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民办高校招生无序激战 □本报驻京记者 邓 科 方三文 □李 晶 南方周末2001-09-06   编者按:又是开学的日子。成千上万高考的幸运儿们带着胜利的微笑和 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走进“正规”的大学校门。而对于众多落榜者来说, 除了寒窗苦读来年再考以外,也有相当一批人选择了民办高校,选择在那里 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以其“登记入学、宽进严出、自主择业”的特点,民办高校曾被人视为 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然而,从第一所民办大学诞生起二十多年 过去了,人们始终以一种狐疑的目光打量着它们。而民办高校自身所存在的 诸多问题,诸如弄虚作假欺骗学生等,更是进一步破坏了它在普通人心中的 形象。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民办高校到底存在哪 些问题?它的明天在哪里?读民办高校的学生到底有没有希望?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入到这个令普通人陌生的领域 。我们发现,尽管存在着众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令人触目惊心,但是,随 着政策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民办高校领域正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而 民办高校学生们忍受挫折和歧视的能力,对梦想的执着和坚定,也令人顿生 敬意。   毕竟,“精英”式的高等教育模式最终会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竟,每 个人都有通过受教育实现心中的梦想的权利。而这,正是民办高校存在的价 值之所在。 老生拉新生一个600元   “到北京去读书吧,那里有发展。”于锋热切地对今年高考落榜的潘平 说。   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读书一年之后,于锋回到老家,对同乡潘平作了这 样的鼓动。这样的话他还说给了他所认识的其他落榜生。   “这是学校要我们这样做的,”于锋说,“老师让我们回老家动员亲戚 朋友到我们学校上学,说每找来一个新生就可获得600元的劳务费。”   于锋把它当作暑期的勤工俭学。他想,做成了有点收益,做不成也没什 么损失。但对于于锋的学校来说就没这么轻松了————因为招生的多少直 接关系着一所民办大学的生死存亡。   早在四、五月份,于锋的学校就开始了招生工作。“五一”长假,学校 动员老师和学生回老家“宣传游说”,到了七月份,学校进入“全民动员” 的状态,“一切以招生为重”成为校领导的口头禅。   这场生源争夺战在七、八月份达到了白热化。   在北京火车站和北京西站,不少学校派出更多人马做接站工作。一位工 作人员说,去年有不少学生报了他们学校的名,但到了火车站后被别的学校 半路“劫”去了,今年不得不加强。记者在北京火车站看到,有一所学校居 然请了一批穿“经警”服装的人来接站。   最后到底能招多少人,各个学校都没有底。一位负责招生的副院长说, 他每天凌晨四五点钟睡觉,早上七点多就得起来,“学校下一年日子过得怎 么样,就靠这几天招生工作的好坏了”。 “幸福时光”已经远去   比较而言,几年以前真是民办大学的“幸福时光”。北京培黎职业大学 常务副校长许根琬说,1998年是日子最好过的,高中毕业生增多,高校 又没扩招,民办大学根本不用什么宣传,在屋里坐着等学生上门就行了。   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民办大学的生源急剧减少。另外,这两年一大批 公办院校办起了培训班,进行计划外招生,挤占了民办大学的空间。面对着 有限的生源,民办学校的招生大战也就在所难免。   这场“大战”的爆发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民办大学发展到这 个阶段,一批有市场意识的学校浮出水面。而资本的进入、新生代民办大学 的出现,必然要求最快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争夺生源,这也带动和迫使其 他民办大学加入竞争的行列,无疑加剧了招生大战的激烈程度。 无序的竞争   到目前为止,这种招生方式的规范还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一位民办大 学的副院长承认,当前的招生大战是“无序的、不规范的”。   记者在北京火车站前的咨询点曾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招生人员向学生家 长介绍自己的学校在东方大学城,家长问东方大学城在什么地方,招生人员 说在廊坊,家长有点诧异,说那儿是河北省,离北京太远了,招生人员非常 肯定地说:不远,廊坊紧挨着北京,开车的话半个小时就到这儿了。     其实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即使自己开车,从廓坊到北京站也不可能半 个小时就到,何况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坐公共汽车或火车。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揭谎月”的活动中揭露了4则虚假广告, 其中就有北京前进大学(民办)在招生简章中,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   日前暴露出来的陕西安康经贸管理学院作假一事更让人震惊。该学院在 宣传材料上居然伪造了《安康日报》头版和人民日报社文件。在假的《安康 日报》头版版面上,头条是题为《耿耿丹心育栋梁 潇潇春雨润桃李—— 安康经贸管理专修学院巡礼》的一篇配图消息,报眼位置是篇题为《安康 经贸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消息,另外还有篇介绍学院成功经验的署名文章 。宣传材料还伪造了一份“人民日报社人才交流理事会”红头文件,该文件 称理事会将为学院学生提供存档、就业、出国等方面的服务。   北京一位记者调查后发现,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都是兼职的,许 多教师都同时在几所民办高校任教,于是出现了一些学校授意教师到其他学 校拉学生的情况。学校公开承诺,不仅给拉来学生多的教师回扣,还可以低 职高聘,也就是说,如果一位讲师在招生工作中表现突出,下学期便可以享 受到副教授的任职待遇。   据一位教师讲,他所在的学校就有一位教师向校领导保证,下学期开学 ,他可以从另一所民办学校带来上百名学生,其混乱状况可见一斑。还有一 些兼职较多的教师,准备从甲校把学生拉到乙校,从乙校把学生拉到丙校, 再从丙校把学生拉到甲校,从中赚取回扣。   有的民办高校还派出“招生间谍”,到其他学校探听招生情况和招生经 验甚至实施“破坏”。        一所学校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防特反奸特别小组”,他们介绍,去年 招生期间,他们共查出外校来的探子100多拨。有的不惜交四五千块钱学 费,然后混到学生宿舍里做“策反“工作。对新生说这个学校不好,应该换 所学校。还有的甚至说这里风水不好,让人口干舌燥,要赶快避开。这是典 型的“恶性竞争”。 竞争出强者?   目前招生大战中的无序性是规范缺失的结果,在这方面主管部门有义不 容辞的责任。人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一年一年地上演,不希望看到一个 又一个学生被误导、耽搁。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少问题的出现其实有更复杂的原因,往往与民办 大学地位和困境相关。比如很多学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把校名中的“研修”、 “专修”等词去掉,这当然不符合规范,但这跟长期以来政策歧视、观念歧 视在民办学校心中造成的阴影有关。   一位教育学者指出,民办大学招生大战中的问题虽然较多,但不能因此 而将其全盘否定。事实上,当我们看到一些学生考上了公办大学却弃之不读 ,跑到民办学校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时,当我们看到哈佛大学、早稻田大学 的崛起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时,就应该明白民办教育对于我们的意义。   其实透过激烈的招生大战,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让人振奋的变化。比 如竞争促进质量的提高,一些学校开学时派专车把外地的学生接到北京,使 学生免受旅途之苦。还有在北京的民办大学中,吉利大学的硬件占有明显的 优势,成为吸引生源的一大砝码后,另外一所学校说:我在两年之内要超过 吉利。他们坦言,如果没有这个对手,也许就不会有如此大的想法。   意义最为深远的是另一种变化,即在这两年的招生大战中,两极分化越 来越明显,也就是说,越好的学校招的学生越多,越差的学校越招不到学生 。这样的后果就是优胜劣汰,就很可能通过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锤炼诞生出 “中国的哈佛”。   这可能是这场大战最有价值的地方。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