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新闻晨报,小报行径,不负责任,信谣传谣——为杰克逊正名兼批评无良媒体 作者:pan 长期以来一直是新语丝的读者,却从没有为新语丝贡献一砖半瓦,深感惭愧。 只因本人才疏学浅,爱好庸俗,众多严肃专业的话题往往插不上嘴。近日新语丝 里体育娱乐等话题渐渐多了起来,这几天又看了众媒体关于杰克逊之死的种种表 演,以及鹿角网友在新语丝上“娈童案的丑闻亦是客观存在,不容抹杀”的铁口 直断,使我感到有必要对杰克逊的种种谣言作出澄清,同时对以新闻晨报为代表 的大大小小的媒体不负责任,信谣传谣的行为作出批评。 首先澄清一下杰克逊最遭人诟病的两大传闻:漂白皮肤和娈童案件。 漂白皮肤在娈童案件之前可以说是杰克逊的头号罪状。试想在中国前一阵几 个明星改换国籍的新闻都引起了爱国愤青的口伐笔诛,认为杰克逊漂白皮肤是背 叛种族,取悦白人的黑人愤青也不在少数。追求“德艺双馨”的中国娱记据此自 然认为杰克逊的人品大有问题。 回想起来,在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和朋友们都对杰克逊的肤色表示过 怀疑。讨论之中,不免有人开玩笑谈到杰克逊漂白了自己皮肤,我想这大概是此 传闻在很多人心中扎根的最初来源。然而常识告诉我们,无论白人、黑人还是黄 种人,人体的肤色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的多少决定的。不要说当时,就是现 在都没听说过有什么药物或手术能如此彻底地改变一个人的肤色。还有一种皮肤 移植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就连现在做了脸部皮肤移植的人都不能百分之百存活, 当年怎么可能有换全身皮肤的技术?但当时又没有渠道了解真实情况,只能对这 种种荒诞说法存疑。 然而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只需稍加搜索,即可得知真相。在wiki的杰克 逊词条中,明确提到杰克逊1986年即被诊断患有白癜风,此后病情逐年发展,到 后期80%的皮肤失去了黑色素,只能依靠浓妆涂白来掩饰。又因失去黑色素的皮 肤易受阳光损害,因此必须常年穿着长袖上衣及打伞出门。有人或许质疑,wiki 人人能写,不能作为证据。其实再进一步搜索可知,杰克逊早在1993年接受Oprah Winfrey采访时就澄清他皮肤变白是因为患有皮肤病。他常年皮肤病医生是Arnold Klein。Dr. Klein后来也指出杰克逊患有白癜风,纽约时报当时对此有报道: http://www.nytimes.com/1993/02/13/us/doctor-says-michael-jackson-has-a-skin-disease.html。 Dr. Klein可不是江湖医生,他当时已行医22年,1971年毕业于宾西法尼亚大学 医学院,现隶属于Cedars Sinai医学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是洛 杉矶地区的名医:http://www.vitals.com/doctor/profile/1437183324。 他的证词应该可以作为权威证据。此外网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站贴出杰克逊难得 一见的未化妆照片作为证据,比如这个网站: http://www.michaelandvitiligo.com。 至于杰克逊的娈童案件则有两次。两次案件的检察官都为圣巴巴拉地区检察 官Thomas Sneddon。先介绍一下两次案件的结果。1993年第一次娈童案件时,正 值杰克逊的事业高峰,后来受到工作和案件的双重压力,身体不堪重负,被迫以 2200万美元与原告庭外和解。2004年第二次娈童案件时,受第一次案件的影响, 杰克逊的事业已走下坡路很久了。经过574天漫长的调查审判,由8女4男,6白人 5拉丁裔1亚裔组成的大陪审团一致判决,杰克逊被控的4项性骚扰儿童罪名,4项 使儿童醉酒罪名,1项诱拐儿童罪名,1项非法拘禁罪名,共10项刑事指控全部无 罪,彻底还了杰克逊的清白。 1992年5月,杰克逊和13岁男孩Jordan Chandler成了好朋友。Jordan Chandler当时是杰克逊的歌迷。到了1993年夏天,他们的朋友关系出名到了众多 小报称杰克逊为Chandler家庭的新成员的程度。Jordan Chandler也经常到杰克 逊的庄园中玩乐和过夜。Jordan Chandler的父亲Evan Chandler是一个牙医,他 承认对此情况非常嫉妒。但同时又想借此利用杰克逊,甚至提议杰克逊在他们家 房子边上造一个裙房,以便杰克逊能和他们住在一起。在1993年7月2日Evan Chandler的一次私人电话被人录音,后来被辩方在法庭上用来作为证据。在录音 中Evan Chandler流露出了找律师敲诈杰克逊的意思。8月初,Evan Chandler给 他儿子拔了一次牙,后来Evan Chandler被迫承认在拔牙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名 叫Sodium Amytal的有争议的镇静催眠药物。有好几位精神科医师作证说此药物 能使病人易于接受暗示,从而接受指令做出并不真实的言行。正是在这次拔牙过 程中,Jordan Chandler在药物的影响下,说出了杰克逊曾经触摸过他的生殖器。 随后的一段时间中,Evan Chandler和他的律师团队向杰克逊要求2000万美元的 赔偿,否则就会将杰克逊告上法庭。杰克逊团队否认指控,并只愿出100万美元 了结此事,Chandler团队还价1500万美元,杰克逊团队还降低了最初的开价,只 愿出35万美元了。于是Chandler向警方正式控告杰克逊。Jordan Chandler向警 方和精神科医师诉说了杰克逊和他有性关系,同时还描述了杰克逊的生殖器作为 证明。8月18日,警方对杰克逊展开调查,同日,Chandler的母亲对警方说不相 信杰克逊性骚扰她的儿子。21日,警方搜查了杰克逊的庄园,同时召集了30名杰 克逊的儿童朋友进行调查,他们都称杰克逊无性骚扰行为。警方也告诉洛杉矶时 报,尚未发现杰克逊犯罪的证据。这一天案件公诸于众后,杰克逊开始了他的《 危险之旅》在曼谷的第二场演唱会。24日,警方开新闻发布会曝光了此前原告向 杰克逊提出2000万美元的赔偿要求,却没有提杰克逊的开价。25日,杰克逊的几 个儿童朋友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虽然他们和杰克逊同睡过一张床,但没有任何不 良行为发生。随后杰克逊家族也申明对杰克逊的支持,并称杰克逊不是恋童癖。 警方又调查了Evan Chandler的财务状况,发现这个收入丰厚的牙医有68400美元 的儿童抚养帐单没有支付。11月8日,警方甚至搜查了杰克逊家族的房子,依然 毫无所获。1993年冬,素来与杰克逊家族不睦的杰克逊的姐姐La Toya Jackson 宣称杰克逊是个恋童癖,她愿以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证据。这引来了小报的疯狂 追逐,然而很快众小报发现她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财务状况而故作惊人之语。后 来她承认她是受迫于自己的丈夫而作的这些申明。2000年以后杰克逊原谅了她。 接受警方调查之后,杰克逊的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开始用止痛药, 以及各种抗焦虑药和镇静剂如Valium, Xanax以及Ativan来对付各种压力。在药 物的影响下,他进食减少,体重减轻了10磅,同时在与娈童案无关的另外案件的 法庭上,出现了嗜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吐词不清等症状。甚至有时会记不清他 的各专辑发行的年份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名字,需要几分钟才能想起他刚录制的 专辑里的歌名。在这样的健康状况下,杰克逊不得不停止了巡回演出,在朋友 Elizabeth Taylor和她丈夫的陪伴下到伦敦躲避压力,寻求治疗。 12月初,从伦敦回来之后,检察官Thomas Sneddon要求对杰克逊进行裸体检 查以印证Chandler对杰克逊身体的描述并取得了法庭的检查令。检查令要求对杰 克逊的整个身体进行检查、拍照以及摄像,“包括他的生殖器、肛门、髋部、臀 部,以及他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检查令申明拒绝检查将可能会在法庭上作为 有罪的证据。20日,杰克逊在庄园里接受了检查。在检查进行时,检查官和律师 都离开了房间,在杰克逊的要求之下,警方的侦探也离开了房间。房间里的人员 有医生、摄影师和杰克逊的保镖。在情绪化的状态之下,杰克逊在房间中央的一 个平台上褪去全部衣物接受了25分钟左右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杰克逊没有 被触碰。检查报告最后的结论是:Chandler的描述和杰克逊的身体有一些很相象 的地方,但不是完全的符合,甚至包括矛盾的地方,例如错误地宣称杰克逊做过 包皮环切术。22日,杰克逊首次就案件发表公开申明,声称他是清白的,抨击了 众小报的捕风捉影、断章取义、乱下结论的无耻行为,声称他接受了非人道的、 令人感到羞辱的检查,这是他一生中最受侮辱的折磨,但为了证明他的清白,他 只能忍受。 到了1994年1月1日,此案已花去了加州检察部门200万美元,两个大陪审团 已经召集了超过200名证人,但Chandler的指控却始终无法确证。几个星期后, Chandler的律师Larry Feldman申请调查杰克逊的财务状况,理由是他们担心杰 克逊的财产给了他在法庭上的不公平的优势。此时杰克逊已身心俱疲,一旦再展 开对他那庞大资产的财务状况的调查,离案件结束就遥遥无期了。经过律师、好 友、家庭的讨论,得出结论杰克逊再也无法继续接受调查。1月25日,杰克逊以 2200万美元与Chandler庭外和解,Chandler不再继续作证,案件因为证据不足无 法继续审判,杰克逊所受到的指控被撤销。此后1996年,Evan Chandler起诉杰 克逊违反了禁止谈论此案的法庭禁令,要求6000万美元的赔偿,1999年被法院驳 回。 以上介绍主要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1993_child_sexual_abuse_accusations_against_Michael_Jackson。 更详细的细节及过程可看此文后链接的各种公开出版物和各大新闻媒体当时的报 道网页。 1993年娈童案件对杰克逊影响十分巨大,身体和精神伤害上面已经说了。从 事业上来说,从此逐渐走上了下坡路。他出唱片出得更少,演出也更少了。他的 个人形象受到了巨大损害,唱片销量下降,与他合作多年的百事可乐也不再与他 续约。从他的歌曲题材上看,过去的题材大多是纯娱乐化的,例如情爱、恐怖电 影、街头斗殴等等,此后自省自伤、抨击媒体、抨击金钱等题材渐渐多了起来。 他甚至写了一首歌叫D.S.,来发泄对检察官Thomas Sneddon的憎恨。歌中有这样 的歌词:They wanna get my ass,dead or alive。You know he really tried to take me down by surprise。I bet he missioned with the CIA。He don't do half what he say。He out shock in every single way。He'll stop at nothing just to get his political say。He think he hot cause he's BSTA。 I bet he never had a social life anyway。You think he brother with the KKK?I bet his mother never taught him right anyway。He want your vote just to remain TA。He don't do half what he say。Does he send letters to the FBI?Did he say to either do it or die?中间夹杂着一句句重复的 Dom Sheldon is a cold man。其中TA发音很象DA(District Attorney,地区检 察官),Dom Sheldon发音则很象Tom Sneddon。很难说是不是因为这首歌使他和 Thomas Sneddon结了仇,从而间接影响到了后者十年之后对他的第二次娈童案件 的指控。 2004年娈童案件的原告是Gavin Arvizo,出生于1989年12月。2000年,他被 诊断患有癌症,并被切除了脾脏和一个肾脏。杰克逊为他支付了手术费用以及随 后的化疗费用。不久,通过一个喜剧俱乐部联系,满足了自己访问杰克逊庄园的 愿望。此后,无论杰克逊在与不在,他经常访问杰克逊的庄园。2001年整年,他 没有去过杰克逊的庄园,但经常和杰克逊通电话。2002年,英国记者Martin Bashir取得了杰克逊的信任,随同杰克逊拍了一部记录片《和杰克逊一起生活》。 此片有大量对杰克逊不利的剪辑,杰克逊后来拍了一部记录片来反击。此片于 2003年2月播出。片中有Arvizo与杰克逊手拉手以及将头靠在杰克逊肩头的镜头。 此后,Arvizo抱怨这些镜头令他在学校受到了嘲笑。他的母亲Janet Arvizo听说 此事后称,她从未允许Martin Bashir拍摄她的儿子。 原告母亲是此案中最令人生疑的证人。早在1998年,Arvizo一家被发现在加 州J. C. Penney百货商店盗窃而被拘留。原告父亲David Arvizo派他的两个孩子 ——Gavin和Star抱着偷来的衣服溜出商店。在被商店保安拘留的过程中原告母 亲与三名保安动手扭打。后来盗窃指控被撤销,但原告母亲又提起诉讼,指控商 店保安在拘留过程中对她进行殴打,提出了300万美元的赔偿。两年多后,她又 加了一条指控,指责保安还对她进行了长达7分钟的性骚扰。最后商店与Arvizo 一家以13.7万美元庭外和解。原告父母于2000年离婚,母亲取得了3个孩子的监 护权。原告父亲后来在2004年娈童案件庭审期间指责原告母亲不该让孩子与杰克 逊呆在一个房间里过夜,同时声称原告母亲以前进过精神病院。后来他一直坚持 说孩子们一直按照母亲意愿排练作假。陪审员们在案件结束后指责她在庭审期间 常常打响指和瞪视陪审员。她常常不回答问题,甚至连控方的问题都不回答。她 常常在诸如是全身除毛美容还是腿部除毛美容等等小问题上纠缠不休。她常常用 长篇大论或是诸如“它深藏于记忆之中”、“金钱买不来幸福”等等短语来回答 问题。有一次她甚至作证说杰克逊想用一个热气球绑架她们全家。她的证词经常 在法庭上引发哄堂大笑。在庭审期间,她还被发现涉嫌一桩福利金欺诈案,辩方 还找到了证据证明此事,她被迫承认在与娈童案无关的另外的法庭上说谎。 言归正传,原告母亲得知儿子的抱怨后,于2月20日带着一家子到洛杉矶地 区的一个专管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的部门(Department of Children & Family Services)寻求帮助。在此次会面中,原告一家均称杰克逊无任何不合适的行为, 同时原告母亲还称从未让她的孩子和杰克逊单独在一起。最后,此次会面未产生 任何结果。此后,原告一家计划去巴西旅游,杰克逊愿意替他们支付双程机票费 用。2月25日到3月2日,原告一家和杰克逊的一些工作人员到加州Calabasas地区 购物,为巴西之旅做准备。回到杰克逊庄园后,他们于3月10日离开,并再也没 有进过庄园。 此后,原告母亲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联系上了律师Larry Feldman,此人正是 第一次娈童案件的原告的律师,正是他向法庭提出了调查杰克逊财务状况的请求。 Feldman派出心理医师Dr. Katz和原告一家会面。Katz也正是第一次娈童案件的 原告的心理医师。在和Katz的会面中,原告的兄弟告诉Katz,他看见了杰克逊触 摸了原告。Katz随后向政府部门上报。6月,圣巴巴拉警方开始调查。7月,警方 和原告一家会面。11月18日,70多名来自警方和地区检察官办公室的调查人员搜 查了杰克逊的庄园,这是美国历史上参加人员最多的搜查,比任何一次对谋杀疑 犯和连环杀手搜查的参加人员更多。检察官Thomas Sneddon甚至还开了一个网站, 申明任何被杰克逊性骚扰的人或是任何有杰克逊此类信息的人都可以举报。20日, 杰克逊从拉斯维加斯拍摄MV归来,在圣巴巴拉机场被逮捕。警方将他双手反剪背 后,戴上手铐,送进了圣巴巴拉监狱。Sneddon兴奋得就象中了彩票,说:“We got him!”甚至还给杰克逊起了个外号,叫“Wacko Jacko”,意思就是“疯狂 的豺狼”。警方给杰克逊定出了史上最高的保释金——300万美元,原因据说是 有其他疑犯放弃100万美元保释金而潜逃的先例。12月18日,杰克逊被指控犯有 性骚扰儿童等7项罪名、使儿童醉酒等2项罪名。2004年1月16日,杰克逊被法庭 传讯,杰克逊请求法庭判决无罪。2月13日,辩方发现控方只给了他们400页证据, 比预期的少好几百页。3月,大陪审团程序开始启动。4月2日,应辩方要求,法 庭命令释出原告母亲诉讼百货商店的案卷文件,以证明其动机不良。21日,杰克 逊被正式起诉,控方证人在不受辩方交叉质询的情况下开始作证。30日,杰克逊 被第二次传讯,增加了诱拐儿童和非法拘禁两项罪名,杰克逊亦请求法庭判决无 罪。5月28日,法庭就媒体请求公开案件证据举行听证会,法官拒绝公开全部证 据。6月28日,法官批准休庭。12月初,杰克逊庄园再次被搜查。 2005年1月31日,开始选择最后庭审的陪审员,从200人中选出了12名陪审员 和8名候补陪审员。共有91名控方证人和50名辩方证人被传唤作证。原告兄弟作 证说发现杰克逊曾在原告睡着时对原告有不良行为,他对杰克逊动作的描述却被 发现与他首次告诉Katz的证词有矛盾。他还迫承认在与此案无关的其他案件的法 庭上说谎。原告和他的兄弟还声称在同一个场景中看到杰克逊的裸体,但对此场 景的细节描述两人的说法却不同。原告母亲的证词也错漏百出,令人耻笑。为了 证明杰克逊的行为模式,控方提供了7名和杰克逊性骚扰有关男童的证据,但法 官只允许其中5人的有关材料可以作为证据,其中提供了包括首次娈童案件的原 告Chanler。结果5人中的3人,包括著名童星Macaulay Culkin,反而出庭作证声 称杰克逊从未有性骚扰行为。另外还有数个杰克逊庄园的前工作人员出庭为控方 作证,但均被辩方指出他们与杰克逊有矛盾。控方还提供了从杰克逊庄园中搜得 的70本有关异性恋的色情杂志,均是合法出版物。其中一本上有原告和其兄弟的 指纹,辩方指出此杂志为杰克逊不在时被两兄弟偷偷翻得。最令控方感到如获至 宝的是两本有裸体男童的画册,这两本书早在1993年就被警方搜走,一直未曾归 还。但辩方指出这两本书是完全没有淫秽色情图片的艺术书籍,是合法出版物。 其中一本书名叫《The Boy: A photographic Essay》,里面的照片是男孩们参 加1963年的一部电影拍摄的情形。两本书上都有题词,一本书上的题词说明是一 个歌迷送给杰克逊的。另一本上的题词是“看看这些男孩脸上真正幸福快乐的神 情。我总是梦想有这种少年时代的生活,但我从没有过。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过 上这种生活”。 2005年6月13日,陪审团裁决10项罪名全部无罪。 以上介绍主要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People_v._Jackson。 特纳集团下属的一个专门披露各种正式庭审记录、法律文件的网站The Smoking Gun(刚刚发射过的正在冒烟的枪,引申意思为铁证)公布了1903页的庭审记录 的影印件,网站上还有大量当时的报道,有兴趣者可前去一观: http://www.thesmokinggun.com/michaeljackson/021505mjgrandjury.html 当然,应该看到杰克逊本身心智极不成熟。5岁登台表演,被父亲当成摇钱 树,幼年又受到父亲嘲笑大鼻子和用棒球棍、电熨斗殴打等等精神和身体的双重 虐待,使他成年以后做出了多次整容和乐于同儿童玩耍等等不明智的行为。尤其 是和儿童一起玩耍过夜,更是犯了大忌,极为不智,瓜田李下,岂可不避嫌疑? 再看看新闻晨报是怎么表演的。杰克逊于北京时间6月26日早晨6点左右在家 中突然死亡,新闻晨报于27日推出头版报道《王者走了》。也就是说记者有整整 一天的时间去查证杰克逊的生平事迹。此报道头两句即直指杰克逊丑闻缠身:“ 他突然地走了,正如他突然地来。漂白皮肤、整容成癖、失败婚姻、猥亵男童、 财务危机……深陷众多丑闻泥潭,依然遮不住他独特的光彩。”在娱乐版的专题 中,有一篇记者徐宁的报道,题为《歌迷的缪斯,小报的最爱》。标题前半句不 伦不类,后半句倒是挺符合其供职的报社的实际情况。文章依然不顾事实地乱写, 从其首段可见一斑:“距离迈克尔·杰克逊的生日8月29日,还有两个月,如果 他还活着,伴随他的恐怕依然是丑闻、破产和扭曲的面孔。纵观迈克尔·杰克逊 的一生,争议不断。从外表不断整形,黑人变为白人,他的两段婚姻也是谜团, 而最受到争议的是杰克逊经常找小朋友为伴,两度被控性侵犯男童,最后都被杰 克逊拿钱摆平。从流行天王,沦为深夜脱口秀主持人嘲讽的话题人物,杰克逊的 一生宛如戏剧般曲折离奇。” 消停了两天,6月29日,新闻晨报又开始大张旗鼓地做杰克逊的专题报道, 只是这次也没有任何改观。专题的责任编辑是邱俪华。专题首页的大幅照片旁赫 然用大号字体写着:“他强调黑色的灵魂,却漂白了黑色的皮肤。他铸就了俊俏 的容颜,又眼看它似雪崩般塌陷。他酷爱孩子的纯真,却耗尽十年洗刷娈童的十 项指控。......”。下一页是记者朱美虹写的报道,题为《假作真时真亦假,世 人谁解其中味》。文章采取摘一段杰克逊自述,然后自作聪明地写一段评论的写 法,朱记者将自己的评论美其名曰“现实”。一开始是杰克逊关于自己容貌的自 述,然后朱记者评论:“现实:人们津津乐道于将杰克逊的照片按年龄来排列对 比,这是因为,那张脸的改变实在是大到足以超越种族和遗传基因的程度。...... 1983年开始,他的脸明显消瘦,鼻子变翘、嘴唇变薄,最明显的是,他的肤色逐 渐经历黑色、棕色到白色的演变过程。怎么会这样?一个想当然的结论,自然是 他动了整形手术与漂白手术。但他否认。对于肤色的变化,他自己归之为一种名 为“白癜风”的皮肤病,可惜相信的人实在不多。......”然后是杰克逊关于娈 童案件的自述,朱记者评论:“......直到现在,对于“娈童案”,不同的人依 然有着不同的解读:喜欢和孩子们、尤其是男童亲密玩耍的杰克逊,究竟是心智 不成熟,还是心理变态?在那场诉讼过程中,究竟是杰克逊以金钱之力买通证人 侥幸逃脱牢狱之灾,还是原告男孩的母亲贪图利益而做伪证?真是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这之后,无论杰克逊做过多少慈善事业,也成枉然。” 在后面的娱乐评论版面上,众多文学中青年根据错误的事实开始感叹。笔名 为“河马”的文青在题为《上帝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文章中煞有介事地为杰克 逊辩解说:“......其实他无非是想让自己皮肤白一点,跟我们现在使用美白化 妆品没任何区别。他鼎盛的那个时代,黑色还不像现在这样时尚和漂亮,还没有 诞生奥巴马,没有凯莉·贝瑞和丹泽尔·华盛顿。他有钱,如果被某整形医生忽 悠,想让自己白起来,并不算伤天害理。......”黄佟佟在题为《他为什么要整 容》的文章中自说自话:“......人怎么样才能成为神?除了强大而偏执的自信 恐怕没有办法做到,所以Michael要不停地整容,名气与财力已让他相信,自己 已无所不能了,梦幻乐园、孩子、伴侣,所以他要伊丽莎白·泰勒的眼睛与下巴、 猫王的鼻子、白种人的皮肤……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心中的完美发起进攻,直至把 自己整成一个蜂窝巢。......”老卡在题为《他的存在就是颤栗》的文章中自认 为理解了杰克逊:“......我不知道他整容的真正动机,但是当我把它当作一首 作品来聆听的时候,我听到了社会的荒诞和他的痛苦。为什么健康的黑皮肤不见 了,腐烂的白皮肤贴在脸上?这是对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阴影的控诉,也是世界 上无处不在的假面的一种临摹。......” 最令人称奇的还是自称“娱评”的李建中记者。他的两篇文章附于文后。李 记者在题为《活着是怪胎,死了是神仙》文章中对全世界媒体“整齐划一、柔眉 顺眼的悲哀和尊敬”很不屑一顾,忍不住“呸”了一声。李记者很看不惯一个生 前被描绘成“怪胎”、“整形狂”、“娈童犯”的人死后却成为了“王者”乃至 “我们的神”,“无法相信一个在生前声名狼籍的人转眼就能翻案”,认为所有 的悼念都是“善良的幻象”。后来李记者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商业社会里,“ 将他塑造成一个神,比继续谩骂他是“怪胎”要有利得多”。因此李记者替杰克 逊的粉丝悲哀,“他们越爱他,距真实越远,距幻像越近”。最后,李记者又糊 涂了,“不是怪胎,也不是神仙的他究竟是什么呢?斯人已逝,没有答案。”李 记者随后的一天估计不堪其扰,甚至被人打电话“用中英双语问候”家人。第二 天,6月30日,赶忙又写了一篇文章,《难道我才是怪胎——再评迈克尔·杰克 逊之死》。李记者感到很委屈,指责读者:“倘若中文没学好,那是你们语文老 师的责任,又哪里轮到我来管?”李记者承认别人的分析,“标题《活着是怪胎, 死了是神仙》起得过于扎眼”。然而还在嘴硬,“换作今天,标题我一样不换”, 因为他认为“标题起得恰当与否,那是我本行,只要你不是我领导或者编辑,我 怕都有资格当你老师”。然后李记者开始辩解,“被骂作怪胎算什么?”,这是 “绵延近20年、整个西方社会的舆论风潮”。这个所谓的“整个西方社会的舆论 风潮”,李记者仅仅举了三个例子:“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模仿他掉了鼻子后满 地找的场景;午夜秀场的主持人学他举着婴儿在阳台上晃的情形;导演把他骗出 来演电影,结果影片里,他被刻画成一出场家长就抱起孩子跑的怪物(影射其有 娈童癖)”。李记者不去搜搜载有事实真相的成百上千的歌迷网站,反而闭着眼 睛指责歌迷“任由一个曾给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带来快乐和狂热的人被踩作脚底泥 ”,“他全球歌迷有3个亿。 3亿啊,一人一口唾沫就是黄浦江,那些年他们在 哪里?”随后,李记者认为杰克逊有心理疾病,而且大家都有病,“为什么这世 界对他前倨而后恭?是谁的病更重?他,还是我们?”最后,李记者感叹:“难 道是时代变了,连我也成了怪胎?” 其实,李记者的本意是好的,和本文一样都是为了抨击无良媒体。只是其语 文水平和表达能力实在差劲。不用语文老师教也应该知道,“怪胎”是骂人的词, 而且含义恶毒,隐含着一个人在娘肚子里就不正常的意思,其骂人的强弱程度与 “怪物”、“怪人”按顺序递减。做记者的人对文字应该极为敏感,李记者用这 么个标题,又不打引号,不用问号,是真的认为杰克逊是怪胎呢,还是故意吸引 眼球找骂?李记者喜欢给别人做语文老师,我也不自量力来教教李记者。要表达 李记者的意思,为何不用“生前遭误解,死后受追捧”这样的标题?为了使对比 强烈一些,还可以改两个词,“生前遭污蔑,死后受吹捧”,李记者以为如何? 李记者“呸”这一声一定想表现出他强烈的正义感,只是时机对象大大的不对。 打个比方,试想在一个追悼会上,有些悼念者平时对死者并不怎么样,但当全体 悼念者“整齐划一、柔眉顺眼”哀悼的时候,李记者对他们“呸”一声试试?李 记者自己写文章前不做做功课,查查实情,却以为所有的哀悼都如他的一样是“ 善良的幻象”,还替粉丝悲哀,认为他们“距真实越远,距幻像越近”。杰克逊 05年早已被证明清白,李记者却以为所有人都象他一样认为杰克逊“声名狼籍”, 不相信杰克逊能“翻案”。李记者自己死抱着从脱口秀、午夜秀、电影等等他所 谓的“整个西方社会的舆论风潮”里得来扭曲印象不放,却以为歌迷也象他一样 任由杰克逊“被踩作脚底泥”。在深夜脱口秀主持人的嘴里,克林顿是性虐狂, 小布什是智障,李记者也相信? 最可笑的是,其所供职的报社正为李记者文中所指责的无良媒体做了一个绝 佳的例子。是谁把杰克逊生前描绘为“怪胎”,死后又渲染成“神仙”?是谁污 蔑杰克逊一心想要“白种人的皮肤”,却把自己的脸“整成一个蜂窝巢”?是谁 毫无常识,宁可相信子虚乌有的“漂白手术”,却不相信全世界已有几千万患者, 大家身边也偶尔能见到的白癜风?是谁污蔑杰克逊的娈童案件都是“拿钱摆平”, “这之后,无论杰克逊做过多少慈善事业,也成枉然”?又是谁用“王者”、“ 上帝”之类的词做标题吸引眼球?不正是新闻晨报的记者和撰稿人么?头版新闻 对一家报纸非常重要,平日大多都是政经新闻上头版。娱乐新闻比体育新闻上得 都少,也只有在这样重要艺人死亡的时刻才能难得上一次头版。平时娱乐新闻随 便做做不要紧,既然上了头版,总该严肃认真,负点责任。况且是杰克逊这样重 量级的巨星逝世,介绍其生平事迹总该兢兢业业,做足功课。而且现在这个时代, 轻点鼠标,真相就在眼前,英文网站搜索不便,中文网站也是多如牛毛。比如百 度百科上的介绍,虽然为其粉丝所写,用语夸张偏激,基本事实却是不错。可是 新闻晨报记者就连点点鼠标都不愿意,仅仅凭着自己不知猴年马月从哪个犄角旮 旯里不知转手过多少次的货色和小脑中残存的一点点印象兑点水揉揉再拿出来贩 卖,炮制出一篇篇词藻艳俗事实错误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他们不仅把重要 事实弄错,对其他事实的报道也是怎么扭曲怎么来,不把杰克逊“踩作脚底泥” 不罢休。整容失败、两次离异、卖庄园还债,都是杰克逊个人生活中遭遇的不幸, 而且都事出有因,到了记者笔下,则统统变成了丑闻。丑闻丑闻,就是丑恶的新 闻。麦道夫欺诈案是丑闻,克林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偷情也是丑闻。杰克逊一不 欺诈二不偷情,欠了债老老实实卖庄园还钱,哪点丑恶了?莫非是整容失败后脸 变得丑陋也算丑闻?说起还债,史玉柱卖假保健品被揭露多年,却无媒体说是丑 闻,反而被塑造成忍辱负重欠债还钱言而有信的商战英雄。央视打假晚会上公然 播放珍奥核酸这种假货广告,又有哪家媒体敢写篇报道指出这是丑闻?套用句大 俗话,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新闻晨报曾经因为对一些科技新闻和文化新闻的歪曲报道在新语丝上多次被 批评。再加上前一阵高考期间,已经成为晨报特约撰稿人的薛涌又在晨报上贩卖 他已经在其他媒体贩卖了好几年的“美国顶尖大学都是私立大学”的论调,大肆 鼓吹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新闻晨报也不嫌这是别人已经嚼了好几年的馍,拿过来 和着水又吞了下去。现在对这样一个只须简单地查证点事实的娱乐新闻都不负点 责任好好报道,难道真要在通往小报的路途上一条道走到黑?真该将李建中记者 的同事排起队来,由正义感强烈的李记者隔一个啐上一口,绝对没有冤枉的。对 了,李记者要记得拿过一面镜子,将最后一口唾沫留给自己。 附一: 活着是怪胎,死了是神仙 晨报记者 李建中 迈克尔·杰克逊25日去世。直到今天才动笔写这篇文章。 本来不准备写,因为对他实在没什么特殊的感情。但是当我看着全世界表现 出如此整齐划一、柔眉顺眼的悲哀和尊敬,仿佛我们一贯待他如此时,好脾气如 我也忍不住想唾骂一声:“呸! ” 为什么这个生前的“怪胎”,这个曾经的“整形狂”和“娈童犯”,讽刺专 栏和恶搞电影里的常客,在他死后,却被汹涌的颂歌所包围,重新成了“王者” 乃至“我们的神”?那些过去嘲笑他、谩骂他的政客、导演、漫画作者、小报记 者、围观群众跑到哪里去了,何以一夜之间无影无踪?总统致敬、国会默哀、歌 迷聚会,当真是“生荣死哀”么? 作为外国人和非专家,我当然没有第一手证据去描述他的真实历史。但是作 为一个娱乐的看客,我认为,至少我目前所见的一切,无论是电视里悲伤的面孔、 星光大道上燃烧的蜡烛、网上情真意切的悼文,都只能当做是种善良的幻象。我 无法相信一个在生前声名狼籍的人转眼就能 “翻案”。我始终觉得,那些车载 斗量的腹诽,此刻不过潜伏在世间某个角落。为什么不把他们也摆到台面上来啊? 难道那不是杰克逊曾经生活过的世界么? 是啊,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杰克逊——或者,最低限度地告诉我们, 过去我们如何对待杰克逊?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喧嚣的人群保持了缄默。我只 能从商业社会的法则去笼统思考:大概将他塑造成一个神,比继续谩骂他是“怪 胎”要有利得多吧。当然,本质是一样的:爱他的时候,我们消费的是“神仙”; 抛弃他的时候,我们消费的是“怪胎”。今时今日,就像拥有 《颤栗》版权的 HITFACTORY公司法律顾问所言:“坦率地说,他的死或许比活着更有价值! ” 从这个角度看,我也替爱戴杰克逊的粉丝感到悲哀。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越 爱他,距真实越远,距幻像越近。当然,换个角度,有人或许会嘲笑我的天真。 他们说:真实或者幻象,其实并不重要,我们看到的,不过是我们想看到的,如 果我们需要“真相”,就总会有合适的“真相”。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我固执 的“呸”还是世界整齐的致敬,无论是你说的“怪胎”还是他说的 “神仙”, 究竟能够有多少差别,只有天知道。 话说到这个程度,如果还要埋怨,就只能埋怨记忆的纤毫分明了。因为10多 年前读过报上连载的杰克逊传记,讲到他拥有一个有如NEV-ERLAND一般梦幻的 私人庄园。夜深人静的时候,天王巨星却只能孤零零一人坐在灯火辉煌的旋转木 马上,默默的,一圈又一圈…… 不是怪胎,也不是神仙的他究竟是什么呢? 斯人已逝,没有答案。 附二: 难道我才是怪胎 ——再评迈克尔·杰克逊之死 晨报记者 李建中 上次写了《活着是怪胎,死了是神仙》,无意中闯了祸,网络上不说,甚至 有人打我的电话,用中英双语问候我和家人。倘说娱评的目的就是激起讨论的热 情,这趟我也算做得圆满。 可这又是怎样的圆满?对于那些指责我的朋友,我都不晓得怎么对他们解释, 观点异同尚可商榷,倘若中文没学好,那是你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又哪里轮到我 来管?照我看,教育考试院不妨考虑用这篇文章做明年中考的阅读理解,题目可 以这么设:A.不用看文章就知道作者是畜生;B.作者没有骂迈克尔的意思;C.沙 发!……很想知道孩子们会不会跟你们一样选A。 上面的话说刻薄了点,解释总还是要解释的,三人成虎的世界,不为自己也 为报社。 昨天有朋友帮我分析,认为是标题《活着是怪胎,死了是神仙》起得过于扎 眼,惹得有些人可能只看了个标题,就忙着把我封做“迈黑”。我承认他的分析 有道理。不过,换作今天,标题我一样不换。美国人讲,BUSINESS IS BUSINESS, 我翻作“一码是一码”。苹果啊,梨啊,我当然可以谦让,但标题起得恰当与否, 那是我本行,只要你不是我领导或者编辑,我怕都有资格当你老师。且在我看来, 如果因这个“怪胎”就认定我是混蛋,那你实在是缺少了解迈克尔的勇气。 被骂作怪胎算什么?你当是这两天啊,好像全世界都拿他当甘地。如果你有 幸从1980年代走过来,你不会不知道他从巅峰到去世这二十几年里的遭际,其中 曲折,又哪里是普通明星的“过气”两字可以形容?这不是说是那么“一小搓不 明真相的群众”在那里对他评头论足,而是绵延近20年、整个西方社会的舆论风 潮啊: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模仿他掉了鼻子后满地找的场景;午夜秀场的主持人 学他举着婴儿在阳台上晃的情形;导演把他骗出来演电影,结果影片里,他被刻 画成一出场家长就抱起孩子跑的怪物(影射其有娈童癖)……那些年在美国,只 要有人把脸涂白,架付墨镜,戴个口罩,红衫黑裤地抖抖腿,不用开口,观众就 会自动哄堂大笑——他们在做什么,是在向他致敬么? 有些人或许忘记了这些,或许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但我没忘,而且我希望大 家都别忘。 我说了,我不是“麦粉”。但我有疑问,假若说那些年大家都在装睡觉,任 由一个曾给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带来快乐和狂热的人被踩作脚底泥,那么,算了, 让他静悄悄地死。但偏不,眼睛一闭,眼睛一开,他竟又修成正果,称“王”称 “帝”啦,人们甚至开始谈起他曾经捐款3亿美金,说他全球歌迷有3个亿。 3亿 啊,一人一口唾沫就是黄浦江,那些年他们在哪里? 别跟我说迈克尔·杰克逊心理没毛病。他有病,生活在这样一个癫狂的世界 里,谁敢说自己没病?只是,不管他有没有病,我都不禁想问,生或死,迈克尔 只有一个,为什么这世界对他前倨而后恭?是谁的病更重?他,还是我们? 老实说,我都烦自己跟祥林嫂一样絮叨。一个《脱口秀》,撑死千把字,能 有多少心思藏在文章背后?明白的朋友自然一眼就明白。结果呢,现在不但作者 跟小丑一样要跑到文章里来补充背景,甚至连中文都要翻译给某些动辄“人肉” 的朋友听。 看不懂啊。难道是时代变了,连我也成了怪胎?又或者哪个时代都这样,“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XYS20090705)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