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可怕的误译 立彦 《中华读书报》   我有一门课,指定阅读李欧梵先生的《Shanghai Modern》。我在图书馆偶 然发现国内已有中译本《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名出版社出版,青年学者翻译,真是意外之喜——因为中译本比英文原本薄很多, 拿着读着都方便。待在中译本中艰难跋涉一番后才晓得,比英文原本薄这一物理 性质,竟几乎是这个中译本的唯一好处(而这只能归功于汉字之特性)。英文原 作经过中译者的种种曲折误译后,本来面目已难于辨认。读中译本原为偷懒,结 果是偷懒不成,倒赔了许多思量猜度。其中的某些误译,近似于黑色幽默,下面 只稍稍列举几处。   中译本35页,“上海城市生活中舞厅的流行给共和国新女性的出现其实是提 供了一个必要的背景,虽然这背景是负面的。”“共和国新女性”的说法令人生 疑。当时是民国,“共和国新女性”,怎么会提前出现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 查英文一看,原来是“public persona of women”(英文原本28页),指在公 共空间(而非私人空间)里活动的新女性。译者必定是把public一词看成 republic了。即便真的是republic,也该译成民国才是。   中译本36页,说到租界公园门口挂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之类的招牌,有 一句话说,“这些招贴的规定最终推动了民族主义者运动,并使蒋介石于1927年 控制了上海”。此类招贴固然重要,但蒋介石并不因此就能控制上海。原来英文 是,“These posted regulations finally came down when the Nationalist forces under Chiang Kai-shek assumed control of Shanghai in 1927”(英 文原本29页)。意思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1927年占领上海后,这些招牌就被 摘下来了。“Nationalist”不是民族主义者,而是国民党;forces不是运动, 而是军队。至于摘招牌(came down)一事,在中译本中却消失不见了。   中译本49页,“他来自我所说的‘五四小说中的西式主人公。”什么是 “西式主人公”?英文是Wertherian hero(英文原本41页),原来是“维特式 主人公”,不是western hero。维特式主人公是自怜而感伤的,而西式主人公该 是什么样子,实在想象不出。   中译本26页注5中的书名,《低城高城:东京从伊豆到地震》(Low City, High City:Tokyo from Edo to the Earthquake)。“从伊豆到地震”,读起 来怎么都觉得别扭,一个是地方,一个是事件,是怎么跨越的呢?据常识便知道 此Edo不会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彼伊豆。从任何一个稍大一点的英汉 字典都可查出,Edo是著名的江户时期(江户为东京的古名),这本书说的是从 江户时期到东京大地震之间的东京历史。   种种此类错误,不胜列举。亏得李欧梵先生聪明,在《中文版本序》中提前 跟读者打了声招呼:“我对自己的文章和书籍的出版,一向不闻不问,甚至连本 书的译文也来不及看,但书中内容的错误及阐释上的不足之处,应该由我负全部 责任。”如果李先生读了译文,不知会做何想。   (依据英文原版:Leo Lee,Shanghi Modern: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1930-1945.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XYS200306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