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别把教研室主任不当干部 作者:留京   读了10月29日新华网上一则网评——教研室主任是什么级别的“官”(该网 评附文后)。说实话,我对作者不把教研室当干部的态度非常生气。这位作者可 以不把教师当回事,怎么能不把教研室主任当回事。要知道,教研室主任尽管是 学校内部级别最低的官,但也是官;就像学校机关里,科长虽然是最低的官,但 也是科级。现在高校里,教研室基本没有了,升格为系了,教研室主任就是系主 任;学院院长书记这一级是处级,系主任也就是原来的教研室主任就是科级。怎 么能不是“官”呢?这些评上名师的教研室主任们自己也是把自己当作官的(大 概填表时在职务一栏中写上的,否则媒体怎么知道他们是教研室主任)。网评作 者却认为他们不是官,这种“有组织,无领导”的作风在官本位盛行的高校里真 是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些教研室主任们不会赞成你,大学里的布衣教 师也不会因为你的“平民主义”思想而赞成你。   按这个网评作者的观点,今年中国高校百名教学名师90%是官不值得大惊小 怪。因为国内高校目前是“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正是因为教得好, 才成为官,而且教研室主任之类本身就不是官,90%是官的教学名师很正常。对 于这位作者的观点,本人实在不敢苟同。现在高校领导的主要精力在什么地方, 地球人都知道。老实说,要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也不现实。即使是他们教得 好,但不能全职地去教,也算不上一个好的教师。任何一个课程都是一个体系, 你无法完整地有体系地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怎么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教师。   另外,现在高校真是“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吗?如果真是,我完 全赞成90%的教学名师是官。就我在中国大学任教经历来看,不完全是,至少达 不到90%。   现在高校较普遍的情况是,当上官的教师比较容易地当教授,得各种奖,按照 标准(甚至是学校自己的标准)他们根本不够格,即使一些过去有一些成绩(这里却 不论这种成绩来得是否正当)的人,当上了官,拼命地压制比自己强的人。高校的 潜规则是,各种重要的奖当官的优先,不当官的教师在学校甚至院系一级就被刷下, 更为可恶的是连通知都不通知。评委要么是官,要么是由官指定,根本不谈评委的 学术水准是否胜任。当了官,可以用手中权力决定规则,换取学术资源,操纵教 学与科研评比。在这种条件下,不当官的教师与当官教师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竞 争,或者就没有资格进行竞争。在这种状况下,“学而优则仕”、 “教而优则仕” 至少实现的程度达不到90%,得能达到50%就不错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绝大 多数的人想当官,那怕是最小的官——教研室主任,甚至是副主任。   由于现在教研室主任叫系主任了,名声好听多了,这种比七品芝麻官还小得 官也就诱惑力就更大了。这种官有没有权与利呢?有,绝对地有。否则,谁会当。 这类官可以参加教授不能参加的各种行政会议,决定教授无法决定的种种学术活 动,学术晋升比普通教师相对优先,收入比同级甚至是更高级的教师要高。如果 这些教研室主任们(不应该是系主任们)真是学有所成,也是应该的。但是,有 些事实的确让人不得不惊讶。今年暑假与南京一位朋友一同出国开会时听他讲了 一件事。南京某所高校一位任何学术成果都没有的系副主任(至少我在国内所有 的学术网络上查不到此人的任何学术作品),对本专业一位国内外同行对其成果 都认可的教授叫嚣,“我从来都不承认你是教授”,原因是双方对本专业研究生 招生的参考书目发生了分歧,副主任不许这位本专业唯一的教授参与,这位书生 气十足的教授要求“教授治学”。我不想说出南京这所大学的名称,但这所大学 在中国名气很大。我不知道此事在中国大学是不是特例,至少可以说,在中国这 样好的大学能发生这种事,其他差的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中国的大学还不 是“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教研室主任也是官。如果那位牛气冲天的 系副主任(也就是教研室副主任)看到新华网上的这位网评作者这样不把教研室 主任当干部,不知会对这位作者叫嚣出怎样的“豪言壮语”。 附新华网评:教研室主任是什么级别的“官”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10/29/content_12353365.htm 最近,有则传闻流传颇广:据有心人统计,今年教师节评出的100位“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奖”获奖人中,有九成担任“行政职务”。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人们 感慨的是高校行政化之烈,质疑的是官员们不择手段为自己捞荣誉。 且慢感慨,且慢质疑。 最早针对此事的报道说:“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 人身兼几种职务。” 如果说党委书记、校长、院长是行政职务,那谁能解释一下,“教研室主任” 又算是什么“官员”?以此断言“教学名师九成官员”,太过偏颇! 中国的公立大学拥有完备的行政体系,校长、书记可以是副部级、厅局级, 院长可以是处级。我曾听一位副部级校长对学生们说:我也不赞成副部级大学的 存在,但如果没有这个级别,我们学校在地方上办事,真的很难。 由此可见,高校行政化已经“积重难返”。 让大学校长戴上乌纱帽,就意味着教育家身份和角色的淡化,我反对。但国 内高校常见的是“学而优则仕”和“教而优则仕”。换句话说,尤其那些坐上院 长、系主任位置的,多数学术有成。而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这 类教学科研机构的负责人,由较有威望的教师出任,不足为奇。 这一点,中外有别——在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系主任是教授轮流来做的,很 多大牌学者反而不愿从事这种为别人服务的繁琐工作。 而既然我们的院长、系主任甚至校长,多是知名教授,那么教学名师的评选, 为什么一定要避开他们?他们确有官员身份,但不要忘记,他们也是教师。需要 审视的,不是他们的双重身份,而是他们是否达到了评选标准。虽然我很不赞成 “双肩挑”,但只要他们也符合名师条件,有何不可? 评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重要目的,是奖励长期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 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鼓励和带动教授上讲台。教 学名师奖,向教育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重科研轻教学”风气蔓延的今 天,我国的决策者意识到,真正的治学者很珍贵,真诚的教学者也很珍贵。 从2003年设立以来,这项评选已经自成体系,拥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标准。以 教育部公布的“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本科部分)”为例, 满分100,教风10分,教学情况45分,学术水平30分,外语水平5分。 关于各项指标的分值和权重,仁者见仁,大可讨论。譬如我就认为“外语水 平”,对于一位中文系教学名师来说不太必要。 但毫无疑问的是,各地区、各学校均仿效这一体系评出教学名师,再逐级向 上推荐,最后在全国范围内评议。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置于师生监督之下的 过程。 虽然我也担忧过行政事务会影响教授们在教学上更好的发挥,但我并不怀疑 他们“名师”头衔的含金量。 就我所认识的几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他们在教学水平,以及编写教材、推动 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绩,都是相当能服众的,甚至是历届学生所推崇和公认的。 他们开设的选修课,往往口碑极佳场场爆满。虽然,他们之中有的是副校长,有 的是院长。 如果一位有实力参评的校长顾及到官员身份,放弃参评教学名师,我钦佩他 的高风亮节。但这不应成为一种硬性的要求。教学名师奖旨在选出最好的教师, 而在目前的高校,要想剔除所有的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 任而去择优,并不现实。因为至少有一部分最好的教师成了“学术带头人”或 “教学带头人”,而担任了各种职务,甚至身兼多职。 需要指出的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虽是一项国家级奖励,但在“重科 研轻教学”的今天,这个奖项尤其在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还不那么重要。 甚至有大牌学者向我表示——只有拿不到国家科技奖、两院院士这类学术荣誉的 人,才会考虑“教学名师奖”呢! 现实一点来看,“教学名师奖”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与科技大奖和院士头衔 所带来的相比,差得太远了。如南开大学教授顾沛2003年当选第一届国家级教学 名师,奖金只有两万元。 获奖那年,顾沛还担任数学学院副院长,以此来看,他也有行政官员的角色。 但顾沛的得奖没有引起争议,因为同事和学生公认他符合教学名师的标准。 要衡量一个奖项的公正性,只需看得奖人与授奖条件的相符程度即可,没必 要把其他因素牵扯进来。我们的校长、院长,既是官员,也是教师。如果他不拿 学术成就去述职,也没动用权力为自己参评名师,就不必苛责。 诚然,任何一项评选,即使权威如诺贝尔奖,也都很难真正解决公正性问题。 教学名师奖经过几年的评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产生的“名”与“利” 的诱惑越来越大。不排除一些教师、学校、地区为它“苦心经营”,甚至编造教 学业绩。 当前的高校,存在赢者通吃的现象,获得一项奖励之后,就可将此写入履历, 从而更易获得下一个奖项,荣誉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有的教师的课程评为 “精品课程”,就增加了评选“优秀教学团队”的筹码,而作为优秀教学团队的 领头人,更容易当选“教学名师”,反之亦然。 正因如此,听一些教授反映,“包装”某人去角逐教学名师奖的情况开始出 现。对此,就如同对待那些“包装”骗来的学术大奖和院士称号一样,我们密切 关注,坚决反对。因为,这才是公众所真正担心的。(张国) (XYS20091031)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