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这也算“学术成果”吗?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王敏撰写部分的抄袭举例   作者:榆枋楼主   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敏申请正常晋升研究员的材料中,有一项重要的学术成果 是一部合著,即熊月之、周武主编的《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上海 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2009年重版,以下简称“编年史”),全书共692页,75 万字,她完成19万字。据该书“后记”所示,王敏承担其中第十、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等5章的撰写任务,即该书的201–388页,共188页。这5章除第十三 章中的“习俗之变”(即从321–334页,共14页)由高俊执笔外,其余均由王敏 撰写。扣除高俊执笔部分14页,王敏完成了174页,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篇幅, 是该书的重要作者。   但是,这174页果真可以算是王敏的成果吗?只要简单地查核一下,就能明 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敏“撰写”的上述五章,基本上是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相关章节的 照搬或缩写。   第十章中的“民族主义涌动”一节完全摘抄自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3卷? 晚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熊编第3卷”)中的第九章 “拒俄运动、抵制美货与民族主义涌动”; “政治大舞台:租界与晚清中国政 局”一节中“反对‘乙亥建储’与‘中国国会’:戊戌变法的余波”分别摘抄自 熊编第3卷第七章第五节“变法失败后的抗争:反对‘乙亥建储’”和第六节 “新的努力:‘中国国会’的召开”,“东南互保:独撑危局”摘抄自熊编第3 卷第八章第四节“‘东南互保’及其影响”,“苏报案:反清革命先声”摘抄自 熊编第3卷第十章第二节“苏报案”,“立宪运动大本营”摘抄自熊编第3卷第十 一章第一节“上海绅商的政治动向”。   第十一章“民国政治重镇”中“辛亥起义”一节完全是熊编第3卷的缩写; 其他各节则是熊编第7卷《民国政治》相关章节的缩写。   第十三章“‘东方巴黎’的社会风情”中的“服饰?饮食?住房”一节中的 “服饰多元化”完全照搬自熊编第5卷《晚清社会》第八章第一节“服饰风尚的 转移”,“饮食新风尚”照搬自熊编第5卷《晚清社会》第八章第二节“饮食业 的发达与饮食新风尚”,“拥挤的住房”则摘抄自熊月之主编《海纳百川:上海 城市精神研究》第二章第四节“儒雅大气”;“烟·赌·娼”摘抄自熊编第5卷 《晚清社会》第五章第四节“烟馆·赌场·妓院”。   第十四章“成为文化中心”中“人文社会科学”一节照搬自熊编第十卷《民 国文化》第十三章“融化新知,昌明国粹——人文社会科学的活跃与发展”; “自然科学”一节则是熊编第十卷《民国文化》第十四章科学技术:门类发展的 不均衡与交流宣传的中心”的缩写。   上述这些内容,王敏不是简单的摘抄、照搬和缩写,而是像“克隆”一般, 甚至连注释都一模一样,仿佛这些材料都是她自己找的,唯独不注的就是她所摘 抄、照搬和缩写的原书。这不是货真价实的抄袭,又是什么呢?   王敏的抄功了得,而且大胆。不但抄她“老师”主编的书,其他学者的相关 成果也大胆地据为己有。这里试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例1:第十一章“民国政治重镇”中的“特别市政府时期”一节有两个子目 “建设大上海”和“大上海计划”(见该书第246-251页)就基本上照抄郑祖安 的《国民党政府“大上海计划”始末》(载《上海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4年 版),不仅内容一样,有些地方连文字都一模一样。其中有一段郑祖安这样写道:   1929年10月1日,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特别公开悬赏征求市政府新屋的设 计图案,悬赏奖金高达三千元,次年二月得奖图案揭晓,但当局对各种图案并不 满意,于是取其所长,集大成而另外设计了一种新的图案。(见《上海史研究》 第220-221页)   王敏仅改动个别字眼,照录如下:   1929年10月1日,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特别公开征求市政府新厦的设计图 案,悬赏奖金高达三千元,次年二月得奖图案揭晓,但都不满意,于是取其所长, 集大成而另外设计了一种新的图案。”(见“编年史”第250页)   照录也罢,但王敏却不做任何注释,似乎这完全是她个人研究所得。   例2:第十三章“‘东方巴黎’的社会风情”中的“都市里的外国侨民”一 节有一个子目叫“孤傲的英国人”(见“编年史”第301-304页),多处照抄自 张和声的论文《孤傲的“上海人”――上海英侨生活一瞥》(载《史林》2005年 第3期),不但抄正文,连注释也照抄不误,唯独不提的就是张和声的这篇论文。 张和声的论文中从毕可思的《英国人在中国》一书中转引了一封上海工部局警察 的家信,并译为中文:   上海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城市,英国的市镇将被它甩在100年之后――这可 绝不夸张。它堪称世界一流的大都市。入夜,灯火通明,管弦乐团在黄浦江畔的 公园内演奏,绿树葱茏,一旁是美丽的喷泉,到处洋溢着狂欢节的气氛。   王敏照录了张和声的译文(见“编年史”第304页),但却不注转引自张和 声的论文,而延用张和声论文的注释:“转引自毕可思《英国人在中国》,曼彻 斯特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5页”,是典型的伪注。   在王敏申报的这项“成果”中,类似这样显著的抄袭还很多,这里不一一例 举了。像这样由摘抄、照搬、缩写和抄袭拼凑而成的东西,也拿出来评研究员职 称,实在是对学术尊严的藐视和玷污! (XYS20091228)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