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爱的领域的扩大 (摘自[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SBN 7801055810 本书是根据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 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关于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问题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 先后出版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文本。全书分为“人生 与社会”、“政治与世界”、“哲学与宗教”,共三篇十二章,论及的问题极 为广泛。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展望未来,从 宇宙天体、生命起源、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政治制度、领导选择、军备竞赛、和平战争, 一直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 并对未来世界作了预测和展望,还谈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池 田 女性的爱极为纯正。同时正因如此,它的独占欲望也极为 强烈。众所周知,这是女性的特征。当然,这种独占的欲望,男性也有, 其中一部分甚至比女性更为强烈。但一般地说,女性更加明显。 汤因比 一般地说,无疑女性的爱和独占欲比男性强烈。作为女性 的特质,此外还有忍耐力。它和独占欲本来都是和爱相伴随的东西。对女 性来说,忍耐力是一种积极素质。这不仅有效地运用于养育儿女,还可以 有效地运用于做母亲以外的职业。 女性从事男性分担的职业,是最近的事,根据工作性质,有的女性比 男性更优越。比如,有些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这里忍耐力就成为重要素 质。又比如考古学,还有结晶学、秘书、电话接线员等,都是很好的例 子。我认为不该把秘书工作看成是佣人工作。秘书--雇主不论是男是女-- 其实质往往和母亲的作用一样。 对女性来说,独占欲的确是一个潜在的不利条件。就做母亲来说,女 性往往在儿童已经无需家庭保护、甚至保护对孩子反而成为束缚的阶段, 对孩子仍旧不敢放手。母亲总是为这种不适当的独占欲所俘虏。如此下 去,结果很可悲,母爱变成了贪欲。为此贪欲所俘的母亲,有时在孩子应 该把注意力和爱情转向配偶和自己的孩子时,仍然要求孩子对自己表示这 种感情。由于这种强求的态度,有的母亲毁了孩子的一生。 由于女性容易陷入这种独占欲望,所以除了做母亲,其他职业的管理 机构往往把她们看成包袱。 池 田 我认为正是女性特有的这种强烈的爱,才是推动社会前进 的力量源泉。博士提出了伴随着爱的忍耐力和独占欲这一女性特质。的 确,忍耐力是使爱体现在行动中的最好助手。而独占欲强化对某一对象的 爱的同时,它也使爱狭隘化。 因此可以说,问题就在于既要坚持爱的纯正性,又要作到不因此而使 视野狭小,从而使爱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体现。我认为这就是女性通过自 己的自主行动,创造自己新形象的出发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归根到底是女性要超越个人的局限,用开阔的眼 光去看待自己所爱的对象。就是说,大概有必要深入挖掘一下为什么要爱 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一问题。 追究这一问题的本质,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即在女性身上有着保护和 防卫生命这个世上存在的最宝贵的本能。因为女性产生生命,所以她有比 男性更爱惜生命,更憎恶破坏生命的斗争和战争的特质。从这里,我们不 是可以看出支撑女性爱的东西吗?达到如此地步,我想爱就会变成普遍的 东西。 汤因比 您指出女性的爱更为强烈,而斗争性却弱一些的问题。我 也有同感。这一女性的美德,在人类最近将来必须达到的目标的过程中, 至少对完成其中的两个目标。会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这些目标,一个是消 灭战争;另一个是抑制攻击性的竞争心。 女性比男性更憎恶战争,这是众所周知的。传统上,女性是免除兵役 的。但是,作为女性本来的倾向来说,她们会感到丈夫和儿子在战场上牺 牲,成为残废,这是最残忍不过的。不论战争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多大利 益,都无法弥补。在这一点上,把自己的儿子赶到死亡战场上去的斯巴达 的母亲,因为她们的行动,作为女性是极不自然的,所以遭到非议。工会 工人的妻子,对举行罢工提高工资的要求,不像丈夫那样热心。这是因为 虽然罢工是暂时的,但这会使家庭贫困,有时会使家庭赖以生存的企业本 身破产。结果,有可能使全家陷于长期贫困的境地。 上述两种情况中,女性的独占欲和深切的爱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使女 性不要战争而要和平,不要经济斗争而要经济协调。 池 田 保卫、培养和珍视生命的尊严这一女性本来的特质本身, 对人类和社会都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 如果女性能从狭隘的个人的爱中解放出来,扎根于面向世界的普遍的 爱,虽然这种思想是质朴的,但一定会汇成规模极大的反对战争、争取和 平的洪流。我相信,真正的妇女解放就在于女性为完成自己本来的使命而 生存。 汤因比 是的,您说得很对。女性的独占欲往往使女性的视野,只 限于关心自己的家庭。而女性的爱本来就具有普遍性。因为普遍性正是形 成爱的本质的东西。所谓爱就是自我献身,即意味着不是为自己而夺取。 爱虽然不能扩大到宇宙,但和独占欲一样,具有无限的广延性。 在过去中国哲学史上,对分配爱的理想方案,开展过广泛的争论。以 孔子立场为论据的儒家哲学家孟子,主张爱的分配要有差别。按孟子的说 法,对自己家庭的爱要优先于家庭以外的人。他们都被视为外人,视为局 外之人。墨子反驳了孟子的学说,采取了平等地施爱于所有人的立场。 爱的问题是经常伴随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伦理社会问题,并且在今天 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很显然,现在人类必须作为单一的家族, 走上共同生活的道路。原子能被用作武器的今天,地理上的距离已被消 灭。人类避免集体自杀的途径,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何况从现代社会的 发展动向来看,技术上各种成果所要求的形势,是把人类引向完全相反的 方向。为此,爱的问题已成了十分紧迫的课题。 国家主义已经变得越来越带有狭隘性。人类向更小的单位分化。各国 都在坚持各自的国家主权。在这些国家中,家庭结构的规模也在不断地缩 小。过去传统家庭,是一个屋檐下,住着双亲、孩子,还有祖父母。而随 着城市化的发展,家庭结构有缩小到只有夫妇和孩子的趋势。家庭已不是 祖父母居住的地方。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也不尽抚养父母的义务。 看来,在家庭关系中强调义务的儒家主张,今天再合适不过了。同 时,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 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 池 田 儒家的爱以父子、君臣关系为中心,有亲有疏,由近及 远。相反,墨子的兼爱说则不承认这种差别,主张爱人如爱己,爱他人之 父如爱自己之父,爱他人之国如爱自己之国。 立场不同,又当别论。他们所主张的仁爱,如博士所说,是今天社会 之所必需。现在从个人角度来看,不仅有不爱骨肉双亲、兄弟的人,甚至 也有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人。我想这种风气,跟轻视自己的生命,自杀或者 发展到自杀暴行的倾向,不是没有关系的。虽说要“爱人如爱己”,可是 现在却常有失去自爱的人。我认为爱的产生,除了深刻理解自己的生命, 理解宇宙的生命外,没有别的办法。有了对自己生命的深刻理解,才能产 生对其他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再从国际角度看,到处都在泛滥着自我和狭隘的偏见,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互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赞成博士所说的墨子的主张,即普 遍的爱。这种精神最切合时宜。墨子关于舍去利己,树立爱他的兼爱学 说,是反对侵略战争的理论先导。就是说,正如谴责侵害他人牟取私利的 强盗行为一样,也应该谴责大国侵害小国,大量屠杀以及破坏经济的行 为。这种理论是极为近代化的。只是墨子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是指中国, 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 汤因比 孔子也和现代人一样,是生在战斗的国家主义横行的时 代。一般地说,战国时代开始于孔子死后,但实际上是他在世时开始的。 孔子把家跟国家对比,主张臣民对统治者,跟子女对父亲一样,有献身义 务,并应加以实践。这是意味深长的。自从中国在政治上统一,儒教成为 帝制中国的正统哲学以后,以统治者作为大家庭即国家之长的儒家思想, 为皇帝所应用。按帝制时代儒教的说法,皇帝是包括“天下万物”这个大 家庭的一家之长。因此,原来对家长的爱和忠就应该具体解释为也是对皇 帝的爱和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进入现代以来,这一“天下万物”已经扩大到 包括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规模。它已不限于一八三九年以前二十一个世纪 中,中国的统治权或宗主权之下,或文化圈内--虽然没有达到整个世界人 口--的巨大人口范围。儒家主张,爱应分阶段地加以分配。用同心圆作比 喻,以自己为圆心,随着向外扩展,爱则逐步减少。这种主张和把无差别 的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相比,显而易见易于为人的本性所接受。 爱知己比爱无故的他人更为容易。这是为任何人的经验所熟知的。但是, 爱自己不熟悉的他人,把普遍的爱落实到行动上,并满足这种伦理上的困 难要求,那才是现代的绝对要求。就儒教的教导来说,同心圆最内侧的圆 和最外侧的圆相比,当然后者受到的爱要弱。但从爱的范围来看,是普遍 性的。因此,原则上可以说,儒教也是采取墨子的立场的。 还有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就是在中国社会,历来不是绝对的墨子思 想,而是混杂着儒教思想的、相对的墨子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虽然如 此,今天的中国却采取了传统式的意识形态--即把人类统一到单一的同胞 共产主义社会,以此为目标的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出现以前的三个主要传统式的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 教--创始者们都是为了宣讲解救全人类之道而与家庭脱离关系,离开了出 生的家乡。在这一点上,圣弗朗西斯,也和耶稣走的道路一样。他为学习 耶稣获得修行的自由,不得不和父亲断绝关系。 池 田 对全人类普遍的爱是不会为偏见狭隘的爱所束缚的。所以 不立足于普遍的爱,即偏见与狭隘的爱,大概其本身就不会是真正的爱。 因此,为了体验到普遍的爱,有必要首先从对亲骨肉的偏见与狭隘的爱的 羁绊中解脱出来。从中得到的爱,才是对亲骨肉的真正的爱。 汤因比 佛教被作为中国的宗教接受以后,新儒教的哲学家们,从 儒家的伦理观上痛斥了佛陀抛弃家庭的行为。我想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 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希望。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危机来说,把对“天下万物” 的义务和对亲密的家庭关系的义务同等看待的儒家立场,是合乎需要的。 现代人应当采取此种意义上的儒教立场。进一步说,我们不要再随意解释 儒教对爱的观点,而应该向前发展一步采取墨子的立场。就是说,现代人 应当为追求实现没有阶段、没有限制的普遍的爱而努力。墨子之道,的确 比孔子之道,更难实践。但我认为墨子之道,比孔子之道更适合现代人的 实际情况。 在旧大陆的最西部,希腊哲学中斯多噶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说,人是宇 宙的一个市民。芝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学说已由东亚的先哲提倡过了。但 他是一个真正的墨子主义者。 池 田 是的,我也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 要。谈到佛教和墨子的教导的不同,我认为佛教的伟大就在于从人人所具 备的生命的作用开始,去寻求产生普遍爱的根源,并指出激发生命的途 径。 换句话说,指出普遍爱的重要性的是墨子,而指出怎样使每个人从自 己的内部产生普遍爱的是佛教。释迦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受到很多 人的崇敬,其原因就是因为释迦本身体现了普遍的爱。他度过了这样的一 生,他的人格至今仍然继续在光辉灿烂地照亮着人们的心。如此通过自身 的实践和现身说法来显示普遍的爱。与那些单纯理论说教的哲学不同。它 体现了一位宗教家的伟大和力量。我想所列举的耶稣基督、穆罕默德,还 有圣弗朗西斯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