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给yw-yves的第二讲 truto 要是能提前知道我于14日(yw-yves提出他高论的当日,就不考虑时差了) 寄出的“讲义”要等到18日才能被“公示”,我还是会有充足的时间将那份“讲 义”再稍稍修订一下,免掉一些不必要的歧义、缺漏、有待更新的规范和错别字 等问题的。其间,hooklee、一叶的文章也大体上比较圆满地回应了yw-yves,所 以原以为我的“讲义”会因为内容有重复而不会被“公示”了的。不过既然当初 寄了,既然也被“公示”了,而且也得到了hooklee和yw-yves的“投诉”,而且 我对自己的那份急就章似的“讲义”也不太满意,所以还不妨就再借《新语丝》 的宝地给yw-yves开第二讲,把当初没有说清或有待深入的部分再讲讲。 一、关于笔名的问题 我的第一篇“讲义”里边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根据4种规范(其实至少还 落了一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 的编写格式》(GB7713—87),相关条文是“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 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概 括的第6条“规律”(而不是hooklee所说的“观点”)即“中文笔名的“英译”, 应该仿照真实姓名的形式拼写”。严格说来,笔名问题的原始出处应该是文改会 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而不是这几种规范,但它是适用于这几种 规范的。hooklee不明白我为何专门强调笔名问题,这都怪我在列出提纲后忘了 展开。 我之所以讲到笔名的问题,一个很明显的理由就是《新语丝》的站长方舟子 先生用的就是笔名,他的这个笔名又被反复用来按照真名的形式举例,所以我认 为笔名还是很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的。 这里面有至少三个小问题需要展开。 1、方先生本就姓方,笔名仍以方为姓,是顺理成章的。但同时,“方舟” 在汉语里是一个常见词汇(按方先生自己的解释,方舟是两条船并在一起行驶的 意思,方舟子就是脚踏两只船的人,以比喻自己在科学与人文领域里“两栖”的 特点,并非典出“诺亚方舟”),而方先生也曾经出版过《方舟在线》,如果没 有对中文笔名的规范,被自以为“方舟”是方先生自创的新复姓的编辑或翻译写 成“方舟/子”并转写成各种拉丁形式,也不是没有可能。比较麻烦的是,假设 某位欧姓大侠给自己取一个欧阳子的笔名,那么这个笔名到底该姓欧还是欧阳, 恐怕只有征求大侠本人的意见了。 2、当初yw-yves在那里杞人忧天,主要就是因为他遇到过检索中文人名的麻 烦,想介绍一下自己从东洋“朝圣”回来的体会,引入一种可以将中国人的“英 文姓名”“一网打尽”的先进方法。比如他想在Google上检索方舟子,如果只有 Zhouzi Fang一种形式,那该多好!但如果他不晓得方舟子的本名是方是民,不 做相应的检索,那么他是永远没有可能将方先生“一网打尽”的。方舟子是笔名, 方先生也从来不对自己的本名保密,甚至还主动更正过一些“方世民”之类的误 写。我不知道如果yw-yves有兴趣研究范达人、何芳川、汤一介、叶朗、胡经之、 冯天瑜等人其中的某人,会不会去做有关“梁效”的搜索;如果yw-yves有兴趣 研究周树人,会不会去搜索他上百个笔名呢? 3、如果周树人用“阿张”,陈羽凡、胡海泉用“羽泉”,李再雯用“小白玉 霜”,瞿绍基用“铁琴铜剑楼主人”的署名发表论文,那么他们的那些与真实姓 名具有较大差距的笔名、艺名或室号,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也许“小白 玉霜”好办一点,可以按老外的习惯“译”为“Yushuang Bai, Jr.”或 “Yushuang Bai, La Petite”,但“Zhang A”、“Quan Yu”、“Yushuang Xiaobai”、“Qintongjianlouzhuren Tie”肯定是不可以接受的。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假如伏尔泰转世,给学术期刊投稿,他的姓名该如何处 理?我们知道伏尔泰原名Fran?ois-Marie Arouet,本姓Arouet,伏尔泰是笔名, 可以写成(M.) de Voltaire,看成姓的形式。但这个笔名只有姓、没有名,伏尔 泰的全名可以写成Fran?ois-Marie Arouet de Voltaire或Fran?ois-Marie Arouet dit Voltaire,但我好像没见过Fran?ois-Marie (de/dit) Voltaire的 形式。 虽然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并不是没有可能,所以现有规范确实 没有考虑周全。 二、关于姓的问题 当然还要感谢hooklee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修订版)》的相关条文,并进而引出了关于“双姓”的新话题。新规范注意到 了“双姓”和“复姓”的区别,是值得肯定的,但所举范太(按大陆“习惯”一 般会被称为徐太或徐娘)的例子,也确实不够恰当,没有贯彻“一国两制”的政 策。双姓对大陆同胞来说,总还是一种“新鲜事物”。“夫姓+父姓”或“妻姓 +父姓”的形式估计是不会在大陆民众中出现,自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中国 大陆妇女早已顶起了半边天,“齐马氏”、“孙侯氏”等已成为历史;而“父姓 +母姓”或“母姓+父姓”的形式一般只适用于新生儿,虽然有政府鼓励,但碍 于“齐马氏”、“孙侯氏”式的障碍,要流行起来恐怕还有待时日。同时这一规 范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作者本人不知道有关规范,对于“丁丁/丁”“王赵/ 国”、一类的一语双关式的且非4个字的双姓人名,以及“钟/灵毓秀”一类的3 个字的名,编辑如不深究的话,这一规范仍将流于形式。 第一种类型双姓产生的最大主因是婚姻,一般来说,出嫁的从夫姓(或添夫 姓),入赘的从妻姓(最著名的上门女婿非“高猪悟能”大师莫属),娘家势力 大的保留或连缀母姓,女婿想高攀的则连缀妻姓等等,不一而足。这里面中国人 和英、法、德等这样的老外又有颠倒两姓顺序的区别,老外里面又有带不带连字 符的区别,复杂得很。比如说,居里夫人,波兰文本名Maria(或Marya) Sk?odowska(?代表l上加一斜杠),嫁给法国人Pierre Curie后就改叫Marie Sk?odowska Curie或Marie Curie,不仅姓改了,名的拼写形式也变了。(假设 她当初嫁给了一个英国人,名很可能就变成了Mary,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如 果她被称为Madame Pierre Curie,也很正常,只是连名字也没了)居里夫人的 姓Sk?odowska Curie与她的长女婿与长女约里奥-居里夫妇(Joliot-Curie, Jean-Frédéric and Irène)的姓就是一对很典型的例子。居里夫人的姓是一 种常见形式,与范太类同,但却是不加连字符的,而约里奥-居里的形式因为比 较特殊,所以加了连字符。如果yw-yves按新规范转写范太的姓“FAN-XU”、名 “Li-tai”,并按东洋规矩改为“Li-Tai Fan-Xu,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 造成更多的误解。而如果yw-yves想全面了解居里夫人和约里奥-居里先生的事迹, 但不去做有关Maria(或Marya)Sk?odowska及Jean-Frédéric(或Frédéric) Joliot的检索,那肯定是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的,如果yw-yves不知道那么多也就 算了。 顺便说句题外话,外国人也有两个词以上的姓,名人中比如Le Pen、De Gaulle、Da Vinci、Von Karajan、Van Beethoven、Mies van der Rohe等,汉 译时是否带Le、De、Da、Von、Van,各词间是否加·,也有相应规范,但对于太 著名的不合规范的习惯用法,该怎么处理,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大陆的妇女解放运动实际上给生活在欧美的大陆已婚妇 女造成了很多麻烦。假设我姓尤名财,丈夫姓吴,按港台的规矩,我可以叫“吴 尤财”。但如果我们生活在法国,那么我在做各种申报的时候,如果是我个人, 我可以将姓(实际上是夫姓)和娘家姓都填成YOU,但如果我和丈夫一起申报, 我的姓就当然地被改成了WU,而我自生下来就一直使用的YOU则变成了从属的娘 家姓。于是我的姓名就经常会变成Cai YOU épouse WU、Cai YOU WU、WU YOU Cai甚至WU Cai等形式(即便是纯种的法国人在某些场合也姓前(姓字母全部大 写,姓后也不加逗号)名后地书写姓名),连我自己都搞不清我到底是“有财” 还是“无财”了。如果yw-yves对我感兴趣,但他不知道我丈夫姓什么甚至不知 道我是否已经出嫁,只检索Cai YOU是远远不够甚至可能会一无所获的。 三、关于名的问题 对于单姓单名的名字,只要不是将姓全部大写,或在姓后加逗号,甭管你站 着还是拿大顶,都有可能被误解。我想这一点是可以与大家取得共识的。 规范里面互相冲突的地方主要是对于双名,中间是否加连字符。不加的 “Zhouzi”是老规矩,但可能是被老外胡乱缩写成“Z.”搞怕了,所以出现了加 连字符的“改良”。规范中是Zhou-zi的形式,虽然不一定符合汉语的构词法, 但应该是歧义较小的,而如果被写成Zhou-Zi就是自找麻烦了。比如带连字符的 “双名”(Hyphenated name,此双名不同于汉语两个字的双名,倒与“范徐” 之类的双姓类似)就是法国名的一大特点。我并不是说害怕方先生因“Zhou-Zi” 被误以为是法国人,而是这种带连字符的名有它自己的特点,也许会被熟悉法国 文化的人误解。 还说伏尔泰,名字是Fran?ois-Marie,Fran?ois是男名,Marie是女名, Fran?ois-Marie或Marie-Fran?ois并不表示法国有很多双姓人,叫这个名的人的 性别一般以第一个名为准。Fran?ois-Marie一般是男人,Marie-Fran?ois一般是 女人,但也有例外,如法国总统Marie-Fran?ois Sadi Carnot就是地地道道的男 人。法国人的双名通常被看成是一个整体,一般不能拆开,这一点与中国人的双 名相同。但在实际生活中,拆开使用(有时是被他人误拆)的例子也很多,同性 的双名有单叫第一个名的也有单叫第二个名的,异性的双名一般叫与其所有者相 同性别的名的居多。这一点又与中国人的双名有很大不同。所以将汉语中的双名 加连字符,尤其是将第二个汉字首字母大写也不是万全的好方法。 再有,写成Zhou Zi也不好,容易与middle name相混,如果再考虑到缩写、 省略middle name的问题就更加乱套了。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好方法是可以完全没 有歧义的,除非是“FANG-Zhouzi”或“FANG-Zhou-zi”一般的将姓名作为不可 变动的整体,姓全部大写,姓名均不得缩写的形式(重名或同音字除外,另:多 音字由谁说了算?),但我说了不算。 hooklee还提到了少数民族人名转写的问题,可说是功不可没。单从他提供 的对藏族人名的转写实例来看,问题真是不小。首先,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姓名应 该按少数民族语言来转写,国家有相关规定,用汉语拼音充数的《西藏大学学报》 编辑可以说是混蛋透顶。藏族的人名有它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没有姓,有的有类 似于姓的部族名,既不懂藏语又手懒的编辑弄不好会引发民族冲突,我绝不是危 言耸听。 少数民族人名的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与民族政策、其民族的汉化程度或个 体的人对汉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密切关系。比如我有一个藏族朋友叫张三丰,他们 家族并不姓张,而是各有各的名,他给我解释,张三丰是一个整体,都是名,不 可以拆成“张/三丰”,他的孩子也不姓张。“张三丰”实际上是对藏语名的音 译,又取了一个接近汉名的形式。具体如何转写,我不清楚,但如果不知道内情, 100%都会搞错。 还有满族的人名,有老姓,有汉姓,有以名为姓,有多姓并列;有满姓满名, 有满姓汉名,又以汉名为姓等等,不一而足,哪个该用满语转写,哪个该用汉语 拼音,有时界限是很模糊的。 再比如回族,虽然有学习阿拉伯语的传统,但阿拉伯语并不被承认是回族的 “少数民族”语言。事实上,很多回族人的姓名完全保留的阿拉伯人名的形式, 即没有姓,用“名+父名+祖父名”等的形式;回族人的名又有汉名与经名的区别, 有的两个都有,有的只有一个,既有两名并用的,也有只用一个的;汉姓的地位 有时有些尴尬,父辈用,子辈可以不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即便是完全汉化的 姓,也基本上可以找到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的来源(一般是只用音译的第一个字, 当然也有汉人皈依伊斯兰教的),而经名毫无例外都是对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的汉 化转写,把这种姓名如马尤素夫、尤素夫·马、马尤素、尤素夫·马本斋等再拉 丁化转写,是该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还是该用汉语拼音也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总之,中国人的姓名真是很有文章的,转写起来的奥妙也不少,岂是一个东 洋的“拿大顶法”就能解决的? 四、东洋经验真的那么先进吗? 首先我要问问东洋魔头裕仁能按东洋规矩写成Hito Hiro吗?答案当然是否 定的,因为东洋天王(我老师就这么教的)压根就没有姓。 其次我要问问,小泉可以是东洋人的名吗?如果可以,假设一个叫大平小泉 的按东洋规矩,将罗马字的名字写成Koizumi Ohira,会不会在现任首相的光环 下被误认为不讲规矩,而被自以为深谙东洋文化的美国编辑改成Ohira Koizumi 呢?类似的混乱现象其实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对hooklee评价东洋人爱拿大顶 是“深得科技检索三昧的表现”的说法难以苟同。退一步讲,即便是东洋人真的 在科技检索中尝到了甜头,但他们把拿大顶的学术传统发扬光大到日常生活中, hooklee是不是认为也很有必要呢? 上一讲简单说了,东洋人的姓名与中国人姓名的特点有很大区别,拿大顶法 连东洋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更何况中国问题了。我们有现成的规范(虽然有冲 突、不完善),为什么不能认真遵守相应规范呢?其实一部分问题正是由于对规 范执行的不严格所导致的,如果严格执行规范,混乱虽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减少 很多的。 从yw-yves将Ling Li写成“林粟”、“林栗”的情况看,大致可以认定他用 的是形码输入法,他对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或许存在一些障碍。如果yw-yves不是 混进来推销东洋货的东洋鬼子,那他差不多就是一个南方同胞了,或许还是一位 与李登辉同样具有东洋情节的台胞。这里我还要郑重地教训一下yw-yves,你的 汉语拼音和中文基础实在太差了(如果是自学的也就罢了),Ling是无论如何不 应该写成“林”的,作为姓,更多的可能是“凌”或“令”。 五、投其所好不是投机取巧 hooklee对我说的“投其所好”很有意见,也许是他把投其所好理解成投机 取巧了。 举个例子,方先生撰写了一篇有关分子遗传学的论文,但如果他偏不投其所 好,非要投到影响因子奇高但只接受临床医学研究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即 便是方先生的这篇论文能获诺贝尔奖,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谁又能说 “投其所好”不是做科研的理想境界呢? 我并不想回避hooklee与yw-yves对我的其它“投诉”,但限于“课时”,只 好就此打住。如果yw-yves还有兴趣,我也乐意开第三讲。至于yw-yves该不该被 教训,他自己心理最清楚。也许用脚投票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最后说到观点,我想大致总结一下: 1、中国人姓名的特点与外国人有很大的差别(各个不同的外国之间同样有 很大差别),所以虽然在强势文化下,即便东洋人表现出的奴性,可以给他们讨 到少许便宜,我们也没有理由再次犯“一边倒”的错误,而实际上由于文化差异, 决定了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找到一种万全的中国人名的拉丁化拼写形式的。 2、中国人姓名的转写形式不应该盲目照搬、照抄外国的形式,否则只能是 不伦不类。由于强势语言的限制,投稿到国外期刊,我们只能是投其所好,但在 国内期刊还是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的。 3、现有标准、规范确有很多互相冲突、考虑欠周全的地方,可以探讨、修 改,修改前还是要严格遵守。 4、学术规范不同于日常生活,不能将学术中投其所好的被迫使用的拿大顶 法顺势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名片),如果有人想借此沾沾洋气,那就别 怕挨骂了。 (XYS200602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