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南农大宋华明副教授涉嫌抄袭苏州大学崔玉平教授   作者:hhu   方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研究生,这段时间忙着写一个文献综述,偶尔间发现南京农 业大学宋华明副教授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的《高等教育对 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该文章与崔玉平教授发表在《教育与经济》 2001年第1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一文对应的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很多地方都雷同。   2个文章都做为附件发送给您了,请您过目。   一、两篇文章第一部分   崔玉平在大量理论阐述与文献回顾后,才提出了计算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率 贡献的基本模型,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可以表示为:Re=βe/y,β为劳动所 得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α为资本所得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在关于α、β 值的确立时,崔玉平也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β系数的确定方法有三种,一是在 市场经济充分竞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劳动力的工资率等于其边际 产品,工资总额与国民收入之比就是劳动对产出的弹性、投入量比例法、时间序 列回归法。在此基础上,崔玉平说明采用第一种方法计算,β系数的值采用麦迪 逊的β系数值,也就是0.7。   宋华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介绍的模型与崔玉 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一文基本相同,介绍采用模型的过程远 比崔玉平简单。奇怪的是,宋华明在介绍β系数的确定方法的时候,在没有说明 3种方法的前提下,只说明β为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 提下,劳动力的工资率等于其边际产品,工资总额与国民收入之比就是劳动对产出 的弹性,却突然冒出一句“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基础上,构造回归模 型:lnY=lnA+αlnK+βlnL,分别求出α和β的数值。”,这很明显是β系数第3种 确定方法的回归模型,很难明白为何有这样的现象,他连这个基本的都不晓得么, 如果宋华明自己本人独立写应该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同样,宋华明β系数的值也 采用麦迪逊的β系数值,也就是0.7。   二、两篇文章第二部分   文章的第二部分,宋华明只是计算的年限及数据不同于崔玉平。然而,2篇 文章第二部分结构完全相同,计算的步骤都是六个步骤,步骤的名称、具体计算 层次都相同,同时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很多语句完全一样。   第一个步骤相同的语句有“用教育综合指数代表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 的劳动投入量。根据1982—1990年间接受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平均 收入差别,推断出中等教育毕业生劳动生产率是初等教育毕业生劳动生产率的1.4 倍,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劳动生产率是初等2倍。”,与崔玉平相同的这段话,宋华 明却标记为引用自Maddison。   第二个步骤相同的语句有“采用几何平均法,公式为:e=(E1/E0)(1/n)-1, 其 中,n为终止年与起始年之间的间隔年限。”“由于工资的差别,进而劳动生产率 的差别,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个人的天赋素质、家庭背景、勤奋努力程 度等都会导致工资或个人收入的差别,只有一部分差别可以归因于所受正规教育 的不同,而且,劳动力质量、素质、技能的提高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正规教育,因此, 按照丹尼森等西方学者通行的算法,对于依据工资差别而计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 的增长率(即由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量的增长率)用0·6做折算,于是,” 长达几百字,完全一样,连标点符号都一样。   第四个步骤相同的语句有“以本国货币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率习惯上称之为 实际增长率。设我国1978年GNP(宋华明为GDP)值为100,”2篇文章居然同样使 用1978年为基准,难道是一种巧合么?   第二部分的结尾也存在雷同的现象。崔玉平的为“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我 国1982—199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9·58个百分点中,有0·847个百分 点是由教育带来的,所占份额为8·84%,即这期间教育对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速度的贡献率为8·84%,其中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为0·48%。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对 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是非常低的。” 而宋华明的为“由上述计算结果可 知,1990~200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0.12个百分点中,有1.28个百 分点是由教育带来的,所占份额为12.66%,即这期间教育对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 长速度的贡献率为12.66%,其中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为0.83%。可见,20世纪90年代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非常低的。” 除了数据的不同,这2个段 落的语句、结构、结论都非常雷同。   三、两篇文章第三部分对比   两篇文章第三部分相同的地方实在太多。宋华明只是将崔玉平的整段内容进 行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宋华明的文中没有出现崔玉平的表2(崔玉平注明资料来 于Willian E.Becker & Darrell R.Lewis),但实际写的时候,又将崔玉平表2 的内容写了出来。尤其需要说的是,崔玉平的表3(六国1913—1984年劳动力教 育年限增长率及教育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中人均高教年限年增长率是崔玉平本 人计算后得到的(表3 下面解释的很清楚),宋华明将该完整的表3作为表2放在 文章中,表格的所有内容(标题及所有内容)都完全一样,宋华明没有在表格下 方说明表格的数据来源,却在文章中标记了一个参考文献(说是引用自Willian E.Becker & Darrell R.Lewis),这与实际情况根本就不符合,宋华明表2的内 容肯定是从崔玉平表3得来,具体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在具体文字中,也有许多大量基本相同的地方,只是宋华明写的时候将崔玉 平的20世纪80年代替换为自己的20世纪90年代、GNP替换为GDP。内容大致相同的 有“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但劳动力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非常低,因而 就三级教育比较而言,它对GDP年增长速度的贡献非常小。” “在所列六国中, 美国在1913—1984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 与美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加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政策分不开。早 在1940年美国高校在校学生数占同龄人口数的比例就达到了16%,是世界上率先进 入高教大众化的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非常低的原因, 主要在于社会劳动力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低。” “将GDP年均增长率相比,中国 的GDP年均增长速度在20世纪90年代要远远高于六国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许多经济研究都表明,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尤 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不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因而还仅属于粗放式、 以资本消耗为主的外延扩大式的增长模式。由于制度和结构的因素以及高等教育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等多方面原因,科技和劳动力质量提高所发挥的经济作用十分 有限,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较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在20 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失去了与国 内经济及世界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机遇” “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产业体制一 直过于刚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为此,必须一方面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 扩大其规模,通过增加教育服务消费和提高全民科教素质,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另一方面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校内部效率,使之与市场经 济接轨,大力发展民办高校,使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办学方式在有序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求发展,使其成为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推动机。”   有必要强调的是,宋华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 只是在文章引言中介绍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时采用的方法时,引用过崔玉平的文 章,论文主体(第一、二、三部分)从未提及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 率的贡献》一文。 (XYS2009032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