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方舟子发函质疑“冰臼之父”明显炒作   2009年11月20日天府早报   (记者 谭晓娟)昨(19)日,有“伪科学斗士”之称的方舟子接受早报记者 采访时,也发函“开炮”:冰臼是一种人类早已发现的自然现象,既非学科,又 非技术,“冰臼之父”明显是炒作。   方舟子信函全文   地质专业的问题我不太懂,具体不好说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冰臼之 父”,不知是什么意思。科学界被称为“XX之父”的通常是指某个学科、某项重 大技术的创建者,冰臼是一种人类早已发现的自然现象,既非学科,又非技术, 不知何人能当它的父亲。这么叫,明显是炒作了。   在有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正常渠道。如果韩 研究员认为自己是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是在进行学术争论,那么应该遵循学术规 范,提交学术论文,到学术期刊争鸣,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讨论,先争取获得 专业人员的认同。通过媒体向不具有专业辨别能力的公众推销,这是不正常的做 法。   现在国内违反学术规范、乃至学术造假的现象频频发生,其中有很多是有经 济利益在里头的,是学术腐败与经济腐败、利益集团相互勾结的结果。对那些带 着明显的经济利益的“学术成果”,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   广元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科学院两专家针锋相对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2009-11-16   日前,一篇《广元利州区文物普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文章引起中外学 者关注。文中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 馆研究员、有着“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 菖溪河东沟段发现了冰臼群,推断“这是典型的冰川遗迹留下的证据”,由此认 为,宝轮镇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昨(15)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 究所研究员张文敬却对此予以驳斥,同时撰文《米仓山拒绝假冒伪劣的“冰川遗 迹”》。   起因:广元发现冰川遗迹   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当地人称作缸塘的河谷内, 河床坚硬的砾石上布满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洞,有关地质人员初步认定为冰 川遗迹。11月7日,韩同林教授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尚平 率队到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实地考察。   从宝轮镇出发,溯菖溪河而上,在将近两公里长的河沟内的石头上,几乎都 布满了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深或浅的洞,与农村中常见的石臼颇为相像。据 韩同林介绍,冰臼的普遍特点是“口小、肚子大、底平”。冰川遗迹中,一般由 花岗岩、火山岩形成的冰臼较多,而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的冰臼则是由变质砾岩 形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韩同林和陈尚平对一块有指甲纹的石头表示存在 有“李四光环”,认为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两位专家判断, 这里冰川遗迹形成于200万年—300万年前。   利州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表示将加大对冰川遗迹的保护力度,全力打造 “地质公园”品牌,以此提升当地的知名度。   驳斥:拒绝假冒伪劣遗迹   昨日,在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已经从事40多年山地冰川研究, 并且两赴南极、一次赴北极冰川考察的张文敬教授仍在办公室里细读这篇文章。 在他的书桌旁,放了一堆有关冰川方面的书籍。张文敬从书架中拿出一本由“中 国冰川之父”施雅风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一书,他指着书中绘 制的冰川地图反问:“什么是真正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这本书以大量科学证据 已经证明,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是不存在古冰川遗迹的。”   释疑:其实只是“壶穴坑”   那么,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发现的地质景观属于什么地质地理现象呢? 张文敬说,自己曾多次在广元、旺苍、南江一线的大巴山、米仓山考察,这些地 质地理景观是由数十万年以上时间长河中,在山体的隆起过程中,流水裹挟着质 地相对较硬的石块“旋蚀”而成的“壶穴坑”,即所谓“水流石转,石旋坑成”。 “我其实也是广元人,从小就在米仓山长大,我更希望家乡能有冰川遗迹的出 现!”张文敬说,但是我们更应该尊重科学。谈到当地政府欲打造“冰川遗迹”, 张文敬提醒,目前当地的地质地理景观已经是精品中的珍品,千万不要冠以假冒 伪劣的“300万年以前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帽子,不然到时候会被人取笑,他 还借用了一句诗“我本巴山夜明珠,何必借光桐油灯”来表达他的观点。   观点碰撞   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广元到底有没有   韩同林观点:宝轮镇松林村形成有“冰臼群”,并形成于200万年—300万年 前的第四纪。   张文敬反对:目前对地球的地质历史划界理论比较公认的“第四纪”的下限 年代为240万年左右,也有300万年左右一说,但300万年以前却已为早于第四纪 的“第三纪”了,这是一般学地质地理专业的大一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韩同林观点:“李四光环”砾石存在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   张文敬反对:李四光是全人类尊敬的地质学家。事实上,“李四光环”砾石 并不是冰川的惟一特征,包括受泥石流、崩塌等其他外力影响,砾石上也会出现 “李四光环”。其所谓“李四光环”的说服力超过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这样 的标志物根本无从谈起。   韩同林观点:冰臼的普遍特点是“口小、肚子大、底平”。冰川遗迹中,一 般由花岗岩、火山岩形成的冰臼较多,而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的冰臼则由变质砾 岩形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张文敬反对:何为冰川?何为第四纪冰川?大家可以亲自去天山、喜马拉雅 山、青藏高原原味体验。在我们四川,海螺沟冰川、四姑娘山冰川、雪宝顶冰川、 打古冰川与我们比邻。即使在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现代冰川末端 海拔高达2980米,更何况韩同林先生都不曾在这些有明显冰川作用的地方去发现 所谓与古冰川作用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冰臼”。   什么是第四纪古冰川遗迹?那就是要如海螺沟冰川等冰川谷举目可及的金字 塔般“角峰”,与切菜刀酷似的“刃脊”,冰川两端布满擦痕的“磨光面”,还 有就是矗立在冰川两侧像推土机推垒而成的“侧蹟”、“终蹟”,更有小如背篓、 大如房屋的冰川漂砾,还有明显呈“U”字形谷。这些遗迹的形成,只与古气候、 古地形等有关,与韩同林先生所表述的变质砾岩、花岗岩、火山岩等岩性毫无关 系。   韩同林观点:宝轮镇冰臼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作为自然遗产则是非常珍 贵的。建议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冰臼区域制定保护规划,尽快围封发 现冰川遗迹的区域。   张文敬反对:第四纪古冰川真正遗迹在整个广元到南江的米仓山是根本不存 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米仓山的最高峰——光雾山海拔高度才2507米, “中 国冰川之父”施雅风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一书以大量科学证据 已经证明,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是不存在古冰川遗迹的。 记者李庆   写信给政府:别因“冰臼”贻笑大方   2009-11-19 天府早报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分别给广元市旅游局、利州区旅游局和宝轮镇政府发去 信件,言辞十分恳切   本报对“广元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争论的连续报道引起学术界强烈关注, 包括新浪网等门户网站纷纷予以转载,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为此成立“科学打假 队”,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敬、史前考古学研究员刘兴 诗、四川科考队队长董仁威等专家已经行动起来,表示要把“伪科学”逐个击破。 昨(18)日,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也首次回应了此次争论,表示基本赞 同四川专家学者的观点。   “冰川之父”赞同张文敬观点   中国最具权威的冰川专家,非施雅风院士莫属,他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的 开拓者之一。由于施雅风院士已经90岁高龄,为了不打扰他,记者给他女儿施建 平发出了采访要求。昨日早上,施建平给记者回函,称“我父亲最近身体不好”, 但她还是通过邮件回应了此次有关广元“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否存在的争论。施 建平转述其父亲的话说,施雅风“已经看过张文敬先生的文章,基本赞同该文的 观点”。至此,广元“第四纪冰川遗迹”争论应该有了一个结果。   打假队给政府发公开信   昨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分别给广元市旅游局、利州区旅游局和宝轮镇人 民政府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言辞恳切,先阐述了四川专家学者的观点,然后建 议当地政府对景观进行正确定位。文中称:无论旺苍汉王山附近的龙潭子,还是 贵镇的“天砚”,它们都是地质地理景观的极品珍品,千万不可冠以假冒伪劣的 “冰臼”、“300万年以前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帽子,不然会贻笑大方,糟蹋 了贵镇的自然资源……   关于宝轮镇“第四纪冰川遗迹”之说,当地政府又持怎样的观点?记者昨日 与宝轮镇政府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关于冰川遗迹景观正在前期策划。当记者把 四川专家、学者不同声音转述给该人士时,对方只是强调“‘冰臼之父’已经来 过,而且证实”。早报记者李庆 别了,冰川遗迹 2009年11月20日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大丫山(本报评论员)   广元利州区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事几乎落下帷幕了,虽然当地负责“冰川 遗迹”一事的宝轮镇政府仍抱有一丝希望,但结合本报连日报道的内容来看,这 个广元冰川遗迹实在不靠谱。在这个“冰川遗迹”的背后,其实有着当地政府非 常明显的炒作。当下盛行炒作,但凡有利可图之事之人,都可成为说事儿的靶儿。   在“冰川遗迹”一事上,显然有人渴求炒作或吹捧,而一些自称某个领域的 权威人士,恰恰有通过抛售炒作或吹捧来获取利益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就上 演“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其实,这是一出很拙劣的表演,很失败的炒作。因为任何炒作,都需要基于 一定的事实。一件东西或某种事物明明是没有的,非得说有,那其实跟“周老虎” 事件没什么区别,也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前,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或捞取政绩,可谓挖空心思,花样百出。当遇 到一种疑似资源,再加上某种吹捧,就变得飘飘然,捕风捉影炒作一番是少不了 的。殊不知,稍不留意就陷入“瞎折腾”的窘境。   上个世纪末,有人突发奇想,在湖北宜昌建个“三峡集锦”如何。这种异想 天开听来真的令人心旷神怡,但这个计划真到了实施中,除了大把大把地烧钱之 外,就只剩下一片骂声。2006年8月16日,宜昌开拆建成已10年的“三峡集锦” 景区。这个耗资4000多万元的“假三峡”,引发老百姓追问:拍个脑袋就修,修 了又拆,纳税人的钱咋就那么好花?   甚幸!一个围绕“冰川遗迹”的旅游开发区尚没有在广元利州区出现——当 地区政府目前已很慎重地面对“冰川遗迹”了,表示有关“冰川遗迹”正在 “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上报”。这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瞎折腾”,更有效 杜绝了“拍脑袋”的可能性。这,无疑达到了本报连日来报道 “广元利州发现 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事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本报责任的体现。当然,在这期间, 我们有幸获得了诸如张文敬、刘兴诗、董仁威等专家以及“伪科学斗士”方舟子 的鼎力支持,这无疑是报纸之幸,读者之幸。 (XYS20091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