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博士论文”与“文抄公” ——一种值得注意的非学术现象 杨玉圣 在学界内外,大凡对于博士论文,人们一般都景而仰之。因为大致说来,博士 论文不仅是世所公认的最高学位——博士的物化形态,而且往往凝聚着导师的 呕心沥血,同时也饱含有学子求学问学的酸甜苦辣。它代表着一种学问的境 界,也体现着一种学人的气象。一言以蔽之,按常识而论,神圣的博士论文与 丑陋的“文抄公”形象应该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现实偏偏是如此残 酷、如此具有讽刺性。 这里不妨先看两个实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几年前的一篇题为《论 美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趋向》的博士论文(后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 其中关于美国教育的论述多系抄袭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杨达洲先 生的有关文章。二是山东大学近期的一篇博士论文——《现代化战略与模式选 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其中第14—15页论述当代现代化运动的实 质、第20页对世界发展的实际进程要比马克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的论述、第 177—178页对现代化的不同制度模式的论述等,均直接抄袭自北京大学历史学 系教授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有关部分;第65—68页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现 代化思想的部分,主要是剽窃自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忠民著《中国社会发 展论》一书所附专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思想》一文。 就博士论文而言,从选题论证、收集材料,到构架、写作、修改,再到论文评 议、答辨,最后授予学位,这原本都是一丝不苟、严格训练和培养高级人才的 关键环节。然而,即便这样严肃的学术事业,如今也终于开始变得至少是愈来 愈不严肃了。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这些存在显而易见的抄袭、剽窃行为的 所谓“博士论文”,居然一再堂而皇之地“过关斩将”: 不仅在一群教授的眼皮子底下顺利通过评议和答辩、光明正大地获得博士学 位,而且还由正经的出版社当作正经的所谓“学术著作”而“隆重推出”。这 一幕幕十足的滑稽剧中难道不无几分“悲壮”的意味?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特别 引以为警惕的非学术现象吗? 现在的出版社,生杀予夺,当然有出书的自主权,但总不应该推出抄袭剽窃之 作罢?再就有关的大学或研究生院来讲,博士帽子总不至于泛滥到非要戴到某 些假冒伪劣之作的头上不可的地步罢?还有,人们也不能不纳闷,某些“博 导”是如何脚踏实地地“传道、授业、解惑”的呢?当然,更叫人不解的是, 某些博士候选人又为何非要把“文抄公”的帽子也要戴到自己的头上不可呢? 此外,看来我们还不能不省察这样一个本不应成为其为问题的关键问题,即究 竟应如何切实改进和加强各省(市)学位委员会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宏观调控 机制? 应该说,问题的机关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比如,整个社会氛围对学术的他杀 性冷淡与短见,弥漫于学界的自杀性轻浮与无序,加上学人良心的泯灭、学术 的失范,等等。说白了,以往人们津津乐道的“净土”或者“世外桃园”,长 此以往,在学术界将很可能是“俱往矣”了。无论情愿与否,事实上,我们起 码已经在开始品尝这些非学术的苦果加恶果了。 若干年前,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各大学曾对业已授予硕士、博士学 位的论文进行过普查或抽查,但这些普查或抽查当时主要是着眼于政治上是否 有“自由化”或者“精神污染”,这固然不能说没有必要,也不能说没有意 义。不过,除此之外,或许更为紧要的还是应当首先考察其学术水准本身(因 为不是普通的著述而是学位论文),特别是有必要严肃认真地清理一下目前学 位论文中业已严重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等非学术现象。否 则,任其蔓延、泛滥而不加以遏制,其危害性将绝不仅仅局限于相对狭小的学 术圈;因为与以往大不相同,如今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已远非挤在学问这一条船 上。假如那些本身即靠抄袭之类窃得博士学位者除了供事于高校、科研机构 外,还将分流到政界、商界……,其后果又将若何?难道能一厢情愿地指望此 类“文抄公”居然也能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搞严肃的学术研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我们已有的数以万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文抄公”毕竟是也毫无疑问是 极少数人。但是,这极少数人的假冒伪劣行为的极端危害性却是不可等闲视之 的。“亡羊”即应当“补牢”。不一定要等到泛滥成灾甚至不可收拾时才想起 搞治理整顿。精神文明建设本来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系统社会工程。学术本来 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学者本身是社会的良心。出自学者手笔的学术著作本来是 也应该是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可是,耳闻目睹,我们真地还有勇气自我感觉良 好、理直气壮或者自吹自擂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大历史性 成就。在已有的基础上,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如 何保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共生共进?如何 强化目前及将来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意识和改革意识?凡此等等,似乎 都应当引起有关主管部门和有关人士的充分关心与高度重视。我们赞赏《中国 高等教育》杂志评论员不久前提出的:应深化改革,使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迈上新台阶。“展望21世纪,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第二、 第三步战略目标,迎接更为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必须 培养与造就新一代跨世纪的、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层次人 才,这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