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我在上海交大的经历和感受 yesky 我是1993年开始一直在上海交大读书,可以说切身经历了近七八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历 程。这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变化很快,在许多令人欣喜的背后,我却忧心忡忡, 原因如下: 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象上海交大就得到了国 家和市政府12亿的资助,按理说学校可以用这笔钱做很多事,学生也应该受惠许 多,可是我们感受到的是学校大兴土木,所做的不是给行政管理部门修大楼,就 是一遍一遍地修马路,装修食堂。提到食堂,后勤部门是最令学生气愤的,还记 得去年媒体报道交大第一个实现后勤社会化,当时我们也以为后勤社会化以后, 学校的消费(尤其是饭菜)应该降下来了,但令我们失望的是,改变的只是食堂的 水泥地变成了瓷砖,学校的物价同以前没有差别。上海交大位于上海的徐家汇地 区,是上海消费很高的地段,作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学校,物价理应比周边便 宜些,但我们学校的东西比外边还要贵。象学校边上售价五元的盒饭学校要七八 元才能买到,前几年学校一个边门外开了一家饭店,抢走了食堂的不少客源,学 校索性把这个边门关掉,学生再要去那里吃饭要绕很远的路。还有就是关于食堂 磁卡的事,98年学校推行食堂磁卡,办每张卡要50元,后来学生强烈反对后才降 到30元,该磁卡系统后来经常出错,最近学校又提出更换磁卡系统。问题是当初 为什么不选择在他校试点成功并广泛采用的磁卡系统而要单独办卡。 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扩大招生,但在现阶段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 很容易变成少数利益集团不顾教学质量聚敛钱财的捷径。如交大徐汇地区2000年 学生的人数明显增多,增加的大部分是自考、夜校的学生,本来这是好事情,可 以更好的利用国家教育资源使更多人接受教育。但学校只是收取学费,却没有建 设投入,使原有的教学资源捉襟见肘,不堪重负。学生很难找到上自习的教室, 有限的教室被学校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占了;上食堂打饭要排长队花半小时时间。 为什么学校有关部门只会建办公楼却不会建教室、食堂呢?伴随着这些现象是高 校风气的恶化和教学质量的下降,我们学校里的人感觉尤其深刻,教授博导关心 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声望在社会上赚钱,招收的研究生成为他们廉价的劳动力。 有这样的教师,难怪在年轻人中间有着可怕的普遍正义感的丧失。最近上海出台 了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办法,扩大高校和导师的自主权,如果不同时有约束措 施的化,恐怕根本起不了进步作用,反而妨碍了相对的公正。 上面讲的事主要是我在上交的所见所闻,但我想其他学校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 问题,只不过据我观察上交尤为明显。依我看来,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很多都没有触及本质,高教部门一方面承受了计划经济的特权(垄断造成教育成 为一种稀缺资源),一方面利用了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只是由 于现阶段,人们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掩盖了这些问题。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