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网上采访碧声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100871) 时间:2001年2月20-24日(北京),两次,3月20日定稿 地点:北京。方式:EMAIL (C)刘华杰,碧声,2001 1.问:中国科技大学是何时开设科学传播或者科技报导专业的?算文科 还是理科?你在校时间是何时?当年同班学生现在主要去向如何?(改 行的多不多) 答:我1990年上大学,在少年班上了三年之后,1993年才正式分流到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这个系的名字老换,从前叫科技情报系, 现在不知道叫什么了)。当时科大并没有科学传播专业(现在学校新 设了人文学院,新开了许多有关专业,或许其中有科学传播一项吧, 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我的专业名为“科技信息”,说白了是图书 情报专业的科技兼IT时代版,比普通的图书情报专业多了一些数理基 础课和计算机课。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科技编辑专业。事实上两个专业 的课都要上,最后毕业时由学生自行决定在证书上写主修哪个专业。 我拿到的是理学士文凭,应该算理科吧。当时我们学校已经不管毕业 分配,一切全凭自己,所以同学们去哪儿的都有,包括媒体、研究机 构、政府机构、企业等,而且也不一定从事与编辑出版相关的工作, 改行搞经济管理或计算机的也不少,而且在机构待着的同学现在已有 不少跳槽或出国了。 2.问:在科大时你们主要学过哪些基础课与专业课,当时学生对课程 的评价如何?从现在你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看,当初哪些课程对你最有 影响? 答:我在少年班期间上的基础课比较多。五花八门的数学和物理,学 得比后来系里的同学要多一些。系里的专业课,偏文的就比较多了, 譬如情报检索(图书情报经典课程,相当古老时代的技巧,现在我基 本上用不着了,所以早忘光光)、编辑基础知识、逻辑学、科学史、 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一些入门课。这些课对 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吃白菜一样简单,至少考试是容易对付的,学到 了些什么那是另一回事。:P 其它的计算机课什么的也不难,总的来 说大家还是比较轻松的。就现在的工作来看,没有什么课程对我有特 别的影响。如果要说有用,数理基础课应该比较有用吧,虽然没有什 么直接应用,但这种课程中培养出的思维方式,是我最终能突破普通 记者的格局与思路的决定性因素。当年所谓的专业课,只能算是开阔 视野,效果一般,自己多读些书也能补起来。 3.问:你认为什么是科学传播?与科技报道有何区别? 答:我想“报道”的新闻职业味道比较浓,范围不如“传播”来得 广。传播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科技新闻报道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它 如科普文章和书籍的策划、写作、编辑和出版,组织相关活动,建 设网站,等等。再广义一点的话,老师的传道授业也算。 4.问:作为科大的一个毕业生对在校同专业的学生,你会给出什么样 的建议(比如该注意什么)? 答:不要拘泥于分数上的评价,我当年在这方面就有所失误,这种中 学时代沿袭下来的学习模式易让人的思想产生惰性。也不要太热衷于 掌握实用技能,不管将来是不是从事科学传播这一行,基础知识、科 学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训练, 适当有一点就可以了。毕竟中国的国情如此,错过这几年打基础的时 间,以后再想回炉便很困难。科大在人文方面并不强,要看到老师及 课程的弱点,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在理科教育方面的强势。还有一个颇 有私心的建议,希望本校本专业的同学,愿意投身新闻者,能够立志 占领国内主要媒体科技报道的核心地位,将现在的许多不合格的编辑 记者们取而代之。 5.问:工作中遇到的哪些问题是当初学习时根本没有考虑到的?如果 你是学校的领导会建议开设怎样的一组课程?学习科学哲学、科学史 和科学社会学理论对于从事科技报道是否有用? 答:我在念书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要做科技报道这一行,只是隐隐约 约觉得当个记者比较酷。工作之后先做了两年多的经济信息报道,后 来才转而搞科技。开始也就是混混沌沌地当编辑,对稿子作些技术处 理,没什么想法。空余时间爱看童话和科幻,对种种神秘事件感兴趣。 放在两年之前我有这样大的报道权力,我可能比XX之流更无知更可恶, 属于被刘老师瞧不起那一类记者。:-)  后来同宿舍的女孩子开始练一种叫发愣功的东东。我觉得人若定要上 宗教的当,佛祖或耶大人还像样些,被这么个东西骗了去实在太低级 了。这女孩是北邮的高材生,我认为她上这种当是不正常的,而我在 某一刹那几乎与她上相同的当也是不正常的。由此我开始反省,厌腻 那些神秘事件传闻,并且关心一些日常报道之外的事情,那些很荒谬 却在中国不断发生的事。——中国伪科学之繁荣程度,和自己思想上 走过的弯路,大概是当初学习时最没有预料到过的事吧。 如果我是领导,对学习科学传播的学生,科学哲学、科学史等课肯定 都是要开的,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欠缺。不过,要紧的并不在于开 不开这些课,而在于谁教、怎么教,背书式的考试方式不会有太大益 处。譬如我当年学过的科学史就没什么意思。去听过学校科学史研究 室的论文讨论会,也没什么意思,我不以为科学史等于考据。特别地, 数理等基础课还要加强,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如果现在有机 会我就愿跟生物系本科生上一年课)。我始终认为,人若不在这类难 啃的学科里跌撞一通,偏偏文科又学得格外的好,则特别容易变成高 明而糊涂、雷打不动的辩手。让一个人被相对论折磨一个学期,他将 来就不敢轻易支持推翻相对论的新理论(有感于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 所举办的某次活动而作此评论);让他被进化论折磨一学期,他就不 敢对进化论的所谓N大破绽津津乐道。从事科学传播的人,是不能靠 读科普书来打基础的。又,或许还应该有一门课叫做“中国伪科学及 科学传播现状”。现实是促使人成熟的最快途径。 6.问:新华社国内部和国际部大约有多少科技新闻记者?他们所受的 训练如何?(即读大专、大学、研究生时的专业) 答:国内部的情况不太清楚,经常出稿的好像只有一位,名叫XX, 我对他不太了解。国际部有一个专门的科技新闻编辑室,国内约有10 个编辑,国外有7个专职记者(美国2个,英、俄、德、法、日各1个), 驻外的任务基本上在这一批人里轮换。除老同志外,年轻人的教育程 度都是本科毕业。其中除来自科大的5人之外,绝大部分是学外语出身。 7.问:科技新闻报道是非常困难的工作,由于涉及的知识甚多,工作 中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做一假设,如果你的某个报道在事后发现是 错误的或者有某种误导性,不谈体制限制,你个人希望如何做来弥补? 答:如果我想怎样就可以怎样的话,当然是尽快发出更正或补充的稿 子。不过在新华社并不能如此。来得及的话,或许发一条改稿;来不 及的话,也就蒙混过去了。 8.问:在国外,采访科学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一般都要预约吗?如 今网络十分发达,网上采访的时候多不多? 答:如果是见面的采访,一般都要预约。我通常是在网上查到联系地 址,打电话或发传真表达想采访的意愿,跟对方约定时间。网上采访 的时候不算太多,因为科学家们不一定会立即回信,会耽误事。还是 打电话比较可靠。不太急的事情才会完全靠EMAIL联系。 9.问:新华社国际部的稿件由你们驻外记者写好后,操作程序是怎样 的?是先传到社里,由编辑统一加工吗?编辑过程中经常反馈吗? 答:是先传到总社,由编辑部加工。普通编辑改第一遍,编辑室改稿 人改第二遍,国际部发稿人定稿。如果是重要的稿子,还要请示总编 室。反馈多不多,要看分社与总社通讯是否方便,也要看记者本人与 负责编稿的编辑交情如何,如果比较熟,通常就会商议得多一些。 10问:你们新华社驻外记者中,科技记者占所有记者的比例大约是多 少?在伦敦分社一共有多少记者和其他后勤工作人员(也许没有)? 答:驻外记者总共起码有300人以上,其中科技记者只有这7个。伦敦 分社现在有6名记者。 11问:就你的经验,新华社驻外科技记者与中国其他驻外科技记者之 间联系多不多?(如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 答:中央电视台在伦敦没有专职科技记者。目前我在这边的真正本专 业同行只有科技日报的一位。 12问:通常你是怎样发现、选择欲报道的科技新闻主题的?有关方面 提供的线索(来自国内和国外)、社里指定的选题、电视、科学杂志、 因特网、朋友推荐、个人长期兴趣等,是否都有?哪方面多些?此外 还有哪些? 答:主要是看本地报纸电视、在网上读BBC,Reuters的电讯;还有学 术杂志(主要是Nature和Lancet)、科普杂志(New Scientist)。 社里有时也指定选题,但不多。还有一些前任记者们建立起来的联系, 比方说一些学术机构、环保组织之类的,有事会发传真或MAIL过来通 知。朋友推荐、个人兴趣只占一小部分,不过其中用心经营的重要稿 件比较多。 13问:听说你总是超额而出色地完成任务。每月平均发稿多少才算完 成社里的工作量? 答:哈,这是听谁说的?我有个不成文的定额是每月40条,几乎从来 就没完成过,一般在30条左右晃荡。但我的稿子质量相对还好,又很 少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些没意思的东西。另外,在《环球》杂志写些东 西。   14问:最后问一个极俗的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你文笔很好,能否 写本描写英国普通人生活和一般社会现象的“英国风情”之类的图书? 答:驻外记者写书几乎成了一种“现象”,我觉得有点没意思,除非 真的特别有感触、能写出与人不同的东西来。但只待两年是不容易有 深入了解的,因此目前并没有写书计划。如果有可能,译一两本书倒 是可以的。有些好的科普书被译差了,实在是令人遗憾。 今后的打算,还没有想得太清楚。一方面觉得应该把这份工作做下去, 但另一面又担心,现实中有太多困难,到底自己这样坚持下去,做着 一份并不擅长的工作(除了志趣相投的人,我并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而更喜欢跟机器、书本打交道,没事我宁可到博物馆看骨头也不喜欢 看活人),有多大意义,是不是索性换份工作,或者走大多数同学的 老路?:-)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