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学术风气与文化创新 苏人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23日第十版) 一段时间以来,屡屡发生的科学丑闻乃至学术腐败让人闻之心惊,从剽窃论文的 “吴黎明事件”到虚假浮夸的“基因皇后”陈晓宁,从“钱权交易”出卖学术尊严 到“掺沙注水”徇私舞弊,由此引起有责任感的人们的普遍忧虑:难道我们真的连 科学文化这片“净土”都守不住了? 学术研究本是为追求真理,容不得半点虚假,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诚实。学者本应 成为社会的良心,即使不能为社会道德标尺,至少也不该堕落到道德底线以下。然 而,事情还是十分不幸地发生了,并且愈演愈烈,成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科学 文化事业的不和谐音符。学术界抄袭、制假乃至腐败不断出现,甚至造就了批判中 国学术腐败的专门著作,以及开展学术打假的科学斗士。 浮躁的学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文化研究水平和科技竞争力。于是,尽 管我国每年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但是原创性重大成果却很少,从而导致我国自然 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3年空缺。尽管我们有不少著作等身的“学者”, 真正称得上有益于文化积累的扛鼎之作却不多见,社科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浮躁的学术风气更直接影响了我们学术人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助长了学术界急功 近利的心理。在一段时间里,一些不甘寂寞的“学者”喜好喧嚣热闹地作秀,羡慕 一蹴而就的成功,热衷抄袭模仿的捷径,不再愿意在寒窗苦读中艰苦地积累,不再 愿意在漫长的求索中寻求创新。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黎明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作为立国 之本。在我国,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经济和整个社会 的发展与科学文化的关系愈加密切,并且越来越依赖于后者的进步。曾被称为“国 家发动机”的知识界,担负着孵化先进的科学技术、酝酿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职责, 担当着为不断推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撑、催生引导市场的重大技术革新的峻 切课题,示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诚信正派的学术美德,因此知识界的治学风气 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这个领域出现的问题理当让人警醒。 蔓延在科学文化界的这股浮躁之风尽管不是主流,但却严重地污染了学术风气,败 坏了学术规范,践踏了学术尊严。如果不能及时遏制,不能从制度上、教育上给予 足够的制约和领导,任凭其泛滥,则不仅会严重侵蚀知识界的健康肌体,更会损坏 我们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努力而建造起来的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遏制我们民族的 科学创新、学术创新、理论创新的能力,阻碍文化创新的步伐。 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永 葆生机的源泉。 或许这样两则消息能让我们增添信心:一是南京大学16位中青年学者发出“以德治 学”的倡议,呼吁学术界“远离学术腐败”;二是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 正在讨论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自律准则”,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