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福建抢购风反思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盲从 本报记者 陈强 2003年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谣言不并可怕,可怕的是众人盲目相信并传播谣言;病毒并不可怕,可怕 的是人为的病毒。”这是福建抢购风后当地媒体的反思。   受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传言的影响,福建等地一些人这几天像中了邪似地乱抢 购———先是抢购醋和板蓝根,在媒体澄清和官方采取限价措施之后,又转而抢 购碘盐和大米。这场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 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体性的盲目跟风。   这几年,国内商品丰富,排队买东西的场面已很少见,抢购风更是难刮。印 象中最近的一次抢购风潮发生在1988年,当时担心人民币贬值,人们纷纷把需要 和不需要的商品统统搬回家,结果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仓库。尽管背景不同,诱发 的原因也不同,但细心的人们发现,由于国人的某种劣根性,这次由谣言引发的 抢购风与15年前的那次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   其一,对道听途说的消息未加证实,就盲目行动。经历过1988年抢购风的福 州市民张某回忆说,当时他是在澡堂里听说“家电要大提价”的消息,赶紧花了 近5000元买了台彩电。“现在想起来有点儿好笑。”张说,“但当时真不知消息 的源头在哪里。”而这回,加入抢购风的人们听到的多半是“广东那边的瘟疫, 需要用醋和板蓝根,快快准备一点吧。”“得了病很快就会死”之类来自亲朋好 友之间的传言。   其二,大家抢我也抢。参与抢购的人普遍心态是:在大家争抢时,不管有没 有用,抢来总是没错的。两天前,福州一位女士在沃尔玛商场看到有很多人排队 便加入进去,然后问前面的人,“大家这是在买什么啊?”   其三,不怕太多,就怕没有。15年前,福州有人一口气买了200多斤盐,结果 用了一年,剩下的存盐全部扔掉。   前两天,一些市民在超市里买醋不是以瓶为单位,而是以箱为单位,似乎个 个都成了杂货铺老板。   其四,质次价高不计较。15年前不少人连次品都抱回家,就怕有钱买不到东 西。这次在食用醋的抢购风中,兑了水的散装醋,工业冰醋酸冒充的食用醋,在 市场也大行其道。消费者平日里挑肥拣瘦,可那阵子只要是“醋”,管它质量高 低,统统抢回家。   其五,结局哭笑不得。不管是15年前还是今天,抢购风过后,给人们留下的 多半是苦头。福州的一位下岗老职工参与了此次抢购的全过程,现在正面对着抢 购来的一大堆醋、板蓝根、盐和米发愁。个别想乘机发醋财的商家,以高价购进 并囤积了数百箱醋,想以更高的价格抛出,没想到现在却积压在手中卖不出去, 亏本是免不了了。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学专家林实对此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从众”是一种比 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就是平常所说的“人云亦云”、“随大流”,大 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而从众心 理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如果一个人的受暗示性强,自我非常虚弱、幼 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以人们抢购板蓝根 为例,其实板蓝根的抗病毒性效果不一定比其他可替代的药好,但由于人们都去 抢购板蓝根,所有的人对它都情有独钟,这正是从众心理的反映。人云亦云的从 众心理表明人们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来自各方的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景怀斌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心理学角度 讲,市民抢购食盐的风波是一种从众心理。个体在群体中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在非典型肺炎事件这样的背景下,市民的心态可能处于一种惊觉的状态,从抢购 白醋、板蓝根到抢购食盐,正说明此时市民心理处于比较脆弱的时期。而商家则 很可能利用了这种背景激发这种心理状态,把最初的少数个人行为,发展成为群 体行为。由于没有权威的信息,从众心理对市民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盲目抢购风 波。他建议,社会应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个人也应该用符合形势的理性思维来支 配自己。 (XYS20030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