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蒙牛再陷质量门 本报记者 张嘉铭 2009年02月12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三聚氰胺的阴霾尚未散去,IGF-1幽灵再度来袭。蒙牛雪上加霜。   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由于我国 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 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责令蒙 牛禁止添加上述物质。   公函还称,如果蒙牛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则需要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 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卫生部门做出是否允许使用OMP及IGF-1的决定。   此前,蒙牛号称的“来自乳中的乳蛋白,有助于构成或修复人体组织”的 OMP,正是蒙牛高端产品系列特仑苏的主要卖点。   尽管蒙牛方面发表声明称,OMP(“造骨牛奶蛋白”)与IGF-1(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但蒙牛已表示,从收到该函起,2月2日以后生 产的特仑苏已经不含OMP。11日,蒙牛乳业股价大幅下挫10.2%,一度跌至9港元。   从民间到官方   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质疑,并非第一次出现。   “早前的质疑多限于民间网络论坛或者零星的媒体报道。”中国奶协常务理 事王丁棉说。从2007年3·15期间,方舟子对特仑苏OMP牛奶提出质疑后,他就开 始研究特仑苏OMP相关的问题。当时,方舟子指称,OMP即为激素性蛋白IGF-1, 而IGF-1会增加癌症发病率。   “最开始,主要是在网络上进行转载有关专家的言论。”广东省奶业协会秘 书长林树斌说。   据了解,从2007年5月31日至2007年6月15日期间,王丁棉等奶业专家通过南 方奶业网发布了多篇与蒙牛特仑苏OMP及IGF-1相关的文章和分析。据王丁棉回忆, 当时,不少业内专家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在最高峰时期,网络跟帖达 250多条。   在网络热论的同时,业内不少专家开始撰写分析报告。据悉,上海一位奶业 专家就曾撰写《也谈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1(IGF-1)可引发多种癌症》。   “发现到很多问题后,我们也开始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王丁棉说。 据了解,广东省奶业协会曾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 局、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工商局、广东省农业厅等部门发出《关于蒙牛特仑苏 牛奶中添加造骨蛋白情况的反映》,书面反映蒙牛使用添加剂的情况。   2007年7月,广东省奶业协会还向国家卫生部提出《关于对蒙牛特仑苏OMP牛 奶添加激素蛋白IGF-1合法性开展调查的请示》,明确提出,“IGF-1是属于激素 类药物,经查,它尚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营养强化使用 卫生标准》被允许使用添加剂的范围”,“长期或过多食用对人健康必有影响” 等内容。   不过,广东省奶业协会在得到有关方面回馈之前,先迎来了蒙牛方面的压力。 据广东省奶协一位负责人透露,蒙牛不仅派有关负责人亲自到广州与王丁棉谈判, 还游说中国奶协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给广东省奶协施压。   据王丁棉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后,业内专家还希望他就此事组织大家继续向 有关部门汇报,“但考虑到三聚氰胺刚刚重创中国乳业,才放弃了这个计划,只 是向前去广东考察奶业的有关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并配合部分媒体揭露蒙牛特仑 苏OMP牛奶的真相”。   “这次国家质检总局算是给了个官方的声音和态度。”王丁棉说。   幽灵IGF-1   据了解,在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前,蒙牛方面曾向 有关部门递交了报告。“这个报告比较技术性,主要是解释OMP的来源等问题。” 林树斌说。但他认为这个报告是蒙牛自己写的,可信度不高。   IGF-1的致癌作用并无争议,所以,蒙牛对此避之唯恐不及。   在发给本报记者的声明中,蒙牛称:“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 质。”该声明还表示,内蒙古质监局实地考察后的报告明确指出,“能够证明 OMP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   但广东省奶协2007年7月向卫生部提交的《请示》中,已明确提出“经查, 蒙牛特仑苏造骨牛奶添加、使用了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方舟子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根据蒙牛公司申请专利时公布的材料 看,OMP分子量的大小、氨基酸有多少个,和IGF-1是一模一样的。分子量、氨基 酸数量都相同,不可能两种蛋白质在这两方面一模一样的,这是不可能的”。   前述广东省奶协负责人的说法更为直接,“蒙牛有关负责人曾跟我们讲,往 牛奶添加使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添加使用一些钙一样,无需向政府 主管部门作申报。”   蒙牛在声明中还强调,“OMP就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 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蒙牛的OMP原料均从新西兰 TATUA公司进口”。   但2006年3月特仑苏刚上市之际,蒙牛却宣称,特仑苏OMP牛奶是蒙牛与公众 营养发展中心共同研发,并申请了专利。   多重危机   在IGF-1之前,三聚氰胺对蒙牛的重创已延续了5个月。   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订单大跌,最危时期,订单跌幅达80%,每日收奶量 不到2000吨,仅为平时的15%-20%。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下架产品也损失严重, 资金回笼困难。   当时有传言称,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蒙牛资金缺口达30亿之巨。而2008年6月 之前,蒙牛的现金与银行结存为22.7亿元人民币,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为2.659 亿元,负债率仅为4.2%。   蒙牛股价亦随即大跌。2008年9月17日停牌前,其为每股20港元,9月23日复 牌当日即大跌66%,11月,一度低至6.65港元。   随着股价大跌,被外资机构“抄底”的风险又被触发。当时,外资机构持有 的蒙牛乳业的股份高达46%,远超过蒙牛管理层所持股份。在资金困难和外资控 股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11月初,牛根生“万言书”事件爆出。   尽管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表示,蒙牛的市场份额已经恢复了80%以上, 不过,情况仍不乐观。   2008年底,蒙牛乳业发布的“盈利警告”称,截至2008年12月底的财政年度, 其有可能出现高达9亿元的亏损。而蒙牛乳业上半年净利润为5.83亿元,也就是 说,蒙牛乳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亏损超过14.8亿元。   而此番蒙牛金牌产品特仑苏OMP牛奶,遭遇质量门,将进一步打击蒙牛的盈 利能力。特仑苏是蒙牛旗下利润率最高的产品之一,2008年中,蒙牛86%的收入 来自液态奶,而特仑苏所属的UHT奶(超高温灭菌奶)业务,占液态奶收入的 65.8%。   蒙牛并未公布特仑苏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率。但据悉,早在2006年,这一产品 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2007年,该产品销售额更是突破30亿元。还有消息称, 该产品毛利率达到150%以上。 (XYS2009021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