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云南人眼中的“大上海” 天冰 新民晚报2002年9月16日   孩子来电,要我到上海去照看孙女。   “上海话听不懂”、“上海消费水平太高”、“上海的夏天太热”、“上海 的饭菜吃不惯”……带着朋友们的一大串忠告,我满腹疑虑地来到了上海。果不 其然,一下火车就陷入了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这对于我这个在四季如春的云 南生活了60多年的老头子,无异于从柳荫下搬进了锅炉室。从火车站打一程“的 士”到孩子的住所,就花去了48元;与孩子到“大食代”去进了一顿午餐,又花 去了120元……这样的消费,我过去简直连想都不敢想!“这上海其实住不得!” 我心里虽是这么想,但碍于自己刚到上海,不便向孩子说出。姑且耐着性子住上 一段时间吧!   上海人学讲普通话   我今年64岁,原来在云南曲靖电台工作,现已退休。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 早上送孙女上学,傍晚接孙女回家,然后买上点菜为全家做上一顿晚餐。孙女戏 称之为“爷爷到上海来为我打工”。   若要真以“打工”而论,我打的是早晚工,中间有七八个钟头的间隙基本上 无所事事。于是我也就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着到处去走走看看。呆的时间长了,见 的东西多了,对“上海住不得”的看法也就逐渐有所改变,甚至于对上海还渐渐 有了好感。   我原先最担心的是上海话听不懂,与人无法沟通交流。殊不知我所接触过的 上海人几乎都讲普通话,购物也好,问路也好,基本都能听懂。相反,倒是我们 云南土话往往让对方听得似懂非懂的,对话中他们常常会要求我“请讲普通话”。 当然他们所讲的普通话也并不那么标准,比如说他们中的一些人说德平路,往往 会让人听成“得病鹿”。不少人说“二”,总要说成“两”,这用来说数字还容 易理解,用来讲人名地名就令人莫名其妙了。   上海的东郊有一个叫“二浦”的地方,你若问起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他准 会告诉你这里叫做“两浦”。有一次我问起一位正在种花的老妇人:“老人家, 这是什么花呀?”回答是“阿拉也不认识”。似此发音不准确或普通话里夹杂着 一些上海土话的事例也确是不少,但作为拥有1600多万人口的大上海,人人都能 学讲普通话,实在是难能可贵!   量力而行的消费群体   当初我最害怕的是上海消费水平太高,生怕自己承受不了,或是给孩子造成 太大的经济压力。其实这些都是多余的顾虑。上海人是一个量力而行的消费群体, 富人住漂亮的别墅,坐豪华的轿车,穿价值万元的衣服,吃千元一盘的鲍鱼。外 来打工仔则住简易工棚,骑老式单车,穿二三十元的地摊衣服,吃5角一个的馒 头、包子。大家同样一天天度过。20世纪60年代初,我曾当过农民,参加工作后 又长期工作在贫困山区,什么样的生活我都能够适应。在上海生活的几个月里, 我既能在双休日里随同孩子到一些中档餐馆去吃点麦当劳、肯德基、巴西烤肉之 类的“洋餐”;平日里一人独享的午餐,自己煮上一碗面条,也就混了过去。   上海人的工资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上海也并非人人都是高收入,年收入 一两万元的家庭也为数不少。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节俭,以至于会使你感到“小 气”。你别看他们衣着时新、漂亮,集贸市场里明码标价500克1元5角的小白菜, 他们往往会不惜口舌杀下一两角的价钱。每天早上5角钱一大袋的生豆浆,摊前 常常会排起长队。一般人家午餐晚饭大多是两菜一汤或三菜一汤,且数量不多, 通常都能做到吃光喝光,与我们云南人饭菜摆满桌子务求“有余有剩”的观念大 相径庭。到了夏天,他们则喜欢喝稀饭,称之为粥。上海人的早餐喜欢吃“泡 饭”,就是把头天晚上的剩饭加水煮一煮,就着点咸菜吃下去。真是既省钱又爽 口!我在上海为孩子办了4个月的伙食,吃的还不算太差,每人每月花销也就四 五百元光景。   花园城市真美丽   上海的绿化实在是搞得不错,房前屋后,沟边路旁,到处是花草树木。市中 心的人民广场一带,大大小小的花园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的。树下有花,花旁有草, 花园中间还往往设有包厢式的园内园,以便青年人谈恋爱,或好静的老年人休息。 浦东一带则注重街道的绿化,一些宽阔的大马路两旁往往有着二三十米宽的绿色 带,前面是草坪,中间是花圃,后面是常绿乔木,乔木后边才是高楼大厦。一个 个住宅小区也多为花园式的。我的临时住所就叫“金樟”花园。顾名思义,这里 的金樟树很多,沿着每一幢房屋的周围栽成一圈圈的。这是一种常绿乔木,叶片 有点像我们云南的箐岗栎,一年四季都是翠绿色的,是上海一带最重要的一种行 道树。路边是一片片不知名的小花,围墙下则种了不少红红白白的夹竹桃树,早 晚饭后拉上一条小板凳随便坐在哪里,都有一股清凉幽静的感觉。   上海河堤的绿化,又别具一番风情。高高的长江大堤上是一长排一长排高矮 错落的杂木树,远远望去就如起起伏伏的山峰。置身“山峰”的浓荫里,透过江 雾遥望江心的长兴岛、横沙岛、崇明岛,就如传说中的蓬莱三岛一般飘飘渺渺, 令人留连忘返。笔直的川杨河岸上则种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白杨树,就宛如电视上 所见到的“三北”防护林一般。绿化得最好的当要数浦东新区南郊的张家浜沿河 十里,岸柳成行,花圃飘香,称之为公园式的河滨,一点也不过分。以至于一些 商家竞相在这一带购买土地兴建别墅,高价出售。这与我们云南的一些地方河岸 上的树木越来越少、垃圾越来越多的情形恰恰相反。   郊区绝少坟坛庙宇   在上海的几个月里,我周游了浦东新区的十多个乡镇。仅只是在高桥镇“二 十四革命烈士陵园”里,见到上海市政府上世纪五十年代专门为解放上海而献身 的革命烈士建造的一些坟墓。相反,却见到了不少“息安堂”。这些息安堂,就 如我们昆明筇竹寺的“海汇塔”一般,是专门用来寄放死者骨灰,让死者安息的 地方。上海金桥路的南段,就有这样的一个息安堂———息安堂所在地是一个四 面环水的小岛,岛上丛林密布,鸟语花香。息安堂本身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厅。 进入小岛,只见有保安人员守护,闲杂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宁静的环境不仅足以 让死者安息,活人祭扫起来自然也是既文明又方便的。   也许是由于粗心,在上海的东郊,我从未见过一所寺庙。而在不少村寨里都 见到了花园般的文体活动中心。这些“中心”虽然占地不多———通常只是五六 亩,但都广置花草树木、亭台水池,设有阅览室和各种健身器材,方便人们休闲 娱乐、读书看报、锻炼身体。一些“中心”还引经据典,起了很美的名字;精心 制作了一些村规民约宣传栏目,大力宣传两个文明。   张江镇八一村的文体活动中心就起了一个“新桐园”的美名,并加有注释: “张江史称古桐里,宋李清照词曰:‘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为 辟八一村民休闲、娱乐、健身之所,特建此园,且以‘新桐园’命名……”   在“新桐园”入门处,还专设了一块《科普三字歌》宣传牌:“张江人,志 气高,抓机遇,兴科教。学理论,作指导,破迷信,反邪教。守法纪,走正道, 握利剑,斩魔妖。弃粗鲁,不俗套,知情趣,讲礼貌。敬长辈,爱幼小,帮他人, 解困扰。多读书,有爱好,十年功,成一朝。畅信息,学电脑,知时事,能出巧。 懂营养,配菜肴,不偏食,要记牢。善消费,找诀窍,崇俭朴,多比较。倡优生, 重家教,育儿女,早熏陶。会保健,消疲劳,晨打拳,晚练操。保安全,敲警钟, 除隐患,是首要。优环境,勤打扫,养花卉,种绿草。想致富,靠勤劳,有技能, 顶重要。张江人,前景好,要发展,加快跑……”   园内则设有伸背器、扭腰器、腹肌台、慢步器、三联水车等老幼适宜的各种 健身器材及休闲廊、纳凉亭……游人终日不绝。比起我们国内有的地方有了余钱 剩米就兴建寺庙,崇敬偶像,竖碑立墓“光宗耀祖”的做法,形同两种完全不同 的文化。   亲身感受热情周到   人们说上海是购物者的天堂,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在上海,高中低档商品应 有尽有,衣食住行不愁,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大中小型商场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 购物者无须东奔西走,无处不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我所居住的栖山东路 虽是浦东新区的一条街,但在距我住地500米的半径以内竟然有“顶顶鲜”、 “联华”、“捷强”、“好德”等五六个超市和“罗山”、“博山”两个集贸市 场,购物真可谓是方便极了。然而最令人钦佩的是从商品齐全的大超市,到集贸 市场的菜贩子,一律都是亮证经营,大小商品明码标价,同种商品售价基本一致。 谁想搞价格欺诈,无疑将自倒招牌!   上海服务行业的热情周到也为其他地方所少见。到商场去购物,进门往往有 人“欢迎光临”,出门则往往有人表示谢意。购买机票车票,买卖租赁房屋、办 理包裹邮寄,搬家迁居等麻烦的事情,则自有一些服务机构代为办理,只要你去 上一个电话,就会有人服务上门。特别是社区服务,更为周到细致。安全、卫生、 绿化、美化样样有人负责,水、电、煤气、灶具,样样有人维修,车辆整天有人 看管。你只要出上一定数量的物业管理费,其余就无须操劳。根本不像我们家乡, 许多人无事可做,而大量的服务行业却无人去搞!   月还是故乡的明   上海值得称道的地方确实不少。比如说,极少人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极少 人破坏绿化和公共设施,极少人骂街吵架,就连小偷小摸也是少见的。但是也如 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一样,上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上海的人际关系是很淡漠的,同住一幢公寓的人往往互不认识。人们多是早 上起来昂着头出门去上班,晚上回到家里把门一关,就成了一家人的一统天下, 隔壁邻里姓张还是姓李,是很少有人过问的。地铁和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坐的 情形也不多见。一次我上街去买点锅巴馒头,途中遇上大雨,浑身淋得透湿,卖 馒头的东北老头见状,就优先卖了我几个馒头,竟然气得一位年轻女士拂袖而去, 喋喋抱怨说,为什么她先来不先卖给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盲目自尊,盲目崇洋也是一些上海人的一个弊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宁可 守在黄浦江边卖大碗茶,也不肯离开上海半步到外地求职求学的青年人虽然没有 了,但“内地落后,内地人土气”的想法却在一些上海人思想上根深蒂固。要是 谁家的姑娘嫁了一个外地人,周围的人准会百般惋惜“侬家的姑娘又不是在上海 嫁不掉,何苦来要嫁个外地佬?”相反,要是谁家的女孩交上了一个外籍男朋友, 或是嫁了一个洋丈夫,则是一家人的骄傲。在外滩和南京路步行街,碰上一个年 纪轻轻的上海女郎挽了一个可为父辈的洋人逛街,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上海生态环境的某些方面,也是令人不敢恭维的。在上海居住了4个多月, 我就从来没有一次见过像我们云南山区那样明朗的天空,也从来没见过一轮像我 们云南山区那么明媚的月亮,更没有见过如我们云南山区那样清凉洁净的水域。 几个月来,我遍寻了苏州河、黄浦江、长江等上海的大小水域,也找不到一处洁 净的天然浴场,而上海的夏天又实在是热得要命。为此我只好壮着胆子,在上海 近郊的张家浜和远郊的长江口各游了一次泳,结果是每次都在头发胡子上裹上了 一层黄黑色的泥浆。孩子听说后,专门陪我到东湖宾馆游泳池去游一次泳,每人 的门票竟然花去了98元!其实这里仅是一个长25米、宽15米的一个小水池而已, 转身都困难,比起在我们云南的河流、湖泊里游泳的自由自在,真是不可同日而 言!   但不管怎么说,“大上海”毕竟是“大上海”,它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且 不说那外滩夜色的瑰丽迷人,世纪大道的宽阔壮观,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富丽, 堪为全国城市建设的典范;单单是量力消费和服务机制的全面启动等方面,就足 以让我们奉为楷模。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