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丁学良先生不受《我们》栏目欢迎   作者:王利芬   今天《我们》栏目录制《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集节目,受邀请嘉宾非 常特别,是2009年欧美同学组织的与国家中组部座谈的国际化高级人才,多半在 海外有成就的,一共四十多人回国参加这样的座谈会,我们邀请他们来我们演播 室制作一期《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节目。   由于这些嘉宾全都是在国外留学且都取得一定成就的高级人才,来演播室的 人数近三十人, 丁学良先生也在其中。一般来说,一期谈话节目根本容纳不下 三十位嘉宾的发言。为了集纳这些嘉宾每一个人智慧,我们栏目特地改变常规组 织节目的方式,决定不用观众席,将三十位嘉宾请到节目现场,用世界经济论坛 的一种较好的“工作间”(workspace)的方式来结构本期节目。   节目开始我们的现场导演将本次节目的流程进行介绍,在介绍过程中,丁学 良先生一直闭着眼睛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没等现场导演介绍完,便大声打断 说:“你这样把我们弄糊涂了,你知道吗?我们也跟CNN合作过,他们完全不像 你们这么多程序!”我们那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现场女导演被他弄得不知所措, 很是难堪。我只好将她的工作接过来,并告诉大家必要的流程,同时也告诉他, 为了录制的顺利,CNN的演播室对于嘉宾也是有要求有程序的。这算是发生在演 播室不愉快的第一幕。这一幕在我脑子中的定格是他说跟CNN合作过这个经验时 的牛气。   录制过程中,我们请网真系统连线的来自复旦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的同学发 言时,丁学良打断录制问我,为什么不请华东师大的学生?说是华东师大的学生 与教育相关。我解释说,今天我们谈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问题,不仅仅 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这应该说是第二幕了。这一幕定格在我脑子中的是他不怎么 友善的较真眼神。   接下来当谈到他们B组的方案时,上台代表B组的两位主讲老师在讲完一页后, 被我们的工作人员收走了,但丁学良先生想以这张纸为依据要做补充,这时其他 嘉宾还在发言,他向我们拿走那页纸的工作人员(还是那位现场导演)使劲挥手, 我从他的侧面看过去,发现他急着想把那页纸让工作人员拿回来,脸上的神情真 的很难看,我们那位现场导演一路小跑过来时,我从很远就能看到她神情紧张发 青的脸。当时我为我的团队成员的遭遇真的难过无比,但为了让节目顺利录下去, 我一言未发。这是第三幕,我脑子中定格的是从侧面看过去丁学良先生较凶狠的 眼神。   丁学良要回那张纸后他补充了一些他的观点,然后说低头说了一声我要走了, 就径自朝演播室外走去。我看到我们的几个工作人员一路小跑去送他。这一幕让 我们目瞪口呆!因为节目只录到一半。从《对话》开始到《经济信息联播》到 《赢在中国》再到《我们》,其间我们邀请的嘉宾上到国家总统下到百姓庶民, 没有一个是自己说完就走的。有一个是刘长春的儿子是生气别的嘉宾离开的,他 离开的理由是忍受不了别的嘉宾跟他不同的意见。而丁学良先生是说完后没说任 何理由就走。这是第四幕,这在我脑子中的定格是他旁若无人的背影(此处与朱 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大相径庭)。   丁学良先生走后,我们的节目依然继续录制着,他走后嘉宾提议如果要发言 的话,请举手,这样我们的秩序不会乱。事实上,我们演播室一直是这样的一个 规矩,这也是所有论坛的规矩,否则谁也听不清。但丁学良先生今天录制的几次 发言都是不等别人把一个句子完成他就抢着说。他的声音大,气势也大,发言时 走遍全场,别人只好停下让他说下去。事实上,他走后,演播的秩序好了许多, 并且大家在一种更加理性和建设性的轨道运行。   也许丁学良先生很忙,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但此次组织节目的人并没 有要求每一位参加,有十多位就没有来。而且参加者也告知了录制节目的时间长 度。丁学良先生大可不必在百忙中抽空来,而且是来了说完就走。他这一走其实 无声地向大家说,你们的时间没我重要,你们只配听我的观点而我可以对你们的 观点不屑一顾,这是他的背影告诉我们他的逻辑。我也不知道,其他嘉宾的水平 是否就比他低,我只知道他们都是受邀请回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两个月前,我 看到一次丁学良先生,那次是2005委员会组织以秦晓为主的几个嘉宾参加“未来 30年中国向何处去?”,他也在其中,当时的他也是这样随便打断别人,在台上 坐姿极其散漫,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的样子。   那么大家会问,丁先生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行事的,在任何地方都我行我素不 顾他人感受呢?如果是那样,我们可以说这是他的风格。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 家:不是!昨天,中组部长李源潮先生在统战部召开的关于向海外招收高层次人 才的座谈会上,我恰好坐在丁学良先生的后面,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开头有 照相,有海外代表发言,有即兴发言,有李部长的发言。我看到丁学良先生非常 规矩,既没有抢话,也没有早退,更没有激进的言辞,只是认真地听着。昨天谈 的问题跟今天相差不大,以他在今天演播室的观点,他理应会有许多激烈言辞的, 但他还真没有。看来,丁学良先生并没有什么既定的风格,还是看什么饭下什么 菜。   回想丁学良先生昨天的认真,再看看他今天让我们一个小小的工作人员难堪、 吓得脸色发青、说完就走后骄傲的背影,也就是我写的上述四幕,真的让人非常 难过,也为他可悲。难过的是,作为学贯中西还在哈佛大学拿过博士学位的一位 大学教授竟在大谈创新人才培养时不知道一个成人在公众场合所要遵守的社会基 本道德规范和基本礼仪。他不知道,一个创新的人在参加一个论坛或一个会议提 前走要跟主办方提前打个招呼。可悲的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本应最最具有人文 关怀人道色彩的特征在他身上不但很难找到,而且是惧强欺弱。我丝毫不掩蔽我 的观点:后者,是我本人深恶痛绝的!这也是我要创办《我们》栏目提高社会文 明水准的原因之一。   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有多高,其实看看我们的所谓精英们与比他们低的人打 交道时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低下的文明水准让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心理 顺成本无比之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他人身心健康!我还没来得及问一下我 们那位现场导演的感受,但我相信她今天应该不会愉快。我们看到太多的强势人 群对比他们职位低的人或者老百姓的呵斥,但我真的难以忍受一个学者的这种非 人道的品性。   其实,丁学良先生来自安徽省一个农家,从小就生活在我们所常说的弱势群 体之中,我们看到网上关于他本人的家世是这样的介绍的:“出生于皖南农家。 自幼失怙,颠沛流离,幸有慈母鞠育,饥寒之中,不敢丢弃学业,断断续续,念 至初二。”如果这个描述是真的,我相信丁先生一路的成长少不了受人呵斥,但 我们不希望如今已经是被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丁学良先生要将这种他曾受过的 不好的感受还给社会,因为丁先生应该读过无数的书,这些书中应有一些荡涤心 灵的东西。   丁先生到处讲学,其中包括大学该怎么办?大学是培养年青人的地方,我没 听过他的这方面的讲演,但我希望他把人道人文的东西加上,否则,听了他的讲 座的年青人如果像他的行事风格,做人之道,我真的心生恐惧。   这封信写完后想象着他一定很生气,但是我真的希望他不要生气,而是好好 回忆一下我说的那四幕(这四幕是否真实有几十人为证),并把自已对象化,也 就是说想想如果是别人像他这样,他自己作何感想。如果有这样的反省,我们会 看到一个不同于,或者说好于以前的丁学良先生。否则,不欢迎他的不会只是 《我们》栏目,而是丁先生出现的许多场合。 (XYS20090820)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