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学术腐败背后到底是什么? 李国 《工人日报》2002-6-12 轰动全国的重庆“教授抄袭教授”案,近日经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 原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国生抄袭本校另一教授的文章行为明显,判决被告陈国生 向对方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 实际上,在此案之前,就有很多关于陈国生抄袭行为的种种反映。一位专家甚至 直言不讳评价其“学风欠严肃,有抄袭之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晋升之路 却异常风顺,甚至享受到“破格”待遇。有业内人士指出,陈国生一案的真正警 醒作用在于让我们反思——  陈国生和蓝勇当时均系西南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今年初,蓝勇一纸诉 状将同事陈国生告上法庭,称被告陈国生发表于《安徽史学》1997年第一期中的 《论农业经济史研究理论的若干误区》(下简称《误区》)一文,其主要观点和 实质内容,抄袭了自己的论著和手稿。  经法院当庭比对,确认陈国生所发表的《误区》一文,与蓝勇所著《现代历史地 理学给历史学的新启示》及《传统经济史研究内容和方法思考》手稿(蓝勇单独 撰写部分)文字内容相同或相似达1800字,约占《误区》一文总字数四分之一。 其中陈国生在《误区》中提出的四个误区,有两个误区从观点到文字表述完全与 《思考》手稿相同,甚至连蓝勇在文中将“中高纬度”误作“中间南纬度”这样 的错误文字,《误区》一文也作了相同表述。 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的判决书确认,陈国生的抄袭行为是明显的,该行 为已构成对蓝勇著作权的侵害,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依法判令被告陈国生立 即停止侵权行为;在《安徽史学》上刊登向原告蓝勇赔礼道歉的声明;赔偿蓝勇 经济损失2000元;承担此案的受理费、诉讼费共1300元。  原告蓝勇对法院判决结果表示满意。而被告陈国生已于今年5月调往湖南衡阳师 院工作,对结果不服准备上诉。 抄袭之嫌挡不住破格之路  陈国生,湖南衡阳人,1995年毕业于陕西师大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 位,当年进入西南师大历史系任教。  1997年夏,陈国生提出了破格晋升教授的申请。提交给职称评委会的主要成果, 是一本名为《心理心态与历史研究》的专著。  然而就是这本书,一露面就出了纰漏。一些学者发现,书中《阮籍的人格障碍与 变态心理》一章共6700余字,却有约4700字与学者田文棠的《阮籍评传》的相应 部分宛如“孪生”,并且是整页整段雷同。有人注意到,田文棠的著作比陈国生 早出一年,但陈国生没有注明这些相同部分来自田的成果。  该书篇幅最大的一章是论述司马迁遭受宫刑以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对《史记》产生 的影响,其中《中期挫折受辱的自卑心理》是非常关键的一节。学者们认为,全 节3500多字,有1430多字与学者成顼发表于5年前的《司马迁受宫刑而愤书的心 理分析》惊人地相同,许多段落一字不差。  一开始,令人侧目的还只是该书的前言,其中有“探索性尝试”、“筚路蓝缕的 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等一系列自我评价。  但后来,这本“筚路蓝缕”的书爆出了更惊人的内幕。就在评审期间,有人反映 这本以“陕西旅游出版社”名义出版的书在“书号”上有问题。随后,历史系会 同学校展开了两次调查。  陕西旅游出版社于1998年4月出具公函:“我社未以任何方式向陈国生提供《心 理心态与历史研究》一书的出版手续,该书纯属陈国生盗用我社名义自编书号并 擅自印刷的行为……”。  一本用于申请破格教授的学术著作竟是非法出版物!面对调查,陈国生声称这是 一个“书商”用假书号欺骗了他。  为此,陈所在的历史系领导班子建议慎重对待陈国生破格晋升教授的问题。当年, 陈国生的破格请求被搁置下来。  尽管东窗事发,陈国生还是在1998年重整旗鼓,再次申请破格晋升教授。此次他 提交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明代云贵川农业地理研究》一书。该书在交由四川大学 郭声波教授作专家评审时,被评价为“学风欠严肃,有抄袭之嫌”。郭教授在评 审意见中罗列了该书“采用他人成果而不加注明”的一系列证据,指出陈国生 “距破格晋升教授还有一段距离”。  不仅如此,这本书在评审期间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历史系的一位研究生愤然向 系领导出具了一份书面声明,指出该书使用的《明代主要自然灾害分省统计表》 的真正作者是自己,而不是陈老师。据这位学生透露,他耗费数月精力查阅了大 量原始资料做成这个统计表,并由此写成一篇论文,交给了当时参与指导研究生 的陈国生老师。但陈老师在使用这个表格时不仅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反而声称是 “据笔者统计”。  与此同时,包括北大、复旦、川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十几个高校院所的学 者指责陈国生“抄袭”、“剽窃”的反映不断,一些学者甚至向西南师大书面反 映。  当时的历史系主任蓝勇抽查发现,检举涉及陈国生13篇论著,无一例外地存在程 度不同的“抄袭”、“剽窃”嫌疑。从数百字的“克隆”到数千字的“雷同”, 不仅不按规范注明来源,甚至声称是自己的“刍荛之见”。  但这一切并没有挡住陈国生的晋升之路。1998年7月,他如愿以偿,“破格”成 为教授。1999年夏,陈国生开始招收并指导硕士研究生。让法律来判明什么是正 什么是邪  “起诉陈国生,是要让法律来判明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中国知识分子就需要这 种知信求真的精神。”原告蓝勇说,“我是挥泪斩马谡”。  1995年,陈国生博士毕业进入西南师大历史系。用蓝勇的话说,陈国生是他亲自 引进的。“我几乎是顶着全系老师的压力,针对他出台了一系列优待博士的政策。 那时,他是系里惟一享受科研补贴的教师。为激励陈国生给系上的历史地理学科 建设多作贡献。我曾想尽办法帮助陈国生设计、申报课题。”蓝勇如是说。  而陈国生似乎也并没有“令他失望”,在以后的几年中,连续发表了上百篇论文, 甚至还“出版”了专著。这些成果的领域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时间从秦汉到当代, 地域从山西到湖南、四川到江浙。  在需要深厚基础积淀的历史学领域,像陈国生这样研究面如此庞杂而又在短时间 内便成果“丰硕”的人,实属罕见。“这使他成为西南师大一个头上罩着神秘光 环的人物。”所以,虽然从1996年开始,就陆续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向蓝勇反 映陈国生有“剽窃”、“抄袭”问题,他并没有对陈国生较真,只是从兄长的角 度善意提醒陈国生。  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令蓝勇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陈国生:“1995年底, 我提出与他合作写一篇针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论文,并事先拟定了共三个部分的 撰写提纲,约定由自己撰写其中的大部分,其余部分由他撰写。1996年2月,文 稿写好后寄往《中国经济史》编辑部,不久便收到编辑部决定刊用的回函及发排 版式稿。但我没有料到,很快《安徽史学》第一期上出现了陈国生单独署名的一 篇文章,该文不仅未加注明地照抄了我一篇已经发表过的论文约1800字,而且还 直接抢用了两人合写文章中由我撰写部分的主要观点。他甚至将其中因校对疏漏 而出现的常识性错误也依样画葫芦抄了过去。这使我们合写的文章被《中国经济 史》编辑部退回。这时我开始根据校外学者的检举认真抽查他的部分成果,发现 的问题令我大吃一惊。但即使在这时,我对他依然是善意提醒加登门拜访,尽管 一些国内学者一再要求我们拿出‘具体办法’。”  导致蓝勇与陈国生“翻脸”并最终诉诸法律的,是陈国生的另一个惊人之举:用 非法出版物申请破格教授。这件事促使他会同历史系领导班子提出慎重考虑陈国 生“破格”晋升教授的问题。  但陈国生最终成功“破格”晋升为教授。数月后,系主任蓝勇及历史系整个班子 均离开领导岗位,并眼睁睁看着陈国生开始招收研究生。对蓝勇而言,这是一场 失控的悲剧。 “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  针对一系列的“抄袭”、“剽窃”指控,陈国生却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 自己并非剽窃,而是对他人成果的合法继承和使用,因为国学大师梁启超有言: “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  “‘假书号’问题,我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我的确是向陕西旅游出版社付了钱的, 这可以从西南师大财务处的划款账目上看到,用的是我的科研经费。蓝勇起诉我 抄袭,但我认为没有抄袭他。因为是两人合作的成果,法律上规定两个人都可以 使用。至于那位学生说我使用了他的统计表,实际情形是我为他提供了资料 (《明史》),他不过是做了一些综合的工作。”陈说。  陈国生表示,自己是在一些场合说过梁启超“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的话。但很 多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忽略了自己设置的一个前提,那就是“主题不同、体裁 不同”。在这个前提下的“抄”就不能算抄袭。班固的《汉书》抄了《史记》,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抄《资治通鉴》,后人之所以不说他们是抄袭,就是因 为体裁和主题不同。一些人研究的是史料,而自己写的是史论,主题和体裁都不 一样,一样的只是史料。与别人的所谓雷同之处,其实就是引用史料相同。著作 权法明确规定,保护的是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也就是说保护的是构思等智力性成 果,而并非保护那些处于公有领域的历史记载,如果引用史料算抄袭的话,做历 史研究的根本就没法搞了。  针对蓝勇的起诉,陈国生认定是“恶意诉讼”。他声称:“我1995年来到西南师 大时,与蓝勇的关系很好。1996年底他当上系主任,我为他做了不少事,也帮了 不少忙。但1997年我评职称(指申请破格教授)时他卡我,为什么呢?他认为我 对他造成了威胁,因为我比他更年轻、学问更高,已经超过他了。所以他开始对 我有意见了,5年来一直揪住我不放。先是向学校纪委告状,但没有达到目的。 后来就干脆起诉我,打着反腐败的旗号,其实都是为了他个人的目的。一些人之 所以跟着起哄,全都是蓝勇挑起的。他是想借新闻媒体抬高自己,利用媒体来炒 作自己,这是他一贯的做法。” 学术腐败根源在管理层  因揭露伪科学及其危害性名震学术界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谈及“陈 国生事件”称,学术腐败本身并不稀奇,这么大一个学术界,总有一些败类。 “现在的问题是,学术腐败有理,这个不得了。‘陈国生事件’的糟糕之处在于: 他居然公开声称抄书是一种正当、有理的行为,这是极其严重的。另一个严重的 问题是长期以来没能处理,而且在剽窃行为被揭露以后,居然还能破格晋升教授、 做研究生导师,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何院士认为,当前中国学术界和高校为何连续暴露出学术作假现象?其一,当然 是社会腐败现象在学术界的蔓延。其二还在于我国高校、学术界学术评价体系的 不合理。例如,发表论文多少篇、是在哪一级杂志上发表的、出了多少专著、有 多少万字等等,这类指标体系很成问题。学术成就不是拿字数、篇数和刊物级别 可以衡量的,它应该以对学术的贡献大小来定。  马克思写《资本论》,第一版才印了两千本,还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出版社给出版 的。但现在我国就是一套“规格论”,以数量和级别取人,其原因归根结底就是 一个:管理部门太懒。不做调查研究,只想用报表来“计算”。以数量和级别来 计算,这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形式主义的管理。  这种管理也许在经济部门有一定意义,但在教育和科学领域是不可取的。在这套 体系下,出现如“一个学校必须有多少博导才能设博士点,有了博士点才能晋级 为一流大学并参与排序”等,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学校所拥有的院士数量也 成了一些大学追逐的目标。这种形式主义的指标体系和管理模式在中科院是屡遭 抵制的,但即便如此,它在中科院下属的一些所仍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  “是该修正的时候了。”中国史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博士导师葛剑雄教授认为, 从抄袭面之广、抄袭数量之多、抄袭时间之久、作假手段之大胆来讲,陈国生的 确是全国少有。“陈国生事件”的典型性在于:在全国众多学者一再指出他的抄 袭行为的情况下,他还一再抄袭做假,而且,有些事已远远超出学术道德的范畴, 触犯了法律。  一般而言,学术界发现这种抄袭剽窃行为,大多从道德、学风的角度去谴责,很 少有采用法律手段来制止的。  因为打官司是一条成本高昂的途径,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乃至经费,而这些 都是学者支付不起的。现在法院审案子,很少有当庭宣判的,视时间如生命的学 者们都拖不起。这一点,往往被完全不顾道德规范的人利用。  但做假者利用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他们还利用了现在社会的不正之风。那是一 些隐藏在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难弄到法庭上去。所以,依靠这些东西,他们 就敢大胆作假。要彻底根治学术腐败,只有从高校管理机制上着手,建立起一套 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才行。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