情况,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正大批越过‘三 八线’,因此政治局今天下午还要继续开会,在 昨天的会议上,你没来得及发言,可你都听到了 吧,大家摆了很多困难,当然,我们现在确实存 在一些困难,有些是严重困难,但是怎样战胜困 难,克服困难,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不知道 你彭老总是怎么考虑的!” 彭德怀喝了一口茶,望了望毛泽东疲困的 眼神。直言坦率地说:“主席,昨天晚上我几乎没 有睡觉。我把你讲的四句话,反复思考了几十 遍,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 结合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强调困难的一面,不同 美军正向鸭绿江进犯的危急后果联系起来考 虑,不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难保,就连我 国东北边防也直接受到威胁。出兵有利还是不 利?经过反复考虑后,我拥护毛主席出兵援朝的 英明决策。” 毛泽东听着彭德怀的话一边赞同地频频点 头,一边兴奋他说:“嗯,好哇!还是你彭老总有 战略远见,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见 罗!”然后毛泽东又仰躺在沙发上高声说:“我们 有些同志,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更有人被美 国的飞机、大炮吓破了胆!我们过去经历了几十 年的战争,不都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 的敌人吗?”毛泽东的话音越来越高,他的话,显 然是有针对性的。 两人又沉默了一会儿后,彭德怀将话题接 过来继续说:“我们确有时多困难,大家摆的情 况也是事实,但是,敌人也有困难,他们兵力不 足,补给线长,从美国本土离朝鲜大约5000多 海里,我们应全面观察问题。但如果让敌人占领 了全部朝鲜半岛,这对我国威胁很大。过去日本 人进攻中国就是以朝鲜为跳板,首先进攻我国 东三省,然后又以东三省为跳板,大举向关内进 攻的,这段历史教训不能忽视。这次我们的作战 对象,虽然是在武器装备方面占绝对优势的美 国侵略军,我们既不能轻视敌人,但也不能过低 估计自己。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他的兵力 是24万人,有空军支援,武器装备几乎都是美 式的,比我军装备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军只有 25000人,只占敌军的十分之一,武器落后,每 枝枪平均不过几十发子弹。陕甘宁边区地瘠民 贫,人口才100多万,为什么我们能打败了胡宗 南?一是我们是正义战争,是自卫战争;二是边 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三是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 术。现在我们已取得了全国政权,有几百万军 队,有全国人民的支援,我们有对付优势装备敌 人的经验,只要我们在战略战术上不犯重大的 错误,我们就有信心打败美国侵略军。”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完彭德怀叙述的观点 后高兴地用手捶了一下沙发大声说:“你分析得 对喽!看来我们是想到一起了。现在美军、英军 和南朝鲜军队正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接近,麦 克阿瑟已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 通牒,朝鲜已处于危急时刻,金日成同志要求我 国尽快派兵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当前出兵援 朝已是关键时刻,如让敌人前进到鸭绿江边,其 后果不堪设想啊!” 彭德怀同意地说:“主席分析得很对,我们 现在就是要和敌人抢时间,不能再举棋不定 了。”话题至此毛泽东一面吸烟,一面侧过身来 对彭德怀微笑说:“老彭,你看,带兵去支援朝鲜 人民军作战,这样艰巨的任务,派谁挂帅合适 呢?” 彭德怀急问:“我听说中央不是早已决定派 林彪同志去吗?” 毛泽东即刻紧锁双眉两眼一闭,若有所思 地叹了一口气:“是啊,前些天我和恩来、少奇、 朱老总商量的一致意见是派林彪去,因为他在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地区的领导人,是东 北第4野战军的司令员,现在集结在南满的4 个军都是原东北地区的部队,一旦打起仗来,首 先也要靠东北地区支援。我国长白山地区的地 形特点,民情风俗和朝鲜北部的情形大体相似, 从各方面考虑,派他去率军援朝,是很合适的。 可是7我前些天去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精神有些 紧张,强调身体不好。每晚失眠,怕光、怕风、怕 声音,硬是不接受任务。”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继续说:“现在很明显, 这场战火很快就会烧到我国的大门口,情况危 急哟!我们必须当机立断,马上出兵。既然林彪 说他有病不能去,常委几个同志商量的意见,这 副重担,还是请你彭老总来挑,这是一场比保卫 延安更艰苦复杂的战争,不知你的身体情况怎 样?你可能思想上还没有这个准备吧,你考虑有 什么困难?” 说到这里,毛泽东两眼注视着彭德怀。此 时,屋里呈现短暂的沉寂。片刻之后,彭德怀面 对毛泽东,两道浓眉一扬,刚毅果断地说:“主 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很了解,我服从中央的决 定!”“还是你老彭在中央为难之时,坚决支持和 服从中央的决定,这我可就放心了。现在美国已 大批向北冒进,我们不能再等待,要尽快出兵, 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说说你对出兵 援朝的意见,摆摆你的观点。”深为感动的毛泽 东略带感叹他讲。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继续在颐年堂 开会,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在发 言中,仍有两种观点,即强调国内困难很多,主 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彭德怀对出兵援朝问题 早经过反复考虑,遂胸有成竹他讲了自己的观 点,即: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 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如让美军摆在鸭 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 找到借口。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 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这样对国内外的 反动气焰和亲美派也是个沉重打击。 在彭德怀发言后,毛泽东显然心中早已有 数,他向会场环视一周后,用手敲打着桌面说: “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 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是一针见血,很有说服 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犹豫退 缩、担惊害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 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 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 必须立刻出兵朝鲜。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既然 林彪说他有病已前往苏联养病,我提议由彭德 怀同志率领志愿军人朝,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 敌人。至于志愿军入朝具体部署和细节,会后我 们再和彭德怀同志研究。” 在毛泽东发言之后,会场上严肃紧张的气 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都以尊敬的目光投向彭 德怀,一致同意由彭德怀挂帅率军援助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此,彭德怀没强调任何困 难,立即站起来表示:“我还是那句老话,服从中 央的决定。” 10月6日上午,彭德怀又参加了由中央军 委周恩来副主席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这 次会议就志愿军入朝方案,更换武器装备,后勤 供应办法和抽调干部组建彭德怀指挥所等问题 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有关决定。会议还决定, 议定的各项工作均由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负责筹 办。 紧张的抗美援朝临战准备工作,是在绝对 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朝鲜战场日益严重的局 势,使彭德怀不能在北京久留。 10月7日吃过早饭后,他指示秘书把从西 安带来的全部文件,清理登记后,马上移交给中 央办公厅保密室保存。然后准备出发。当天,彭 德怀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处,和高岗一起共同研 究志愿军出国第一步作战方案和后勤供应问 题,关于彭德怀指挥所设立的位置,毛泽东的意 见,为保证安全,免遭敌机轰炸可设在鸭绿江北 岸一个隐蔽位置。但彭德怀不同意,彭主张过江 入朝与金日成在一起,以便协调两军统一指挥 作战。 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前后的宣传报道问 题,彭德怀向毛泽东提议:“在战斗打响之前,应 绝对保密。打响之后,新华社在报道和广播方面 也应注意分寸。要设法转移敌人的视线,使其产 生判断上的错觉,以便我军各路部队迅速隐蔽 过江投入战斗,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和有利战机, 力争初战的胜利,以提高士气,稳定人心,扭转 被动局面。” 千斤的重担,紧张的工作,使彭德怀废寝忘 食地忙碌了一天,直到晚上才赶回饭店。因为次 日就要离京,他首先进屋看了这两天接来和他 短暂团聚的侄儿侄女们,此刻他意识到,这次离 别后,何时再见很难预测,遂把他给孩子们买的 衣物分给每个人,然后语重心长他说:“伯伯明 天就出发执行任务去了,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要 想家,要经常给妈妈写信,把你们在北京的情况 告诉妈妈。”幼小天真的孩子们立刻反问:“伯 伯,你明天到哪里去?还是回西安吗?”彭德怀拍 拍孩子们的肩膀笑道:“等你们长大了就会知道 的,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接着他叫 来秘书吩咐说:“你和小郭把我们需要带的东西 今夜准备好,明晨出发。” 10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主 席毛泽东以特急电报发布命令,内容如下: 1.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 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 藉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 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 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 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 取光荣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辖13兵团及 所属38军、39军、40军、42军及边防 炮兵司令部所属之炮兵1师、2师、8 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 动; 3.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 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 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和 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 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5.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 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 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及朝鲜人民的 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 格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 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 基础; 6.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 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 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吃苦耐劳的 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只要同志们坚 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 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同一天,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发给我国驻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倪志亮转金日成 同志的特急电报,电文如下: 1.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 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 略者: 2.彭德忧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勤备工 作及其它在满洲境内有关援助朝鲜的 工作,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高岗同志负责; 4.请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内务相) 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 关的诸项问题。彭、高二同志由北京去 沈阳。 1O月8日晚上,当倪志亮大使和参赞柴军 武将此电报面交金日成首相时,他高兴得两手 一拍说:“太好了!”他立刻用手分别拉着倪、柴 两人的手进入会客厅,随手拿出几瓶酒请倪、柴 一起喝酒言谈。其间他一再对中共中央毛泽东 主席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表示深深的感谢, 并称赞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将永垂青史。 (6)斯大林临阵犹豫 关于出兵援朝问题,本来中苏双方早已商 定:地面兵力由中国负责。空军掩护支援由苏联 负责。因此当中共中央于10月2日决定出兵援 朝后,毛泽东于当日深夜即将决定电告斯大林, 以便苏联空军作出准备。但是当8日晚周恩来 飞抵莫斯科后,被告知斯大林正在苏联南方黑 海之滨克里米亚附近的阿布哈季亚别墅休假,9 日上午周恩来和翻译师哲在苏联元帅布尔加宁 的陪同下,乘苏联政府专机飞抵克里米亚,然后 乘汽车前往克里米亚以东的阿布哈季亚,当晚 7时与斯大林开始会谈。苏方参加会谈的有马 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 和莫洛托夫。会谈主要协商在中国志愿军入朝 时,苏联能出动多少战斗机和轰炸飞机支援中 国援朝志愿军,并由谁担任指挥,以及中国地面 部队更换苏联武器装备等问题。 出乎预料的是斯大林根据朝鲜战争10月 2日以后的事态发展,判断美国已不惜代价和 风险,决心向鸭绿江边中苏边境进攻。他担心如 苏联空军在中、苏、朝边境与美国飞机和地面部 队作战,可能会引起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 有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所以,在出动空 军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的立场上犹豫后退了。 斯大林在与周恩来的谈判中,明确表示,苏 联可以先给中国20个师的武器装备并尽快运 到满洲里,但是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 无法出动。其实,空军和陆军不同,飞机调动转 场不过三两天就可准备完毕,而当时还有10天 准备时间,完全可以作好一切准备工作。斯大林 的态度,不过是犹豫推委之意。 中苏这次高级会谈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结 束,中方代表周恩来对这一突然变化大吃一惊, 立刻感到事关全局,于是他在苏外长莫洛托夫 陪同下,赶紧于10月10日飞回莫斯科,在中国 大使馆将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的情况迅速电 告毛泽东。 毛泽东10月10日下午收到周恩来的电报 未曾料到的突然情况立即使他陷入焦虑之 中,是马上出兵还是暂缓出兵呢?当夜他又突然 收到彭德怀自安东发来的准备11日晨入朝与 金日成会谈的电报,这两份电报使他翻来覆去 更感决心难定。经与代总长聂荣臻商谈后,他决 定立即给彭德怀发电,通知彭明天先不要入朝 而是和高岗一起迅速回京开会。 这时已是深夜,聂荣臻考虑万一明晨以前 彭德怀收不到电报,彭就将入朝会见金日成,于 是聂荣臻于11日晨1时左右赶到总参谋部作 战室给彭德怀打电话: 你来电已收到,原定方案有变化! 有变化!主席请你和高岗明天迅速回 京,中央有要事讨论。” 10月11日下午,彭德怀奉命带了指挥所 负责人成普由安东乘火车于深夜抵沈阳。12 日,彭德怀在沈阳和高岗召集东北局和东北军 区的领导紧急开会,针对他在安东调查到的部 队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后勤供应问题研究了一 些紧急措施和解决办法。当晚8时,彭、高又接 到毛泽东急电: (1)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13 兵团各部仍就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2〕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来 京一谈。 13日早饭后,高岗、彭德怀即乘专机由沈 阳飞回北京,由聂荣臻代总长在北京饭店迎接, 聂说:“下午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出兵问题再 次讨论。” 在彭德怀与高岗奉命回北京之前,以美军 为首的“联合国军”已全部越过“三八线”,并已 作好大举进攻平壤的准备。10月9日麦克阿瑟 以威逼口吻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发出最后通牒: 最后一次要求你和你指挥下的军 队,立即放下武器并停止作战。 10月10日下午4时,印度驻中国大使潘 尼迦又到我国外交部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 致我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北 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 他途可循。”面对敌人大军压境威胁恫吓的情 况,金日成首相于10月10日紧急召见我国驻 朝鲜临时代办柴军武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决 不会放下武器,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 11日金日成首相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向朝鲜全国发表广播说:“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任 务是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再次在中南 海颐年堂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彭德怀 在会议上汇报了三个问题:(1)与朝鲜代表朴一 禹会谈的内容。(2)当前侵朝“联合国军”兵力部 署和动向。(3)志愿军各部备战情况和存在的亟 待解决的问题。 经彻夜会议后,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使 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必须立即出乓援朝。 会议号召要自力更生,发扬我军历史上以 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丰富经验,克服 各种困难,即刻入朝迎击冒犯之敌。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会 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作战时写道:“对于打不打 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 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 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中央作出最后决定后, 彭德怀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 情绪,立刻在中南海给与他同机飞回北京正在 军委作战部待命的成普打电话,让他给志愿军 参谋长解方发出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仍要继 续作好出国准备。” 就在13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的当晚,毛泽 东给仍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发了火急电报: 与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结果,一致 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 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 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 各方却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 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 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 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 大。 政治局紧急会议结束后,毛泽东还与高岗、 彭德怀进一步研究了志愿军出国时间、渡江方 案,以及东北对志愿军后方供应保障问题。 14日清晨,由于天气不好,飞机飞行有困 难。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高岗先乘火车离京返回 沈阳,立即召集志愿军、东北军区和东北局的负 责人开会,传达了政治局的最后决定。宣布立即 作入朝的各项准备,并决定准备召开参战部队 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 14日全天,毛泽东与彭德怀又详细研究了 志愿军的出兵和作战方案,最后确定志愿军各 部于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以 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 10月14日21时,毛泽东将中共中央政治 局10月13日作出的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 和第一步作战方案电告周恩来,其要点如下: (1)我已告彭德怀在他到德川研 究情况后,在平壤至元山铁路线以北, 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 至三道防御阵地。如敌来攻,则在阵地 前面分割歼灭之; (2)美军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 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 (3)我军决于10月19日开动,全 军26万人渡过鸭绿江需要10天时 间; (4)为准备在11月内在敌进攻德 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12 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5)在我军开进修筑工事期间,朝 鲜人民军方面还是继续抵抗,尽可能 迟滞美伪军前进为有利。 毛泽东为什么将上述决定告知周恩来?因 为“斯大林本来希望我们出动6个师”而中央根 据彭德怀的建议改变了原来的方案,将12个步 兵师和3个炮兵师及战车团、高炮团、工兵团等 全部出动。中央认为这种改变出兵方案,有必要 通告苏方,以便苏联方面了解我国出兵情况,从 而尽快解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困难。 10月15日清晨,彭德怀乘飞机自北京飞 回沈阳。这一天他在沈阳一面部署志愿军出兵 援朝的各项准备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暂时间视 察了鞍山钢铁厂和沈阳兵工厂。因为他知道东 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打仗要靠重工业,战争的 胜负,除了人是主要的因素外,武器是重要的因 素。 当他在沈阳参观了刚试制生产的六管火箭 炮实弹射击后,又惊又喜地称赞工厂的负责同 志说:“你们工作很有成绩!我们也有自己的火 箭炮了。”他还亲切地鼓励职工们加紧生产,支 援前线,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并指示工厂领导 要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 15日,由于敌军已全面开始围攻平壤,平 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首相兼外务相 朴宪永前来沈阳会见彭德怀。朴向彭说明敌军 已逼近平壤,金首相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 与彭德怀同志早日会面,彭德怀告诉朴:“我们 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10月19日开始,部队 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 人,我同高岗今天要赶赴安东,去布置13兵团 部队渡江汁划……”。   (7)蒋介石三度准备出兵朝鲜 1950年6月25日晚,蒋介石在收到驻南 朝鲜大使邵毓麟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同时,也 收到了李承晚由其驻台湾的大使面交的告警求 援急电:他当即向李承晚驰电声援,并予以鼓 励,表示将来取有效步骤对南朝鲜进行援助,同 时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 议,出席人员中有陈诚、王世杰、谷正纲、黄少 谷、张道藩、张群、雷震、张其昀、吴国桢、俞大 维、叶公超、何应钦、周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 永清、蒋经国、黄镇球、彭孟缉等。会上决定台 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6月26日零时(即 25日午夜后)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 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 峡和大陆沿岸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 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 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活 动。台湾岛顿时处于弓上弦,刀出鞘的临战状 态。 据麦克阿瑟派到台湾担任联络的费尔德上 校和汉斯上校透露,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 鲜战争爆发后,当天一早,麦克阿瑟在东京就得 到了布朗(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和穆西奥 (驻南朝鲜大使)的战况报告,立即同正在东京 的约翰逊和布莱德雷、塔斯塔德举行紧急磋商。 中午和下午又陆续得到了朝鲜战况的进一步报 告,获悉:南朝鲜第一师在瓮律、开城被歼,第七 师被击溃,春川被围,江陵失守,共军主力指向 汉城。麦克阿瑟、约翰逊、布莱德雷和诺斯塔德 再次开会到深夜,会上,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份 “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经约翰逊、布 莱德雷等人研究赞同后,交由约翰逊向杜鲁门 转达。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立即援助南朝 鲜,并建议由台湾调一个军驰援南朝鲜;2、认为 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 卫该岛,并给予落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3、加 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4、保卫日本 的安全。征得约翰逊和布莱德雷同意后,麦克阿 瑟连夜派出以费尔德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 络组”进驻台湾,同时致电蒋介石,通报朝鲜战 况和向台湾派驻联络组的决定,并询问蒋介石 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个军驰援南 朝鲜以及台湾所急需的援助,并请蒋介石严密 监视大陆中共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积极的 行动,以探测中共对台湾进攻的紧迫性。 6月26日晨,李承晚再次向蒋介石急电求 援,蒋介石便立即召集陈诚、俞大维、叶公超、周 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永清、黄镇求、彭孟缉、 萧毅肃、俞济时和王世杰等在阳明山“总统官 邸”开会,直到深夜。 26日中午稍过,差军驻台湾军事联络组在 组长费尔德率领下,由东京飞达台北。“国防 部”厅长赖名汤、刘廉一前往接待,并陪同费尔 德到阳明山会见蒋介石,费尔德向蒋面交了麦 克阿瑟的亲笔信件。 当蒋介石“得悉北朝鲜发动了全面的武装 进攻,已断定南朝鲜将难以进行有效的抵抗,所 以他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办法及时地对南朝鲜 作有效的援助,以“击破北朝鲜共军的进攻”。蒋 介石同费尔德等人从外交到军事,从保卫台湾 到援助南朝鲜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决定派遣52军(附3师)立即作开赴朝鲜战场 的准备,并对52军的干部配备、兵员装备的补 充更换、运输等问题作了部署。当天下午蒋介石 分别向李承晚、麦克阿瑟复电,表示一经同意, 52军即可经空中和海上运赴朝鲜战场,投入战 斗。同时通过外交程序向杜鲁门提出这项建议。 在美国布莱尔大厦杜鲁门召集的晚餐会宣 读麦克阿瑟关于“在亚洲遏制共产党扩张的计 划”时,宣布了蒋介石的这项建议。当时,约翰 逊、布莱德雷和柯林斯从朝鲜战争的实际需要 和军事原则考虑,都主张接受蒋介石的建议。杜 鲁门也表示:当他听到落介石愿意派兵援助南 朝鲜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应当接受蒋委员长 的这番好意”。他并且希望看到有尽可能多的联 合国会员国积极地参加“对朝鲜的行动”,他还 希望联合国发出号召并组织行动。 国务卿艾奇逊则对台湾出兵南朝鲜一事坚 决反对,他说:“当前台湾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 地区,麦克阿瑟明确指出了这个危险,所以我们 才决定派第7舰队和13航空队去保卫台湾,怎 么反而叫台湾跑到别处去保护他人呢?况且蒋 介石的军队并不见得比南朝鲜军队高明。这样 就不如把这些需要给蒋介石的装备直接送给南 朝鲜,其效果是可以预期的。”约翰逊马上进行 辩解,说台湾只是缺乏海空军,其地面部队在亚 洲地区的反共国家中却是最强大的。蒋介石要 求派去支援南朝鲜的52军,是蒋介石在东北的 60万军队中唯一没有被中共消灭的一个军。约 翰逊认为在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从台湾 调52军去增援南朝鲜是可取的。杜鲁门看到双 方相持不下,争论不休,遂宣布暂予搁置,望待 下次会议再从长计议。 6月27日,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告急,并 再次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而艾奇逊却将地 收到的建议蒋介石出兵的电报擅自扣压,并继 续反对讨论蒋介石派兵援助南朝鲜的建议。 6月28日,蒋介石驻美大使顾维钧和胡适 在白宫会见杜鲁门时,面交了蒋介石建议派军 驰援南朝鲜的电报副本。杜鲁门表示他是十分 愿意接受蒋介石的意见,同时答应将扩大对台 湾的军事援助。 麦克阿瑟于6月29日,从朝鲜前线视察回 到东京后,第三次急电杜鲁门,请其从速采纳蒋 介石的建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也向杜鲁 门进言,应当接受麦克阿瑟的请求,批准蒋介石 的建议。杜鲁门、约翰逊、布莱德雷、柯林斯都主 张动用蒋介石的52军,而不急于使用在日本的 两师美军。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争取时 间,及时稳定战局,并且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损 失,使有限的美国地面部队能够在紧急情况时 使用到别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可是,艾奇逊和国 务院却一致反对。艾奇逊用一种歇斯底里的神 情提醒约翰逊和布莱雷德等人注意中共6月 28日声明所包含的严重性和蒋介石关于援助 南朝鲜声明发表后在西方盟国中所引起的震动 和惊愕(注:中共声明即6月28日周恩来针对 杜鲁门的6月27日所发表的声明。蒋介石声 明,系指蒋介石在6月26日晚广播讲话中所讲 对南朝鲜将进行军事援助和派兵驰援的事)。艾 奇逊说:“中共的声明不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 胁,而且是他们打算出兵干涉的预兆。如果蒋介 石的军队开进朝鲜打击北朝鲜共军,毫不怀疑, 中共必将加倍地进行还击。那样一来,朝鲜战争 马上就会扩大,局势的发展也必然难于控制,其 结果不仅美国将要深深地陷进去,而且会把我 们的盟友吓跑。” 蒋介石的建议和麦克阿瑟的三次请求,终 于在艾奇逊的阻挠下,于6月30日被杜鲁门最 后否决。 7月1日,52军各部队也先后收到命令,重 新恢复正常的军事训练和沿海的防卫施工。 蒋介石二度准备出兵朝鲜是美军在朝的 “圣诞节攻势”遭到了彻底失败之际,当时美第 8军和10兵团都面;临着极其危险的处境,麦克 阿瑟立即请求采取下列步骤,以期挽回败局,减 少美军伤亡: (l)紧急从台湾空运一个军增援 第8军,进而救援在东线被围的第10 兵团向兴南突围。 (2)请求授权他派飞机轰炸中国 境内的军事目标,并封锁中国的海岸。 (3)促使蒋介石在华南、华东地区 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以牵制中共,使 其不敢向朝鲜战场增兵。 同时致电落介石告以南朝鲜在战争中的危 急情况,请其仍派52军前往朝鲜战场解第8军 之围,并说已分别从冲绳和菲律宾派出飞机和 船艇载着补充52军的武器装备驶向台湾,以接 运该军从空中和海上驰赴平壤地区。 麦克阿瑟希望52军从速完成作战准备,一 俟杜鲁门总统批准,即可启航赴朝。他还请蒋介 石火速派出一个参谋指挥军官代表团,立即飞 赴汉城,会晤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长诺斯塔德 和第8军军长华克,当面商定52军到朝鲜战场 后有关问题。 11月28日上午,蒋介石收到了麦克阿瑟 的上项电报,下午便在阳明山召集紧急军事会 议。参加者有周至柔、肖毅肃、侯腾、孙立人、王 叔铭、杜永清、黄镇球、刘玉章、胡涟、刘安祺、唐 守治、阙汉骞、赵家骧、陈麓华、郭永、王楚英、杨 敬斌、何志浩、刘明奎,另外还有陈诚、俞大维、 叶公超、王世杰、蒋经国及其美军联络组长费尔 德等。蒋介石扼要说明朝鲜的战局和麦克阿瑟 的请求后,宣布: 仍然决定派52军驰援南朝鲜,限 24小时内完成出发准备,要求空军加 强对大陆的侦察,海军及金门、马祖的 防卫部队要加强战备,随时应付共军 的进攻;空军、海军均应密切同第7舰 队及驻台美国空军的联系;另就加强 台湾防务和增援前线岛屿作战的问 题,52军的战备问题及将运到台湾的 武器装备的接收处理问题等,进行了 研究并作出了决定。 同时他又指派侯腾、陈麓华、郭永、王楚英 于29日凌晨飞往汉城,同华克等商洽52军到 达朝鲜战场后的作战行动及其他有关事项。 麦克阿瑟于28日急电杜鲁门,要求空运台 湾的52军驰援南朝鲜,杜鲁门接电后立即召集 国防部和国务院有关首脑会议,研究有关问题。 虽然柯林斯和布莱德雷主张接受麦克阿瑟的意 见,空运台湾的52军援助南朝鲜并轰炸中国东 北,但艾奇逊、杜鲁门都害怕苏联出兵和中共增 加兵力,再加上英国的反对,杜鲁门于29日复 电麦克阿瑟拒绝其建议。麦克阿瑟一气之下,又 于12月3日再次给杜鲁门发去一份措词激烈 的电报,电述朝鲜局势严重,如不采纳他的建 议,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杜鲁门不仅不为麦克 阿瑟的威胁所动,而且下决心要除掉麦克阿瑟, 遂于12月6日给麦克阿瑟下了一道严厉的命 令: (1)禁止他采取任何未经许可的 行动,并责成他用现有的兵力保住阵 地并尽力保存实力。 (2)禁止他发表任何未经国务院 批准的政策性声明 但麦克阿瑟却不甘心受杜鲁门的桎梏,分 别向马丁、惠里等申述他与杜鲁门、艾奇逊在朝 鲜、台湾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他已知道杜鲁门正 在策划除掉他的步骤和设置整他的圈套,但出 于与蒋介石的密切关系和要全力给予支援的目 的,他在12月6日电告蒋介石取消52军行动 计划的同时,向美国国防部建议将驻台联络组 升格为“美国协防台湾军事顾问团”,保荐骑一 师少将师长蔡斯任团长,进一步扩大对蒋介石 的军事援助,并把南朝鲜的兵力扩充到30万 人,再编25个师。这项建议在马歇尔、布莱德雷 的赞同下,很快被批准,52军驰援南朝鲜的行 动于12月6日第2次被取消了。 蒋介石前两次要派52军驰援南朝鲜之事 已成为过眼烟云。但是,到了1952年5月,在李 奇微凋往欧洲,克拉克到东京上任不久,又刮起 了一阵“从台湾调一个军去朝鲜战场替换美军” 的风。于是,第三次从台湾国民党调52军开赴 朝鲜战场作战的计划又在东京、台北、华盛顿之 间热烈地讨论起来了。克拉克由意大利调到东 京后,发现在苏联虎视耽耽之下,日本的防务极 其空虚,除7万5干名警察外,竟无一营美国的 地面部队,他非常吃惊,遂向五角大楼和白宫建 议:从台湾抽一个军到朝鲜战场,以便从朝鲜战 场抽出3师美军去防守日本。他满以为这项建 议能获得通过,遂同时电告蒋介石预作准备。蒋 介石明知只要杜鲁门还在白宫、艾奇逊还当国 务卿,从台湾派军队去南朝鲜的事就永远无法 实现,但他为了配合克拉克的行动,还是叫孙立 人进行准备。到了6月下旬,艾奇逊又顶住了五 角大楼和国会的压力,再一次使杜鲁门拒绝了 克拉克的建议。克拉克深怀歉意致电蒋介石,请 其撤销52军支援南朝鲜的安排。自此之后,52 军驰援南朝鲜一事就再也无人提起了。 (8)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准备渡江出国与 美军作战的同时,在美国方面,却出现了十分乐 观的气氛。美国五角大偻的官员们认为“苏联和 中国出兵干涉的时机已过”。所以他们判断美军 在向鸭绿江边前进时,不会受到阻碍。 麦克阿瑟猖狂扬言要在感恩节(1950年11 月23日)前占领北朝鲜,直达鸭绿江边。他曾在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联合国军的空军具有绝 对优势,共产党人要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他们 的军队就会损失一半”,“红色中国的干预会被 迅速报复的威胁所吓住。”美方要员们根本就没 把中国放在眼里,更没料到经过长期战乱、百废 待兴的新中国竟敢与美国相抗衡。这些错误的 判断,是美国政府的战略上的重大失策,也是导 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失败的基本原因。彭德怀 在安东部署渡江方案时曾说:“麦克阿瑟越猖 狂,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错误判 断,隐蔽渡江,对敌人进行突然反击。” 毛泽东在此时也来电指示,“我各部派遣的 援朝志愿军侦察队,均要扮装成朝鲜人民军,而 不要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借以迷惑敌人。”同电 又指出:“稳定改变战局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利 用突然袭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头脑毕竟还是比较清醒 些,他在进入10月以来,不断收到来自各方面 判断中国可能要出兵的情报。这些情报有的估 计:“中共在满洲已集结了3O万人的兵力。”有 的估计“中共约有45万人的军队正在满洲集 结”,这使杜鲁门“对中国在北朝鲜进行干涉的 可能性日益担心。”于是杜鲁门紧急决定,必须 和麦克阿瑟进行当面磋商,以便从麦克阿瑟那 里得到关于中国出兵的第一手材料和判断。 1O月15日,杜鲁门由华盛顿乘飞机经过 30个小时的飞行,飞抵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与 麦克阿瑟当面会谈。杜鲁门问:“中国进行干涉 的可能性怎样?” “可能性极为微小。中国在满洲约有30万 军队,其中不超过10万至12.5万人部署在鸭 绿江边,但只有5万至6万人能够渡江作战,他 们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将 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麦克阿瑟毫不含 糊地回答。他向杜鲁门断言保证:“朝鲜战局是 赢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去进攻,我认为到感恩 节,正规抵抗在整个朝鲜就会终止。”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会谈,使美国政府认 为侵朝战争已近尾声。于是杜鲁门亲自授予麦 克阿瑟一枚像叶勋章,以示对麦克阿瑟在朝鲜 所谓卓越功绩的表彰后,于10月16日返回美 国旧金山。17日杜鲁门得意地向全国发表广播 演说:“我们在美国国内的人们对我们自己的 陆、海、空军和陆战队战士们的卓越成就特别感 到自豪。联合国要求我国为联合国提供第一位 司令官也是我们莫大的光荣。我们有这么一位 合适的人选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真是全世界 的幸运,这个人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一个非常伟大的战士。” 就在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为暂时的胜利兴高 采烈的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 的领导下,正紧张地为出国作战加速准备工作。 17日上午,彭德怀指示参谋长解方带作战 参谋龚杰随朴宪永过鸭绿江到达新义州李委员 长处,商谈彭德怀司令员和志愿军渡江后进一 步展开行动的具体安排。下午,彭德怀与高岗乘 飞机返回沈阳与东北局、东北军区等领导同志 进一步研究志愿军出国作战的装备器材,被服 和医院的保障问题。 但此时,彭、高突然又接到了邓华和洪学智 的来电称: 昨日渡江部署会议结束后,经过 讨论许多同志表示,现在部队高射炮 太少,又无空军支援,敌人可集中大量 飞机、大炮、坦克,毫不顾虑地向我阵 地进行大规模攻击。而朝鲜多为山地 水田,天寒地冻,工事更不好挖,如敌 大举进攻,则阵地很难坚持。大家认 为,各项准备工作也不充分,政治思想 未普遍深入动员,建议渡过冬季明春 再出动为宜……。 彭德怀和高岗接到来电后,感到此事有关 战略全局,问题重大。正好这时又接到了毛泽东 17日下午5时发来的急电,令他俩于18日乘 飞机火速回京。这县因为周恩来定于18日自莫 斯科回北京,所以毛泽东电告彭、高:“对出兵时 间,以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 并要求彭、高紧急回京参加中央会商。 18日清晨,彭德怀与高岗乘飞机返回北 京,当面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渡江部队的情况 和邓、洪17日来电内容。 此时敌进甚速,平壤告急。就在当日晚召开 的中央会议上,当周恩来和彭德怀各自汇报了 情况后,毛泽东主席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 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 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 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随后毛 泽东又指示彭德怀先以电话通知邓华、洪学智 等,要求志愿军各部队严格保密,严密伪装,立 即进行政治动员,补足食品弹药,召开誓师大 会,立即准备出国作战。 彭德怀奉毛泽东指示,以毛泽东的名义,给 邓、洪、韩、解及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发出 了特急绝密电报。电文如下: 邓、洪、韩、解并告贺副司令:四个 军及三个炮兵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 朝北作战。自明(19日)晚从安东和辑 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 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 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 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19晚)准备 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 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面 告。 毛泽东 10月18日21时 同一天,为加强和统一志愿军司令部的指 挥机构,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决定:“彭德怀的临 时指挥所与团部(即原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合 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为司令员 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 解方为参谋长。” 当此紧张时刻,一个统一的精干的中国人 民志愿军总部正式成立了。同时志愿军各路渡 江部队亦开始向鸭绿江边急速开进。中华人民 共和国伟大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就此揭开了。 10月19日清晨,彭德怀、高岗由北京乘飞 机火速赶回安东。当天黄昏时分彭德怀仅带了 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 车,在渡江部队的先头,开始跨过鸭绿江大桥。 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朝鲜战场上,我党我军 的一代名将——彭德怀又开始导演二次世界大 战以来最为威武雄壮的一幕战争活剧。 这场战争,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经过3年 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实现了朝 鲜停战,保卫了世界和平和祖国人民的安宁! [取材自徐焰《金门之战》(《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1992年2月版);李健《金陵秋梦》(《中 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12月版);李健《新 中国六次反侵略战争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1992年1月版)等] 输入:上海-蔡哲炯 (zhejiong@163.net)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