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文化的悲哀--太平杂说 潘旭澜 读太平军资料,有个现象引入注意:有文化的人很少参加,极少 数参加的,几乎没有贯串始终者。 这既归根于首要领导人洪秀全,也符合太平军兴亡的历史逻辑。 抄几句1864年太平军败亡时,忠王李秀成的供辞。“有一日,天 王忽病,此是丁酉年(注:1837年)之病,死去七日还魂。自从还魂之 后,俱讲天话,凡间之话少言,劝世人敬拜上帝,劝人修善,云若世 人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敬上帝者不得拜 别神,拜别神者有罪。”洪秀全和首先紧跟的冯云山,虽然在家乡广 东竭力宣传,但在比较开放、比较有文化的广东,他那些只能蒙骗小 孩甚至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天话”,不会有什么市场。更何况, 洪秀全为人怪诞、名声很差,不可能赢得多少同乡的信从。不但没人 信从,而且自己无法立足。于是,只好转到广西深山。即使不说缺乏 耐心和临危逃跑,洪秀全并没有做多少实事,他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 个教主和偶像。由于冯云山多年楔而不舍、艰苦细致的努力,吸收了 一批信徒,同时向重点对象说明造反的真实底蕴。结果,“读书明白 之士子不从,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公开造反初期,读书 人参与的,除共同策划“立国”的冯云山、石达开外,还有其他很少 的几个人:卢贤拔、曾钊扬、黄玉昆、赖汉英、何震川、曾水源、黄 再兴等。他们有的是主动参加,有的是因亲戚牵连而参加,有的是被 裹胁而不得不参加。读书人一则有传统文化的正负面影响,二则有基 本的人生社会常识,难于无条件盲从邪教胡说。这正是洪秀全所讨厌、 所忌克的。他不但要成为政治、宗教的权威,还要成为文化上的权威。 于是,有文化者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从宗教和功劳而言,明明应当 成为第二号人物的冯云山,被压到第四号,原因固然很多,但洪秀全 的偏见是决定性因素。不然,即使因现实需要而提杨秀清于冯云山之 上,也不应再让萧朝贵也居于冯云山之上。最后冯云山死于蓑衣渡, 责任完全在洪秀全。不但说明洪秀全的任性、瞎指挥,同时也说明他 凡事只顾自己,并不多考虑冯云山的安危生死。洪为冯死而悲哭,是 真情与作秀的结合。作为参与策划“立国”的石达开,如果讲能力, 可以排在第二、三位,结果被排在第六。 洪秀全在排座次中明显地贬抑有文化者的思想意识,当然会得到 杨秀清等无文化之人的赞同。于是成了太平军的用人原则,用现代的 说法叫干部政策。杨秀清当然也大力实行蒙昧主义;一则是维护和巩 固“天父下凡”的特权,二则是愈来愈强烈的篡位需要。他要所有部 下绝对服从,盲目服从,不要你明白的不可明白,不要你知道的不可 知道,以便于他提高权势和实行种种黑箱操作。于是,最初参加造反 的其他几个通文墨的人,在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后不几年里,要么逃之 夭夭,要么被杀掉。下面分别说说。 卢贤拔。造反之初,人们称之为卢先生。他与杨秀清是亲戚,又 为洪秀全写过不少东西,重要典章制度也由他奏请施行。到南京不久, 调到东王府任职,提升很快。在调东王府之前,曾请杨秀清假借天父 下凡、阻止洪秀全焚烧《四书》《五经》。进东王府后,又用老办法, 说是“千古流传之书不可毁弃”,制止洪秀全毁尽古书。这时,他已 被封为镇男侯,第九号人物。就在制止洪秀全毁尽古书之后不久,因 与妻子同宿,犯了“天条”当斩。由于杨秀清力保,“革职带罪立功”。 既然“天父下凡”说古书不可尽毁,谁也没办法改变。但洪秀全又不 甘心让“妖言”流传,就成立删书衙并且亲自抓。也许他并不知道两 次“天父”制止焚毁古书都是卢贤拔出的点子,也许他不想或不敢与 杨秀清摊牌,也许他念及卢贤拔代为写过不少东西,也许他觉得卢以 后另有用处,就让卢到删书衙删改《五经》,并且主持编纂“太平天 国”史。因此,卢没有卷入后来的太平军最高层内江,也就没有被作 为杨党而消灭。随后,他还是尽快进城逃离南京,不知去向。当然是 鉴于内讧的残酷,自身全无安全感,同时也是对太平军的绝望。 曾钊扬。乡村私塾教师,随其叔父曾水源参加造反。参与太平军 早期檄文的写作,后来改为记述天王言行。1853年底,升到天官又副 丞相。在东王府理事。他对杨秀清的心腹侯谦芳很看不惯,所以删书 衙成立后,主动要求从东王府调去这个无实权单位。被委派“总其成”, 也就是总编辑。他原来地位在“狂妄异常”的卢贤拔之下,与洪秀全 关系又不如同事何震川,却能与他们相安无事。对诸王的为人品性, 比较了解也有较清醒的看法。在韦昌辉被杨秀清打了数百大板却十分 恭顺逢迎的表演结束后,他明确向熟人说:“北王阴恶而残刻,今扑 之而不怒,其心叵测。”非议的是韦昌辉,却犯了杨秀清的忌。杨秀 清极忌有人道破最高层矛盾的真相,尤其是诸王中貌服心不服的底蕴, 以免自己的地位受人们的怀疑, 于是在1855年3月,假托天父名义, 给他一个“不杀为奴”的惩处,还说是什么念及前功的“大沛殊恩”。 三个月后,又杀了他叔父曾水源,他因不在东王府了,得免一同被杀。 他对石达开较尊敬,两人关系较好。洪杨内江、石达开被逼出走后, 他向洪秀全要求去劝说石达开回南京。得到洪准许后,根本没有去找 石达开,而是借机跑得不知去向。他是深受杨秀清迫害之人,洪杨内 讧后不存在个人安全问题,出走全然是对洪秀全和太平军不抱任何幻 想。 何震川。与前两人同为太平军中主要笔杆子,而只有他是秀才。 他去应北闻乡试时,写了文章到处送给两广籍京官看,文中多有不满 清廷之言,人家看了都怕。没有中举人,就更加愤懑。太平军造反时, 一家二十几口都参加了,不多久,家人大多死于战争中。他起初为洪 秀全写诏旨,后来专门记录洪起居。太平军攻下南京时,他知道洪、 杨的真实心思,带头写《建天京于金陵论》,很是风光。1854年,做 到夏官正丞相。参加删书衙的工作,仍旧兼办军务,不像曾钊扬之专 职。他与杨秀清及其女秘书兼情妇傅善祥关系都好,尤受傅的钦佩。 洪杨内讧之后,对太平军前途完全丧失信心,借口到安徽帮助陈玉成, 逃得不知去向。 赖汉英。洪秀全的妻弟。原是农村中医,参加造反后曾做洪的御 医。不久调去领兵打仗。在太平军攻占南京时,率先在城内张贴告示, 宣传太平军宗旨。旋被封为夏官副丞相。后因带兵久攻南昌不下,被 革职,派到删书衙做事。不久,又被派出去打仗。完成任务后,被派 任东殿尚书。他看到杨秀清要篡位,劝洪秀全及时想办法解决。最高 层内讧之后,见洪仁发、洪仁达兄弟把持大权,抑郁而死。另一说是, 太平军失败后出走到九龙,多年后再回广东老家。无论是哪一种结局, 都必然是带着悔不当初的悲哀走向生命尽头的。 黄玉昆。原是讼师,现代称为律师。多计谋,会打仗。是第四号 人物翼王石达开的岳父。1853年任夏官正丞相,次年封卫国侯,主管 刑部事务。因判决一件小事,让杨秀清不高兴,被杖三百并革职。因 并无过失而受此重罚,愤然投水自杀,未遂。经石达开说项,得以复 官,在石手下做事。1855年随石征战于安徽、湖北、江西。次年代石 主持江西军务。后来,在吉安战死。 黄再兴。造反时任两司马、卒长。因有文才,被任命编纂沼书。 1853年升到地官副丞相,先后在韦昌辉、石达开手下做事。1854年到 武昌任石凤魁的副手,办理民政。见石凤魁妄自尊大而庸碌无能,密 奏南京改派别人来作主将。南京派的人未到时,武昌被清军攻打危急。 他不得已代为指挥,组织太平军撤退,自带精兵掩护,在不损失兵力 的情况下,在田家镇集结整顿队伍,阻止清军东下。按常理,他对武 昌被清军攻占没有责任,而出色指挥撤退则是有功的。但杨秀清竟不 加区别,将他和石凤魁一同斩首。也许,杨秀清是要借此打击石达开, 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曾水源。造反前是私塾教师,写文章小有名气。金田造反之初, 一直在洪秀全、杨秀清身边,代拟诏书,批答奏章。进南京后,一直 在东王府理事,一年里几次升官,做到天官正丞相。1855年,看到东 府里的女官“极为仓卒”,也就是行动或神态很不正常;又听到女官 说“东王若升天,你们为官的都难了”。这是可能推测到杨秀清篡位 不成而被杀的尖端绝密。杨就假托天父下凡,将他和另一个一同看到 听到的大官(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一起杀掉,尽管他们二人并没 有扩散。曾水源这么一个笔杆子,就这样飞来横祸,成为权力斗争的 牺牲品,罪名竟是什么“敢在府门用眼看”! 尤其骇人听闻的,连他 儿子曾启彬也一起被杀了。要是他侄儿曾钊扬仍在东王府理事,就会 多一个枉死鬼。尽管杨秀清被杀后,曾水源恢复名誉,得以在墓碑写 上“天朝元勋”。但他的悲惨结局,大约是他参加造反时做梦也不会 想到的。更可悲的是,这“天朝元勋”的溢号,其实是对他一生的永 久的嘲讽。 洪秀全对待有文化者的态度,决定了太平军的人员构成。他自己 和太平军的方针和行为,明显地将有文化者置于对立乃至你死我活的 地位。所以,公开造反之后,只有少数读书人参加。太平军即将或者 刚刚占领某地之时,读书人便设法逃走。有些无法逃走的,宁愿自杀, 也不为之效劳。因为在他们看来,为太平军做事,不但丧失了人生 的全部价值,而且成了中国文化的罪人,死后无颜见祖先于地下,留 下永久骂名,还贻害子孙后代。无论这种看法应当怎么分析评估,在 当时几乎是一边倒的观念。所以,当太平军需要一些识字的人作统治 工具,在南京初次招考时,告示竟说,通文墨而不应考者斩首不留。 纵然出了这种极为凶暴的公告,偌大南京,被屠刀赶进考场的,也只 有三十多人。其中几个,如郑之侨、夏宗铣等人,特意借试卷痛骂或 发泄敌对情绪。他们明知这样做会被杀被磔也在所不顾,比不应考更 决绝更勇烈。后来,为庆祝诸王生日,也再举办过几次文、武会试, 湖北、安徽、福建、苏福(江苏)、浙江还举办过乡试。武科中式者一 律回原衙听候调用,文科则更不当一回事,诱骗或胁迫一些人去热闹 一阵,也就作罢。 洪秀全对有文化者的态度,是他性格和经历造成的。一个极端自 负、十分狂妄的人,从十四岁到三十岁,先后四次,考不上区区秀才。 第三次没考上就已经身心交瘁,半真半假病了一场。第四次还考不上, 在冯云山促进下,决心造反。这样的老童生,这样的造反者,对科举、 对读书人的心理反弹之猛烈,是一般人所难以想像的。他的造反宣传, “读书明白”之人绝大多数又嗤之以鼻,对他更是火上浇油。从这 个事实,他更深切体会到,不读书不识字的贫民和游民,才是他造反 可以利用的最好又最广泛的资源。一些共同策划“立国”或较早参加 拜上帝会的读书人,各人肩上扛着一个脑子,有一些基本的是非标准, 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看法,总是要表达或流露出来,教规教条虽多且 严也难以禁绝,妨碍他成为思想文化的绝对权威,所以,意识和潜意 识中总或多或少地将这些人视为异己。冯云山之被排名第四,石达开 之不能封义王,卢贤拔等人要安排到删书衙用其一技之长,原因固然 很多,但其中一条就是他们是读过书的人,很难甚至不可能成为纯粹 的奴才或没有思想的工具。他后来在天王府里享尽“天福”,对外边 实际相当隔膜,享福之余又要巩固和加强思想文化权威的地位,尽毁 古书的办法被制止,便成立删书衙作为实行这个意图的措施。不料, 恰恰是杨秀清等没有文化的人出了大事,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和美梦, 同时也成了“地上天堂”倾覆的前奏。 联系到洪秀全建立太平军的思想方针,这种思想方针在各方面的 实践,比如,建立君权和神权相结合的超奴隶主统治,扫荡一切历史 文物,摧残和拒绝所有近代化工商业,将南京搞成一个大军营和大集 中营,宣称自己是天下万国独一真主,梦想将南京这一套搬到全世界, 可见他既要灭绝所有不合他胃口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排斥世界近代文明。 然而,他不是在试管里成长起来的君主加教主,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特别腐败与恶劣的基因,在非常的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西装上衣套龙 袍的瘟神。 少数有文化的人参加了太平军,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他们喝下自 身参与酿成的苦酒。这不但是他们少数人的悲剧,更是恶质文化毁灭 太平军占领区原有文化的历史灾难。 (广州《随笔》2000.1)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