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禅宗与道家》 上篇《禅宗与佛学》             三、禅宗概要           (七)禅宗与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从魏、晋以後,随著时代的衰乱而渐至颓唐之际,却 在此时,从西域源源传入佛教文化,乃使中国的学术思想,突然加入 新的血轮,因此而开展南北朝到隋、唐以後,佛学的勃然兴起,而形 成儒、释、道三家为主流的中国文运。尤其在中国生根兴盛的禅宗, 自初唐开始,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洪流,奔腾澎湃,普遍深入中国 文化的每一部分,在有形无形之间,或正或反,随时随处,都曾受到 它的滋润灌溉,确有“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的功用,我们就其 显而易见,举出简单概略的实例,试加说明,供给研究禅宗与中国文 化演变关系的参考:   1·所店以後文学意境的转变与禅宗。   从文学的立场而言中国文学,以时代做背景,以特殊成就的作品 为代表,简单扼要而归纳它的类别,便有汉文、唐诗、宋词、元曲、 明小说、清代的韵联与戏剧等演变程序。中国的文学,自汉末、魏、 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间,所有文章、辞、赋、诗、歌的传统内容与 意境,大抵不外渊源於五经,出入孔、孟的义理,涵泳诸子的芬华, 形成辞章的中心意境,间有飘逸出群的作品,都是兼取老、庄及道家 神仙闲适的意境,做为辞章的境界,如求简而易见的,只须试读《昭 明文选》所收集的文章辞赋,便可窥见当时的风尚。在南北朝到隋、 唐之间,唯一的特点,也就是历来讲中国文学史者所忽略的;便是佛 教学术思想的输入,引起翻译经典事业的盛行,由名僧慧远、道安、 鸠摩罗什、僧肇等人的创作,构成别成一格的中国佛教文学,後来的 影响,历经千余年而不变,诚为难得希有之事,只因後世一般普通文 人,不熟悉佛学的义理与典故,遂强不知以为知,就其所不知的为不 合格,诸般挑剔,列之於文学的门墙以外,遂使中国文学的这一朵巨 葩,又被淹埋於落落无闻之乡,正如禅师们所说:“我眼本明,因师 故瞎”,甚为可惜。   (1)诗:现在只就唐代代表性的作品,如唐诗风格的转变来说:由 初唐开始,从上官体(上官仪)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 ,经武後时代的沈(人全)期、杜审言、宋之问等,所谓“景龙文学” ,还有隋文学的余波荡漾,与初唐新开的质朴风气。後来一变为开元 、天宝的文学,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 (参),到韦应物、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等人,便很明显的加入佛与 禅道的成分。再变为元和、长庆间的诗体,足为代表一代风恪,领导 风尚的,如浅近的白居易、风流靡艳的元稹,以及孟郊、贾岛、张籍 、姚合。乃至晚唐文学如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等等,无一不出入於 佛、道之间,而且都沾上禅味,才能开创出唐诗文学特有芬芳的气息 ,与隽永无穷的韵味。至於方外高僧的作品,在唐诗的文学传统中, 虽然算是例外,大体不被正统诗家所追认,但的确自有它独立价值的 存在。现在略举少数偏於禅宗性质的诗律,做为说明唐代文学与禅学 思想影响的体例,诗人如王维(摩诘)的作品,有通篇禅语,如:   《梵体诗》: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 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 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达竟何遣,方殊安可 尘,胡生但高枕,寂寞谁与怜,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子若未始 异,讵论疏与亲,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 舟,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植福祠迦 叶,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 修,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灭想成无记,生心坐有求,降吴复归 蜀,不到莫相尤。   又如自居易:   《自解》:房传往世为禅客(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 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云),王道前生应画师(王右元诗: 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不然 何故狂吟咏,病後多於未病时。   《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 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 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感兴二首》: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 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 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空触罗,熟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 噬脐何,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 自取苦人多。   唐代方外高僧如寒山子的诗,他的意境的高处,进入不可思议的 禅境,但平易近人的优点,比之香山居士自居易,更有甚者,他完全 含有於平民化的趣味。对於寒山子的诗,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 想在下面少提一首,其他如唐代诗僧们的诗,确有许多很好的作品, 如诗僧灵一:   《雨後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昨夜云生天井东,春山 一雨一回风,林花解逐溪流下,欲上龙池通不通。   《题僧院》: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校挂薛萝,无限青山行欲 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禅客无心忆薛萝,自然行径同山多 ,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边。   又:诗僧灵澈: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履亦容身,相 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闻李处士亡》:时时闻说故人死,日日自悲随老身,白发不生 应不得,青山长在属何人。   此外如唐代的诗僧贾休、皎然等人的作品,都有很多不朽的名作 ,恕繁不举。   受禅宗意境影响的诗文学,到了宋代,更为明显,宋初著名的诗 僧九人,世称九僧的风格(如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 肇、汝州简长、青城惟凤、江东宇昭、峨媚怀古、淮南惠崇。)影响所 及,便使醉心禅学的诗人,如杨大年(亿)等人,形成有名的西昆体。 名士如苏东坡、王荆公、黄山谷等人,无一不受禅宗思想的薰陶,乃 有清华绝俗的作品。南渡以後,陆(放翁)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 大家,都与佛禅思想结有不解之缘,可是这都偏於文学方面的性质较 多,不能太过超出本题来特别讨论它,所以暂不多讲,现在只择其在 宋、明之间,禅宗高僧的诗,比较为通俗所接触到的,略作介绍,如 道济(俗称济颠和尚)的诗: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 落照边。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 闲往还。   山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 一点青。   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 花点头。   以及他的绝笔之作,如:“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如今 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 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如以禅学的境界论诗,几乎无一句 、无一字而非禅境,假使对於禅宗的见地与工天,没有几十年的深刻 造诣,实在不容易分别出它的所指。   如王安石的诗:   《无动》:无动行善行,无明流有流,种种生住灭,念念闻思修 ,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   《梦》: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 成就河沙梦功德。   《赠长宁僧首》:秀骨庞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闲中用意 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大山,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嗟予 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只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稍觉野云乘晚雾,却疑山月是朝 暾,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   《怀锺山》: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锺山,何须更待黄梁 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江宁夹口》:月堕浮云水卷空,沧洲夜(水斤)五更风,北山草 木何由见,梦尽青灯展转中。   又: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半出岸沙枫欲死,系船 犹有去年痕。   《寄碧岩道光法师》: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於世转参差,移床 独向秋风里,卧看蜘蛛结网丝。   又: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 三十九年非。   如范成大的诗:   《请息斋书事》:覆雨翻云转手成,纷纷轻薄可怜生!天无寒暑 无时令,人不炎凉不世情,栩栩算来俱蝶梦,喈喈能有几鸡鸣?   冰山侧畔红尘涨,不隔瑶台月露清。   《赠寿老》:农圃规模昔共论,云奎卜筑又逢君。眉唐寿老长随 喜,好个抛梁祈愿文。   《偶箴》: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复将心奉八风。逆顺境来欣戚变 ,咄哉谁是主人翁。   《径山倾盖亭》;万杉离立翠云幢,袅袅移闻晚吹香,山下行人 尘扑面,谁知世界有清凉。   余且再举几首唐、宋之间禅师们的佳作,藉此以见唐、宋诗词文 学风格转变的关键。   唐代禅师:   寒山大士: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   慧文禅师:五十五年梦幻身,东西南北孰为亲,白云散尽千山外 。万里秋空片月新。   慧忠掸师:多年尘土自腾腾,虽著伽黎未是僧,今日归来酬本志 ,不妨留发候然灯。   雪窦重显禅师(与时寡合):居士门高谒未期,且隈岩石最相宜, 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又《五老师子》: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何必竞时流,天教生在 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   又《透法身句》: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明年更有 新条在,烦恼春风卒未休。   又《大功不宰》:牛头峰顶锁重云,独坐寥寥寄此身,百鸟不来 春又过,不知谁是到庵人。   又《晦迹自恰》:图画当年爱湖庭,波心七十二峰青,如今高卧 思前事,添得卢公倚石屏。   又《送宝用禅者之天台》:春风吹断海山云,彻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又《寄陈悦秀才》:水中得火旨何深,握草由来不是金,莫道庄 生解齐物,几人穷极到无心。   又《渔父》:春光冉冉岸烟轻,水面无风钓艇横,千尺丝轮在方 寸,不知何处得鲲鲸。   此外,明代禅宗诗僧的作品,诗律最精,而禅境与诗境最佳的, 无如郁堂掸师的《山居诗》,如:。   千丈岩前倚杖葵,有为须极到无为,言如悖出青天滓,行不中修 白壁疵,马喻岂能穷万物,羊亡徒自泣多歧,霞西道者眉如雪,月下 敲门送紫芝。   乱流尽处卜幽栖,独树为桥过小溪,春雨桃开忆刘阮,晚山搬长 梦夷齐,寻僧因到石梁北,待月忽思天柱西,藉问昔贤成底事,十年 走马听朝鸡。   人间红日易西斜,万巧施为总莫夸,剖出无暇方是玉,画成有足 己非蛇,拳伸夜雨青林蕨,心吐春风碧树花,世念一毫融不尽,功名 捷径在烟霞。   寥寥此道语何人,独掩柴扉日又曛,六凿未分谁扰扰,一爻才动 自纭纭,空林雨歇鸠呼妇,阴壑风寒虎啸群,毁桀誉尧情末尽,有身 赢得卧深云。   即今休去便休去,何事却求身後名,世乱孙吴谋略展,才高屈贾 是菲生,沟中断木千年恨,海上乘槎万里情,谁识枯禅凉夜月,松根 一片石床平。   至於明代诗僧如苍雪,不但在当时的僧俗词坛上执其牛耳,而且 还是道地的民族诗人,也可称为出家爱国的诗人。他又是明末遗老, 逃禅避世,暗中活动复国工作的庇护者。他的名诗很多,举不胜举, 现在简择他诗境禅境最高的几首作品为代表,如: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出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 下不完。   几回立雪与披云,费尽勤劳学懒人,曳断鼻绳犹不起,水烟深处 一闲身。   举头天外看无云,谁似人间吾辈人,荆棘丛中行放脚,月明帘下 暗藏身。   又《寄询钱虞山(谦益)绛云楼火後专意内典》:好将世事较樗蒲 ,林下高眠任老夫,天意未容成小草,河清终欲见遗珠,面非北向安 知汉,望到东山只有虞,不尽奇书探海藏,人间文字可烧无。   我们读了苍雪大师送钱谦益的这首诗,如果对历史有修养,了解 钱谦益如何做二臣?如何搜罗明末遗老阴私事迹的资料,要著《明史 》来要挟遗老门的後裔,以及他的藏书楼(绛云楼)起火的情形,才专 心转而研究佛学的经过,那麽,对於苍雪大师这首用禅语警策的诗, 便觉得他匠心独运,句句字字,语含玄机了。   以上的举例,我们是为了时间的限制,所以一说到唐代文学的诗 境,是受到禅宗影响而演变的动机,就赶快急转直下,便一路讲到宋 、明以下,而且信口而说,只就其大要的提到一些,这都是为了说明 中国文学从隋、唐以後,接受融会禅宗的禅境,才有唐、宋以後的成 就,是为引起研究禅宗与中国文学关系者的注意。至於唐、宋以来佛 教文学与中国文章辞境的关系,更多更大,也来不及多说了,青年同 学们,须要注意的,例如大家都谈过苏东坡的“赤壁”前後赋等,他 与禅宗与老、庄的思想,有极其密切而明显的关系,所以才有这种千 古绝调的文章意境。   (2)词曲:中国文学时代的特性,从唐诗的风格的形成与蜕变,到 了晚唐、五代之间,便有词的文学产生。在晚唐开始,历五代而宋、 元、明、清之间,禅宗宗师们,以词来说禅,而且词境与禅境都很好 ,也到处可见,只是被人忽略而已。我们现在简单的举出历来被人所 推崇公认的词人作品,以供参考,如辛稼轩的词:   《鹧鸪天(石门道中)》: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左鼠右生 )鼯,巳通礁经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钓,远浮屠,溪南修竹 有茅芦,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又《睡起即事》:水荇参差动绿波,一池蛇影照群蛙,因风野鹤 饥犹舞,积雨山栀病不夜。名利处,战争多,门前蛮触日干戈,不知 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   又《有感》:出处从来自不齐,後军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 里,却有高人赋采薇。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 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又《戊午拜退职奉词之命》:老退何曾说著官,今朝放罪上恩宽 ,便支香火真词奉,更缀文书旧殿班。扶病脚,洗颓颜,快从老病僭 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又《登一丘一壑偶成》:莫滞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 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将扰扰,付悠悠,此生於世自无忧 ,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件春归天尽头。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 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有寄当归。何人可觅安心法,有 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又:胶胶扰扰几时休,一出山来不自由,秋水观中秋月夜,停云 堂下菊花秋,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先自一身愁不了, 那堪愁上更添愁。   元曲如刘秉忠的:   《干荷叶》,千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 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又:干荷叶,色无多,不耐风霜(坐刀)。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 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又如盍西村的:   《小桃红(杂咏)》:市朝名利少相关,成败经未惯,莫道无人识 真赝,这其间,急流涌进谁能辨,一双俊眼,一条好汉,不见富春山 。   古今荣辱转头空,都是相搬弄,我道虚名不中用,劝英雄,眼前 祸患休多种,秦宫汉冢,乌江云梦,依旧起秋风。   杏花开後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 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又如鲜於去矜的:   《寨儿令》: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钓叟谁称,农 父谁名,去就一般轻。五柳庄月胡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折腰时心 已槐,伸脚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评。   清初有各的少年词人,也便是满清贵族才子的纳兰性德的词:   《浣纱溪》: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行来废寺失题 名;驻马客临碑上字,闻鸡人拂佛前灯,劳劳尘世几时醒。   又: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蚁蝶 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又: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但是 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3)小说:讲到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它与唐代的戏剧与词曲,也是 不可分离的连体,而且它犹如中国的戏剧一样有趣,将近一两千年来 ,始终与佛、道西家的思想与情感,没有脱离关系,所以便形成後世 民间,对於戏剧的编导,流传著两句俗话说:“戏不够,仙佛凑”的 戏言了。现在,为了贴切本题来讲,我们姑且把中国小说写作的演变 ,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便是由上古传说中的神话,到周、秦之 际,诸子书中的寓言与譬喻,以及汉、魏以後,道家神仙的传记等, 如《穆天子传》、《汉武帝外纪》、《西王母传》等等,大多是属於 传统文化思想,参加道家情感,神仙幻想成分的作品。第二阶段,是 由唐人笔记小说与佛经变文开始,到了宋、元之间的戏曲,以及明、 清时代的说部与散记等等,大多是含有佛、道思想的感情,而且融化 其中的,往往是佛家思想的感情,多於道家。值得特别注意的,无论 是小说与戏剧,它的终场结尾。或为喜剧,或为悲剧,或是轻松散慢 的滑稽剧,甚之,是现代所谓黄色的作品,它必然循著一个作家固有 的道德规律去布局与收煞;那便是佛家与道家思想综合的观念、人生 世事的因果报应的定律。旧式言情的小说与戏剧,我们用讽刺式的口 吻来说,大都是“小姐赠金後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结局,然而 ,这也就是说明一个人生,因果历然不爽的道理。唐人笔记小说中, 因为他的时代思想,受到禅宗与佛学的影响,固然已经开其先河,而 真正汇成这种一仍不变的规律,嵌进每一部小说的内容中去,当然是 到了元、明之间,才集其汇流,成为不成文的小说写作的规范。   元、明之间,历史小说的创作者如罗贯中,他写作《三国演义》 的开端,开宗明义,便首先用一首《西江月》的词,作为他对历史因 果循环的观念,与历史哲学的总评语,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清 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依哲学的立场而讲历史哲学的观点,罗贯中的这一首词,便是《 金刚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 作如是观。”是为文学境界的最好注释。也正如皓布(衣昆)禅师 的《颂法身同上事》说:“昨夜雨滂亨,打倒葡萄棚。知事普请,行 者人力。撑的撑,拄的拄,撑撑拄拄到天明,依旧可怜生。”岂不是 一鼻孔出气的作品吗?因此而引起後人根据这种思想,造作一本小说 中的小说--《三国因》一书,来说明三国时期的局面相事迹,便是楚 、汉分争因果循环的报应律的结果。除了罗贯中以外,施耐庵的名著 《水游传》,只从表面看来,好像仅是一部描写宋、明时代社会的不 平状态,官府骗上朦下,欺压老百姓,而引起不平则鸣共同心理的反 应与共鸣,如果再加深入,仔细的研究,它在另一面,仍然没有离开 善恶因果的中心思想,隐约显现强梁者不得其好死的观念。後来又有 人怕人误解,才有《荡寇志》一书的出现,虽然用心良苦,而不免有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遗憾。至於《西游记》。《封神榜》等书,全 般都是佛、道思想,更不在话下。此外,如历史小说的《东周列国志 》、《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等,无一不含容有佛学禅宗不昧 因果的中心思想。也正如天目礼禅师颂《楞严经》的“不汝还者,非 汝是谁”,云:“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矾,日斜风动无人 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由此发展到了清代,以笔记文学若名的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 》,几乎全盘用狐鬼神人之间的故事,衬托善恶果报的关系。尤其他 《醒世姻缘》一书,更是佛家三世因果观念的杰作,说明人生男女夫 妇间的烦恼与痛苦,这种观念,後世已经普及民间社会,所以杭州城 隍庙门口,在清末民初还挂著一副韵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 无缘不合。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便是这个观念的引 申。至於闻名世界,以长篇言情小说,反应老式文化中贵族大家庭生 活的《红楼梦》一书;也是现代许多人,以一种无法加以解说的情感 与心理,醉心於号称“红学”的一部名小说。它的开端,便以一僧一 道出场,各自歌唱一段警醒尘世的警语与禅机,然後又以仙凡之间的 一块顽石,与一株“小草剧怜唯独活,人间离恨不留行”的故事,说 明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缠绵反侧的痴情恩怨,都记在一本似真如幻 的太虚幻境的账薄上,隔著茫茫苦海,放在彼岸的那边,极力衬托出 梦幻空花,回头是岸的禅境。作者在开始的自白中,便说:“满纸荒 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及“假作真时真 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警句,这岂不是《楞严经》上,“纯想即 飞,纯情即堕”,以及“主因识有,灭从色除”的最好说明吗?所以 有人读《红楼梦》,是把它看成一部帮助悟道的好书,有人读《红楼 梦》,便会误入风月宝鉴,红粉迷人的那一面,其中得失是非,好 坏美丑的问题,都只在当事人的一念之间而已,吾师盐亭老人曾有一 诗颂云:“色穷穷尽尽穷穷,穷到源头穷亦空,寄语迷魂痴儿女,寥 天有客正屠龙。”应是最好的结语。   2。禅与文学的重要性   以上举出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等的例子,有些并非完全以佛学 或禅语混入辞章的作品,但都从禅的意境中变化出来,如果只从表面 看来,也许不太容易看出佛学禅宗与中国文化演变的深切关系,事实 上,我也只是随便提出这些清华淡雅,有关禅的意境的作品,作为此 时此世,劳劳尘境中,扰攘人生的一付清凉解渴剂而已。禅宗本来是 不立文字,更不用藉重文学以鸣高,但禅宗与唐、宋以後的禅师们, 与文学都结有不解之缘,几乎有不可分离的趋势,在此提出两个附带 的说明,便可了解禅与文学关系的重要了。   (1)禅师与诗。孔子晚年删诗书、定礼乐,裁成缀集中国传统文化 学术思想的体系,他为什麽每每论诗,随时随处举出诗来,做为论断 的证明?秦、汉以後的儒家,为什麽一变再变,提到五经,便以《诗 经》作为《书》、《易》、《礼》、《春秋》的前奏呢?因为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自古至今,完全以人文文化为中心,虽然也有宗 教思想的成分,但并非如西洋上古原始的文化一样,是完全渊源於神 的宗教思想而来,人文文化的基础,当然离不开人的思想与感情,身 心内外的作用。宗教可以安顿人的思想与感情,使它寄托在永久的遥 途,与不可思议的境界里去,得到一个自我安心的功效,纯粹以人文 文化为本位,对於宗教思想的信仰,有时也只属情感的作用而已。所 以要安排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必须要有一种超越现实,而介 乎情感之间的文学艺术的意境,才能使人们情感与思想,升华到类同 宗教的意境,可以超脱现实环境,情绪和思想另有寄托,养成独立而 不倚,可以安排自我的天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始终强调建立诗 教价值的原因,这个特点与特性,确是耀古腾今了,古人标榜“诗礼 传家”,与“诗书世泽”,大多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关系,就 是没有深刻研究诗词境界的价值与妙用。过去中国读书的知识分子, 对於义学上基本修养的诗、词、歌、赋,以及必要深入博古通今的史 学,与人生基本修养的哲学,乃至琴·棋、书、画等艺术,都是不可 分离的全科知识,所以在五六十年以前,差不多成为一个文人,自然 也多会作诗填词,只有程度好坏深浅的不同,并无一窍不通的情形, 因此过去中国的诗人,与学者、哲学家,或政治家、军事家,很难严 格区分,并不像西洋文化中的诗人,完全以诗为生,而不一定要涉及 其他学识的关系。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 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著重佛教修 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 是相的境界。我们为了言说解释上的方便,只好以本无东西而强说东 西的方法,例举世间的学问,可以譬喻禅宗的境界的,便有绝妙诗词 的意境,与上乘艺术作品的境界,以及最高军事艺术的意境,差可与 之比拟,所以自唐、宋以後,禅宗的宗师们,随口吟哦唱道的诗、词 、与文章,都是第一流有高深意境的文学作品,因此流风所及,就自 然而然,慢慢形成唐、宋、元、明、清文学的意境,与中国文学过去 特有的风格了。   (2)宗教与文学。它们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连理枝,任何宗教,它 能普及民间社会,形成永久独特的风格,影响历史每一时代,与社会 各阶层的,全靠它的教义,构成文学的最高价值,它从本有平民的俗 文学中,升华到文学的最高境界,才能使宗教的生命历史,永远延续 下去。佛教教义,与禅宗的慧命,能够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开 花而壮大的原因,除了它教义本身,具有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与 学术思想等,各方面都有丰富的内容。与高贵而平实的价值以外,它 的最大关键,还是因为佛教输入中国以後,形成独立特有的佛教文学 ,进而影响到中国文化全部所有中心的缘故。例如西洋文化中的新旧 约全书(俗称《圣经》),它在西方每一种不同文字的民族与国度里, 无论哪种译本,都是具有最高权威的文学价值,所以姑且不管教义的 内容如何,就以它本身的文学价值而言,亦可谓“文章意境足千秋” 了。我也时常对许多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们说,要想千秋,便须多多 注意你们的教义与文学;因为我认为宗教信仰尽管不同,每一宗教教 义的深浅是非,尽管有问题,但是真正够得上称为宗教的基本立足点 ,都是劝人为善,都是想挽救世道人心的劫难,这个是几大宗教共同 具有的善事,用不著因为最後与最高宗教哲学的异同,而争执到势同 冰炭,那是人文文化过去的错误,与人类心理思想的弱点与耻辱,更 不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精神,希望大家多多注意与珍重。   总之,关於禅宗与中国文学的因缘,实在有太多深切的关系,我 在匆促之间,略举一些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等的例子,还是不 够深刻的,只是偶然兴之所至,但凭记忆所及,姑且一提,希望诸位 举一而反三,便可得到其中的三昧了。若讲现代的旧文学,比较能够 融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用之於发抒情感的诗文学中,便要算蠲 戏斋的作品,足以代表这一代,深得禅宗文字般若的结晶了。 ---- 输入:哈吉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