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评】 谚云,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刘海洋事件之所以轰动一时,就是因 为那是一起罕见的事件。然而却总有弱智的文人要从一起特异得不能再特异的个 案中归纳出普遍性的原理,就像要从人咬狗的新闻中归纳出人性似的。在这些弱 智的合唱中,最弱智的是这位《中国青年报》的士衣,他居然能够从这一事件中 发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看到了科学的恶果,联想到了不知所云的“诸如生物 基因与遗传科学问题等等”,大发反科学的谬论。于是一个对科学问题一无所知 的弱智文人摇身一变成了指点科学大方向的导师。于是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 竟然成了“求真与科学”的典型,其心态竟成了“相当普遍”。果真如此的话, 不要说动物园里的每头动物,连街上的每个行人也都早该让“求真与科学”人士 拿来当试验品了,这位弱智的文人,就该第一个被推上实验台。不仅要救救孩子, 更要救救误人子弟的文人! (方舟子) 墨菲定律推论之一: 一旦一个人被定义为最弱智之后,那么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更弱智的人。 (筋斗云) 我一直认为“文人”是个贬义的称呼。 我的概念中,文人就是只会清谈的,崇尚诡辩的,不摆事实讲道理,百无一用的 那些人。和“知识分子”这个称呼差不多,都不是好词。所以,我只认为自己是 工程师。 (宗喀巴巴) 文科出身的人总以为科学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实际上科学和技术只是一种方法体系,科学侧重于自然规律,技术侧重于应用。 哪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会崇拜科学或者技术本身如同文人崇拜主义或者宗教一样? 科学并不涉及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这些都是人们共同的,跟是否从事科学 或者技术还是人文无关。而这些范畴的研究则是社会学的事。 国内文科生不知道有没有正儿八经的社会学训练。如果有的话怎么会道德治国、 宗教治国这些破烂货如此时髦呢?如果经过正经的训练,也不会有这么多谬论, 起码不会将名人的话当作立论的证据或者前提。至少,在没有“人文关怀”的科 学和技术领域,大科学家的话不会被当作宝贝或者公理、定理。 如果这位自认为有“人文关怀”的人所说的话逻辑成立,那么顾城这样的人又证 明什么跟“人文”的对立呢?那些“行为艺术家”让人恶心的“杰作”又表明了 什么样的“关怀”呢? (黄叶) 再看看国内的哲学研究,满口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更有的哲学教授说理工学 生是文明的野蛮人云云。 (haidso) 在求真与科学的动机下 士衣 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10日   在清华学子刘海洋用强酸伤熊事件的背后,蕴涵着发人深省的问题。对包括 动物在内的自然万物的抚爱亲和,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 动物园始建于清末,那时名叫“万生园”,也是取人与动物皆为“万生”之意, 其实这一名称比搬用现代动物科学的“动物园”三字更富有人情味道,更具有中 国传统的人文蕴涵,因为后者往往将人与自然视为对立关系而非亲和关系,而中 国古代哲人则将人的价值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去追求,这种思想在今天尤 具意义。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在人 的现代化过程中,最难平衡的是人格建设中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学子伤熊事 件的深层原因,据当事者所言,是为了印证熊的嗅觉是否灵敏,而在求真与科学 的动机下,人文与伦理的意蕴被消解了。其实,在当今高唱“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经济代表未来的年代,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态。它说明许多人对现代化过 程中人的价值认定出现了根本的偏差,人类文明史上两大根本问题,即科学与人 文的冲突在今天日趋激烈,过度迷信科技而忽略人文的倾向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从伤熊事件发生后媒体对于刘海洋人生经历的披露来看,刘海洋从小在母亲 的督促下,他将童年的全部兴趣爱好交给了数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缺少文艺与 人文教育,人格成长出现偏失,这种俗称“一根筋”的人格追求,使他虽然取得 了人生的外在成就,考上了世人羡慕的清华大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被保研,然而 在人文世界里他却是一个地道的失败者。他将知识与科学的求真看做大于一切, 不顾社会伦理的约束,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来,造成严重的后果。更令人诧 异的是,案件发生后,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负的伦理与法律责任,在拘 留所里竟然还对警察说,我什么时候能出去啊,还等着要写毕业论文呢。在他心 目中,专业知识是高于一切的,其他都微不足道。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不过,人 们在痛责刘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反省一下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近一两年来, “哈佛女孩”、“剑桥神童”成为社会的偶像与宠儿,这一类自吹自擂的读物风 靡中国的家长们之间。再深思一下,这些社会宠儿所显示的价值观,无非是想证 明知识与学历可以给人带来世俗的荣誉与功利,顺便也满足一下大人们的虚荣心, 而不是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模式得到认同的。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对知 识与分数的追求,消泯了对学生的人文与伦理教育,人格的畸变几乎可以说是我 们今天这个时代难以治愈的顽症,各种各样“成功”男孩女孩畅销书的不胫而走 便是证明。整个社会沉溺于这种狂热氛围之中而难以自拔,无形中对下一代的身 心健康造成畸变,就这一点来说,刘海洋伤熊事件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人们在 义愤填膺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反躬自问一下,重新回到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呼吁的 “救救孩子”的语境中?切实给孩子们营造出健康理想的成长环境。   再往深里来说,科学与人文的互补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必要条件,“一阴一 阳之谓道”,两者的偏失必然会造成人类文明的误区,使人类出现灾变。如果说 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治国对于科学与民主造成伤害,那么上个世纪初以来,西 方科技在造福中国的同时,也使许多人沉迷于科技而忽视人文建设,鲁迅等人为 此早就提出“立人为本”的思想,看到了科技与物质的过度膨胀会使人性发展迷 失方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技与生产相结合,使人类的物质文明突飞猛进,但 它的负面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洞晓。   在今天,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与伦理问题纠结在一起,诸如生物基因与遗传科 学问题等等。离开了人文与伦理的指导与关怀,科学成果非但不会造福人类,反 而会对人类自身与自然万物造成祸害。这位清华学子的过分沉迷科学实验而罔顾 伦理的倾向令人震惊。人们不禁会想,如果依照这位清华学子的思路,一旦哪天 他成为科学家,又掌握权力,具备相应的条件时,那么恐怕不仅是动物,就连无 辜的人们也会成为他的“试验”对象!而理由是多么冠冕堂皇:仅仅是为了“证 明”一项科学成果。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医生越是倾向于将患者仅仅视为生理的 人而不是伦理的人,这种职业就越是危险。在科技与知识成为今天人类社会发展 动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人文精神的建设,使人的现代化成为未来人类发展的 基础。清华学子的伤熊事件也反证了如果我们的大学仅仅是“工程师的摇篮”, 科技发明的工具,抛弃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那么培养出来的 人才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恐怕不言自明。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