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想做一流大学的浙江大学请先扎实做学问   作者:一个浙大的学子   浙江大学院士课题组造假案自去年以来弄的沸沸扬扬,其实作为曾在浙江大 学就读过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事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现在的浙江大学已经不 再是几十年前竺可桢老校长所希望的那个浙江大学。开句玩笑话,竺老曾说过一 句话:年轻学子们,请问自己到浙大来想做什么?毕业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浙大内部的学生们有一句对应流行的话是:到浙江大学是来混的,毕业以后要做 混混。   一句玩笑话,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什么混混,可是当你和你的同学们从祖国各 地慕名报考这所全国知名的大学,而进来后却发现有许多令你失望的地方,才会 体会到那一句玩笑话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感叹。从何说起呢?作为一名医学的研究 生,就说说当时学习期间的一些事吧。   应该说浙江大学在1997年四校合并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作为新浙大的医学院, 其对教职员工和临床医生都采取了一视同仁的要求,即发表SCI文章,大家可以 看到在近三四年,医学院的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SCI文章数迅速上升,在全国的 排行版上已在前五名,这让许多人都对此另眼相看。曾经听说浙医一院的院长, 院士郑树森(也是曾经卫生厅长院士李兰娟的丈夫)就讲过一句话,说如果谁能 在自然、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想去什么科都可以,并且会奖励几十万。在其招聘 条件中就列出,有SCI文章者优先。于是乎在医院内大搞特搞科研的氛围下就发 生许多有趣的事。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病例,有三个科室分别写了三篇病例报道投 寄到中华杂志上,许多医生把原来写过的文章再翻出来继续写英文文章投到国外 杂志上去。   当然近十年来浙医一院发展的确迅速,也产生过不少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其对于SCI的过度要求,使得很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相对忽略,在教科临三 足中另两个(教学和临床)有意或无意的轻视,使其也出现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 方。例如对实习生和进修生而言,缺乏正规的教学计划,如同一群羊到了一个山 坡上,牧羊人干自个的事,任那群羊自行游荡。记得在心内科时,大医生们忙于 心脏导管介入,对于常规心电图的阅读并不在意,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死 亡讨论的病例他们通常在午饭时间进行,主管医生简单介绍并分析病情,而其他 医生边吃饭边听,也很少讨论分析。我们这些学生则对病情一脸茫然,因为不了 解病情也没有准备所以无所收获。而在消化科时一个上级医生就说,下午留一个 人就行,其他人去查资料写文章吧。疑难病例讨论是一个医院水平的体现,可是 令人遗憾的是浙医一院每年进行的全院范围的这类讨论大约仅有3次,而以分子 生物学方面的讲座则达数十次。可是他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要下基层医院,病例 讨论似乎更加实用一些。由于院领导的这种偏好,导致下面的各级临床科室也普 遍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引进的人才首先是要看其是否会写SCI,而不是在 乎其是否能看病。不少科主任对应聘的人也是这么说的--临床谁不会呀!   由于这几年的扩招,包括研究生的扩招,使得原来许多临床科室的主任 都能招研究生了,但是由于大多数的临床医生缺乏对分子生物学的了解,因此对 下面的学生也难以指导,我不少同学都是自己设计课题和方案,精打细算地为老 板节约经费,甚至于有时候还要为此贴钱。而且由于浙大要求业绩点,也逼迫许 多临床医生造假,我就曾经听过很多同学和我谈起他们因为赶发表而不得不编造 的故事。至于读浙大的博士就更辛苦了,毕业要有SCI3.0以上的文章,能够正常 毕业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当然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多大学都普遍存在,这也就是追 求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   很多同学满怀希望来到浙江大学希望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但令人遗憾的 是我们许多人又满怀失望的盼望着能早点毕业工作。一流大学,在我看来还有不 小的差距。 (XYS20090316)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