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高校教材出版乱象何时休   作者:老兵   自1999年国家实施高校扩招计划以来,高校在校人数急剧增长,这给高校教 材出版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中国出版年鉴》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 国共出版高校教材33525种,其中新出版13571种,总印数达26868万册,分别比 上年增长10.32%、14.88%和8.98%,与扩招前的1999年相比分别增长335%、363% 和173%。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高校教材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出版、拼 凑抄袭等问题。   笔者以《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为例对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进行检索,逐一 查阅检索结果,统计出2006~2008年间全国共出版《机械设计基础》高等学校教 材114种:2006年出版26种;2007年出版46种;2008年出版42种。其中标明高职 高专适用者达72种,标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种。文科方面,以高等学 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教材之一的《法理学》为例对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进行检 索,统计出2006~2008年间全国共出版该同名高校教材40种:2006年出版13种; 2007年出版17种;2008年出版10种。其中标明“十一五”规划教材5种。检索时 发现,有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在3年内共出版单一同名高校教材达16种 之多。从这些同名教材的内容提要可以看出,多数教材的结构体系均大同小异。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作者主编或参编的高校教材同时或相隔不长时间分别 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对教材内容只作少量修改或表面处理。   高校教材如此高产,多数教材的内容却是“继承”多、创新少,抄袭拼凑现 象极为普遍。正如一位教材编辑所言:“他们认为编写教材既不要搞研究也不用 作调查,更不用查资料,甚至相关领域的著作和论文也不必多看,只要找来三四 本已有的教科书,框架体系略微改动,章节顺序稍作调整,文字叙述作些处理, 一本新的教材就‘浮出水面’”。这样编写的教材不仅存在侵权问题,其科学性 和知识性也可想而之。从编辑方面看,多数出版单位编辑流程的“三审制”已经 名存实亡,对教材书稿往往只作形式上的加工,放弃对书稿内容的把关和著作权 审查。   伴随着低水平重复出版的泛滥,高校教材单品种年平均印量显著降低。根据 《中国图书年鉴》和《中国出版年鉴》的有关统计数字计算后发现,1999年单种 高校教材的平均印量为12756册,2006年下降到8112册,2007年继续下降到8014 册。   导致目前高校教材出版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制环境的原因,也有 出版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原因。   原因一:教材作者和出版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无序竞争。一方面,出版者和 作者版权意识淡薄,不尊重原创作品的著作权。当前我国“山寨”现象甚嚣尘上, 对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无视和侵犯已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许 多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有意无意地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严重者甚至整节整章使 用别人的作品内容。当被指出这些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理由:一、这些原 理和知识都是前人的成果,雷同很正常;二、是合理使用,并在“参考文献”中 列出了被“参考”的著作。前者把使用他人对知识原理的原创性表述错误地理解 成继承前人的知识成果,后者以为只要注明了或是“编”就可以随意使用他人著 作成果。而出版单位为了眼前利益,常常放弃对书稿著作权的审查。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以及通常的出版合同约定,出版作品著作权属于作者,出 版者只拥有一定期限的专有出版权,只要不是全书整体复制或盗版,而是对已出 版作品部分内容的抄袭和使用,出版者一般很难依法追究责任。而作为个体的原 创作者又很难有能力也不愿付出精力去为无法预期的效果诉诸法律。一个对知识 产权缺乏有效保护的环境自然就很难催生优秀的原创作品。另一方面,教材作者 和出版者无视作者与原出版单位签定的专有出版合同,导致同一作者的相同内容 或实质相似内容在不同出版单位同时出版。一般来讲,目前我国图书出版过程中 出版者与作者均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专有出版期限多为五年以上。有些作者因 为在某一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教材出版商纷纷登门约稿,争夺优质 作者资源。而作者出于学术地位和稿酬回报的考虑也乐于占据相同内容不同系列 教材的主编位置。出版单位一方面出于对知名作者的尊重一般不会主动出面制止 这种行为,另一方面为了市场考虑还积极出版同一作者在其他出版社已出版的内 容相同或实质相似的教材。这就出现了作者在没有与原出版单位终止合同之前又 将相同或相似内容在其他出版单位重复出版。   原因二:出版管理体制落后,精品难求。我国目前正处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的推进阶段,多数出版单位尤其是高校出版社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 体。高校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校的一个教辅部门,许多高校将其定位于为本 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学校批准的专著和教材选题,由所属出版社按计划出 版。受落后体制的制约,出版工作者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意识,缺乏推出传 世之作的动力,只热衷于追求短期效益。   原因三:高校学术资格评价制度和课堂教学模式是罪魁祸首。重点院校教师 评职称看项目、文章和学术专著数量,看文章是不是被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大量 普通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因以教学为主,很难有科研成果,编写出版教 材就成为这些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成果。这是普通院校教师编写出版教材的 最大动力。同时,在我国的高等学校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大多数高 校教师讲授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内容)都局限于某一唯一指定 教材之内,而教材的选用由任课教师或系室领导决定,作为使用者的学生对教材 没有选择权。如果教师本人或本单位的领导、同事主编或参编了某科目教材,认 课教师一般会主动或被动选择使用此教材,无论该教材质量如何。如果对教材的 选用不是出于对学生负责,而是附带了某种功利性的其他目的,真正优秀的教材 往往无法被选用。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一年招生达数千人的院校 比比皆是,一个院校的一个大类专业的学生数动辄数百上千,这样的院校完全有 条件自产自销。也有些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名义组织编写教材,一般会有多 所院校的教师参与编写,参与编写教材的院校一般会选用作为教学用书。先有了 可预期的销售数量,出版商当然不会拒绝来自该院校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材选 题。既然课堂教学只使用唯一指定教材,而这选择权又在教师或系室领导那里, 使用数量又能达到出版商的最低门槛,出版商为了眼前利益当然很愿意为这样的 选题提供出版资源。   原因四: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教材选题规划工作中批准了大量重复选题。教 育部“十一五”期间共批准国家级规划教材11741种(首批9716种,补充2025 种)。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表》数据 库中以“教材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排序,可以发现,同一选题重复批准十几种的 比比皆是,同一作者在不同出版社申报的相同选题同时获得批准的也不罕见。尽 管有些相同选题是为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见教育部《关于申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但从笔者在国家 图书馆网站检索的结果看,适用于同一层次和同一类型院校的相同选题同时批准 多种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现象并不少见。目前除教育部外,部分省市的教育主管部 门也参与高校教材的选题规划工作。   解决高校教材出版乱象的根本途径是在教材的出版与使用环节建立公平、公 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法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针对目前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无 视和侵犯日益泛滥的局面,政府和新闻媒体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建议政府将世界 知识产权日(每年4月26日)作为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定宣传日,或者设立法定的 知识产权宣传周或宣传月,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制要求新闻出版单位在媒体 上和公共场所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另外,编写高校教材既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作活 动,也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活动,是一种学术活动。因此,高校教师编写出版高 校教材,除了受《著作权法》约束外,还应受学术规范的约束。针对目前国内学 术不端屡禁不止的现实,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比如在2009 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基础上, 起草制定《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条例》,对包括教材抄袭侵权在内的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作出具体的规定,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   二、改革出版体制,塑造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 尽快形成面向市场的出版竞争主体。目前国家正在全力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在此不赘述。   三、规范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教材选用机制。高校教师如果在课 堂教学中指定或变相指定(即严格按照自己编写的教材授课和考试)使用自己编 写或参编的教材,应视为一种权力寻租行为。所以,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 相应规定,严格限制这种行为。教师可以推荐或宣传自己编写的教材,但不应指 定使用或变相指定学生使用。   四、转变政府职能,在高校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有所为、有 所不为。建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自“十二五”起取消高校教材规划工作。 国家统编和规划高校教材在相应的时期为高校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已得到充分发展,高校教材与中小学教材不同,其选用 已不再由政府决定,绝大多数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也没有政府的资助。作为一 种商品,其生产和流通应逐步交由市场来组织。随着出版单位逐步转变为完全市 场化的主体和相关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作为教材产品生产者的教师和出版单位 以及作为教材产品消费者的学生所组成的竞争市场完全有能力作出优胜劣汰的选 择。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在高校教材建设方面应做该的,是创造一个公 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具体包括:(一)成立专门机构,对包括教材抄袭在内的 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二)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办法,规范高校课堂教学 活动,保证教学质量;(三)建立高校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对已出版教材的质量 进行公开评审;(四)对于高校必需而又难以或不宜由市场组织生产的教材,可 由政府规划和资助出版。   规范高校教材编写和出版活动,建立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高校教材出版 市场环境,既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培养公众尤 其是广大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需要,更是“推动新闻出版业大 发展大繁荣”、“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XYS20091106)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