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假“无抗奶”3小时能造1吨 解抗剂危害尚无定论   2009年05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   乳业灰幕:1吨伪“无抗奶”3小时“造”   有观点认为,正是假“无抗奶”的存在催生了国家严禁“无抗奶”标识政策 的出台   边长勇   18ml“解抗剂”(β-内酰胺酶),在合适温度下,只需要3小时就能造出1 吨“无抗奶”。   随着国家六部委严禁宣传“无抗奶”等政策的出台,由抗生素残留超标奶催 生的假“无抗奶”逐渐浮出水面。   抗生素超标疑云   自1929年Fleming发现首个抗生素青霉素及1935年化学合成首个抗菌药百浪 多息以来,抗菌药物已发展成为一个十余类、达数百个品种组成的庞大家族。抗 菌药物的问世被视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   治疗牛的各种感染是奶牛体内抗生素主要来源。“肺炎、乳房炎、子宫炎以 及各种传染病等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唐山恒天然牧场总经理马国达(Todd Meyer)对CBN记者说。而且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较多。   在中国,由于养殖水平所限,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尤其之高。有公开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奶牛子宫和肢蹄病的 患病率则在40%和25%左右。   而对奶牛使用的抗生素剂量也要远远大于人体使用剂量。各种抗生素的使用 剂量不同,一般都按照体重来计算,例如每公斤20毫克。使用抗生素后,部分残 留会通过奶牛的血液进入牛奶中,一般而言在使用抗生素四天之内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在生鲜牛乳收购过程中检测不严格,就会流入市场。   这是抗生素流入的一般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   “有些原奶细菌数量超标,按照标准,企业又会拒收,此时有不法分子也会 在其中加入一些抗生素。”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对CBN记者说。   2008年10月开始实行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要求,禁止销售和收 购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生鲜乳;《鲜乳卫生标准》(GB 19301— 2003)则要求,鲜乳中的兽药(包括抗生素)残留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这里的 “有关标准”通常参考《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假“无抗奶”如何制造   出于逃避检测等各种目的,目前我国假“无抗奶”制造技术之发达令人吃惊。   所谓酶是指由蛋白质(少数为RNA)组成的生物催化剂,能在特定的条件下 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这一特点被不法分子用以快速降解牛乳中残 留的抗生素。   “国内多数乳品企业对于不同程度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采取降价收购和拒 收的原则,出于经济的驱动……市场上出现了人为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去降解牛乳 中残留抗生素的‘无抗奶’。”一家大型奶企申请的《一种乳制品中抗生素水解 残留物的检测方法》的专利如此写道。   CBN记者发现,这项为检验假“无抗奶”而专门研发的专利申请时间是2008 年6月24日。   该专利中还描述称,“从2005年至今就有数家公司出售分解牛乳中残留抗生 素的酶制剂”,“市售的抗生素分解剂是一种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青霉素酶, 每瓶约4ml,在8摄氏度~10摄氏度条件下置一晚或反应12小时,即可以使3~4吨有 抗奶转变为‘人造’无抗奶。”   与此同时,另一家大型奶企也在2008年11月12日申请了类似专利,《一种检 测乳中抗生素和/或抗生素拮抗剂的方法》。   这份专利写道,“根据经验,18ml的beta-内酰酰胺(CBN注:beta-内酰酰 胺抗生素拮抗剂)37摄氏度下2~2.5小时,或25摄氏度以上3小时条件下能将1吨 原奶内含有的10ppb的beta-内酰酰胺(如青霉素钠)完全降解。”“根据经验, 18ml的四环素酶37摄氏度下 2~2.5小时,或25摄氏度以上3小时条件下能将1吨原 奶内含有的200ppb四环素类(如四环素)抗生素完全降解。”   尽管如此,但CBN记者目前尚不清楚检测假“无抗奶”技术效果以及在行业 的施行情况。   危害尚无定论   目前,此问题已引起国家部门重视。   今年3月9日,卫生部公布了《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 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在“乳及乳制品生产”项目中,明确要求加 强对添加β-内酰胺酶(解抗剂)在内多种有害物质的行为重点监察。   外源性β-内酰胺酶是我国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有观点认为,正是假“无抗奶”的存在催生了国家严禁“无抗奶”标识政策 的出台。   据《财经网》报道,目前使用“抗生素分解剂”的行为在市场上相当普遍。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崔生辉等人曾在2006年5至8月间,从北京零售超市中 采集了五个厂家生产的、不同种类的牛奶样品38个,检测发现,63.2%的样品检 出β-内酰胺酶。CBN记者试图求证这一结论,未果。   不过,“解抗剂”危害如何还没有定论。   著名“学术打假者”方舟子认为,β-内酰胺酶是一种蛋白质,和牛奶中的 其他蛋白质一样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掉,不会对身体有害。   但是广东奶协秘书长林树斌对CBN记者说:“当然牛奶加工过程的热处理可 能会使内酰胺酶失活,牛奶进入人消化道之后内酰胺酶也会被消化酶分解,但是 不是全部都分解,究竟有多少没被分解还能保持活性,现在仍是个未知数。” “抗生素被内酰胺酶分解或结合之后的产物究竟对人有没有害,现在也是未知数。 ”   “我想其危害的不确定性正是卫生部这次对它高度重视的原因。”他对CBN 记者说。   “有抗奶”之害   马晓华   消费者对抗生素的恐惧并非毫无道理。   “抗生素有很多种类,大部分是已原型排出体外,但是也有部分进入乳汁。 从人类的角度来讲,如果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奶,虽然是微量,人体内的细菌 也可能产生耐药性,或者产生过敏。部分抗生素的代谢产物对人体也会产生危 害。”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吕媛在接受CBN记者采访 时表示。   有抗奶的危害   在奶牛中常用的抗生素有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 以及大环内酯类。   “这几类抗生素对身体有着不同的伤害,无论以任何形式,都会有微量进入 乳汁,如果进入婴儿体内,氯霉素可以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出现再障性贫血,以 及灰婴综合征,四环素可以导致婴儿牙齿变色,牙釉质再生不良及抑制胎儿骨骼 生长,氨基糖甙类可以导致耳聋。”一位临床医生对CBN记者表示。   但是他表示,如果牛的原奶中含有少量的抗生素,那些经过生物合成生产的 抗生素在加热过程中会失去活性,对人体没有太大伤害,“即使失活之后,可能 还会存在一些产物,这些产物对人有没有影响,现在还不清楚。”   “目前还没有对抗生素的再评价做一些研究,抗生素从牛体内进入牛奶,再 到人体内。”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理研究室主任张淑华对CBN记者表示。   耐药性隐忧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导致的细菌耐药程度不断增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这一趋势如不能得到遏制,人类最终或将回到对细菌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事实上,中国部分细菌耐药性已是全球第一,例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曾经 是治疗各种革兰式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监测结果显示,国内无论是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还是肠球菌,对其耐药竟都高达80%以上!   “长期给喂抗生素预防疾病的方式,可能使得部分人对抗生素产生过敏,也 可能产生耐药,后者造成的后果更严重。”生物化学专家方舟子对CBN记者表示。   从《2007下半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报告》的监测结果 看,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对部分菌种的敏感率多低于50%;临床应用最多的三 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本身具有广谱强效的抗菌作用,但肠道杆菌、非发酵菌对 其耐药率已达30%~60%的较高水平,甚至对含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部分细菌 也有20%~30%的耐药率。   作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碳青霉烯类长期以来是一些患者最后 的希望,但其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目前,革兰阴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对其耐药正逐渐上升,其中非发酵菌的耐药率接近30%,而肠杆菌中也 已出现耐药株。   “我国细菌耐药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外水平。如美国、欧洲大部分国家金黄 色葡萄球菌分离比率多在5%~40%,而我国高达60%以上;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 菌在欧洲大部分国家为低于10%,我国达到50%~70%;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 菌等对红霉素耐药率国外大致在30%,我国为 60%~80%;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 耐药率在我国为70%左右;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即产生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细菌比率国外大多在 10%~20%,而本次监测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分别为39%和29%,明显高出欧美国家水平。”一位北 京大学的抗生素专家对CBN记者表示。 (XYS20090514)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