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看看陈亚东和干宁2位副教授如此“神奇”、“无知”、“无耻”的回复   ——对陈亚东、干宁《关于“为了评职称采取的”卑劣”手段”的投诉内容 不属实说明》的反驳   作者:杨老师   今天看到陈亚东和干宁关于我举报其“学术腐败”的回复,或称之为辩解, 觉得十分可笑,2位理工科的副教授、党支部书记对学术问题回复的如此“神奇 的”,足见其科研水平,也侧面印证了我的举报真实性。现一一回复2者的“神 奇”的辩解:   1 辩解说: 2008年至2009年陈亚东做为宁波大学访问学者,进入干宁老师 课题组从事“安培免疫传感芯片研究”,由于陈亚东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 因此主要负责“基于纳米金组合电极的HIV p24微流控安培免疫传感芯片研究” 一文中芯片制备中的材料加工和处理工作。因此陈亚东在该论文中是主要参与者, 绝不是为了评职称把别人文章套在自己头上。会议论文和正式发表论文均有陈的 名字(第二和第一位)可以说明问题。   本人回复:   (1)辩解1所说“会议论文陈亚东主要负责文中芯片制备中的材料加工和处 理工作”(辩解2说是“芯片制作”),从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篇论文的重点 是“传感芯片”,那么陈亚东起的作用应该很大,干宁只是负责测试方面,可以 说陈亚东的作用大于干宁,所以干宁应该是第二作者,干宁老师将陈亚东老师做 为“第二作者”不知是什么原因?但据此说明陈亚东是“第二作者”,实在是太 “神奇”了。   (2)再看陈亚东老师起这么大作用花费的时间。关于陈亚东何时成为2008 年至2009宁波大学访问学者的问题?具体时间我们不清楚,但是有证据:   a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时间是2008年5月31日前报浙江省教育厅厅备案。    (http://http://www.zhejiang.gov.cn/gb/zjnew/node3/node22/node166/node2 08/node353/userobject9ai79204.html).   b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公布的时间2008年12月1日。   (http://www.zjedu.gov.cn/upload/col31/20081210162655.xls)   也就是说陈亚东确定成为宁波大学访问学者最早为2008年6月份, “第十届 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论文投稿截止日期为2008年8月20日 (http://m332.meeting163.com/),考虑到论文写作和“传感芯片”测试时间(辩 解2说“且由于测试方面是干老师课题组做的”,干宁也承认测试与陈亚东无关), 陈亚东从进入实验室了,到有了一个好的“idea”,再到能够设计出“idea”设想 的性能如此高的传感芯片(成果得到了中国一级核心期刊《传感技术学报》的认可) 只用了1个半月到2个月时间,并且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增加了60的内容(辩解2说2 篇文章差别至少有60%以上),向《传感技术学报》(投稿时间为2008年9月8日)投稿, 其科研水平确实可以与宁波大学的“郑岳青”想媲美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以 “陈亚东”为第一作者通过“中国期刊网”和SCI检索,结果是2000年至2008年8 年间,陈亚东在国内核心期刊的科研论文为3篇,外文没有,几乎2年发表1篇像样 的论文,这样的科研水平能否在1个半月到2个月时间完成从想出好的“idea”到 能够设计出“idea”设想中的高性能传感芯片,我们还不能得出一个“公正”的 结论吗?   陈亚东是不是“该论文中的主要参与者”, 是不是“为了评职称把别人文 章套在自己头上”,还不能给一个结论吗!!!   2 辩解2和辩解3的问题比较重复,我一起回复   辩解2 说:至于会议论文和在传感技术学报上“作者顺序不一致”说明如下: 干宁老师2008年10月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投稿一事,是这样的: 干宁老师代表课题组提交了题为“基于纳米金组合电极的HIV p24微流控安培免 疫传感芯片研究”文章,干老师之所以将他的名字列为第一,陈亚东列第二位, 理由是:1)当时会议论文是干老师写的,且由于测试方面是干老师课题组做的, 而芯片制作主要工作是陈亚东做的,故而将陈的名字挂上。2)投稿的会议论文 写的很简单,只是一个粗框架,整体没有成型,大量数据和讨论没有放上去, (可以看出会议论文和正式发表论文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会议论文只有摘要和简 单的结论,而正式论文有非常详细的条件讨论、图表和最后测试数据,两者之间 的差别至少有60%以上)。   最后正式投稿《传感技术学报》时(2009年2月发表),陈亚东之所以作为 第一作者,基于以下几点理由:1)发表文章是陈老师整理并成文投出的。陈老 师对会议论文内容进行了整体扩充,并补充了大量的后做的数据和讨论。且除了 摘要外,文章内容和结构与先前发表的会议论文完全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别至少 有60%)。其中有很多内容是陈补充做的工作。2)陈老师当时访问学者出站时, 学校要求有一篇第一作者论文,所以根据“谁写谁是第一作者原则”和陈老师在 本论文中所起得作用将我放在第一位,不存在私下交易问题。至于今年评职称用 上这篇文章,也是陈老师在宁大工作一年的辛勤劳动结果。   辩解3:由于会议论文不是正式出版物,只是用于学术研讨,且“基于纳米 金组合电极的HIV p24微流控安培免疫传感芯片研究”一文在传感技术学报和会 议上发表内容至少有60%差别,所以我们将完善的研究成果继续投传感技术学报 应该不算是“一稿两投”。   回复:   (1)会议论文不是正式出版物?   《传感技术学报》发表的文章也屡见参考文献有引用“会议论文”的,很显 然杂志社认为“会议论文是正式出版物”。   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仪 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福建省化学会协办的“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由福州大学负责筹备,由汪尔康院士、陈洪渊院士任大会主席。该会议发表的论 文在“万方数据库”完全检索到,难道不算正式刊物?我想只有陈亚东和干宁认 为该会议论文不是正式刊物,那么他们应该郑重通知“万方数据库”将第一届到 第十届的“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因不是正式出版物应该全部删去, 看看是否行得通。   两家当事刊物均承认会议论文是正式出版物,所以辩解3提到的“由于会议 论文不是正式出版物,只是用于学术研讨”,完全看出陈亚东和干宁的辩解真是 “神奇“,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规定正式出版物。他们难道真不知道该论文集 算不算正式出版物?他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为自己的将来把该篇论文再投稿装 糊涂,真是可笑,真是“无耻”。   (2)“基于纳米金组合电极的HIV p24微流控安培免疫传感芯片研究一文在 传感技术学报和会议上发表内容”是否“至少有60%差别”,让我们来客观的分 析一下。   两篇文章题目完全相同,摘要内容完至少99%相同,结论完全相同。我想陈 亚东和干宁应该没有意见吧!一篇论文的“题目”、“摘要”和“结论”是该论 文的核心和灵魂,请陈亚东和干宁两位副教授找一篇不是一稿多投的题目和结论 完全相同,摘要99%相同,作者姓名调换科研论文!!!   再看正文《传感技术学报》和《会议论文》的前言似乎不一样,但只要是稍 微具备科学知识的人,就会明白2者就是一回事,只不过《传感技术学报》长度 增加了一些,且我想这也是陈亚东和干宁为了避免“一稿两投”的小伎俩,不信 请相关专家鉴定一下。   《传感技术学报》多了“试验部分”,这本来就是科研论文应该写出来的, 只不过《会议论文》省略了,为什么省略?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辩解吧,但是因为 2者的摘要完全相同,测试方法完全相同(辩解2说“且由于测试方面是干老师课 题组做的”,干宁也承认测试与陈亚东无关),结论也完全相同。所以2篇文章试 验部分完全相同,《会议论文》没有写,并不代表这可以作为2者的区别。   《传感技术学报》多了“结果与讨论部分”:   结果与讨论“2.1,2,3,2.5,2.6”是区别,   结果与讨论“2.2”所表达的内容摘要已经给出,既然摘要相同,这也不是 区别。   结果与讨论“2.4”该图形在《会议论文》中存在,所以不是差别。   2篇文章结论完全相同,60%的区别对两篇文章的结论居然没有产生任何影 响,真是太“神奇”了。   总结:《传感技术学报》共6页,2篇论文不同的有1页,也就是最多17%的区别, 我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别至少有60%”,真不知2个副教授是如何“绞尽脑汁” 算出的区别至少有60%差别的?如果不是我说的“会议论文论文”是“传感技术 学报论文”挖出一部分发表的话,那就是加了17%的内容,根据前面的事实,我 们发现陈亚东老师加了17%(可能)的内容让“第二作者”变成了“第一作者”,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内幕”的话,干宁可真够大方。   (3)至于“投稿的会议论文写的很简单,只是一个粗框架,整体没有成型, 大量数据和讨论没有放上去,(可以看出会议论文和正式发表论文内容存在很大 差异,会议论文只有摘要和简单的结论,而正式论文有非常详细的条件讨论、图 表和最后测试数据,两者之间的差别至少有60%以上)。”   干宁老师真厉害,写了一个粗框架成就了两篇题目、摘要、结论几乎完全一 样的高水平论文。 请陈亚东和干宁列举出两篇文章不同的“大量”的、足以导 致60%区别的数据和讨论。   3 辩解最后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因此被网上投诉个人声誉和前程将将受 到极大影响,对我们个人的压力之大您是可以理解的,故请您考虑撤下网上的投 诉,十分感谢!特此说明!   回复:   (1)关于作者的顺序上面已经回复得很清楚。   (2)陈亚东和干宁是普通教师吗?   陈亚东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2005年度宁波高校 三优三文明优秀教职工,2005年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级优秀教师,应该算“道德” 的楷模了吧!!!请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多少普通教师是“系党支部书记”? ((http://webs.nbptweb.net/yyhg/news/Show.asp?id=269) (http://webs.nbptweb.net/jpkc/hgcpdxdlfx/news/Show.asp?id=12)   干宁, 本人在“为了评职称就采取如此肮脏的手段”列举的干宁的介绍,   (http:// http://www2.nbu.edu.cn/ganning/    http://fmsce.nbu.edu.cn/teacher/UploadFiles_9546/200905/20090531095253 46.doc   http:// http://fmsce.nbu.edu.cn/teacher/UploadFiles_9546/200907/20090710103533 93.doc   现在全都看不到了,为什么看不到,干宁你怕什么,为什么要屏蔽掉自己的 介绍呢?只能证明你心中有鬼?屏蔽后,证据看不到了(虽然我有下载备份), 我就寻找新的证据,好在干宁不能把所有关于其介绍的网络全部屏蔽,根据 (http://wlkc.nbu.edu.cn/jpkc_nbu/fenxihuaxue/sbs2008.doc,本人已下载, 奉劝干宁不要再屏蔽了)介绍:干宁为副教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 院工会主席,宁波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超分子电化学及在病原基因检测中的 应用”,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天然水体中铝形态的电化学研究”,高校科 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得者,入选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   近年来获得的不少资助项目(见下),请问宁波大学有多少普通教师是“工 会主席”,有多少普通教师获得过如此多的科研项目资助。干宁老师的其他“头 衔”虽然屏蔽了,但我想最起码宁波大学的老师还是知道的吧,他是“普通教师” 吗?   干宁近年来获得的科研资助项目。   血清HIV检测用安培免疫芯片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8   主持   新型电化学肿瘤免疫诊断芯片研究   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6-2007   主持   血清HIV安培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   2006-2008   主持   一次性免分离电化学肿瘤标志物免疫芯片的研制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8   主持   气相沉积TiO2技术制备肿瘤免疫芯片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   2003-2004   主持   (3)2人终于说实话了,怕影响2者的“个人声誉和前程”,我想说的是,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然事情你们做了,还怕别人投诉吗,“个人声誉和 前程”被影响是你们“咎由自取”,难道我们对学术上的“弄虚作假”还要同情 吗,2位学术和“道德”的楷模,还是反思自己的行为吧。   热烈欢迎2位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不过我奉劝2位不要做一些让我们 科技工作者“耻笑”的辩护,要拿得出过硬的证据。提醒一下,请你们不要拿一 些本单位的证明和签字之类的小儿科的造假手段出来,因为你们都是“权贵”, 那些东西对你们来说易如反掌。   最后本人还是强烈建议在“为了评职称就采取如此肮脏的手段”提出对宁波 大学副教授干宁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陈亚东的处理措 施。   且根据2为在辩解中提到的“陈老师当时访问学者出站时,学校要求有一篇 第一作者论文,所以根据“谁写谁是第一作者原则”和陈老师在本论文中所起得 作用将我放在第一位,不存在私下交易问题。至于今年评职称用上这篇文章,也 是陈老师在宁大工作一年的辛勤劳动结果”,我们知道陈亚东凭借在《传感技术 学报》发表“基于纳米金组合电极的HIV p24微流控安培免疫传感芯片研究”顺 利完成访问学者的任务,我们强烈建议宁波大学认真调查陈亚东是如何利用这么 一篇“弄虚作假”的第一作者的文章顺利出站的,请追查当事人的责任。   于浙江大学玉泉曹光彪楼。   2009.10.15 (XYS2009101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