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方舟子按:伪环保人士原先反对怒江建坝的理由,是造谣说怒江是一条没 有经过人为破坏的“原生态河流”,呼吁“为中华民族保留最后一条原生态河 流”。我们才通过到实地考察,见证那里已被原住民过度开发,生态早就遭到严 重破坏(建坝移民反而有助于生态恢复),轻而易举地戳穿了这个谣言。《新知 客》的王建、唐郑亮的描述和配发的照片实际上都在支持“山地生态已被当地居 民过度开发而毁灭”这个观点,然而却窜改双方的论点,把伪环保人士反坝的论 点窜改为“地质环境复杂”、建坝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严峻的威胁, 然后为其做证明。其实那根本不是争论的要点。怒江的地质环境是否适合建坝, 我们未置一词,因为我们不是地质学家、水电水利专家,不可能有自己的结论。 伪环保人士当然也不是。这个问题本该留给地质学家、水电水利专家去研究。伪 环保人士当时是怎么造谣的,我们又是怎么驳斥的,在新语丝立此存照的怒江争 “坝”事件专辑中有详细的记载,相关文章有一百多篇。在争论过去几年后,许 多人都不了解争论的内容,《新知客》却通过造谣美化伪环保人士,无理取闹的 倒成了“打假人士”。他们还好意思装出一副“科学考察”的样子,我看应该改 名叫《新欺客》,欺骗读者没商量。】   怒江大峡谷的水电开发之争   作者:王建 唐郑亮   2009-05-21 新知客(北京)   走过怒江就像是穿越一条时空隧道。因为它的地貌景观极其独特,生物和文 化多样性极其丰富。这个极边之地,直到20 世纪初还少有人知,而直到今天, 它也是云南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人们从速览式的旅游到文化游、生态游,还希望能够体验只有在书本和探索 频道上才能见到的科学旅行,像科学考察那样去认识一个地方。   科考旅行的目的是让旅行者可以像地质学家那样去观察大地构造,像生物学 家那样辨认标本、识别鸟类,像水文学家那样分析河流的历史,像地貌学家那样 解释山川如何形成,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旱季雨季的交替,去见证环境如何变迁, 从而知道如何珍惜和保护脆弱的生态。而怒江正是生态多样性保存完好,却受到 现代化威胁的地区。   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麓的那曲,流经云南,经缅甸注入印度洋。而怒 江大峡谷奔腾于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是仅次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世界第二 大峡谷。炎热的夏天是怒江的雨季,怒江水流汹涌,沿途常见滚石、滑坡、泥石 流等危险情况。而冬春的旱季,气温10 度左右并不太冷,河水碧绿,晴朗的天 空可以看到美丽的雪峰,非常适合旅行。   本次考察主题:怒江水电开发之争   远处就能看见壮观的留香岩,但是要通过它还是要冒很大风险。摄影:唐郑 亮   2003 年,在怒江上修建13 座水电站的梯级开发规划出台,引起了强烈的争 议。水电开发规划被搁置至今,但是据《南方都市报》消息,2008 年3 月,六 库电站在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悄然移民并动工。   支持方:怒江已非原生态河流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打假人士方舟子、司马南等   怒江上游建有两座大坝,已非原生态河流,很多珍稀物种已经灭绝;而山地 生态已被当地居民过度开发而毁灭,建坝能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   反对方:怒江地质环境复杂不稳定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 明、环保人士汪永晨等   怒江处于横断山褶皱的断裂地带,地质环境复杂且极不稳定,滑坡、崩塌、 泥石流频繁,一旦发生灾难,会在作为国际河流的怒江上形成连锁反应。而怒江 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人口在50 年里增长3倍,建坝后会迫使修建水库淹没后的 移民失去土地,沿谷坡向上迁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严峻的威胁,同 时将面临更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可以在旅途中进行地质和生态的考察,得出自己的 结论:   A. 地质环境复杂吗?   1. 泥石流   在怒江沿岸,常能看到一片片扇状的田地突出江面,而紧邻的河面则是险滩。 这就是泥石流扇。大峡谷段的怒江为羽状水系,几乎见不到有大一点的支流,支 流短小,但是溪谷陡峭,常会爆发泥石流,冲出的砂石会冲毁乡镇和公路,但是 也能堆积成宝贵的平整耕地。   ●羽状水系:这一类河流干流粗壮,而支流都很短小,平行汇入干流就像一 支羽毛。三江并流区的怒江、澜沧江等都是典型的羽状水系。   2. 崩塌   沿怒江行走,路边房子大小的石块比比皆是。这些石头都是从山顶崩塌落下 来的,有的是上万年前落下,有的是前几天才从山上滚下的。它属于重力地貌中 的一种。而岩屑锥则更壮观,山顶的岩石风化裂成碎块,堆积在陡峭的山坡上。 留香岩岩屑锥位于丙中洛往西藏的公路边,很远处就能看见一堆壮观的石块,高 达1000 多米,由山顶强烈风化的岩屑堆积而成。石块仍在不停从山顶滚落,不 论人车经过这一地段都要特别小心。   3. 滑坡   山势陡峭、地震频发、雨水丰富,这让怒江沿岸注定满是滑坡。和崩塌不同, 松散的岩石和土壤整体地滑下造成了滑坡,在滑坡体上方可以看到地面的裂缝。 而近年来,怒江地区增加的人口开始把高处的坡地辟为农田,并且挖山开矿,植 被破坏后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   ●如何测量坡度:根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通知,25 度以上的坡地都属 于退耕还林的范围,但是陡峭到30 度以上的田地在怒江两岸还很常见。人眼很 难目测地面的坡度,可以用一个装一半水的矿泉水瓶,顺着坡放在地面上,标记 下瓶子上的水位线,再测量瓶子就可以知道地面的坡度。   B. 是否还是原生生态?   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怒江大峡谷都是它们互相交流的重要通道。怒江山高 谷深,河谷底像热带一样终年温暖,而山顶终年积雪,不同高度的植物形成了明 显的垂直分布,因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在动物方面,怒江也是东洋界和古 北界两大动物区系的通道。   ● 古北界和东洋界:这是动物地理的两个分区。动物的发源地各不相同, 而海洋、沙漠和山脉把它们互相隔绝,于是生物学家把动物分成了六大分区。古 北界包括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和北非,东洋界则包括南亚和东南亚。横贯南北的怒 江、澜沧江和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作为屏障阻隔了动物的迁徙,于是成为了两个 分区的分界。   田野考察:深切中的怒江峡谷   石月亮下方不远就是村庄。和怒江沿岸别的村庄一样,陡坡上的田地正在向 高处扩展,取代了本来就不太繁盛的森林。摄影:bykeer   河流上方布满农田和村庄的平台就是阶地。这一段怒江支流连续而明显的阶 地,表明了在某一段时间里,地质活动的速度曾经减缓,河流也趋于平缓。摄影: 唐郑亮   实验:河流是如何切穿岩石的?   可以在旅途中自己测量河流如何切穿各种软硬不一的岩石。需要一只GPS 接 收器,最好还有地质锤和放大镜。   准备一张表格,沿怒江驱车的途中,每隔10 千米一个点把海拔和里程记录 下来。因为公路就沿着怒江边延伸,可以近似认为这就是河流的形状,当然最好 还是减去估测的公路距河面高度。同时在每个点记录下河边的岩石,是花岗岩、 石灰岩还是砂岩。如果你不认得,最好敲一小块带回来给懂地质的人鉴定。   这样,把海拔和里程在坐标纸上画成一条曲线,你会发现在曲线比较陡峭的 地方,对应的岩石比较坚硬,而曲线平缓的地方对应的石头更软。这就是河流比 降随岩性的变化。   ●怒江地质史:怒江大峡谷和青藏高原一起形成。从2000 万年前的晚第三 纪开始,印度板块开始往东北方向推挤。青藏高原迅速抬升,而怒江一带则像挤 皱的布一样,形成了许多平行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几条大河,这就是横断山脉区 域三江并流的形成。怒江湍急的水流把河谷切割得越来越深。通过对阶地的研究, 地质学家确定了近十万年以来,怒江每年下切1~2 毫米。   ●阶地:河岸阶梯状的小块平地,表现了河流在地质年代中一步步下切的过 程。怒江沿岸距河面50 米、100 米和150 米左右的三级阶地最为明显,说明怒 江的下切在那两段时间曾有所减缓。许多村镇都建在这三级阶地上,因为阶地通 常是平坦的耕地。   ●怒江的石月亮:石月亮在福贡县城以北不远。它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段 3300 米的月亮山峰巅,洞深百米,宽40 余米,高约60 米。透过洞口可以看到 另一侧蓝天。它本来是一个巨大的大理岩溶洞,由于河流逐渐深切,只在距离河 面1500 多米的地方残留了这一小段。按照怒江的下切速度,它在约100 万年前 还在河面附近。   交通   对于怒江沿岸的居民,乘溜索过江就和走过街天桥一样稀松平常。但是当水 电站建成后,这种交通方式可能会消失。摄影:bykeer   公路是怒江的唯一通道。从昆明乘班车到六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 行程600 千米,大约13 个小时。六库两家汽车客运站都在向阳东路。从六库出 发乘班车可直接到贡山,然后可转车至丙中洛。怒江的风景都在路上,旅游主要 沿着峡谷走走停停,包越野吉普300 多元,柏油路的尽头是与西藏相连的丙中洛。 从丙中洛去西藏察瓦龙是艰险的土石路,再往上游就是马帮走的山路。怒江的路 一般比较难走,应做好吃苦的准备。   而要横跨怒江峡谷,可以尝试一下当地的溜索。最早的溜索是傈僳族、怒族 等用竹篾编扭成很长的篾绳,而现在一般使用钢索,所以不用担心安全。溜索有 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两头一样高,溜到江心要双臂用力,才能攀到对岸。陡溜, 特别是双向陡溜,溜索一头高一头低,可以自然滑向对岸。常用的工具是用栎木 或竹子做成的溜板,一根拴在腰间的麻绳。飞速溜行时身子要朝后,防止钢索将 身体擦伤,快到终点时一定要注意“刹车”。 (XYS2009052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