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学术腐败在复旦:职评一例   雪人   中国学人真有些可怜:为出成果呕心沥血,或真的倾心科研,或弄虚作假, 或一稿多投;为搞钱奔波,或申报“科研经费”,或求得富翁资助,或捞点外快; 为解决职称受尽磨难,或凭着老命出活,或大量生产信息垃圾,或剥削他人劳动。 不能说老实人老失机会,但不择手段者成功率高于老实人。   眼下职称与岗贴挂钩,更使职评竞争如火如荼,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的景象,好不热闹。走正道的,占多数,是“正”教授。走外门邪道的,的确也 不少。当官的用官威(官位),是“官”教授;有权的用权势,是“权”教授; 有钱的用金钱,是“钱”教授;有“关系”的用“关系”,是“关”教授;……。 还不老的,看到没有希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跑吧,一走了之,倒是痛快。 年纪大的,就不好办了。快要退休了,已经走不动了,又未曾学得“孙子兵法”, 想不出什么妙计,怎么办?一个大活人,眼泪还是有的,那就哭吧。用眼泪换来 “教授”也是值得的。这是“泪”教授。堂堂复旦学人,出此下策,虽与“可杀 不可辱”精神已丧失殆尽不无关系,但深层原因也许在于“有关部门”的胡作非 为。   复旦有一位新教授,名叫石源华,是前年底当的教授,好像不能归类于上面 的某一种。暂且称为M先生、M教授。M教授是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韩研”)主任,又是博导。似乎是“全国闻名”的韩国学专家。可是,他的教 授职称来得蹊跷,始终是复旦不少人议论的话题之一。   M先生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教师,专攻中华民国外交史, “业余搞韩国研究”。 1992-1996年任历史系副主任,1993-2001年兼任复旦 韩研副主任,2002年任该中心主任。1993年任副教授,2000年任教授,2001年在 国际问题研究院任博导。国内外还兼任许多学术职务。   M教授的教授职称来之不易,众人皆知。1993年任副教授后,他的目标就是 升任教授。   1994年以来他在历史系年年(除1999年外)申报教授职称,年年落马。    2000年是一个关键的年头。那一年复旦要成立国际问题研究院,韩研也要并 入该院。M副教授面临重大抉择,是留在历史系,还是去国际问题研究院。要是 留在历史系,他还是不能升为教授。一个小小的韩研副主任怎敢同堂堂的历史系 党总支书记相争!他决定将“业余”改为正式。关键是这样能当教授:经过上上 下下的一系列幕后操作,复旦“有关部门(?)”为解决他的职称问题,特意为 韩研下达一个名额(以前,“有关部门(?)”以韩研人员编制在历史系为由, 非常坚定地认为不能为韩研下达职称名额),并责成历史系临时组织“韩国研究 职称评定委员会”。这个机构正式名称是什么,或者它有没有正式名称,现已不 得而知,连其委员们也未必知道。不要紧的,反正它是为解决M副教授的职称而 成立的。其中没有一个人是研究韩国学或懂韩国语的,也不要紧的,“运动是微 不足道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伯恩斯坦曾说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运动就是一切”。)    他在自己的本行历史学领域一直未能解决职称,现在一改专业,就如愿以偿 了。看来,改专业还是值得的,是明智之举。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M教授成为一名从未曾讲授韩国学课程的韩国学 教授。   因为他不爱讲课吗?不是的。M先生这几年也讲过不少课程。1993-2000年, 他在历史系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10门课程,但其中没有一门是韩国学 课程,连韩中关系史、韩国史之类的课程也没有讲过。   因为没有人选课吗?也不是的。1993-2000年,他指导硕士研究生7人,协 助Z教授(此人为韩研原主任,曾任复旦副校长、文博学院院长等职,历史系博 导,他是M先生的保护伞,但他也不研究韩国学,也不讲韩国学课程)指导韩国 学方面博士生3人。这10人中,8人的论文题目是有关韩国学或中韩关系的。因此, 按理讲,M先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给他们讲点韩国学课程。他不懂韩国语,也 不讲韩国学课程,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指导了这些研究生的。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他们从Z教授和M先生那里学到了什么韩国学知识呢?   像M先生那样,在他从未讲过课的那个专业领域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并提 升为教授、博导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肯定是罕见的,或是绝无仅有。他讲的 课不算少,但偏偏没有韩国学课程,而偏偏在韩国学领域指导研究生,当教授!   这就是出现在全国名校复旦的世纪之交的大笑话。   为什么出现这种滑稽可笑的事情呢?复旦“有关部门”明明知道,为什么这 么做呢?天晓得!天是不晓得,但人是晓得的。   M教授著述等身,实在令人吃惊。   1994-2000年,其著作类成果共10本,共262万字(不包括两本韩文版专 著),年均超过37万字;1993-2000年主编、合编、参编共1041万字(不包括一 两卷本的书),其中1995-2000年主编876万字,年均146万字;论文37篇等。一 个真正的学者,能出这么多东西吗?   面对这么多的成果,没有读过的,觉得了不起,但读了之后,就不同了。有 人说他只配做资料员,或许这有失公允,但从一般规律看,如此多的数量必然严 重限制其质量,况且他也不懂韩国语;对他的主要著作(《中华民国外交史》), 曾有一位历史系副教授揭发,说有剽窃行为,将有关内容复印下来分发到历史系 各教研室。不知为何,后来不了了之。   时下有钱就能出书。无论是歌德还是莎士比亚,当他们“歌颂”金钱的威力 时都未曾想到过这一点。出韩国学方面的书是要付出版费的。但钱的事M先生不 用操心,当他就任韩研副主任时,已有一大笔钱等着他来进账。这笔钱不是他弄 来的,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弄来的。不管谁弄来的,反正有权花的是有权的他。韩 国一个基金会提供的约2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研究经费使他如鱼得水,神通广大。 有了钱,出书就易如反掌了。   平心而论,从M先生的学术成果、讲课等情况看,如果没有剽窃或其他不正 当行为,虽然他学术水平不高,外语不怎么好,但他在复旦历史系当个“正”教 授,还是可以的,因为历史系里比他差的,照样当教授。但是,他当韩国学教授, 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从未讲过韩国学课程(且不谈不懂韩国语或英语),也没 有特殊贡献,又没有特殊原因,按有关规定,他就没有资格申报韩国学教授。天 底下能有没有讲过数学课的数学教授吗?能有没有讲过物理课的物理学教授吗?   眼下为解决职称,各显神通。M先生为解决自己的职称,来点小动作,好像 情有可原。但毕竟是学术腐败。问题是“有关部门”怎么把关。对于M教授的有 关情况和“有关部门”(包括复旦历史系)的胡作非为,曾有人通过正式渠道告 到学校领导。但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未曾解释一字半句。当然,“有关部门” 是不可能解释的,因为为M先生解决职称问题的全过程是由它策划的。复旦的另 一个权威部门也不敢吭声。看来,各有难处。还是“克己复礼”得好。   不过,这么下去,学术腐败能有根除之日吗?!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