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大学校长的逸闻 ·谢泳· (摘自谢泳《大学旧踪》,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289 本书讲述了过去(49年前)大学中校长、教授、学生以及相互关系的故事, 这是我们前辈们的过去,这是我们前辈们的大学生活,从这些旧人旧事中,我们 可以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蒋梦麟的良苦用心 大学校长在他的任上很少有不开除学生的,尤其是在乱世当校长,实在不容 易,既要应付各方面的关系,又不能伤害学生。1933年蒋梦麟在北大当校长时做 过这样一件事:那年一开学,蒋梦麟就以“不交学费”为理由开除了一批左倾学 生,共计九位。这些北大学生被开除后不久,每位学生收到一封匿名信,内附支 票三百元。信中说:他对同学被开除非常同情,谨送致大洋三百元为川资云云。 千家驹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到此事:“我至今不明白这钱是谁送的。三九二十七, 这二千七百元大洋(尚未实行法币)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地下党很穷,绝不 可能、也无必要送此巨款。社会上也不会有此急功好义的人士,况且他们也不可 能知道每一被开除同学的姓名住址,这真是一个谜。经我们多方分析研究,我判 断这是蒋梦麟校长耍的两面派手法。蒋一面开除学生,一面又怕他们留在北京, 铤而走险,对他发生不利行动,干脆花一笔钱叫他们早早离开。果然,九位同学 得了钱后,有的东渡日本,有的去了德国,各奔前程去了。”千家驹对他当年在 北大读书时的这位校长是有看法的,但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大学校长对学 生的良苦用心。 胡适的办公室 胡适是清华出身,但一生又对北大充满深情,无论是做文学院院长还是北大 校长,他在北大的地位是教授们公认的,特别是抗战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北大教 授都希望胡适尽快回到北大,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之前就说过,有胡先生在,我 是不敢做这个校长的,只有做代理校长。胡适做北大校长时,对于那班教授朋友, 是很有民主风度的。邓嗣禹在一篇回忆北大的文章中说:“北大校长的办公室, 等于教职员的俱乐部。全校教授,皆可进见校长,毋须预先约定时间。有一次我 去造访,见接待室有一玻璃柜,其中陈列一些蔡元培、鲁迅等人的革命文物。一 进室内,工友照例倒茶,其中已有少数人在坐。彼此随便谈天,开玩笑。胡适亦 参加闲谈,并略言及徐志摩跟陆小曼的恋爱故事。我莫名其妙,好像香港广东饮 茶的地方。忽然谈笑沉寂下去,向达先生说:‘胡先生,您把北大所有的图书经 费,用去买《水经注》。我们教书的几无新材料做研究工作,学生无新教科书可 读,请问这是正当的办法吗?’他面孔表情相当的严厉。胡先生笑着说:‘我用 北大图书馆经费买几部善本《水经注》是确实的。要说我把所有的图书经费全用 在买《水经注》上,以致学生无新书可读,那是不确实的,哈哈。’我看形势, 不免有一番舌战,起立告辞。他照例送出接待室,拿出一小笔记本,问我有什么 事,他要记下来办理。我说无要事,以后再来请安。”那时教授和大学校长之间 的距离并不森严,校长对教授总是很客气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还是当时的 校园里已经植下了一些民主的种子,并且开始成为大学里人们为人行事的共同准 则,一个大学的校长是深知这一点的。 校长夫人摆地摊 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女士,在抗战时期和梅先生在一起,经历了许多苦难。 那时教授们的月薪,在抗战初期,还能够维持三个星期的生活,到后来就只够半 个月用了。所以在西南联大时期,教授夫人都要为家里分忧。有的绣围巾,有的 做帽子,也有的做一些食品,拿出去卖。那时韩咏华的视力不太好,就只能做一 些糕点去卖。多少年后她回忆说:“赵世昌先生是上海人,教我做上海式的米粉 碗糕,用一个银锭形的木模子做成糕,两三分钟做一块,取名‘定胜糕’,由我 挎着篮子,步行四十五分钟到‘冠生园’寄卖。”开始她碍于梅校长的面子,还 不敢让人知道自己是谁,她只说姓韩而不说姓梅,那时梅家有四个孩子在联大读 书,但梅贻琦却不让自己家里领取补助金。梅夫人回忆说:“我当时参加了昆明 女青年会的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龙云夫人、缪云台夫人等。大家轮流备饭,一 次轮到我备饭时,确实没有钱,就在大西门旁铺一块油布摆个地摊,把孩子们长 大后穿不上的小衣服、毛线头编结的东西以及我自己的衣服等摆上卖,一个早上 卖了十元钱,总算勉强把这顿饭备上了。”不久梅校长夫人摆地摊的事也就传出 去了。梅贻琦在抗战时期是西南联大的负责人,但他自律甚严,从不沾公家的便 宜,他那时有一个孩子没有考入西南联大,他就执意让他上别的大学,而没有通 融一下;青年军征调时,他有一个孩子想去,他也不反对,听从孩子的意见,让 他上了前线。校长夫人摆地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时中国从事教育的人的道 德境界,战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延续,这也是原因之一。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