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核酸之辩挑起商业道德论争 科学家媒体厂商究竟谁昧了良心 黄维 编者按:吴敬链老师一番访谈引发的股市大讨论尚未平息,关于核酸营养品真伪 的大辩论又开始上演。 这两个可以算是新世纪发端“两大论争”。虽然论争发生在经济和生物医学两个 领域,但分明反映出这根本就是道德良心之争。意见相左平常事,但因为利益太 深昧着良心颠倒黑白,科学家没了科学精神争眼说瞎话,媒体助纣为虐煽风点火, 这不能不让人警惕。 第一回 南方周末遭神秘收购 肇事原因是批评核酸 2月23日,周五。按照惯例,这天上午读者可以从全国各地的报摊报亭买到新一 期《南方周末》。可是没有。许多地方的读者发现,虽然一大早去买报,但报纸 已经买不到了。 兰州一位记者留心有人高价在一个报摊收购了3000份南方周末。他跟踪采访,发 现载着3000份报纸的车子最后进了一家经销核酸营养品的公司。数千里之外的长 沙也发生了同样的怪事,有人以3元一份的高价(原本1.5元)收买南方周末。 隔天,南方周末的母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刊登消息:第890期南方周末 在各地被神秘收购。买不到报纸的读者纷纷向报社"投诉",各地发行代理商也反 应强烈。为满足读者需要,报社决定当天在广州、上海、西安、长春、济南、海 口等印点同时加印报纸。加印的20万份《南方周末》已于昨天陆续送抵各地报摊。 这条小消息的最后,报社没有忘记加上“据悉,该期《南方周末》头版头条是: 《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第二回 怪事发生总接二连三 一个会报道大相径庭 还是23日。在南方周末刊登诺贝尔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同日,北京数十家 报纸纷纷在显要位置刊登关于前日(22日)一个核酸营养品的听证会消息。大多 数报纸都给予核酸营养品一个正面、积极甚至热情的报道。一家报纸说“核酸风 波了结”,另一家说“核酸保健品听证会得出结论”,有的干脆直截了当“最高 权威一锤定音-----核酸产品有益健康”,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报纸放声热情讴 歌“核酸是个宝 老弱离不了”。这些都是些发行量巨大、相当有影响的大报。 有另类的报纸。同一个听证会,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得出了基本相反的报道。这位 记者写道“科学家有责任向公众说明真相,劝厂家别再打着‘基因营养品‘的旗 号为核酸保健品炒作”。惜乎这个听证会恰恰就是核酸保健品厂商发起并赞助的, 请的也是一边倒的专家。这位记者艰辛地发出不同声音,显得软弱而微不足道。 实际上,一周前,同样的会议在上海也开了一个。到会的专家是同一批人。名字 不同,叫研讨会。会议目标相同,也是为了证明核酸营养品是个好东西。媒体基 本都跟进作了肯定报道。这些专家年龄都不轻了,日常科研工作又相当繁忙,飞 来飞去也真辛苦。 所幸有了互联网。把所有有关“听证会”、“研讨会”的报道调出来作分析研究, 会发现很奇怪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纂写报道的人不同,报道的标题有异,但套 路和内容竟然几乎相同。报道开篇一律匆匆得出结论:核酸之争到此结束;接着 列出与会专家名录,并论证这些专家是何等权威,没有一家报纸忘记漏登哪怕是 一位专家的名字;再通过专家之口说明核酸保健品究竟有几大好处;最后则是几 十位专家苦口婆心地呼吁:都快来服用核酸保健品,都快来爱护这个新生产业。 不同的脑袋流出同样的东西,步调惊人一致背后原因不说自明。 如果记者无知懒惰,懵懵懂懂之间被人牵着走倒也不希奇。在互联网上检索就会 看到,有些媒体、有些记者常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在为核酸营养品助威。 第三回 德育副教授育出核酸 海外有异人首起发难 核酸营养品开始于大连医科大学的一位副教授。让人惊讶同时佩服的是,这位副 教授负责德育教育。他学贯文理,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发明了核酸保健品。 1998年,这位副教授和他的核酸保健品艰难起步;直到2000年,东风来了,全世 界的科学家都干劲十足地研究基因,所有的媒体都讴歌基因,于是,这位副教授 的基因核酸产品抢在众多科学家尚在进行初步研究时横空出世。 核酸保健品火了。国内基础科学与国外尚有不小差距,现在有高科技产品提前国 外几十年投入使用,不火才怪。接着核酸保健品的三段论出世:"一切疾病都与 基因受损有关","核酸是基因的载体,是支配生命的根本物质",因此"补充核酸, 即可增强基因自主修复能力"。这也符合国情,先上船,后买票;先出生,再找 出生理由。在核酸保健品的一份宣传材料上说道:在糖尿病及并发症,肝脏疾病, 高血脂症,脑血栓后遗症等新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肢体震颤麻痹(帕金森 氏病)、关节炎,白细胞减少症,神经系统疾病,性功能减退,肝肾受损等诸多 方面,都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总之,就是“万宝灵丹”,如今常见却又难以迅速 治愈的疾病,都能治。这样,老少咸宜,可以达到最大化销售效果。 几乎和德育副教授同时,他大连医科大学的同事,一位女教授也发明了“核酸”, 她在接受采访时毫不客气地说:“这就是秦始皇叫徐福去找的不老神丹。”隔了 5000年,这位女教授终于帮秦始皇找到了梦想。 "2000年中国企业十大策划家”之中的一位为核酸保健品打造神奇。他的神来之笔, 是把38位因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珍奥"链接。他事后在书中写道: 找到这个大创意令我们兴奋不已。据说因为想到请38位诺贝尔奖科学家帮助作促 销,这位策划家高兴地差点晕过去。此后,核酸保健品狂卷全国,一时间开出上 千家销售点。 及至2001年的1月,“核酸神话”被一个海外异人戳了个小小的洞。说起这个异 人话长。他就是"新语丝电子文库"网站的主人方舟子。此人拥有美国的生物学博 士学位,现在著名的索尔克生物学研究院调控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他 好好的研究不认真地搞,偏偏爱和国内的科学工作者作对,特别喜欢神话考证工 作。去年,就是他首先发难,戳穿了国内鼓噪一时的“基因皇后”神话。 方舟子在他的在国内外青年知识分子圈子颇有影响的网站刊文称:"核酸营养是 个商业大骗局"。 1月13日,又有好事者出现。新华社驻伦敦记者王艳红,根据方提供的线索进行 采访,其电讯《国际专家称人体不需要额外补充核酸》在国内广为转发。诸多核 酸保健品牌均声称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成年人每天要补充外源核酸1至5克。而王 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部门负责人克拉斯登,克氏强调:本组织从未说过人体需要 额外补充核酸的话。 王文引述了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1999年的报告说:"核算缺乏症并不存在。 "这对核酸保健品业界的流行欧美的说法,提供了一个反证。 第四回 院士说比窦娥还冤 众专家都摇旗助阵 2000年1月5日,北京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让生命核酸造福人类"的文章,其中 一句话将李载平院士扯了进去:"(生命核酸)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受到国内外专 家的一致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 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李载平教授评价说:"这是一项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发 现。" 方舟子远在海外,不明就里,立即在网上批评李载平为"伪科学"抬轿子。可怜李 老教授终日耽于基础研究、懒问世事,却胡里糊涂背上如此骂名。老教授给报社 发去公开信,气愤却不失幽默:“事实上,我从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 场合,看过或评价过此项成果。我不知此项成果是什么,更无从有幸表态‘这是 一项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发现’。借此机会我想讲清楚,我没有看到过什么口 服核酸会延缓衰老,使人年轻的科学材料。”老教授至今仍在仍在苦苦等待答复。 接着,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负责人杨焕明院士认为"有人利用他的名义宣 传核酸食品的保健供销",于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人体不需要补 充外源核酸,直接服用核酸产品对改善健康并没有帮助。杨的一个比方很尖锐。 杨称:"所谓核酸食品在营养价值上和米粉没有太大的差别。" 有幸被核酸保健品拉来促销的国外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出面否认他们曾经不远 万里为核酸保健品作过“雷峰”。他们的书面表达集中了一个意见:没有科学证 据表明核酸营养品有效。从事核酸及基因结构功能与表达研究历40余年的中科院 刘新垣院士对记者说:"核酸保健品宣传全是骗人的,将它与基因治疗扯在一起, 瞎胡闹。"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主席赵寿元亦称:"核酸营养" 纯粹是误导消费者。""这是个天大笑话!" 奇怪的是,在核酸保健品究竟有无益处这个稍有常识就能判断的问题上。有数十 位同样是专家、教授甚至是院士作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2月份由核酸厂商赞助 的研讨会、听证会上,专家们以全盘肯定或小骂大帮忙的方式,得出和厂商一致、 现在连厂商也承认有夸大宣传嫌疑的论调。 这些专家不乏生物医药领域颇有名气的。那个爱捣蛋的方舟子以《我控诉:中国 生化界专家向公众作伪证》为名写了文章,并且附了他认为“作了伪证”的专家 名录,有15名之多。上海是国内生物学重镇,此次也成了重灾区。其中一些专家 的名字还经常出现在譬如说矿泉水、保健品甚至化妆品的各种研讨会上,他们的 研究领域相当广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新语丝网站上查到这些名字。当然, 前几天有关听证会的报道中也有。 第五回 想早了却没完没了 道德良心自摸自找 记者昨日和南方周末记者杨海鹏聊了聊。作为《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指斥中国核 酸营养品》的作者,他更关注那些收入有限的弱势群体,本来用来购买救命药品 的钱买了核酸保健品,除了心理安慰剂作用外跟吃米饭无异。而这些核酸保健品 动辄500、1000元。杨海鹏说,核酸之争背后还有黑手,在这个“局”里分割过 利益的所有人都应该摸摸良心,究竟自己是被骗者还是骗人者。 2月份的两个核酸研讨会,匆匆间想“盖棺定论”,屏气纷争跑步前进。但是, 想早了未必就能早了。 核酸之争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科学精神的论争”。往前数,有著名的 “水变油”,适逢其事的科学家、媒体不知凡几;最近的,有“第一缕阳光之 争”,受利益左右的科学家作出最荒唐的结论,几乎全国各地都是第一缕阳光照 射的地方,有人戏称“如果钱使足,科学家可以作出结论,第一缕阳光在你家阳 台上”;而纯净水之争、手机辐射之争里都有商用科学家匆忙的身影。 利益左右良心却无法左右事实。总有人做那个喊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 (2001年02月27日新闻晨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