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评“徐希平获美国家卫生研究所巨额资助” ·方舟子· 美国《科学》杂志在今年6月15日有一篇介绍2000年美国国家卫生院(NIH) 的资助情况的文章(题为Even in a Time of Plenty, Some Do Better Than Others), 正文里面只字未提徐希平,文中附有四个表格,列出了四个方面获得资助最多的前 10名或前5名。其中有一个表格徐希平名列第4,但决不是新华社记者所说的“名 列综合或单项生物医学领域第4位”: 获得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方面资助的前10名没有他,第1名是Stanley Prusiner, 1250万,第10名Michael Gimbrone,490万,都高于徐的420万。 获得临床、社会科学方面的资助的前10名也没有他,第1名Donald Morton, 1190万,第10名Carl Grunfeld,470万,也都高于徐。 获得基因组研究方面的资助的前5名(只列了5名)也没有他,第1名Eric Lander,6530万,第5名Ronald Davis,940万,都不是徐可以比的。 徐的名字出现在“获得6个以上的资助项目”的名单中。项目多并不等于钱就 多(这个名单中排第1位的只有660万),人家一个项目就盖过了他的8个项目的总 和。只有在这个特殊的名单中,他才列第4位。所以他是“获得6个以上的资助项目 的研究者中总金额排在第4位”,在中国记者笔下,竟成了“名列综合或单项生物 医学领域第4位”--他难道连简单的数字大小的比较都不会,没有看出即使在这 35名代表人物中,徐的420万也只排在倒数第7名? 但可笑的还不只这一点。这四个表格只是列了各方面的前5或前10名,总人数 加起来是35人,中国记者竟据此声称“2000年度共有35位科学家获得美国国家卫生 研究所的资助”,“徐希平是唯一的华人科学家”。他也不会做个简单的计算,如 果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每年的资助总额为200多亿,而2000年只有35位获得资助, 那么平均每人有高达5.7亿美元的资助,徐的420万又如何能排得上号?事实上,国 家卫生研究所每年都要资助几千、几万个项目。每年也都有很多华人科学家获得资 助,绝不会只有徐一个。 420万的资助的确算是很高的,在美国华人科学家也算是出类拔萃了,但是也还 没有高到全美生物医学领域第4名的地步,牛皮吹得太大,就使得喜剧成了滑稽戏。 徐希平是拿了这数百万美元的美国政府资助到中国搞基因调查的,某些做法引 起了国内专家的批评。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徐希平给中国政府有关人员写信, 指控批评他的专家泄漏国家机密。莫非美国政府竟然在资助徐希平研究中国的国家 机密? 2001.8.10. 附: 徐希平获美国家卫生研究所巨额资助 2001-08-08 光明日报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6日电 据美国《科学》杂志最近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 共卫生学院群体遗传教研室主任、华人科学家徐希平博士2000年度共获得美国国 家卫生研究所的8个资助项目,与另两位科学家并列成为获得该所资助项目最多 的科学家。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每年对医学研究领域的资助总额达到200多亿美元,在 美国政府各项支出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国防支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项目 面向全世界,由于其评比机制较为客观而享有很高声誉。在生物学界,人们往往 以能否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或获得资助项目的数量、金额的多少,作 为评价一个科学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0年度共有35位科学家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资助,其中有3位是诺 贝尔奖获得者,徐希平是唯一的华人科学家,他获得的年度资助额为420万美元, 名列综合或单项生物医学领域第4位。   今年44岁的徐希平博士生于安徽嘉山县(现明光市),1988年赴美国留学, 1996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群体遗传教研室主任。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