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别在孩子面前胡言乱语 碧声 不久前曾在新浪网上看到一篇《科学素质教育薄弱 百万大奖征出“科学问题少 年”》, 注明转载自中国青年报,署名记者黄博。当时嗤之以鼻,不以为意, 不料今天在中华读书报上又看到署名徐林正的《<美文>百万元全球大奖赛暴露当 代少年四大误区》,内容大致相同,但发挥得更离谱。文章大意是,《美文》杂 志社举办的百万元华人少年美文大奖赛,收到的投稿“凸现了我国当代中学生的 四大误区:对知识掌握残缺不全,对科学认知模糊不清,对自我认识缺乏自信, 剽窃抄袭防不胜防。”其中“知识”和“科学”问题尤其受到关注。 我感到奇怪的是,尽管其中两个征文题目《2050年的班会》、《假如我乘上宇宙 飞船》有点科幻味道,要求孩子们放开想象的翅膀,但这终究是文学比赛,并非 科普征文,发起单位是《美文》,不是《我们爱科学》、《科学中国人》,更不 是NATURE、SCIENCE或JBC, 在上述两文中大发谬论的也是文艺杂志编辑而非科 普专家,为何、又有何资格对来稿中的科学问题揪住不放?如果写个小说也非要 科学不可,则世上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文学了,全由科普作家包办就好,许多科幻 都须扔到一边,《美文》主编贾平凹先生的多数小说更是第一个应该烧掉。科学 素养调查需要严格设计的问卷和精心抽取的样本,刘华杰正为了2001年中国公众 科学素养调查如何算出1.4%的问题跟调查设计者纠缠不清,这些非科研也非科普 界的文艺编辑,看了几篇文学大赛的来稿,就随手把“对科学认知模糊不清” 的帽子扣到“我国当代中学生身上”,真是有够大手笔。而且,相关“科学”评 论也是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在徐林正笔下,据《美文》副主编穆涛说孩子们不科学的第一条罪状是, “反正只要到了未来,所有的宇宙飞船、人名、地名,都是外国名字,甚至直接 是英文名字”,我几乎要以为这是星爷的新新无厘头手法。最大程度地上纲上线, 外国名字也顶多说明孩子们崇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科学认识何干?还有 一条不科学的罪状是幻想未来的机器仆人,被称为“传统旧意识”、“不良思 想”。且不说这种看法如果成立的话全世界有多少机器人研究专家应该去跳楼、 多少希望靠生产家务机器人赚钱的公司应该倒闭,退一万步说,即使果然如此、 不应有使唤仆人的想法,这又与科学认识何干? 当然我必须承认,在黄博的那篇报道中,穆涛并不是把这两件事作为科学素养问 题来说的。他说“清晨、一阵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 我的机器人仆人端着牛奶进来了……”反映了孩子们“旧的等级观念”(我还是 那句话,大家别造什么机器人啦),此外“我们的孩子自主能力差,早上是被父 母从床上叫醒的”(恕我眼拙,从哪里看出来的?简直是莫须有)。外国姓名的 问题则说明孩子们受外国科幻卡通片影响太深,“所谓的想像实际就是卡通片中 所展示的未来”。而传统文化中在科学教育方面能指导孩子们的太少,提到西游 记的文章极少,“而《西游记》实际上是中国人宇宙观念最典型的范本”。我琢 磨了许久,也没闹明白穆涛说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希望孩子们在西游 记“宇宙观”的指导下进行想象?西游记里有宇宙观乎?或许是有的,诸如天界、 人界、佛界、阴间、四大部洲、几世几劫之类。然而我相信大多数人看这部小说 时不会去思考宇宙观的问题。放在几百年前,其中的“宇宙观”或许还有点代表 意义,放到“黑洞”、“大爆炸”已成为流行语汇的今天去作为孩子们的想象指 导,未免离谱吧?那种宇宙观可是真的“不科学”哟。 唯一与科学扯得上一点关系的,是孩子们幻想服用不老丹后很年轻地去参加2050 年班会,这在徐正林文里被评为“把迷信当成科学”。 在黄博文里,穆涛说 “这些东西是反科学的,是迷信的。学生们以为研制这些东西就是科学创造。许 多学生的想像缺乏科技支持,所以就变成了胡思乱想”。50年内研制出不老丹似 乎的确超过了科学界的潜力,但了解衰老机制、寻找抗衰老技术是严肃的科研课 题,近年来非常受关注,幻想不老丹只是走得远了点,搁在科幻小说里只是平常 的想法,怎么就成了反科学和迷信?我看是穆涛毫不了解科学界的动向,自己在 胡思乱想,一见到“不老丹”就想到秦始皇和道士的炼丹炉,不知道抗氧化剂和 端粒酶为何物。 还有不少其它奇怪指责。例如,徐正林文中,《美文》编辑王朝阳说,《敬畏自 然》一题的来稿中,“不少学生引用的都是康德的同一句话,似乎没有读过康德 的原文,都是转引的”。其中所说的大概是心中的道德和头顶的星空那一句,一 个中学生知道这句话就不错了,有何必要去读《实践理性批判》?(我承认我没 读过)。如果引用一句名言就要去把原文读一遍(如果这读原文是指通读全文或 全书,而非翻出那本书找到这一页这一句话看看就完的话),是否有些岂有此理? 王朝阳自己做得到吗?他还有一点意见是,来稿中引用的话以古典作品、外国作 品和鲁迅文章居多,表明中学生的阅读与当代作家脱节,“这是当代中学生出了 问题,还是当代的作家出了问题?”首先我不以为引用当代作家的话是读过当代 作品的必要条件,完全有可能他们看过许多当代作品而觉得不好、不值得引用。 其次,眼下出版事业何等繁荣,如果不同时期作品的好作品比例均等,孩子们没 必要表现出这么强的阅读倾向性。那个选择疑问句的答案何在,我想王朝阳应该 明白得很。 我的年龄比现在的中学生大半辈,在网上与一些高中和大学生有不少交流。谈论 科学、文化和历史时,经常会被他们吓一跳。对于为大人先生们所瞧不起的卡通 和游戏,他们也能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文艺评论或同人小说。十五六岁的头脑自然 还不成熟,需要更多指导,科学素养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问题,但像穆涛和 王朝阳这样捞过界的“科学”评论,只会让他们觉得编辑大人们不仅很傻而且胡 言乱语为老不尊。奉劝穆王两位及其他有志于对孩子们作科学教育的文学家或文 学崇拜家,科学问题不是随便可以置喙的,还是回去做你的文学这份很有前途的 职业吧! 2002.01.04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