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科学岂能做商业的婢女 刘效仁   目前,有不少产品鉴定会想通过专家的名人效应产生市场效应。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有生代表在人大会议小组讨论时呼吁:“科学家千万不能成了商业‘推销员’。”   吴院士说:“这种现象再不整治,不仅导致市场混乱,还要玷污科学的声誉。”此论可 谓深中肯綮,振聋发聩。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为了占得先机,常常在尚未证明 技术成熟时就想将产品推向市场,以便先声夺人,夺得头筹。但越是在此时,企业越显得底 气不足,越需要搬出一些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当做进入市场的“护身符”。习惯的做法是对 产品作出“鉴定”,然后打着专家学者的旗号进入市场。当然,选谁来为自己的产品“鉴 定”是有讲究的,起码的一条是能给予正面评价,要找企业“信得过”的主儿。对这样的 “专家”,甚至可以拿出事先提供的“鉴定报告”请其签字,“不得提出异议”。   重庆大学博导郑根泽委员“就遇到过一次这样的鉴定会”。鉴定会没开,鉴定报告就写 好了。郑委员当然不能在报告上签字,“但在那种场合又不能公开反对,只能私下指出其中 存在的问题”,“心里真不是滋味,专家鉴定什么时候变成了企业进军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了?”   可一些专家学者并不像郑委员那样不吃嗟来之食,不说昧心话。吃了人家的嘴软,哪怕 是自己不懂行,也不懂装懂,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地说一通好话;拿了人家的手软,即使对鉴 定报告心存怀疑,也不得不郑重其事地签上大名,成了一些虚假宣传的吹鼓手。近日沸沸扬 扬的“核酸营养”争论就是一例。该“保健品”在一段时间里就是靠着扩大宣传而赢得市场 的,其中就很注意利用科学的招牌。从报纸的披露看,其广告中开出一串科学家的名单,甚 至包括国外几个诺贝尔奖科学家。   即使《南方周末》公开发表了《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对核酸营 养品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2月22日,该产品仍在北京开了一个“听证会”。有评论者就指 出,与会专家大多是由主办者挑选的支持“核酸营养”观点的人士,其中个别专家还有“核 酸营养品”厂商的“技术顾问”背景,存在不少的反常现象。   无利不起早。那些充当企业广告明星的专家们在丧失科学尊严的同时,当然也有收获, 那便是腰袋鼓起来了。如果有谁不“懂事”,坏了大家的好事,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著名 经济学家吴敬琏前些时的遭遇,就充分说明了在科学可能成为婢女的时代,一个科学家要保 持操守,按科学规律办事,殊非易事。   虽然有人建议健全法规制度,将产品鉴定之类交由中介机构邀请该领域真正权威的专家 客观公正地进行,但任何规定都得靠人来执行,如果丧失了道德信念,那么规定也只是一纸 空文。对亵渎科学的行为,敢于说“不”是科学家最起码的操守,吴有生院士的呼吁不应成 为和者寡的“阳春白雪”。 (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23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