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请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您什么时候得过Leibniz奖?   作者:董正葛   新语丝网上“哭笑不得”,“真是哭笑不得”和“不折腾”三篇文章都是批 评复旦大学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出轨事例的,最典型的是:导师蹲看守所14个月了, 照样指导博士生,照样签发”同意论文答辩”,校学位评议委员会照样确认答辩有 效,照样授予博士学位,校研究生院照样让他继续挂牌招博士研究生,…,这一连串 的“照样”连所谓的学术规范装个样子的虚招式也不要了,那何谈学术道德?攻读 博士不剽窃才是突发新闻呢.但我们校长杨玉良院士,还是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 主任呢,怎么对发生在他眼皮底下这样怪事长期未能纠正呢?这让我产生了想弄清 “杨校长自己是如何看待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严肃性”的兴趣,决意上网古狗!   以“杨玉良”三字键入,马上出来一大串,其中<百度百科>介绍的最有条理: “杨玉良是研究高分子物理化学专家,1986-1988为德国马普(即:Max Planck)高 分子研究所国际知名学者Spiess教授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博士后”.进而还分 “研究概况”,“研究成果”,“个人荣誉”,“研究方向”等诸方面作全面介绍, 其中研究成果共六条.它的第二条说:“杨玉良研究高分子结构,有序度和分子运 动相关性的转子同步NMR新方法”,更指出:“….这些新方法成为Spiess教授研究 小组获1987年DFG颁发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www.baike.baidu.com/view/242913.htm,最近更新日期,2009年).   有这么好事!于是笔者再以“杨玉良,Libniz奖”为关键字进行古狗,出来的 更多了.难免有抄来抄去的,但其中有一条名称是<欢迎来到杨玉良院士课题组>, 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杨玉良课题组”提供,并郑重声明“版权所有”,内容 绝对原创.它在介绍杨玉良“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有序度和分子运动相关性 的转子同步NMR新方法”中有更详细的介绍:   “这些工作均以杨玉良为第一作者在《J. Chem. Phys. 》、 《Macromolecules 》和《Chem. Phys. Lett . 》上发表,并获得广泛引用。…. 也成为 Spiess 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10月DFG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www.polymer.fudan.edu.research/yanggroup/bopp.htm最近更新日 期:2006,03.24).   看来杨玉良1986年到1988年在Spiess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后期间,的确是 “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得1987年Leibniz奖”的主力.扬威德国,傲视群雄,厉害!   笔者继续古狗,发现官方网站关于杨玉良和Leibniz奖的关系有更明确的记载. 例如<上海市地方志>在第三十一编第三章<科技活动与成果>中第一节<高校科技>, 有专门一段:   “1952年出生的青年学者杨玉良,在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液晶显示材 料研究中,有突破性进展,1988年获得联邦德国Leibniz大奖,1990年被评为国 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1991年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    (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yangpu/node45855/node45869/nod e45871/userobject.ai32010.html,更新日期:2000年).   官方记载以绝对权威的口气,毫不含糊地宣告:“杨玉良得了1988年Leibniz 奖”,但这样一来,杨玉良同Leibniz奖的关系却尴尬地有了两种版本:   版本1. 杨玉良“于1988年获得Leibniz奖.   版本2. 杨玉良的研究成果为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Leibniz奖的主 要内容;   毫无疑问版本1由杨教授自己提供的,它说明杨玉良在德国期间已经达到获得 世界科技强国--德国的最高科学奖Leibniz奖的水平,那非同小可!接下来荫及的 种种荣誉,例如1990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国家教委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 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1-1992上海市五一奖章,并在1991 年破格升为正教授等等,….,包括以后更高层次的荣耀,都顺理成章.   但疑点明显:既然有了版本1—“杨玉良于1988年获得Leibniz奖”,那复旦大 学高分子科学系杨玉良课题组何必在2006年放软身段,自动降格为版本2--“杨玉 良的新方法成为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DFG颁发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而这个版本2也只能是杨玉良自己提供,谁敢妄动?   笔者索性以Leibniz Prize为关键字继续古狗,查看历来获得Leibniz奖科学 家名单,看看杨玉良提供的两种版本哪个讲的是真话.果然在维基百科(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中有Leibniz奖自1985年以来历届获奖名单,其中1987年 9项13人,1988年12项,15人,姓名和获奖者单位如下:   1987 (9项, 13人): 1. Gerhard Abstreiter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2. Knut Borchardt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3. Nils Clausse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Hamburg-Harburg);4. Bernd Giese (Darmstad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5. Wolfgang A. Herrmann and Hubert Schmidbaur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6. Günter Hotz, Kurt Mehlhorn and Wolfgang Paul (Saarland University);7. Erwin Neher and Bert Sakmann (, G?ttingen);8. Friedrich A. Seifert (University of Bayreuth),Rudolf K. Thauer (Philipps University of Marburg);9. Hans-Peter Zenner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1988 (12项,15人): 1. Karl Joachim Ebeling (Technische Universit?t Braunschweig);2. Lothar Gall (Johann Wolfgang 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am Main);3. Günter Harder (University of Bonn);4. Walter Haug and Burghart Wachinger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5. Werner Hildenbrand (University of Bonn); 6. Ingo Müller (Technische Universit?t Berlin);7. Herbert W. Roesky and George Michael Sheldrick - (Georg August University of G?ttingen);8. Wolfram Saenger and Volker Erdmann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9. Günther Schütz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Heidelberg);10. Hans Wolfgang Spiess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 Mainz);11. Karl Otto Stetter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12. Thomas Weiland (DESY (German electron synchrotron), Hamburg).    (www.dfg.de/en/research_fuding/scientific_prize/gw_leibniz_prize.html, 最新更新,2009,05,19)   笔者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1987年获奖名单中没有杨玉良课题组所说的 “Spiess科研小组获奖”的记载,1988年名单中,也没有“杨玉良”名字.这样看来, 杨玉良院士自己提供的两个版本不但自相矛盾,更属子虚乌有. 但上海市地方志 已让版本1载入史册,世代传颂,而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还在为那个唱对台戏的 版本2做广告,且“版权所有”.感慨之余,我认为应对杨玉良院士公开发布过的有 关获Leibniz奖的信息提出公开质疑,请杨院士解答:   1. 你说你得过1988年Leibniz奖(版本1),为何德国DFG文献中不见有此记录? 是否他们把你名字漏了?你能出示有关的获奖证明为自己答辩吗?   2. 你说你在1988在Spiess手下当博士后期间得过Leibniz奖(版本1),那如何 解释文献中记载的却是Spiess教授获得1988年Leibniz奖?是他们把杨玉良三字错 成Spiess了?你能同Spiess教授“协商澄清”吗?   3. 你说你得了1988年Leibniz奖(版本1),为何你的课题组公布的材料中不直 接了当写出来,而婉委地写成“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DFG颁发Leibniz奖 的主要内容”(版本2)的说法?还强调“版权所有”?你情愿吗?   4. 即使采用“(你的研究)成为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DFG颁发 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版本2)的说法,为何1987年获奖名单中没有“Spiess教 授研究小组获奖”的记载?是他们错了?还是你编造出“Spiess研究小组得奖”的 故事?   杨院士不要误会我在翻你二十年前老帐,它们也许已过了追诉期,但“获 Leibniz奖”对你后来一连串的光辉太重要了,因此再追加两个问题:   5.申报1988年复旦大学副教授,1991年复旦大学教授和在你1990年被评为 “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国家教委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材 料中,1991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的材料中,以及1991-1992“上海市五一奖 章”的材料中,你是怎样介绍获得1988年Leibniz奖的?   6. 你在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材料中,是如何介绍你“获得2008年Leibniz 奖”,或者你的工作在“Spiess科研组获得2007年Leibniz奖中起关键作用”的?   * * * * *   本人十分尊敬杨校长,他承担的崇高职务—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更为中国学术 道德所倚重,   因此虽然早就听到有关反映,但我总是将信将疑,只因看到我校学术道德,学 术规范的离奇现象发展得越来越不象话,又实在找不到其它能打动杨校长的事例 进行规劝,在作一番检索核实后,决定把大家的意见公开出来,以求起到一个震聋 发聩的作用.我知道这将在复旦上上下下引起震惊,但已经别无选择. 只有请杨玉 良院士谅解,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复旦大学的名誉,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声誉,从 自身做起,作出榜样,在大家面前,犁清一个二十年前的老问题:“你到底得过1988 年Leibniz奖没有”?   社会上有一句名言:资本家(或者所谓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都是“脏” 的,就是说他们发家初期,难免靠一些不法手段,攒得第一次满盆满贯,然后也 许改邪归正,依法纳税,乃至搞慈善捐款,成为社会贤达,人民代表之类称号荣 誉地位,从而以前的劣迹无人再追究。可是学者不一样,尤其当到大学校长不一 样,他的学术地位的“暴发”过程中,如果有学术污点,那么这个学术污点,像 定时炸弹一样,将终身追随着他,随时可以爆炸,把他彻底炸碎。杨校长,你如 果确实无法面对上述责疑,接下来你看怎么办? (XYS2009100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